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识《劳动保护》杂志是在我刚步入安全员岗位时,看着杂志封面,就被左上角的一个图案深深地吸引——一个笑呵呵的孩子抬头看着一顶安全帽,贴切地反映出安全的重要性.有了安全就有了一切,否则失去的将不只是幸福,甚至还有鲜活的生命! 我们是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成天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等物质打交道.作为一名安全员,首要任务就是把安全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可是,刚接手安全工作的我,在这个领域里完全是一个新人,所以加强自身的学习就显得极为重要.一方而,向老安全员"取经".另一方面,在《劳动保护》杂志里汲取"养分".每期的《劳动保护》杂志,我都要抽出时间来好好阅读."卷首语"能很好地给予启示,发人深思;"安全画廊"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热线咨询"由安全专家进行详细讲解,增加了知识的普及等等.有了知识的武装,在日常工作中,我不仅能及时制止、纠正施工人员的违章作业,还能同时告诉他们会产生的严重后果.用知识说话,更易于被接受,也利于取得施工人员的尊重.  相似文献   

2.
过去,国营751厂每个车间科室都订了一份《劳动保护》杂志。但是由于大家争着看,安全员经常看不到,要积累一些资料也不方便。为了使安全员更好地掌握党和国家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学习劳动保护技术知识,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今年,厂技安科为车间每个安全员都订了一份《劳动保护》杂志,深受安全员欢迎.给安全员订阅《劳动保护》@连长根  相似文献   

3.
1984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原劳动部,从事劳动保护工作.近30年来,始终与《劳动保护》杂志保持密切联系,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缘分使然. 我没学过劳动保护专业,刚工作时单位阅览室这方面的书籍刊物不多,翻阅最多的要算《劳动保护》杂志,其全面性、政策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适合各类读者,尤其像我这样的初学者.在她的引导下,结合学习日本学者青岛贤司的《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学》《安全教育学》,我顺利地度过了劳动保护专业启蒙教育阶段.渐渐地,《劳动保护》杂志成为我每期必看的杂志和工作中必备的参考书,她不仅是我专业学习的引路人,而且是我工作中的亲密导师.  相似文献   

4.
走出困惑     
姜君 《劳动保护》2005,(10):73-73
我是一名股份制企业的专职安全员,在《劳动保护》杂志“安全员手记”栏目看到《不可忽视的群体——基层安全员》和《困惑和求助》两篇文章,在其它报刊上也经常看到这类文章,对此深有同感。可以看出,这些文章反映了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写出了众多企业安全员的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们厂是上海的一家大型企业,全厂有35名设备安全员,负责各部门的劳动保护工作。以往,厂里给每位安全员都订一份《劳动保护》杂志,大家工作中等于有了“指导老师”。今年起,领导上变了主意,为了压缩经费,把《劳动保护》杂志也纳入了压缩对象,把原先给安全员订的《劳动保护》杂志全部“压缩”掉了,只保留了厂劳资科的一份。为了一个月节省0.56元钱,把我们的“指导老师”给卡掉了。不知到底是“安全第一”,还是“0.56元第一”。据了解,这个情况在其他企业中也有,安全员们很有意见。 《劳动保护》杂志是国内外发行的第一家劳动保护专…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护》杂志从创刊到如今,已走过一个甲子的岁月,也与我相伴近八载,现在愈发生机盎然.万物存在自有其理,细想我与《劳动保护》结缘的二三事,可知《劳动保护》走到今天也绝非偶然. 第一次与《劳动保护》较深的接触是在2006年,我接受该杂志记者冯瑾的专题采访.当初冯瑾对我做了采访,我将采访的内容整理成初稿后,交给她,这件事对我来说就算"完成"了.令我没想到的是,冯瑾竟然将稿件《南海胜利号FPSO大修承包商安全管理》(刊发于2007年第8期)润色得非常完美,框架清晰,主题突出,可读性增强.这让我看到了《劳动保护》杂志对质量的执着和对受众群体的关注,也让我体会到,认真加用心,是对专业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2013年恰逢《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这个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刊物,与国家的兴旺发达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同生共长.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建至今,我与《劳动保护》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是安全生产法治的良师益友. 《劳动保护》杂志是一个上通下达的法制平台,栏目繁多、内容丰富,她将党和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时迅速地传递到神州大地,营造了"依法治安"的法治氛围. 《劳动保护》杂志也是依法治企的窗口,她将企业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推而广之,促进了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自觉性,以及安全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时值《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回顾历史,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兴凯高度评价了《劳动保护》杂志在推动安全生产科技方面做出的贡献:"《劳动保护》杂志一直紧紧追随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脚步,对安全生产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我作为一名一直从事安全科技、教学的工作人员,从《劳动保护》学到了很多安全卫生知识,获得了很多科技创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9.
一份杂志,承载着一段历史.历史赋予了它以人为本的神圣使命,时代为它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60年的《劳动保护》杂志,见证了新中国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历程,留下了几代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工作者奋斗的时代烙印. 60年来,《劳动保护》杂志坚守在保护劳动者安全与健康、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阵地,秉承"尊重、热爱、保护生命"的办刊宗旨,围绕国家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解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提供安全生产政策资讯;推广与传播前沿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科技知识,搭建安全培训教育平台;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展示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专业领域万千变化,已成为我国安全生产领域中的品牌刊物.《劳动保护》杂志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唯一一家两次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的国家级科技期刊,是安全生产领域的优秀品牌期刊.  相似文献   

