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兰州段悬移质泥沙对氨氮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黄河兰州段不同粒径的悬浮泥沙对氨氮的吸附行为,拟阐释黄河兰州段水质自净的机制。通过分析探讨了含沙量、氨氮初始浓度、泥沙粒径和化学成分对氨氮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黄河兰州段不同粒径泥沙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过程(R20.9);含沙量对泥沙吸附氨氮作用具有显著影响,且氨氮吸附量和平衡时间与含沙量呈明显负相关性;氨氮初始浓度与氨氮吸附量及平衡时间呈正相关性;同时,泥沙颗粒越细,吸附氨氮的能力越强,吸附容量越大,反应的自发程度越高。此外,泥沙有机质、Fe2O3、Al2O3和MgO的含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大,它们对单位质量泥沙最大吸附量(Sm)具有正效应。泥沙的吸附在黄河兰州段水质自净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河兰州段、白银段重金属污染的磁学指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河兰州段、白银段的水样及沉积物样进行了环境磁学研究,并对部分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污水的输入对河水的磁化率产生影响,且磁化率变化因污染源而异;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了沉积物的磁性特征.重金属含量与磁参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在黄河白银段东大沟以下河段,重金属含量与非磁滞剩磁(ARM)、ARM/SIRM(SIRM为饱和等温剩磁)、频率磁化率(Xfd%)等磁参数有同步增强趋势,可能与细磁性晶粒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有关.综合分析磁参数与重金属含量变化发现,河水Xfd%和ARM/SIRM可作为衡量部分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采用物理吸附法对油泥吸附剂的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以及孔隙结构对水中油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油泥吸附剂比表面积可达300 m~2·g~(-1)以上,不同活化条件下制得的油泥吸附剂DFT比表面积分布差别很大,分布于1 nm~2 nm孔径范围内的比表面积较大的油泥吸附剂对水中油类污染物质的吸附效果较好,油泥吸附剂的孔隙形状以平行板结构的夹缝孔为主,对水中油类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根据松河矿水文条件对5个断面(W1~W5)水质进行监测,采用标准指数法对各断面水质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用熵权法确定各断面的指标权重,由各指标权重得出各断面的污染综合评分。结果表明,松河矿地表水水质中污染指数较高的是石油类,其次是SS、氨氮、BOD、COD,最后是硫化物。其中,影响各断面水质权重最大的是SS,其权重为0.2。综合污染指数和基于熵权法的断面评分排序一致,均为W1W2W3W4W5,表明基于熵权法的松河矿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5.
以油泥为原料,采用ZnCl_2活化法制备吸附剂,吸附处理水中的油类物质。研究了制备油泥吸附剂过程中活化剂ZnCl_2溶液浓度、固液体积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剂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布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技术经济性最佳的制备条件为ZnCl_2溶液浓度5.0 mol·L~(-1),固液体积比1∶1.5,活化时间2.0 h,活化温度450℃,吸附剂BET比表面积为316.088 2 m~2·g~(-1),对水中油类污染物质去除率为94.61%。  相似文献   

6.
对水中六价铬和三价铬的测定,常常是在清水中进行。然黄河水体中含沙量多且含沙量经常变化。因此,必须确切了解铬离子在水和砂中的分布情况,方便于拟出测定黄河水体中铬的方法。我们在有关资料的基层上,利用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测定铬的方法进一步作了黄河泥沙对铬(Ⅵ)和铬(Ⅲ)的吸附情况的试验;研究了硝酸对铭(Ⅲ)的防吸和解吸能力;并比较了几  相似文献   

7.
由于兰州段夏季黄河水的浊度较高,直接影响了自来水厂的正常运行,而目前水厂所用工艺无法满足高浊度水的处理要求,因此,采用自主研究开发的具有特殊结构的水旋澄清池对黄河高浊度水进行了强化处理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点投药混合方式下,强化水旋澄清池可提高浊度的处理效果;若在投加无机絮凝剂PAC后,再投加有机絮凝剂PAM进行复配作用,不仅可降低无机絮凝剂的用量,节约制水成本,而且提高了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结果也表明该水旋澄清池技术能够推广应用于黄河高浊度水的强化处理工艺中.  相似文献   

