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完善中国船舶污染防治法规体系的必要性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承兵 《交通环保》2001,22(2):8-10
完善的船舶污染防治法规是搞好中国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但中国现有船舶污染防治法规还存在着各部分发展不平衡、法规不健全等问题。要完善中国船舶污染防治法规,必须以体系的观点对现有船舶污染防治法规进行审视,把其建设成为一套有别于其它污染防治法规的完善的、相对独立的体系。文中就此展开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这次来时间很短,看了几个点,确实感到陕西的历史很悠久,生态良好,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环境质量较好。汉江(陕西段)初步测定是二类水质,这么好水质在我国北部、西部地区的江河中还不多见。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比较落后,这个地区还是要发展,现在要研究的是怎么发展的问题。不能像东部地区先污染后治理,污染的一塌糊涂了再治,这样代价太大。像太湖、滇池、巢湖,这些地区不投资一千亿,花二三十年,我看解决不了问题。日本琵琶湖,现在已经花了1500亿,治了27年,到现在仍没达到规定目标。欧洲的一些河流也治了几十年,花了…  相似文献   

3.
我国污染场地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业化发展,我国的污染场地数量不断增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规范污染场地管理,国家及地方层面陆续颁布了系列污染场地管理标准文件,但我国的污染场地标准体系建设尚处在初期阶段,存在调查评估导则缺乏支撑性技术标准、修复过程标准严重缺失、风险评估方法过于保守以及后期风险管理忽视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污染场地标准体系现状基础上,提出建立进一步开展场地高精度调查、层次化风险评估、修复全过程管理及后期风险管理等技术标准体系,以期推进污染场地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要解决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就要发展循环经济.本文论述了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应采取的对策.重新构建西部地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调整资源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持续性;调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加强政府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与内河水运可持续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冰 《交通环保》2001,22(5):26-28
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和西部生态环境特点,分析了西部内河水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特点,从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开展系统性的科研与教育工作、建立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等几个方面浅析了建立和完善内河水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必要性和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国家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废气监测技术,提出工业废气监测体系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7.
宋丰产 《山东环境》2000,(7):156-156
所谓的城市化就是指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各生产要素不断在城市聚集,人均GDP快速增长并超过一定指标的全过程。众所周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要求相应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及环境保护措施能与之相配套,协调发展,否则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呈现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污染场地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渐渐成为了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对污染场地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整治成为了当前专业研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其中评估体系是污染地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构建污染地环境评估体系,需要进一步用科学合理的手段,不断规范改变现状。本文对构建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不发达,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任道重远。本文针对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生态文明思想有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亟需完善、环保队伍建设严重不足、环保资金保障投入不足、污染防治技术保障不足等主要困难,从政府、企业、公众等三个层次提出了合理的对策,为西部地区持续有效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涛 《环境保护》2005,(5):72-73
钢铁产业是典型的高消耗、高排放产业,如果不从技术进步入手提高其能源、水资源等使用效率,解决好环保问题,我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会是一个巨大问号。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以企业公民的时代使命感,于2001年提出了“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就消灭企业”的环境价值观,引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理念,不断加大节能降耗技改项目的投入,促进了各项耗能指标全面下降;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开展削减污染排放总量的治理工程,使环境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探索出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中小城市普遍存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乏或不配套等问题,城镇生活污水严重污染环境,房地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生活污水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措施作为最重要的内容。以曲靖市“曲靖瑞和新城”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平台,探讨了这一重点。  相似文献   

12.
绿色简讯     
●邹家华说,西部大开发要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在’99中华环保世纪行总结表彰大会上表示,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自觉地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邹家华说,西部大开发,必将大大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西部地区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水资源的缺乏,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因此一定要解决好发展、繁荣西部经济和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不论是引进国外技术,还是与国内各方合作,或者是自行开发的项目,都不能以牺牲生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地下水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亟须构建地下水污染修复体系,为地下水污染修复实施提供保障。文章概述了国外地下水修复体系研究进展和我国地下水污染修复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修复技术建议,旨在推进我国地下水环境管理与修复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言两语     
《环境》2014,(10)
正"沙漠排污"事件只是"污染西迁"的一个缩影,西部经济绝不能重蹈旧辙,地方政府要严守环保关,不能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江德斌●面对相关问题的曝光,对污染企业及时"关停"自然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更需要尽快启动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让那些不作为乃至乱作为的地方官员,以及形同虚设的监管体系,都接受严肃的问责。——周歌  相似文献   

15.
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成  成裕江 《贵州环保科技》2005,11(1):26-29,33
分析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指出西部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大力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认证,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各污染企业加快了污染治理进度,但由于大多数污染治理工程有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而经济效益不大或没有经济效益,再加上现在很多重污染企业效益差,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就成了问题。擅自停运,偷排、漏排现象时有发生,这就给监督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和难度。  相似文献   

17.
《环境工程》2008,26(4)
近年来,为有效解决造纸工业污染问题,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陆续淘汰了小规模生产能力的中小企业,并注重加大对造纸工业污染治理的科技投入,逐步加严《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解决污染问题起到积极作用。但纸制品消费总量和纸品产量的不断增加,使造纸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居高不下,成为制约全国污染减排工作深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成本核算的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存在的分档计费定量依据不足等问题,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构建城镇污水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函数模型.计算在现有城镇污水处理成本核算体系下的东、中、西部不同污染负荷、不同排放标准的单位污水平均治理成本,将未纳入现有核算体系的管网折旧费?化验监测费用以及污泥处理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基于成本的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体系,为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改革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庆市我国最大的直辖市,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水陆交通枢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它带来了升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它将成为开发西部的重要突破口和增长极,但目前严重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重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重庆市生态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原因进行剖析,分析了重庆市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最后指出了解决重庆市生态问题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丁宏翔 《云南环境科学》2013,(2):137-138,141
通过总结西部某地级市“十一五”环境统计组织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地级市环境监测站历史性转型期视野出发,提出地级市的环境统计组织建设应该依托于环境监测站的建设与发展,全力推进环境统计工作和环境监测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