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引子:今天拟定这个题目,出于两个情境:1.不只一次听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班主任说:"老师,拜托了,你的话比我们家长的话管用……"也不只一次地看到孩子扬起天真的笑脸自豪地对自己的父母说:"我们老师说的!"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孩子的成长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种作用应该发挥到什么程度?这是不是一种使命?2.因为我是教政治的,所以,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孩子们对当今社会很多问题的质疑,而质疑并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很多孩子会认为那些优秀的道德观念或是我们的社会理想不过是课本上的说说而已。探究这种价值取向的成因,一定是受我们成年人世界的影响,这里面包括社会、家庭,当然也包括我们老师自己。有很  相似文献   

2.
<正>森林是万物的摇篮。与地球共生,新世纪的都市建设已然开始。"森林,是多种生命的集合体。既养育生命,也独自增殖。我们的祖先,也曾以此为家。获得文明的人类,虽  相似文献   

3.
正几乎所有人都很享受,抱着一大桶金黄发亮的爆米花坐在电影院里边看边吃。如果我们满身是毛的祖先们"穿越"到今天,他们可能会选择抱一桶蟋蟀、蚱蜢或者甲壳虫。这个场景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恶心,但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人类学家约翰·艾伦在《肠子,脑子,厨子》这本书不客气地告诉我们,人类对酥脆食品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由环境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生命地图:缤纷还是崩溃——全球生态保护地图集》一书既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又给了我们以更多的启示,在这个地球上,已经没有任何一片栖息地能够逃脱我们人类这个单一物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们的祖先自走出茹毛饮血的穴居时代、跨进文明社会的那一时刻起,就重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意识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要性,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史料.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的今天,回顾我国古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内容,对我们今天的环境保护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世界最早的"环保部"——虞 古代管环保的部门,名称自然不叫"环保部".据清黄本骥编纂《历代职官表》,中国古代早期的环保部叫"虞"."虞"既是机构名,又是官衔名,其很大一部分职能与今天的环保部相同,但所管理范围更大,山、林、川、泽的保护与治理,都是"虞"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正> 一、环境保护劳动的必要性环境保护劳动的必要同环境问题的产生紧密相联,所以当代环境保护劳动的需要,一般不是自然形成的结果,而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带来的污染与破坏造成。众所周知,人类社会是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诞生与发展起来的,正是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下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一般动物中提升出来。也就是说,劳动使猿转变成人。正如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但是,人类活动对环境也发生了不良的影响,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在诞生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人类的活动对环境影响和一般动物区别不大,“生产”依赖于自然环境十分突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一生著述颇丰,所关注的内容涵盖了哲学、语言学、历史诗学、精神分析、社会理论等,"我与他人"问题一直是他理论思考的主线。他在该问题视域下考察了我与他人相处的对话性——对话理论,我与他人之间的审美创造关系——作者与主人公之关系,我与他人相处的理想状态——狂欢化理论。从理论层面来说,他的思考有助于破除主体性哲学所导致的"唯我主义"和"自我中心论";从现实层面来说,有助于解决当前网络社交中出现的诸如网络暴力等问题;尤其是他的外位性思想对于如何构建"一带一路"所倡导的文化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然之于人类好似大写的"他人",巴赫金对"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草房子》是一泓纯净的清泉,也是一首隽永的小诗,流畅、自然的文字印在纸上,凑近一闻,有一股油麻地的味道——淡淡的,却饱含着丝丝缕缕的情感。故事里的孩子都天真得没受过一丝污染,故事里的情感细腻而坚强,让我忘了这个世界……桑桑,他善良、耿直、天真、讲义气,看到刘一水欺负柔弱的纸月,就勇敢地上前理论,那是一个男孩的气概;看到细马没有人做伴,就主动与他玩耍,那是一个孩子的善良。他并不完美,他平凡得就像身  相似文献   

9.
<正>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网络媒体融入生活的今天,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他们比以前更"聪明"了,知道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从小就在赞扬声中长大,所以表现欲很强。在课堂上常常发言踊跃,无所顾忌。面对这样的孩子,怎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新时代的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一、描述学生小H是个活泼外向的小男孩,数学成绩很不错,而且十分稳定。一年级刚进来的时候就引起了我们老师的注意,因为他常常滔滔不绝地和老师、同学分享他在书上或长辈那里看到或听到的内容,这个男孩子很聪明,很有灵气,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他。开始注意他是因为不管是上课还是课后他总围着我问问题:"老师,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五花八门的问题常常从他嘴里脱口而出。有的时候我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答案,有的时候我会假装糊涂故意问他:"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你知道吗?"而他会非常乐意地、滔滔不绝地把他了解的讲给我听。有的时候我不能确定答案我会直接告诉他:"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需要回家查一查,明天把答案告诉你吧。"他第二天一碰到我总会追着我问正确  相似文献   

