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环境中的溢油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前言 随着石油工业及海洋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海上发生石油污染事件不断增加,特别是由于发生大型油轮的海难事故,使大量原油和石油制品(汽油、煤油、重汽油和轻油等)流放到海洋,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使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油污染所酿成的危害及后果,从海洋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已经成为严重的世界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溢油处理剂     
一、油轮事故溢油及处理技术海上石油运输是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油轮事故溢油,如同油罐、输油管破裂以及海上油井事故一样,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石油倾泻在大海中,流出油量集中,危害最大。据估计,每年因航运作业及船舶失事而泻入海洋的石油约为100~150万吨,其中油轮事故溢油就有50多万吨。1978年3月,“阿莫戈、卡迪兹”号油轮在法国西北部海区触礁失  相似文献   

3.
海洋石油污染来源很多,海上运输造成的海洋油污染占三分之一。下表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对1973年的统计和艾利克、科威尔对1978年的统计。  相似文献   

4.
船舶油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据美国有关部门估计一九七五年由于油轮的正常作业而排入海洋的石油约为140万吨,另据美国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透露:每年约有500至600万吨油品流入海洋,其中船舶排油几乎占三分之一。作为船舶集散场所的港口,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日趋增多,如何有效地遏止船舶油污染的发生和发展早已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5.
海面溢油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运营运中,经常会发生各种情况下的石油流失,因而使水域和沿岸地带受到污染。消除石油污染是一项艰巨的、代价昂贵的工作。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综合介绍了溢油的扩散、迁移、陈化、消除石汕污染的方法及经验 等。 一、海洋中的石油污染源 由于大型油轮遇难而造成的多次重大海洋石油污染事件,曾引起全世界广泛的注意。尽管这类海损事件在每年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中只占10-15%左右,但由此而产生的聚油会严重的污染海岸带,使动、植物界受到极大的危害,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由于各种海损事故而进入海洋的石油总量,估计为世界石油年开采量的0.01-0.1%,约为5×109吨,其中有40%是由于油轮排放压舱水造成的。采用“装于上部”法后,可使油轮溢油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有所减少。而采取罚款赔偿损失、对各种海损溢油事故在报纸上进行广泛的报导,以引起强烈的舆论反响等,无疑会导致人们进一步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止海损溢油措施及同溢油作斗争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水域油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美、日、英、法、苏等国分别研制出了各种类型的围油栏。近年来,我国也研制出国产固体浮体式围油栏,并开始应用于江河湖海的围油和围船等作业。为了尽快在我国推广应用围油栏,本文介绍围油栏在防止船舶溢油、海上平台油污染事故、港区水域油污染、河流湖泊油污染、拆船业油污染以及保护养殖场等方面的应用。一、在船舶溢油事故中的应用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海上运油量不断增加,船舶溢油事故常有发生,导致大量原油及成品油进入海洋。例如在我国,1983年11月26日香港油轮“FEOSO AMBASSDOR”号在  相似文献   

7.
在海洋污染中,石油污染是一个主要方面。近年来,随着世界产油量和海上运油量的大幅度增长以及沿海石油化工的发展、海底油田的勘探和开采等,使石油对河流水系、海港、海湾和海洋的污染程度不断增加,对海洋的污染危害日趋严重。 我国沿海某些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致使滩涂土壤及生物资源受到污染威  相似文献   

8.
目前,每年直接或间接进入海洋中的石油产品的通量约达1亿吨左右。占世界石油产量的3%。资料表明,由于海上操作,如油轮压舱、洗舱水所造成的污染(经测定我国油轮装载原油时,压舱水含油浓度C=3%),舱底水和事故跑油以及海上石油作业等排油污量约为400万吨/年。(近年来,由于采取防治措施,污染量已有下降)。由于沿海工业发达,油田、炼油厂,石油化工厂,工业机器,机动车辆等  相似文献   

9.
<正>交通事故油污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陆地上,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汽油或其他油类泄漏至周围河流、湖泊或者海域对水体造成污染;二是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燃油外溢或油舱由于事故破裂造成渗漏,对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造成污染。交通事故油污染事件具  相似文献   

