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将褐煤样品加入含染料酸性红B的模拟废水中并加碱,褐煤中的腐殖酸溶解,而后加盐酸使腐殖酸絮凝.利用溶解的腐殖酸结合与褐煤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达到去除废水中该染料的目的.结果显示,褐煤对酸性红B具有很好地去除效果,但受到作用时间、溶液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要达到最佳去除效果,结合过程最少需要120 min,吸附过程需要480 min.初始质量浓度越高,废水中酸性红B的去除率越低,但当初始质量浓度在250 ~ 500 mg/L时,去除率最小,但变化不大.结合过程pH值升高与吸附过程pH值降低均有利于该染料的去除.褐煤投加量增加,去除率提高,当初始质量浓度为250mg/L,褐煤投加量达到4mg/mL时的去除率达99%.离子强度的增加有利于褐煤对酸性红B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烧杯混凝试验研究了加碱种类、pH值、混凝剂聚氯化铝(PAC)投加量、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以及初始铅质量浓度对除铅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为期1个月规模为4 m3/h的中试,对小试结果进行了验证,考察了优化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对不同铅质量浓度原水的去除效果.小试结果表明,采用石灰乳调pH值的除铅效率优于氢氧化钠和石灰水,最佳pH值为9~10.强化混凝能提高铅的去除效率,PAC最佳投加量为20 mg/L,PAM的最佳投加量为0.4 mg/L,铅初始质量浓度在2 mg/L以下时铅去除率都在97%以上.中试运行结果与小试基本一致.原水铅质量浓度超标168倍以下,采用预加碱强化混凝的应急处理工艺能使滤后水中铅稳定达标,沉淀出水中铅质量浓度低于0.03 mg/L.预加碱强化混凝应急技术可行性高,处理费用仅0.026 37元/t,为可能突发的水源铅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利用阳离子交换容量为1. 02 mmol/g的钠基蒙脱石,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了有机蒙脱石负载纳米铁(NZVI-OMt)材料。研究表明:材料对锑离子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的锑离子溶液,反应10 min去除率即可达100%,且效果远远高于两种单一材料(纳米铁NZVI和有机蒙脱石OMt)及二者之和。通过一系列实验考察了初始质量浓度、pH值、投加量等因素对NZVI-OMt处理锑离子效果的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NZVI-OMt对锑离子的作用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对反应后的NZVI-OMt进行解析实验,表明NZVI-OMt对锑离子的去除作用包含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共沉淀等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吸附处理含砷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活性炭的静态吸附实验,研究溶液中砷的去除率与溶液初始pH值、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溶液中其他共存离子的关系,以确定活性炭吸附去除砷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质量浓度为10 mg/L的含砷溶液,在25 ℃,溶液初始pH值为4.5,反应300 min时,砷的去除率达最大值98.6%;若溶液中同时含有Cr(Ⅵ)离子,可提高活性炭对砷的吸附去除率至99%以上.由此可见,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砷废水的去除率较高,处理后砷含量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造沸石吸附废水中的氨氮,研究了投加量、反应时间及初始pH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其等温吸附线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人造沸石能够有效地处理质量浓度为150~200 mg/L的氨氮废水,当初始pH值为5,人造沸石投加量为25 g/L时,反应120 min后,氨氮去除率可80%左右,人造沸石比天然沸石的吸附平衡时间缩短了约50%;投加量、反应时间和初始pH值对人造沸石的吸附都有影响.随着投加量的增加,人造沸石对于氨氮的去除率逐渐增加;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人造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逐渐增加,达到吸附平衡后,去除率不再增加;初始pH值对于吸附效果有较大影响,偏酸环境下去除率较高.人造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且为优惠吸附;准一级方程比准二级方程能够更好地拟合吸附动力学试验数据,吸附速率随着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为控制石油炼化含油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采用O3/H2O2方法对石油炼化含油废水进行处理,主要考察了臭氧浓度、H2O2投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废水中石油烃类物质的去除率随着臭氧浓度、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石油烃类物质在pH值2-10、温度15-45 ℃、10-60 mL的H2O2投加量范围内,去除率分别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处理1 L油质量浓度为110 mg/L的含油废水,臭氧质量浓度为7.23 mg/L,投加40 mL H2O2,pH为9,在35 ℃的条件下反应8 min,油去除率可以达到84%.同样条件下处理30 min,废水COD下降了65%.