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境工作通讯》2010,(4):I0007-I0013,I0006
全国农村环境保护暨生态建设示范工作现场会就要结束了。两天半会议期间,大家听取了周生贤部长的重要讲话,对浙江省宁波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认为,这次会议学习了经验,领会了精神,受到了鼓舞,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强化了责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议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HSE管理水平,切实加强采油队在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我们在采油队推行了HSE作业指导书,实施以来,增强了职工的HSE意识,规范了HSE管理,有效地防范了作业风险,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2006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把做好政务信息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安排了专人负责,落实了措施,落实了专项经费,政务信息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信息管理员制度和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改观了政务信息往日的面貌.本文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电子政务信息工作在事业发展中的定位、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意在抛砖引玉,加强学习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对曲靖市城区进行了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分析了曲靖市噪声污染现状和趋势、噪声污染原因,对噪声污染结果进行了预测;分析了环境噪声达标规划,提出了噪声污染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5.
齐齐哈尔建华水厂对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改造,在原有常规除铁工艺基础上增加了除锰工艺,改善了水质,提高了供水质量。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冻结期长,气候恶劣,水雾充沛,仙气浓郁,特殊的温度和湿度造就和孕育了与众不同的土体,即多年冻土.本文论述了该区多年冻土的分布特征并进行了分区论述;扼要地描绘了多年冻土的现象和多年冻土的成因;阐明了多年冻土的冻结作用及危害;分析了多年冻土的退化;最后提出了防治多年冻土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近年来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详细总结了几种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并对生物絮凝剂的分类进行了阐述,列举了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情况,文中还提到了近年来的研究新进展,特别是提到了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研制情况,最后文章对未来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灵活了教学方式,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学生听课效率,有效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多媒体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9.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泉."凡有水井之处,即能歌柳词"讲的是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酿育文明的源泉.但遗憾的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了、文明进步了,水环境却退化了,一条条河流干涸了,一个个湖泊消失了,甚至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地步.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哈尔滨市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分析了哈尔滨市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变化趋势,重点比较分析了哈尔滨市"九五"期间与近年来污染变化趋势的差异,分析了污染原因及来源.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城市绿地生态需水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定了城市绿地生态需水和生态灌溉需水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了城市绿地生态需水和生态灌溉需水的计算模型,对黄河流域4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绿地生态需水与生态灌溉需水进行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城市绿地年生态需水量为44 749.7×104m3,年生态灌溉需水量为22 783.5×104m3.约占2000年黄河流域城市市区供水总量的4.85%.其中90.2%的生态灌溉需水集中在绿地植物的生长期(4~10月份);②植物需水和生态灌溉需水表现出不同的月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规律.月生态灌溉需水的计算结果为黄河流域城市绿地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城市和城市化的生态困境,研究了可持续城市的概念及生态特性,论述了城市生态可持续性辨识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城市生态调查,城市生态评价与城市生态决策分析,指出可持续城市在城市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公路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生态公路产生的背景,探讨了生态公路的哲学思想,进而深入剖析了生态公路的内涵,提出了生态公路实现的措施,最后对中国生态公路建设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0年、2008年、2016年遥感影像、历史矿井信息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应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范式:综合识别生态源地-经井田边界修正生态阻力面-应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判别生态过程障碍区,将代表生态修复需求、生态过程难易和生态要素特征的生态源地、障碍区和生态阻力面空间叠加,最终划定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年份生态源地面积平均约占贾汪区面积的17.77%,随着城镇化发展和矿井闭坑等因素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生态阻力面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并逐步以城镇化发展为主导影响因子。(2)生态廊道分布明显存在整体空间相似性和各镇内部分异性,呈环形沿河流分布或位于植被覆盖较好的低山丘陵区;障碍区明显存在重叠区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以北的区域,以北部和中部较多。(3)划分了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修复区、生态控制区四个生态修复分区,面积分别为144.38 km2、189.60 km2、182.68 km2、103.34 km2。研究结论能够为贾汪区生态转型发展和生态修复提供空间指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应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溆浦县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溆浦县小城镇生态化总体程度偏低,其中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指标明显低于自然生态系统指标,说明阻碍制约溆浦县生态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因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6.
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解决环境问题也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寻求治理现状和预防污染的手段固然重要,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加强人们的环保生态意识。本文认为,开展生态教育是推广生态理念、加强公众生态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生态教育的思想由来已久,我国专业生态教育几乎与国外同步发展。但是,生态教育普及的深度及广度都相对滞后。本文研究了目前高校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解决的措施,试图为改善高校生态教育现状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国内外城镇化发展建设相关资料,总结和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探寻城镇化发展所遵循的规律,以及对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结合国家宏观政策,阐述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在调查和研究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资料基础上,总结列举了我国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成因,结合典型案例——沈阳市在治理生态环境问题中好的举措,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结构连通性角度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以吉林省松原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松原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结果表明:松原市共识别生态源地9处,面积为787.95km2,以水域及草地为主,对区域生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识别生态廊道23条,一级廊道16条,二级廊道7条,全长1458.18km;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松原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包括生态夹点16处,面积180.70km2,生态障碍点24处,面积298.11km2.综合分析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出发,总结概括了生态足迹假设条件及模型的缺陷:生态偏向性;估算遗漏性;分析静态性;土地“质”的不均衡性。综述了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相关问题改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中应加强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的方针为导向,基于栅格尺度评价生态安全状态,并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有助于实施精准修复、降低生态修复成本以及增加生态修复效益。本文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例,从环境基底和人类干扰的视角遴选评价因子,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基于栅格尺度对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将宏观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现实约束条件与栅格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相结合,实现精准的生态修复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生态安全水平偏低,中度安全水平及以下的面积为1391.6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35%,生态安全格局总体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特征。肃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共划分出5个类型区,其中生态恢复区面积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17%。生态控制、生态保育、生态提升和生态整治四个类型区在乡村分布最多,说明肃州区乡村生态修复的复杂度、难度和重要程度更高。本文运用新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思路,以期丰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