8.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了兰州城关区地表灰尘中Pb、Cr含量,并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其赋存形态分布.结果表明:(1)地表灰尘中Pb质量浓度以居民小区最高,Cr质量浓度以商业中心最高,分别达到120.36、108.10mg/kg.(2)兰州城关区地表灰尘中Pb、Cr平均值分别是甘肃省土壤背景值(17.9、69.3mg/kg)的5.34、1.35倍.总体来说,兰州城关区地表灰尘Pb、Cr含量处于国内中等偏下水平.(3)Pb、Cr在地表灰尘中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各采样点平均值中Pb、Cr残渣态分别占75.33%、79.01%.(4)地表灰尘中Cr赋存形态分布规律与土壤中一致,因受工业污染影响较小,推测Cr主要来自土壤源,各采样点含量相近且略高于背景值的分布特点是由于甘肃省土壤Cr背景值本身较高造成的.(5)地表灰尘中Pb除公园绿地为轻度污染外,其他采样点均已达到中度污染水平;Cr总体处于无实际污染水平.结合Pb、Cr主要以残渣态为主的特点,总体来说,兰州城关区地表灰尘中Pb累积污染程度严重,Cr无污染.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黄河消落带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基于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及单因子实验,现场采集黄河(兰州段)消落带表层沉积物进行实验室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经历快速吸附、慢速吸附、吸附平衡3个阶段,扰动条件下,在10 min内吸附量达到最大吸附量的85%以上,480 min达到吸附平衡;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大理论吸附量Qm随之增加,25℃时Qm达到119.831 mg·kg-1;单因子实验中,扰动频率增加对磷的吸附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H为7~8时沉积物吸附效果最佳,偏酸性条件次之,偏碱性条件下吸附效果较差;增大上覆水KH2PO4浓度,吸附量增加,吸附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此可知,黄河消落带表层沉积物对磷元素具有一定的拦截效应,河水的扰动能够促进沉积物对PO43--P的吸附,但是水体的pH值变化及高浓度陆源污染物均会削弱消落带对磷元素的吸附拦截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酸析-Fenton氧化法对川西某气井采气废水进行降解处理研究,考察了pH、Fenton试剂配比、投加量及反应时间等主要影响因素对采气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选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器(GC-MS)对酸析-Fenton氧化法处理前后水样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酸析-Fenton氧化法最佳实验条件:pH为l,H2O2/COD为7,H2O2/Fe2+(摩尔比)为3,反应时间为120 min;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OD、SS、油类物质、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1%、99%、95%、99%;对比处理前后水样的GC-MS图谱,表明在质谱扫描范围内,处理前后水样中物质成分变化较大,酸析-Fenton氧化技术对采气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石化废水中不同特征污染物,采用人工分离筛选去除COD和油工程菌6株、硝化工程菌10株(亚硝化细菌5株、硝化细菌5株)构建高效混合菌群,通过臭氧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污染效能中试研究表明,该系统深度处理石化难降解有机废水是可行的,能同时实现去除COD、油类、NH3 N等污染物的功效,对COD、油类、NH3 N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 0%、90 5%、81 2%和90%,相应的出水分别为33 2mg/L、0 4mg/L、4 5mg/L和10倍,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循环冷却水的用水要求,它的推广应用必将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红外吸收法定量分析水中分散油,对评价油水分离器的性能、测定处理后油轮压舱水和工厂废水中的油含量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其原理是以油类中的甲基、亚甲基等基团在3.4微米处具有特征吸收峰。目前国内在运用红外法定量分析水中油时均采用四氯化碳为萃取剂。但是  相似文献   