这将为该工艺处理实际含油废水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椰壳基活性炭吸附高氯酸盐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高氯酸盐污染物椰壳基活性炭吸附的最佳工艺参数,以高氯酸铵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L25(5)4正交试验考察活性炭投加量、温度、pH值、高氯酸盐初始浓度等参数对活性炭吸附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lO4-的去除率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ClO4-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偏中性的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去除率,高温不利于活性炭的吸附反应。最佳工艺参数:活性炭投加量为0.4 g/L,pH为中性,温度为25℃,高氯酸盐初始质量浓度为2 mg/L。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对ClO4-的吸附率为74.87%。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锐态型纳米TiO2,并利用XRD、SEM对TiO2粉体进行表征,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将自制纳米TiO2光催化处理含锌废水.考察废水pH值、废水负荷、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等因素对锌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锌质量浓度为50 mg/L,纳米TiO2投加量为0.01 g/L,含锌废水的pH值为12,反应时间为30 min时,废水中锌的去除率可达98.73%.  相似文献   

9.
氢氧化镁处理含镍废水条件探索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氢氧化镁用量、搅拌时间、温度及pH 值对含镍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氢 氧化镁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常温下,废水pH值在4.8~8.6之间时,以1.5 g/L的投加量加入氢氧化镁并搅拌4 min,废水中镍离子去除率可达90%以上.吸附机理研究表明, 镍离子在氢氧化镁上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9.25 mg/g....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冶金酸性含镉废水,研究了硫化钠和重金属捕集剂联合处理对镉的去除效果,考察了药剂的加入量、反应时间、p H值和加药方式对废水中Cd~(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步处理法,控制反应的初始p H值为4.0,硫化钠的投加量为445 mg/L,捕集剂的投加量为0.2 m L/L,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处理后废水中Cd~(2+)的质量浓度可以由638 mg/L减少至0.1 mg/L,满足国家废水排放标准,滤渣中镉的质量分数大于10%,具有回收价值,且处理过程中无H_2S气体逸出,可以实现冶金酸性含镉废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脱硫废水的絮凝处理效果,采用磁絮凝技术对实际脱硫废水进行试验研究,以COD、浊度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磁粉投加量、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pH值、温度、药剂投加方式等因素对磁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投加量为180 mg/L,磁粉投加量为400 mg/L,pH值为8,温度为30℃,投加方式为先加磁粉再加絮凝剂时处理效果最好,COD去除率达到65.62%,浊度去除率可达到69.96%,均明显优于现实际运行工艺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对水中Hg2+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含汞废水的处理效率及简化处理流程,用化学合成方法将二硫代羧基引入到聚乙烯亚胺中,制备出一种新型高分子絮凝剂聚乙烯亚胺基黄原酸钠(PEX)。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水样初始pH值对PEX去除Hg2+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水样中存在无机阳离子(Na+、Ca2+、Fe3+)、含浊物质时,PEX对Hg2+的捕集性能。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对Hg2+具有很好的捕集效果,当PEX投加量为6.6 mg/L时,Hg2+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6.1%)。pH值为2.0~5.0时,PEX对Hg2+的捕集能力随着水样初始pH值的增大而增强,在其等电点pH=3.0时,Hg2+的去除率最低,仅为35.3%。