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州地区各种红壤土种的酸沉降临界负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简单质量平衡法,多层模型PROFILE和基于植物响应标准计算柳州红壤和土种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并建立了系统完整地收集,测量与估算模型所需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柳州红壤各土种的硫沉降临界负荷为0.50-1.80keq.hm^-2.a^-1,为保护95%的土壤不受酸沉降危害,柳州土壤的潜在酸度,酸度和硫沉降临界负荷分别为1.8keq;hm^-2.a^-1,1.9keq.hm^-2.a^-1和0.70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酸沉降对重庆南岸马尾松针叶林和樟树阔叶林年生物生产量及年材积生长量的影响.在野外调查观测的基础上,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了诸多环境因子对两种森林生态系统年生物生产量的影响,并估算了酸沉降引起的重庆南岸(酸雨严重危害地区)马尾松针叶林的年材积损失量和生态经济损失值.结果表明,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降水pH值、土层厚度及坡度是影响马尾松针叶林生长的主导因子,其与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0.9762、0.9738、0.9436.由此引起的重庆南岸马尾松针叶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3.32万元/a;酸沉降对樟树阔叶林无显著影响,建议在该地区发展樟树阔叶林.  相似文献   

3.
酸沉降目标负荷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动态模型模拟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目标负荷的响应,以探讨受损系统恢复的过程和时间,应用该方法对柳州地区酸沉降目标负荷的讨论表明,若2000年硫沉降为6g.m^-2.a^-1,2005年为3g.m^-2.a^-1,2010年达到临界负荷1.2g.m^-2.a^-1,则柳州红和黄红壤大约将在2040年后逐渐恢复,2060年后大约能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以控制土壤演变的母体矿物为基础并综合考虑温度,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和降雨量对临界负荷的影响,建立了半定量的确定临界负荷的方法,并用此法确定了我国各种土壤的酸沉降临界负荷。结果表明;我国对酸沉降最敏感的区域是东北的漂灰土带,其次是砖红壤土区,暗棕壤带和黑土区,中等敏感的东南部铁铝土区域大致可接受0.8-1.6gm^-2.a^-1的硫沉降,对酸沉降最不敏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的干旱土区和青藏高原的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酸沉降对生物早期伤害的机理,研究不同PH条件下,铝及钙/铝比对斜生栅藻与磷和氮营养代谢有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对酸性磷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当PH为6.8和5.2,铝2为0.7mg/L时,酸性磷酸酶活性仅分别为对照组的46%和56%,而硝酸还原酶活性仅为对照组的37%和30%当培养基中适当量的钙离子,会一定程度保护藻细胞中这2个酶活性不受低PH及铝的伤害,钙的缓解作用取决于  相似文献   

6.
根据70年代正常年份沈阳地区大气沉降物总β放射性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其沉降规律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一年中气温最低的1月份沉降物总β值最小,气了高的7月份则最大。在降水很少的1-4月。11-12月,沉降物总β值民日份平均风速密切相关。在降水较多的5-10月,沉降物总β值主要由降水决定,月降水β放射性对月沉降物总β值及日降水β放射性对日沉降物总β值的贡献率分别为66.7%和65.1%。  相似文献   

7.
长期土壤酸化模型(LTSAM)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碱总量守恒为基础,以Ulrich缓冲范围为模型主要框架建立了兼能描述酸性与石灰性土壤长期酸化反应过程的动态模型.经与SMART模型在理论设计和模拟结果两方面作对比之后,又利用新建模型以北京地区典型褐土为例进行了硫沉降与酸(H+)沉降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1)LTSAM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缓冲酸的主要机制.(2)模式运行即稳定又省时.(3)大气硫沉降不同于酸沉降.也就是说,硫沉降改变时,阳离子(尤其是主要离子)沉降量的变化应当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8.
柳州地区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对目标沉降量的制定提供定量依据,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验测量获得柳州红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地表水化学行性及降水化学背景和现状的数据,应用改进的MAGIC模型计算不同酸沉降量下土壤的酸化过程。结果表明:柳州土壤已处于酸化状态并呈现继续酸化趋势,表层土壤敏感性较强,而底层土壤和地表水缓冲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峨嵋山冷杉林大面积死亡已发现多年,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原因是酸沉降和高位沼泽化,但缺乏定量研究。为进一步研讨酸沉降与高位沼泽对峨嵋山冷杉衰亡的影响,1995年两次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峨嵋山太子坪一带(海拔2858m),由于泥炭的过度发育和大量堆积,形成高位沼泽,使土壤渍水严重,透气性变差,使冷杉根的正常生长受损;加之有毒元素Al在冷杉体内富集,抑制了冷杉对营养元素Ca,Mg等的吸收,导致冷杉秃顶  相似文献   