10.
<正>素材招招新之"最特别的我"写作文往往从写"我"开始,为什么呀?因为自己对自己最熟悉嘛!有一首歌叫《小小的我》:"我是山间一滴水,也有生命的浪花;我是地上一棵小草,也有生命的绿色。"可见,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我",也如此与众不同。接下来,我们就来展示一下那个独特的"我"吧!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在科学书架上,又增添了一本新著,这就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S.F.Singer编辑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和自然的影响》一书。 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人对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关注。除了其深刻的哲学意义之外,这个问题还吸引了多学科科学家的兴趣,当然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全  相似文献   

12.
<正>说到丹麦,大家都会想到童话,想到安徒生,想到《海的女儿》里那位美丽、善良又天真的小人鱼。十多年前,终于有机会见到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港湾海滨公园的"美人鱼"铜像,而更吸引我的是她身后海湾里20座高达100多米的风力发电塔。不用去挖煤、也不用去采油和抽气,不倦的风之子推动着扇叶在旋转,最终转化为电力,造福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我们再不用担心火力(化石能源)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对健康的损害以及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化的威胁,也  相似文献   

13.
<正>你知道吗?世界上最天然的乐器就是人类的嗓音。能制作出和人类嗓音一样纯净、自然的乐器,也是乐器制作师们希望达到的"终极目标"。其实有很多乐器的声音和人类的嗓音很接近,例如:低音提琴发出的声音有点儿像男高音;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有点像女高音;大提琴则是最接近人类吟唱的乐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件最天然的乐器——嗓音吧!人类的嗓音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它广泛应用在全世界各个领域。人们干活时喊的号  相似文献   

14.
生命来自外星还是海洋?人类祖先是泡沫还是粘土?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问题的核心是哪种环境适宜于诞生生命,剖析如下。世界上再没有比泡沫生命更短暂的东西了,它在瞬息万变的时空中“嗤”的一声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你可别小看了这个“怪物”,它很可能就是万物生命的起源。在西洋名画“维纳斯的诞生”中,就传说爱神维纳斯起源于大海泡沫。现在,加州地球物理学家正试图把这个传  相似文献   

15.
美的真谛     
如果你热爱生命,那就热爱自然吧,因为她是一切生命美的源泉.美,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心中.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虽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可仍忘不了用美来装饰自己.半坡人把精美的图案刻在陶器上,土著人把美丽的花纹绘在身体  相似文献   

16.
<正>特别告知:本刊2014年4期《"走在时代前列"人物素材多维解读》中的人物事迹均是对"青春"与"不朽"的最好注解。真题回放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题解本题依然沿用了上一年的命题形式,为材料作文题,这既迎合了新课程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的总体趋势,也体现出了江苏卷保持相对  相似文献   

17.
在植物中,我一直不喜欢夹竹桃.因为少年时期看过一篇侦破小说,写的是女主人公用夹竹桃枝烤肉串谋杀她丈夫的故事.情节并不惊险,但"夹竹桃有剧毒"这个说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们石化生活区的主干道两旁就栽种了很多夹竹桃,它开的花既不香也不美,我更是对它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8.
<正>"因为人类太精明于自己的利益了,因此我对人类是悲观的。我们对待自然的办法是打击它,使它屈服。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多疑和专横,如果我们能调整好与这颗行星的关系,并深怀感激之心对待它,我们可有更好的机会存活下去。"(怀特)面对一个"愈来愈热的星球",以及由此引发的气候变化、冰川消融、极端气象灾害频发等挑战,我们是否还有"更好的机会存活下去"?事实上,自人类诞生以来,如何面对和选择未来一直是个永  相似文献   

19.
人类来自植物所构成的空间环境之中,发源于森林,又依赖于森林而生存。如果没有建筑,人们将回到原始洞穴中生活;而没有植物,人类将重新消亡。绿色植物联系着整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的史书中,曾记载了许多赞赏“郊游”、“野游”和“田园”等的有关诗词和文章,也有许多以花草树木为内容的风景山水名画。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对绿色自然的向往。绿色植物有调节气温、遮荫防风、净化空气等改善环境的积极作用;而且绿色植物又给人以舒适、优美、幽静、安祥的感受。这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环境中和绿色结下了的不解之缘,绿色的基调成了生命力的象征。难怪人们对绿色环境倍感亲切、自在和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20.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就与鸟类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的祖先在渔猎活动中逐渐地认识了鸟类:在距今两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迹中,就已发现有刻纹的鸟管装饰品;从洞内的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