10.
防止海洋石油污染的技术动态及今后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可分成两类:一类是船舶在海上正常航行中,船体向外排放石油;另一类是由于事故或人为的原因,从陆域、船舶以及海底油井等排放石油。所以有关防止油污染技术,必须针对以上两类污染,采取各自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前者,虽然各船只排出的油量甚微,但数量众多的船舶排放油污的总量相当可观。故减少这类油量的排放,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水上运输业的发展,由船舶造成的油污染也随之增加。众所周知,客、货轮的舱底水,油轮的舱底水、洗舱水和压舱水中都含有大量的废油,这些含油污水、直接排放到船外,必然引起海洋,河流等  相似文献   

12.
汉堡UME航海通讯工程有限公司发明了一种新的油船清洗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防止油对海洋的污染,同时又可以大大降低治理费用。 根据国际有关组织的统计,每年大约有3—8百万吨油与洗舱水一起注入海洋,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运载量的5%,这也就是说仅一艘10万吨级的油轮因洗舱就要白白浪费500吨原油或成品油。而且,至目前为止,在防治大面积的油污染中施用的化学药剂一般都有较大  相似文献   

13.
近十多年来,英、美、日等国家,相继对原油洗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实际使用于油轮。实践表明,原油洗舱方法不但能防止海洋的油污染,还能提高油轮营运经济效益。因此,世界油运各国既对新建油轮按规定安装了原油洗舱设备,对许多营运中的油轮也正在逐步改建和增设。  相似文献   

14.
海上溢油防除技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海上石油运输量也在增长,世界石油总产量的60%是通过海上运输的,1980年海上石油运输量约有24亿吨。由于海上油轮船队和海底油田的开发,油污染事件不断发生。据推算,世界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制品可达500万余吨。其中约有200万吨是从油轮排出或由于油轮事故溢出的。约10万吨是海底油田开采时溢出的。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 海洋石油运输的迅速增长,特别是巨型油轮的增长,增加了海上的石油污染。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次的油轮(以艘计)发生搁浅、碰撞和触礁等海损事故。每年因船舶失事而流入海洋的石油平均约5万吨。因装卸设备发生故障和损坏及操作失误等造成的漏油约占总装卸量的万分之一。此外,每年混在压舱水中排入海洋的油达70万吨。通过船底污水排  相似文献   

16.
介绍GESAMP     
浦宝康 《交通环保》1998,19(3):39-40
CESAMP是海洋污染科学专家组的英文JOINTGROUPOFEXRERTSONTHESCIEN’IF’-ICASPEffiOFMARINEpolLUTION词组的缩写。G~的产生与sbeed年代的海上大量货物,其中包括油及其制成品的运输有关,成百万的废弃物被投放入海洋,几乎无人过问。但是,海上运输造成的油污已在40年代末引起广泛关注。在1954年由当时的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1982年更名为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国际防止海洋油污染公约)。1967年的油轮TOnyCanyon在英国东南部海面触礁,导致10多万吨原油流出而污染海洋事件更引起全球震惊。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些废弃物的绝大部分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海洋。当这些废物和污水的排放量达到一定的限度,海洋便受到了污染。诸如海洋油污染、海洋重金属污染、海洋热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等等。受到污染的海域,会造成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人类的海洋生产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造成优美环境的破坏等。  相似文献   

18.
佛罗哥网垫──防治油污染的新发明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美的南半部之外,在北冰洋与南极洲之间的范围内,几乎没有不受到石油污染的影响或威胁的海岸。多数溢油事故起因于油轮海损事故,但海洋石油设施的损坏也会产生这种威胁。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应该尽可能快的在温油源...  相似文献   

19.
一、序 言 世界上唯一的赔偿油轮造成海洋污染损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油污赔偿基金(简称为“油污基金”),自1978年11月13日成立至1985年11月1日为止,向其提出索赔的油污事件共有25起。这些油污事件的特点不同,但就其索赔金额和案情的复杂性而言,则首推1980年“TANIO”号油轮所造成的海洋油污事件 虽然该轮溢出的货油量只有13500吨,远少于油污基金成立之前某些失事大油轮的货油溢出量,但是它所造成的海洋油污损害,以及在西方海洋环境保护界所引起的反响,则毫  相似文献   

20.
前言 随着石油工业和海上石油开发的迅速发展,海上石油运输日益繁忙。为适应海上石油运输发展需要,全世界油轮的数量及总吨位增长幅度很大,超大型油轮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油轮事故造成的重大油污染也随之发生。据统计,从1956年至1980年间,全球油轮造成溢油量在1,000吨以上的事故有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