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劳动保护》杂志已经16年了,这十几年来,她对我的帮助很大、影响很深,让我感到很温馨.在《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我最想说的就是:一路同行,感谢有你! 回顾与《劳动保护》杂志的交往历史,是珍藏于心底的一腔情愫.1997年6月,我在办公室的报刊栏里发现了她,第一次阅读《劳动保护》杂志,一种亲切感便油然而生. 由于平时从事文字工作,再加之个人的爱好,便试着向《劳动保护》杂志投稿,一次、两次、十几次,每次将精心修改的稿件发给杂志后,我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默默地等待.那种感觉漫长而又渴求,可是每次都如泥牛入海,音信皆无,我开始有些失望.当2000年第6期《劳动保护》杂志上,《让员工成为企业品牌》的文章映入我的眼帘时,顿使我激动不已,看到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杂志赫然印着自己的名字,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护》杂志从创刊到如今,已走过一个甲子的岁月,也与我相伴近八载,现在愈发生机盎然.万物存在自有其理,细想我与《劳动保护》结缘的二三事,可知《劳动保护》走到今天也绝非偶然. 第一次与《劳动保护》较深的接触是在2006年,我接受该杂志记者冯瑾的专题采访.当初冯瑾对我做了采访,我将采访的内容整理成初稿后,交给她,这件事对我来说就算"完成"了.令我没想到的是,冯瑾竟然将稿件《南海胜利号FPSO大修承包商安全管理》(刊发于2007年第8期)润色得非常完美,框架清晰,主题突出,可读性增强.这让我看到了《劳动保护》杂志对质量的执着和对受众群体的关注,也让我体会到,认真加用心,是对专业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从1953年到2013年,《劳动保护》杂志已经走过了60年,这本杂志始终体现了对劳动者劳动安全保护的关注和关爱!作为《劳动保护》杂志的一名普通作者和基层法官,我对《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年表示祝贺! 我与《劳动保护》杂志的初次接触始于1998年.1998年11月20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民常伟在建筑工地打工时因工致残,历经3年漫漫索赔路,终于讨回了公道.被告某建筑公司被判决赔偿原告各项损失16万3 321.62元.作为这起案子的第一个承办法官,我感觉到这起案子从仲裁到诉讼,常伟虽然最终成功维权,但南于法律知识欠缺而走了很多弯路.国家劳动法规和安全生产法规对劳动者的保护是比较完善的,但由于企业、劳动者法律知识的欠缺,在工伤职工的权益维护上还需要大力普及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4.
正《劳动保护》杂志创刊于1953年,前身为《劳动保护通讯》。1966年6月因文革被迫停刊,1972年10月30日出版复刊之后的第一期杂志,将刊名改为《劳动保护》。杂志始终秉承"尊重、热爱、保护生命"的办刊宗旨,肩负起我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主阵地的使命,至2017年第2期,《劳动保护》杂志迎来第500期!值此之际,杂志微信公众号"劳动保护杂志"举办了"庆《劳动保护》出刊500期留感想发红包"活动。微信粉丝都有哪些  相似文献   

5.
值《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作为她的朋友和忠实读者,我想回忆一下她对我工作的影响和帮助,以表达我对她的敬意,并向编辑部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祝贺! 我与《劳动保护》杂志结缘于1986年.那时,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国家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工作.从名称上可以看出,《劳动保护》杂志的内容,与当时政府主管部门的名称和职能保持一致.她实际上充当着政府的"喉舌",是政府宣传政策、法律法规和指导地方、企业贯彻落实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目前有些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对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仍然重视不够,同时国家还缺乏统一的劳动保护法规和完整的监察制度……" 以上这段文字,刊发在1956年6月25日出版的总第89期《劳动保护通讯》(《劳动保护》杂志前身)第2页.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也不容乐观,这从《劳动保护通讯》当年的报道中可见一斑.如:1956年3月10日出版的总第82期《资兴煤矿连续发生伤亡事故》一文称,湖南省资兴煤矿自1955年12月25日,至1956年1月1 1日,连续发生7次伤亡事故,导致7人死亡,7人受伤;1956年6月10日出版的总第88期《一百天发生了93件工伤事故》一文称,建筑工程部东北第三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1956年1-4月,100个工作日内发生了93起工伤事故……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乐清市力士安全器材制造有限公司从1990年开始就在《劳动保护》杂志上刊登"乐清TS系列速差自控器"广告,至今已有23年的历史.通过这本杂志的广告宣传,我公司在全国安全产品领域的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在《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再次感谢《劳动保护》杂志的各位领导与同仁!我公司已是你们的老朋友,见证并伴随贵杂志一起成长壮大! 我公司于1983年开发了第一代织带式速差自控器,并于1985年成功研发钢丝绳式速差自控器,是国内第一个研发生产速差自控器的厂家,也曾是该产品国家标准的参与起草单位.从1983年到1990年,我公司生产的劳防产品不断地得到认可,销售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8.
