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方法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昀 《山东环境》2001,(1):43-43
森林的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因而引发水灾与旱灾,而城市区域水的流失则更加严重,只有巧妙与合理的治理,才能事半功倍的解除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并且达到既治污又复水的目的。下面简述几种城市地下水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国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河三角洲,大部海拔在10米以下,是世界上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每年被淹国土都在10%以上。除台风带来暴雨引发水灾外,喜马拉雅山区的暴雨也会引起水灾。1988年的水灾是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暴雨型水灾。这年8~9月,整个喜马拉雅山地普降暴雨,千流汇入孟加拉国出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生存环境所遭受到的危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二是生态破坏。生态破坏问题十分严重。最突出的是森林惨遭滥伐和土壤侵蚀加剧,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地球上消逝,每年至少减少一千八百至二千万公倾。  相似文献   

4.
山东海滨城市主要海洋地质灾害述评与减防灾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海滨城市的海洋地质灾害可分为两大类型:其一是由纯内外自然地质作用造成的危及城乡安全的灾害,如地震、断裂活动、海岸侵蚀、风暴潮;其二是人为活动与自然地质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灾害,如过量开采地下水和滥伐森林等引起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与倒灌、不合理的海岸工程布局引起的海岸流场变化导致的岸线突变。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山东沿海这些灾害类型的分布与成因,进而提出减少或防止这些灾害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森林认证是早在九十年代引入,其目是关注森林的退化与森林滥伐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持,特别是在热带,最初由环境集团所推动并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的一种潜在手段。目前,大约1.24亿公顷或全世界3.2%的森林已经在过去的十年通过了各种认证方案的认证。  相似文献   

6.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署的调查,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从1976到1980年期间,由于滥伐的其它原因共毁掉九百万公顷森林,平均每天有五千公顷森林在消失。亚太地区每年损失掉森林一百八十二万顷全世界每年失去森林一千一百万公顷,这  相似文献   

7.
清代甘肃陇南地区水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笔者对清代陇南地区水涝灾害的时空特征、等级序列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清代本区共发生57次水涝灾害,平均4.7年一次;一级洪涝灾害发生最多,达44次,占到总灾害数的77%,二级大水灾11次,三级大水灾2次;多发生在1720年到1890年期间,月份主要集中在5、6、7月,并且常有连年水涝灾害发生;本区的礼县、武都、西和为频发区;降水特征、地形地貌、气候交替变动等是清代本区水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了该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教育卡     
《环境》1994,(8)
森林被毁的严重后果森林是孕育人类的母亲。我们的祖先从猿猴进化到人的漫长岁月中,一直是在森林中度过的。在人类走出森林后,直到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离不开对森林的依赖。然而,人类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竟公然对孕育自己的森林肆意滥伐。自1950年以来,全世界森林已损失过半;尤其是热带雨林,以每年1000万~1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给地球环境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通过历史记录对清代四川省水灾逐年分等定级,以此研究清代四川水灾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基于信息扩散理论计算出受灾风险概率。结果表明:(1)清代(AD 1644—1911)共发生水灾1409县次,1861—1890为水患高发期,1825年后水灾强度显著上升。10 a尺度下水灾强度存在三次高峰,30 a尺度下清末期水灾强度持续增强。前期水灾周期为中长期振荡,1825年后水灾强度显著提高且以中短(8—15 a)周期性振荡为主。(2)水灾密集区主要位于山地-平原交界处的成都府、眉州、雅州府东部区域,受灾指数基尼系数为0.4615,水患平均中心位移较小。(3)全川受灾风险概率在受灾比为0.05—0.15时迅速下降,同等受灾比(0.2以下时)下,川东道受灾风险概率最高;而受灾比高于0.2时,川北道受灾风险最高。(4)东亚季风增强、人口暴露度增加、政治经济动荡造成的社会韧性下降和生态破坏可能是清末四川省水灾强度提高和规模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了解公众对区域水灾的感知情况,为开展有效的风险沟通和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依据。本文从公众层面入手,在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选择重庆、江西、安徽作为调查样区,调查公众对当地水灾的感知状况,共访谈10余个区县的207位居民,每人的访谈时间都在40 min以上。据此分析公众区域水灾感知水平与灾害风险沟通间的关系。调查中发现,在风险沟通的渠道方面:电视是村民接受风险信息的主要渠道,很少有人通过报纸或网络了解水灾水情。在风险沟通的内容方面:在灾害中不同的角色因其职责、信息渠道等的不同,风险沟通的内容有别。水灾认知中,存在着由于期望差异、乐观侥幸心理等导致的认知偏差。在风险沟通的手段方面:对于受灾居民而言,可以通过水灾知识普及、加强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等方式减少水灾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需要引导公众认识到防洪科技的有限性,减少麻痹、盲从心理及其行为。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3,(4):63
3月21日是联合国首个"国际森林日"。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当天呼吁全球通过"技术革命"来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森林,遏制日益猖獗的非法森林砍伐现象。施泰纳说,环境署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全球森林观察2.0系统",该系统将利用遥感技术,显示高分辨率、接近实时的森林砍伐地图,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帮助识别非法砍伐和滥伐森林的热点地区。施泰纳表示,"技术将真正改  相似文献   

