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采矿扰动区长时序、多维度NDVI变化趋势,有助于认识非自然生态区植被演替规律,对高强度开采条件下西北脆弱生态区地表植被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研究通过设立直接影响区、间接影响区和自然生态校验区,利用长时序GIMMS AVHRR/NDVI(1981~2006)植被指数数据集,结合同期温度、降水和煤炭产量信息,从时间、空间、气候和开采强度方面开展对比分析,并以长时序MODIS NPP/NDVI(2000~2010)数据进行结果验证.时序分析表明,全球变化背景下,神东矿区植被生长季二度延长;空间分析表明,神东矿区NDVI增量低于缓冲区,缓冲区NDVI增量低于自然生态区;开采强度分析表明,随着神东矿区开采强度增强,NDVI增速放缓,增长速率低于自然生态区;气候变化分析表明,神东矿区NDVI受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共同作用,与温度相关性较高,与降水相关性较低;同期MODIS NPP/NDVI验证结果表现出与AVHRR/NDVI一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煤矿矿井水伴随煤炭开采过程产生,不同程度受煤粉、岩粉等悬浮物污染,有效降低悬浮物浓度是矿井水处理技术核心之一,本文以神东矿区含悬浮物矿井水为例对悬浮物处理技术进行说明,并进一步探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3.
神华神东矿区煤矿分布相对集中,煤炭开采导致乌兰木伦河两岸的生态环境破坏,现探索开展煤矿环境监理对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长时间序列中国植被指数数据集(GIMMS AVHRR NDVI),分析了内蒙古神东矿区及周围20 km缓冲区1981-2006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变化趋势,对神东矿区及缓冲区的NDVI均值进行了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分析了神东矿区与缓冲区的NDVI均值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神东矿区及缓冲区NDVI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斜率分别为0.0047与0.0040,植被状况分别为中度改善与轻微改善;神东矿区及缓冲区NDVI值两组变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71;神东矿区39个像元中轻微改善与中度改善各占35.90%与64.10%,矿区的植被状况呈向好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大型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提出和研究现状出发,结合所作的榆神、榆横、神东等多个大型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提出了多源叠加的高斯模型法、箱式模型法、面源模型法等多种可以用于模拟矿区大气环境影响的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及其难点,根据分析结果,将多源叠加的高斯模型法和箱式模型法分别应用于榆神矿区和神东矿区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预测结果表明,多源叠加的高斯模型法灵活多变,而箱模式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乡镇煤矿点多面广,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废水和有害气体,造成水资源枯竭、水土流失、地面沉陷等环境问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应加强规范监督管理,使煤炭开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矿井水、煤矸石和粉尘,导致大量的土地、房屋塌陷,使周围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实施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是煤炭行业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淮北矿业集团在煤炭开采中通过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而且还提高了经济效益,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神东矿区为例介绍了遥感技术在矿区环境调查中的应用方法,针对神东矿区的特点,提取了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侵蚀、土地复垦、土地沙漠化、地裂缝、地面塌陷等8个环境质量因子,利用遥感解译与野外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矿区环境质量本底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矿区环境治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
清洁生产审核在石油开采行业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石油开采业生产工艺的调查,针对石油开采过程中电耗、能耗、物耗各种指标偏高的问题,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大量的资源没有循环利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煤炭开采有井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形式,但不论何种形式都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露天开采影响更大,因为不仅要破坏大量农田,而且在开采过程中往往带出大量排弃物,占用大片土地。堆积的排弃物其岩性复杂,某些岩层往往附有有害元素。本文以山西平朔大型露天煤矿为例,着重说明固体排弃物中某些有害微量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当地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 本文所指的排弃物是露天开采过程中的剥离物和煤矸石。在研究过程中首先采样分析各种排弃物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和总放射性强度,然后在室内进行实验模拟研究。固体排弃物在自然状况下堆放,由于降雨的淋洗  相似文献   

11.