2013年恰逢《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这个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刊物,与国家的兴旺发达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同生共长.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建至今,我与《劳动保护》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是安全生产法治的良师益友. 《劳动保护》杂志是一个上通下达的法制平台,栏目繁多、内容丰富,她将党和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时迅速地传递到神州大地,营造了"依法治安"的法治氛围. 《劳动保护》杂志也是依法治企的窗口,她将企业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推而广之,促进了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自觉性,以及安全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9.
2003年4月,我在东北大学图书馆一楼的期刊室,用电脑检索到了《劳动保护》杂志的名字,那是我与《劳动保护》杂志的初次相遇.《劳动保护》杂志以科学严谨、精确专业的文章,帮助我顺利完成了题为《龙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的毕业论文. 毕业后,我一直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劳动保护》杂志成了常伴左右的良师益友.每逢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专业解答与指导,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劳动保护》杂志,而她也从未让我失望过. 由于安全员的特殊身份,我格外喜欢杂志中的"安全员手记"栏目.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打算也尝试一下这种把安全管理与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经过两个晚上的冥思苦想,我完成了第一篇作品——《陆老师的牛仔裙》,战战兢兢地投给了时任编辑王文尧.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再见啊!《劳动保护》杂志真没想到,不惑之年的我竟然下岗了。离开心爱的安全工作岗位,内心的苦楚自不待言。这不仅仅是因为失业,还意味着我和《劳动保护》杂志将失之交臂、再难相逢。30年的情  相似文献   

11.
"1959年,我在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读书时,就知道《劳动保护》这本杂志了."谈起和《劳动保护》杂志的渊源,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前身)主任孙连捷,一直追溯到自己的大学时期.他说,在北京经济学院劳动保护系安全工程专业就读时,老师在介绍我国劳动保护发展史时,就说起《劳动保护》杂志在这一领域比较有权威性. 1963年,孙连捷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监察局工作,与《劳动保护》杂志有了更密切的联系.让他记忆犹新的是,1963年他在《劳动保护》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署名文章——《防止乙炔发生器爆炸事故》,文中除了分析乙炔发生器爆炸事故的原因,还介绍了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及防爆措施,受到企业的欢迎.孙连捷介绍说,当时非常流行一种浮筒式乙炔发生器,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都比较简单,但是剧烈反应时,容易发生爆炸事故.他就针对这种情况,撰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我的工作离不开《劳动保护》杂志.如果说与杂志的初识算是偶然的话,那么20多年来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我的青春年华在与《劳动保护》杂志的来往中得到淬炼,这就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作为一本具有行业指导性质的科技期刊,《劳动保护》杂志始终不渝地坚守在安全生产领域,坚定不移地为国家安全生产工作服务,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呼吁,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欢迎.《劳动保护》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创的国家级宣传劳动保护的期刊,她从诞生之日至今已有60年,历经艰难、曲折,为建立和发展新中国的劳动保护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值此《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我代表总局党组向《劳动保护》杂志社全体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作为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创刊最早的刊物,《劳动保护》杂志10年内两次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称号,是安全生产领域具有较强舆论引导能力、市场竞争力和传播能力的优秀品牌期刊.杂志的读者众多,我本人也是你们杂志的忠实读者. 60年弹指一挥间.在这一个甲子的历程里,《劳动保护》杂志秉承"尊重、热爱、保护生命"的办刊宗旨,围绕国家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中心,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解析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提供安全生产政策资讯,推广与传播前沿职业安全卫生科技知识,搭建安全培训教育平台,交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始终肩负起我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主阵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1984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原劳动部,从事劳动保护工作.近30年来,始终与《劳动保护》杂志保持密切联系,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缘分使然. 我没学过劳动保护专业,刚工作时单位阅览室这方面的书籍刊物不多,翻阅最多的要算《劳动保护》杂志,其全面性、政策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适合各类读者,尤其像我这样的初学者.在她的引导下,结合学习日本学者青岛贤司的《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学》《安全教育学》,我顺利地度过了劳动保护专业启蒙教育阶段.渐渐地,《劳动保护》杂志成为我每期必看的杂志和工作中必备的参考书,她不仅是我专业学习的引路人,而且是我工作中的亲密导师.  相似文献   

15.