13.
1947年夏,广东省遭遇数十年来罕见特大水灾,给全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同时也引起了广东省地方政府的密切关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广东省政府在第一时间内成立广东省水灾紧急救助委员会,具体负责灾后救助与重建事宜.此次水灾,广东省地方政府有力作为,发挥了上下联动、内外配合的优势,在勘灾、筹募、赈济等环节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应对机制,弥补了中央政府在特殊时期由于兵祸连年,财政匮乏而导致应灾机制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每当新闻界谈论森林被大量砍伐时,基本上指的是热带雨林。然而热带雨林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还有另一个巨大的森林带也正像热带雨林一样迅速地消失,这就是地球北部森林,这围绕北极圈的森林带,覆盖了地球表面的 11%,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 1/3。它构成了世界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世界上工业木材和木材纤维的主要来源。   北方森林覆盖着阿拉斯加、加拿大、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70%以上北方森林面积在俄罗斯境内。北方森林主要由针叶树、大齿杨和白桦构成。   加拿大:滥伐森林的经济   在加拿大西海岸的…  相似文献   

15.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民国前期(1912—1927)荆江两岸地区水灾频仍。在荆江两岸地区1912—1927年洪水灾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般统计方法和理论分析了这一时期洪水灾害的若干特征,即普遍性、连续性、积累性和区域性四个特征。对洪水灾害基本特征及其规律的探讨至今对于有效的进行水患治理与防治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  相似文献   

17.
石旭初 《环境》2000,(9):26-27
自然生物种类,尤其是鸟、哺乳动物和鱼类这三种与人类生活最贴近的物种的高速灭绝,向人类发出了严正的警告:滥伐森林,滥杀动物,滥捕鱼类的最终结果,就是人类自身生存条件和环境变得越来越艰难,最后像恐龙一样,导致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造成全球性环境影响的有几大问题:大气Co_2含量增长问题,酸雨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森林滥伐带来的全球性影响问题,土地沙漠化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环境带来了全球性影响,为各国所关注。  相似文献   

19.
布伦德对解振华说:“祝贺您荣获笹川环境奖.这是您完全应该得到的奖。”不久前参加了北欧环境部长会议的布伦德转达了冰岛等国环境部长向解振华的问候。解振华对此表示感谢。解振华说:“朋友的朋友都是朋友。” 布伦德称.中国一旦制订目标.就能够迅速地实现,如前几年中国发生洪灾.中国便制订了有关禁止滥伐河流上游森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对夏季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2008年初中国南方冰雪灾害对森林可燃物、火源、火环境和潜在火行为的影响,认为这场冰雪灾害使得夏季森林火灾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更加完备,近期和中长期的夏季均存在着非常大的火灾隐患,甚至存在着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大森林火灾的隐患。提出了提高认识、做好森林可燃物处理、严控火源、人工干预火环境、促进林分健康生长等建议,特别提出了与森林可燃物清理截然不同“森林可燃物处理”的技术措施,希望这一新的技术手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尽量降低冰雪灾害所导致的夏季森林火灾这个“次生灾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