水样中存在一定质量浓度(50 mg/L)Na+、Ca2+、Fe3+时,会促进Hg2+的去除;而含浊物质(77.0NTU)的存在会对Hg2+的去除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加大PEX的投加量,此抑制作用会减弱,而体系中的浊度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毛竹遗态Fe2 O3/Fe3 O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锑(III )初始含量、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投加量以及吸附剂粒径为影响因素开展吸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锑(III )初始浓度的升高,毛竹遗态Fe2 O3/Fe3 O4/C复合材料对锑(III )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初始溶液pH为7时,对锑(III )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为4.7821 mg/g;块状吸附剂对水中锑(III )的去除率和吸附量与粉末状吸附剂吸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以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锑(III)初始含量、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投加量以及吸附剂粒径为影响因素开展吸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锑(III)初始浓度的升高,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对锑(III)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初始溶液pH为7时,对锑(III)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为4.782 1 mg/g;块状吸附剂对水中锑(III)的去除率和吸附量与粉末状吸附剂吸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水稻、油菜秸秆对水中镉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稻秸秆和油菜秸秆对废水中Cd2+的吸附特性,研究了吸附时间、初始离子质量浓度、秸秆投加量、初始pH值和振荡速率对溶液中Cd2+去除率与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动力学、热力学模型拟合和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水稻和油菜秸秆具有良好的Cd2+吸附效果,pH值为4~7时,Cd2+吸附率均可达到50%以上;在投加量为10 g/L、初始pH值为6、振荡速率为150 r/min、温度为25℃的条件下,处理200 mg/L含Cd2+废水时,水稻和油菜秸秆对Cd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6.5%和68.2%,吸附平衡时间约为90 min;其吸附动力学过程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方程,在25℃下油菜秸秆和水稻秸秆的最大吸附量理论值分别为14.28 mg/g和13.76 mg/g;结合SEM和FTIR分析推断,两种秸秆吸附Cd2主要发生在吸附剂表层,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研究表明,油菜秸秆和水稻秸秆是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Cd2+吸附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粉煤灰及其与混凝剂、Ca(OH)2共同处理活性艳红K-2BP染料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pH值对粉煤灰去除废水色度有较大影响,最佳pH值为12.3;随着染料废水起始浓度的增加,粉煤灰投加量相同,其对色度的去除率减小,但粉煤灰对染料的吸附容量增加;粉煤灰与混凝剂共同处理时,粉煤灰吸附对去除色度的作用更大;粉煤灰与Ca(OH)2共同处理时,可以使废水的色度去除效果提高12%左右;在粉煤灰-Ca(OH)2中再加入PAC,可以使去除率达89%以上,但PAC对色度去除率提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零价铁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模拟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实验主要研究的影响因素有铁屑投加量、pH值和反应时间等.结果表明处理效果随着铁屑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随pH值的升高而下降.最佳条件下废水的脱色率达到95%以上,COD的去除率也可达到73%左右.此法成本低廉,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以麻疯树籽壳为原料经磷酸活化后炭化处理制备了生物质炭吸附剂。以六价铬离子为目标对象,考察了磷酸浓度、活化时间、炭化温度、炭化时间等制备条件对生物质炭吸附六价铬离子的能力,并探讨了生物质炭的投加量、溶液pH值等工艺条件对六价铬离子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酸浓度为2 mol/L,活化18 h,600℃下炭化1.5 h时所制得的生物质炭在投加量为5 g/L、溶液pH值为3时对铬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铬离子去除率为74.5%。  相似文献   

19.
用活性炭对直接湖蓝5B模拟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考察了投炭量、吸附时间、废水初始浓度和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废水pH值、吸附时间和投炭量对吸附效果有明显影响,而反应温度变化对吸附量的影响不明显.以吸附率作为控制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各因素影响大小排序为:pH值>废水浓度>吸附时...  相似文献   

20.
采用Fenton氧化法降解硝化棉生产废水中的COD,考察了Fenton氧化主要参数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_2O_2投加量为600 mg/L,n(Fe~(2+)):n(H_2O_2)=2:3,不调节pH值(初始pH值1),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40℃时,废水的COD可以从263 mg/L降解到49.2 mg/L,COD去除率达到81.3%。Fenton氧化之后,投加氢氧化钙5 g/L中和,PAM 2 mg/L混凝沉淀,出水COD和pH值稳定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