读《杂志随笔》有感赵铸新《劳动保护》今年第3期刊载了谈伊强先生读1993年第11期杂志的随笔,讲了三点。关于第三点:《一名工人死于36V电压》一文,早已于1993年第3期《江苏劳动保护》杂志刊登过,谈先生认为,《劳动保护》不必再登。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6.
每当散发着墨香的《劳动保护》杂志如期而至,我都会迫不及待地翻看着每一个栏目、每一篇文章,仿佛见到了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在杂志上看到哪位同仁有了新作,哪个企业又有了安全生产中的好做法,都令我欣喜. 2006年,我成为了一名矿工,有次到达竹煤电公司安监局去办事,在局办公室翻阅杂志时,《劳动保护》杂志精美的印刷、刊载的海量的信息、详尽的政策解读、可借鉴的先进经验、专业的劳动保护资讯很快便吸引了我.就这样,我与杂志结缘了.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 1993年8月5日. 广东深圳清水河. 一个危化品仓库突然发生火灾,并在1h之内连续两次爆炸,导致15人死亡,百余人受伤,经济损失达2亿元. 这起事故在当时引起了全社会的震惊.《劳动保护》杂志于1993年第10期,以通讯的形式对该起事故经过进行了报道,并援引专家调查组的调查结论,称这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文章一经刊出,立即引发了全社会对这起事故的反思与讨论.当年第12期,本刊又刊发了当时劳动部对此次事故的通报全文,并配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要从深圳"8·5"事故中认真吸取教训》.接连用3篇文章的篇幅,对同一事故进行报道,这在《劳动保护》杂志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8.
2013年8月,时值《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回顾历史,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兴凯高度评价了《劳动保护》杂志在推动安全生产科技方面做出的贡献:"《劳动保护》杂志一直紧紧追随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脚步,对安全生产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我作为一名一直从事安全科技、教学的工作人员,从《劳动保护》学到了很多安全卫生知识,获得了很多科技创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护》杂志见证了我国安全生产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前院长刘铁民,对《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年来发展历程的评价. 他说,我国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从1952年开始起步,标志事件是1952年3月召开的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而《劳动保护》杂志创刊于1953年8月,几乎与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起步."如果谁想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的发展历史,而手头没有其他资料,可以把《劳动保护》杂志从早期的到现在的翻看一遍,就可以大体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刘铁民认为,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劳动保护》杂志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安全生产发展历史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20.
我是半路出家走进安监系统的.从部队转业后,我被安排到了江苏省淮安市安监局. 初次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难免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领导看出了我的无奈,除给了我很多安全生产资料外,还推荐我看看《劳动保护》杂志.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用心地看完了搜集到的全部《劳动保护》杂志. 所幸有了这样一个指路者,让我少了许多彷徨.可以说,《劳动保护》杂志是我到安监局后的第一位入门老师.我在上面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其中的"特别关注"栏目,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安全监管的知识和方法,为我开展监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媒体是宣传的喉舌,是激励人们的战鼓,是动员人民奋勇向前的号角.60年来,《劳动保护》始终与中国安全生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一起发展、一起成长、一起壮大,是中国安全生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企业安全发展的推进剂和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