10.
值此《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我代表总局党组向《劳动保护》杂志社全体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作为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创刊最早的刊物,《劳动保护》杂志10年内两次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称号,是安全生产领域具有较强舆论引导能力、市场竞争力和传播能力的优秀品牌期刊.杂志的读者众多,我本人也是你们杂志的忠实读者. 60年弹指一挥间.在这一个甲子的历程里,《劳动保护》杂志秉承"尊重、热爱、保护生命"的办刊宗旨,围绕国家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中心,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解析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提供安全生产政策资讯,推广与传播前沿职业安全卫生科技知识,搭建安全培训教育平台,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始终肩负起我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主阵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我的工作离不开《劳动保护》杂志.如果说与杂志的初识算是偶然的话,那么20多年来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我的青春年华在与《劳动保护》杂志的来往中得到淬炼,这就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作为一本具有行业指导性质的科技期刊,《劳动保护》杂志始终不渝地坚守在安全生产领域,坚定不移地为国家安全生产工作服务,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呼吁,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欢迎.《劳动保护》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创的国家级宣传劳动保护的期刊,她从诞生之日至今已有60年,历经艰难、曲折,为建立和发展新中国的劳动保护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59年,我在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读书时,就知道《劳动保护》这本杂志了."谈起和《劳动保护》杂志的渊源,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前身)主任孙连捷,一直追溯到自己的大学时期.他说,在北京经济学院劳动保护系安全工程专业就读时,老师在介绍我国劳动保护发展史时,就说起《劳动保护》杂志在这一领域比较有权威性. 1963年,孙连捷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监察局工作,与《劳动保护》杂志有了更密切的联系.让他记忆犹新的是,1963年他在《劳动保护》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署名文章——《防止乙炔发生器爆炸事故》,文中除了分析乙炔发生器爆炸事故的原因,还介绍了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及防爆措施,受到企业的欢迎.孙连捷介绍说,当时非常流行一种浮筒式乙炔发生器,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都比较简单,但是剧烈反应时,容易发生爆炸事故.他就针对这种情况,撰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3.
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运输部,自1991年以来,除将《劳动保护》杂志订到有关科室和领导外,还一直坚持给车间级单位所有专兼职安全员各订一份。该部此举,极大地强化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分管安全人员的责任感。该部自1991年以来,一直未发生重伤以上事故,一直保持了(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铜陵有色公司运输部安全员人手一份《劳动保护》杂志@孙仁义  相似文献   

14.
每当散发着墨香的《劳动保护》杂志如期而至,我都会迫不及待地翻看着每一个栏目、每一篇文章,仿佛见到了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在杂志上看到哪位同仁有了新作,哪个企业又有了安全生产中的好做法,都令我欣喜. 2006年,我成为了一名矿工,有次到达竹煤电公司安监局去办事,在局办公室翻阅杂志时,《劳动保护》杂志精美的印刷、刊载的海量的信息、详尽的政策解读、可借鉴的先进经验、专业的劳动保护资讯很快便吸引了我.就这样,我与杂志结缘了.  相似文献   