煤炭清洁生产中的矸石处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钱玉山 《能源环境保护》2001,15(5):22-24,27
针对煤炭生产中的矸石问题,提出了综合利用、科学排矸、自燃治理的一些方法,并介绍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谢桥煤矿每年大约产生200万t煤矸石,大量煤矸石得不到充分利用,长期露天堆放,形成两座巨大的矸石山,既污染了矿区的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资源.通过优化煤矸石的利用结构.充分利用煤矸石的热能,利用煤矸石制造聚合氯化铝铁和水玻璃,大大提高煤矸石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凤凰山矿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的现状及其煤泥作为废弃物在处理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对该厂利用新工艺对废弃煤泥进行洁净加工处理的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以潘西煤矿高岭岩作为评估对象,通过对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的分析及除砂及加工利用试验,评估了高岭土生产4A沸石、造纸涂料级煅烧高岭土、高活性偏高岭土等产品的应用价值,为矿区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探讨出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南桐矿务局干坝子洗选厂对典型高硫煤采取洁净煤成套技术的有机组合,取得了较好的节能环保效果,阐明了因地制宜地在4t/h及其以上的链条炉上推广洁净煤技术,在投资、改造难易程度、运行的经济性、社会效益等上的重要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煤炭是我国的第一能源,近20年来,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占70%以上。根据我国能源储量及资源状况,在可预见的将来,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我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上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和消费迅速增加,由此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发展洁净煤技术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研究,实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煤炭开发与利用中的二次污染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煤粒度和煤浆浓度对微生物法煤炭脱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雷  张兴 《环境科学》1992,13(1):32-36
本文探讨了煤粒度和煤浆浓度对微生物脱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粒度越小,煤的脱硫率越高,小于0.054mm粒径的煤样(煤浆浓度10%),微生物在12天时间内,可脱除44.1%左右的硫,使煤的总含硫量从2.55%降到1.425%;浓度为10%的煤浆(粒径0.073—0.088mm)脱硫效果最好,微生物在12天时间内,可脱除38.9%左右的硫,使煤的总含硫量从2.55%降到1.558%。从而确定出微生物法煤炭脱硫工艺的最佳粒径要求和煤浆浓度条件。  相似文献   

18.
煤粉细度对一次颗粒物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建  李定凯 《环境科学》2007,28(9):1944-1948
以3种不同细度的煤粉在沉降炉中做燃烧实验,利用8级Andersen粒子撞击器分级并捕集燃烧后的一次颗粒物.研究煤粉细度对煤粉燃烧后一次颗粒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越细,燃烧后生成的颗粒物也越细, PMi的排放量均随着煤粉细度的减小而增大,PM10的量由粗煤粉和中煤粉的13 mg/g左右增大到了细煤粉的21 mg/g;PM2.5的量由粗煤粉的2 mg/g增大到了细煤粉的8 mg/g.煤粉细度对煤粉燃烧后生成的总灰成分及含量影响不大,但对分级颗粒物的外观形貌影响较大.煤粉细度减小,痕量元素的REE增大.REE值大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Pb>Cr>Zn>Cu>Ni.细煤粉生成的颗粒物中有毒痕量金属元素的含量更高.元素的挥发能力不受煤粉细度影响,但其挥发程度受煤粉细度影响却不同.细煤粉燃烧比粗煤粉燃烧具有更大的环境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煤矸石与粉煤灰淋溶渗出液对水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煤矸石与粉煤灰淋溶渗出液pH值将会稳定在煤矸石和粉煤灰本身pH值附近,淋溶渗出液的重金属离子含量及酸碱度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试验还表明煤矸石和粉煤灰对淋溶水中高含量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常村煤矿是潞安矿业公司的主要生产矿之一,年实际生产能力3 Mt,年排矸石量0.3 Mt。近年来,该矿矸石场的后续堆存量严重不足,目前已无法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由于受征地、环保等因素的制约,在矸石堆放场地的问题上一直未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鉴于上述原因,潞安矿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