13.
臭氧光电催化耦合处理炼油反渗透浓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炼油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采用臭氧光电催化氧化耦合工艺对炼油废水反渗透浓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主要考察了pH、电流密度、臭氧投加量等因素对该耦合体系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光电催化氧化耦合技术可有效降解炼油废水反渗透浓水;废水中油类及COD的去除率随pH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随电流密度的增大,COD去除率先提高后降低,油类物质先提高然后基本保持恒定;臭氧投加量不断增大,COD及油类物质去除率先提高后趋于稳定。当pH=7.5,臭氧投加量达到8 mg/L,电流密度50 mA/cm2,停留时间30 min,出水达到COD≤50 mg/L,石油类≤0.5 mg/L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大气和水体的质量在趋向恶化。全国许多城市和地区黑烟滚滚,降尘量达到每月每平方公里几十吨以上。兰州一九七七年发生的烟雾事件,致使当年入冬以来呼吸和心血管惠者死亡数比一九七六年猛增一倍。长江、黄河等二十七条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石化废水中不同特征污染物,采用人工分离筛选去除COD和油工程菌6株、硝化工程菌10株(亚硝化细菌5株、硝化细菌5株)构建高效混合菌群,通过臭氧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污染效能中试研究表明,该系统深度处理石化难降解有机废水是可行的,能同时实现去除COD、油类、NH3-N等污染物的功效,对COD、油类、NH3-N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0%、90.5%、81.2%和90%,相应的出水分别为33.2mg/L、0.4mg/L、4.5mg/L和10倍,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循环冷却水的用水要求,它的推广应用必将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应用连续浸提技术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中硅的赋存形态及沿程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残渣态硅(Residual-Si)含量最高,占5种硅形态总量(∑Si)的91.78%(质量分数,下同)~98.08%,但Residual-Si对上覆水影响不大,其余4种硅形态均为生物有效硅(Valid-Si),Valid-Si仅占∑Si的1.92%~8.22%,但对黄河水体硅循环具有重要影响。人工筑坝会导致水体总颗粒物(TMP)浓度减少,使大坝下游沉积物中可交换态硅(IEF-Si)、碳酸盐结合态硅(CF-Si)和上覆水溶解硅(DSi)含量明显降低;旅游景点和电厂产生的人为污染会通过大气沉降和地表径流等进入到水体,使水体营养程度进一步升高,浮游植物在沉积物中汇集,导致下游沉积物IEF-Si、CF-Si含量升高,增加沉积物中硅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七大典型河流水域为研究区域,通过整合相关文献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究了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抗生素的赋存状况以及水体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在典型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共检测出8类49种抗生素,水体中抗生素的检出种类普遍高于沉积物;(2)抗生素浓度水平最高的区域是辽河和海河流域,黄河、松花江和开都—孔雀河流域...  相似文献   

18.
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油类对水体的污染愈趋严重。据报道,美国沿岸海域发生的污染事件中有75%是油污染。我国长达18000公里的海岸线、纵横交错的江河、星罗棋布的湖泊近几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油污染。含油污水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浮油有燃烧的潜在危险。油极易在水面扩散成油膜,4.56升(一加仑)油能形成2.8×10~(-4)毫米厚的油膜覆盖约2.0×10~4米~2的水面。油膜能隔离水和空气,使水体复氧困难,油本身也能使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皖江城市带合肥、芜湖、池州3个典型城市夏、冬两季的地表灰尘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分析了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黑碳(BC)的相关性,并在对PAHs进行来源解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总PAHs平均质量浓度以芜湖(5.20μg/g)最高,合肥(2.98μg/g)次之,池州(2.30μg/g)最低;商业区(4.22μg/g)、交通区(3.89μg/g)、工业区(3.48μg/g)的质量浓度高于绿地区(3.24μg/g)和住宅区(2.75μg/g);冬季(3.75μg/g)高于夏季(3.14μg/g)。地表灰尘中PAHs与BC的相关性不大,主要来源于交通的油类高温燃烧和石油挥发泄漏,以及煤和生物质的高温燃烧。3市的地表灰尘PAHs健康风险总体较低,只有皮肤接触途径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在进行海水中油类分析时,用海水工作曲线代替标准曲线,从而使平均回收率增加到95%以上。并在石油醚、原油标准、无水硫酸钠等的选择和用量上作了一些条件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