15.
珍贵的礼物     
从1987年起我开始从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至2008年10月离开工作岗位,未曾"挪过窝".这期间与许多报刊结交,印象最深、交往最长、友情最真的是《劳动保护》杂志. 2008年10月,一夜间,企业关门停产,我下岗失业.想到即将与交往了20多年的《劳动保护》杂志离别,且这一别今后或许再难相逢,内心不禁涌上无限酸楚.难眠之余,提笔写下了《再见啊!〈劳动保护〉杂志》一文寄了出去,很快得到杂志编辑部的回应:不仅刊发了此文,而且由主编、社长张力娜亲自"操刀"撰写了《基础不可动摇》一文刊发在卷首,就我所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呼吁与鼓励!杂志社的真诚让我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16.
我是半路出家走进安监系统的.从部队转业后,我被安排到了江苏省淮安市安监局. 初次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难免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领导看出了我的无奈,除给了我很多安全生产资料外,还推荐我看看《劳动保护》杂志.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用心地看完了搜集到的全部《劳动保护》杂志. 所幸有了这样一个指路者,让我少了许多彷徨.可以说,《劳动保护》杂志是我到安监局后的第一位入门老师.我在上面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其中的"特别关注"栏目,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安全监管的知识和方法,为我开展监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媒体是宣传的喉舌,是激励人们的战鼓,是动员人民奋勇向前的号角.60年来,《劳动保护》始终与中国安全生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一起发展、一起成长、一起壮大,是中国安全生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企业安全发展的推进剂和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保护》杂志见证了我国安全生产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前院长刘铁民,对《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年来发展历程的评价. 他说,我国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从1952年开始起步,标志事件是1952年3月召开的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而《劳动保护》杂志创刊于1953年8月,几乎与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起步."如果谁想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的发展历史,而手头没有其他资料,可以把《劳动保护》杂志从早期的到现在的翻看一遍,就可以大体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刘铁民认为,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劳动保护》杂志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安全生产发展历史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乐清市力士安全器材制造有限公司从1990年开始就在《劳动保护》杂志上刊登"乐清TS系列速差自控器"广告,至今已有23年的历史.通过这本杂志的广告宣传,我公司在全国安全产品领域的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在《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再次感谢《劳动保护》杂志的各位领导与同仁!我公司已是你们的老朋友,见证并伴随贵杂志一起成长壮大! 我公司于1983年开发了第一代织带式速差自控器,并于1985年成功研发钢丝绳式速差自控器,是国内第一个研发生产速差自控器的厂家,也曾是该产品国家标准的参与起草单位.从1983年到1990年,我公司生产的劳防产品不断地得到认可,销售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护》伴我走过了许许多多的日子?在我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离不开的好老师?刚参加工作时,一位管安全的老同志曾对我说:"《劳动保护》是本好杂志,要好好学习?"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后来,领导安排我负责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工作,我就立即借来了《劳动保护》杂志,认真阅读,从中吸取营养?从此,《劳动保护》杂志就成了我的伙伴,成了我离不开的好教材?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实践告诉我,要搞安全生产工作,就离不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所以,我就利用《劳动保护》中刊登的一些警句制作成精美的警示牌放…  相似文献   

20.
我们北京发电设备修造厂安全科和各车间安技干部都订了《劳动保护》杂志,安技干部除自己阅读外,有时还组织安全员、工人学习有关文章,推动安全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厂里新工人较多,不少青年学徒缺乏安全常识,曾造成断指、骨折、崩眼等事故。安全科看到1982年第1期《劳动保护》上刊登的《青工事故多》和《要爱护青工》两篇文章,感到内容很切合本厂实际需要,就组织各车间安全员学习,使他们明确了教育青工的重要性。事后有的车间安全员组织青工学习《安全规程》,并进行考试,或对青工进行岗位责任制教育,收到一定效果。 刀具车间热处理盐浴炉曾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