10.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碱性介质中,以二价钴为催化剂,过氧化氢可氧化间硝基苯基萤光酮。研究了其催化氧化的褪色反应及动力学条件,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二价钴的分析方法。方法的测定范围为0-3.5μg/1,最低检出浓度为0.006μg/1;对维生素B12针剂中二价钴和水样中二价估测定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7%,1.7%;回收率分别为95%和98.5%。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拟酸性水淋溶土壤,研究了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结果指出,以不同酸度酸性水淋洗时,黄棕壤对酸沉降表现出不同过程;而红壤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却均以次级缓冲过程为主。经酸性水淋溶后,土壤的酸化由上至下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新疆盘羊种群结构与资源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1994年,结合国际狩猎场规划,对新疆6个代表区域盘羊Ovisammon种群作了专题研究。涉及盘羊准噶尔亚种O.a.seiresis、南天山亚种O.a.karelini和阿尔金山亚种O.a.dalai lamoe。调查面积8346km2,约占新疆盘羊分布总面积的11.1%。共统计到866只个体。集群类型中,母子群占总群数31.9%,混合群占21.7%,雄性群占46.4%。根据不同区域统计75群计算,平均每群8.89(3.95~11.6)头,其中1~10头群占73.3%;11~20头群占17.3%;21~30头群占2.7%;31~40头群占4%;41~50头群占2.7%。集群规模与栖息密度呈正相关。不同区域性比组成差异显著,雄雌比从1∶0.54~1∶3.54不等,平均为1∶1.78。栖息密度以若羌阿尔金山最高,达1.67±033头/km2,其次为玛依力山、艾尔宾山等,推算考察区共有盘羊3832~6354头。  相似文献   

13.
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拟酸性水淋溶土壤,研究了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结果指出,以不同酸度酸性水淋洗时,黄棕壤对酸沉降表现出了不同的缓冲过程;而红壤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却均以次级缓冲过程为主。经酸性水淋溶后,土壤的酸化由上至下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环保局于5月23、24日主持召开了市环科所承担的“重庆酸沉降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重庆地区酸沉降的综合观测研究”课题鉴定会,邀请市内外有关专家对这两个课题进行了评审。专家们认为,“重庆酸沉降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以大量的环境影响调查、现场试验数据为依据,用市场价值法、防护费用法、动态与静态方法等全面估计了重庆市酸沉降带来的环境综合经济损益,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重庆地区酸沉降的综合观测“研究”是在国内原有研究基础上的深入和扩展,其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生态足迹的基本思想,结合能值分析理论,建立酸沉降污染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将酸沉降对自然资源造成的损失和对环境容量的占用转化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以直观反映SO2和酸雨对地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并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福建省2006年酸沉降污染生态足迹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福建省酸沉降的生态足迹为8.67×10^6 hm^2,占全省总足迹的4.24%,将其生态占用增加到传统生态足迹账户中,能有效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中忽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的不足,提出的酸沉降污染生态足迹模型的建立方法对其他同类污染物生态占用的估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X53 9802131应用简单质t平衡法计算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谢绍东…〔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7,18(6)一5~8 环信X一5 荃于植物响应、土坡稼定性、铝浓度、碱度和pH标准,应用简单质t平衡法计算柳州红坡各种土种的酸沉降临界负荷.结果表明:沙质红泥土、红沙土、潮沙土、中度侵蚀红坡和潮沙泥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较低,棕泥土和红壤土较大,为保护柳州95环的土坡不受酸沉降危害,柳州土城的潜在酸度和酸度临界负荷分别为1.8和1.9k灼·hm一2·a一‘,硫和氮临界负荷分别为。.70和1.5keq·hm一:·。一’;地表水的…  相似文献   

17.
重庆酸雨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植被与地表水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沉降现象在重庆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长期环境污染问题,本文根据东亚酸雨监测网土壤、植被监测技术规范的方法-研究了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地表水以及植被的影响和危害。通过对土壤的分析:3个采样点的土壤pH值较低,这可能与大气S和N的输入有关,导致了土壤酸化。而南山采样点的盐基饱和度(BS)均值少于10%,盐基离子交换量(CEC)也较低.土壤中Al^3 浓度相对较高,土壤中C/N较低,南山可能存在土壤酸度增加的危险,以及土壤中Al浓度增高并伴有S或N沉降增加的危险。对地表水分析结果表明,南山采样点地表水的酸中和能力(ANC)较大,但是该采样点土壤剖面的盐基饱和度并不高,由此可推测该地表水可能是经由盐基离子丰富的土壤或岩石径流而来。通过对植被的分析,酸雨可能对杉木和柳杉这两种酸敏感性植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稳态酸化模型计算酸沉降临界负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稳定状态土壤化学模型PROFILE计算了柳州薄层砂页岩红壤和地表水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对模型所需参数,建立了系统完整的收集、测量与计算方法,得到柳州地区针叶林植被区域由湿沉降计算总沉降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9.
酸尘降地区酸雨难在短期内单独致使水体和土壤酸化。降尘对土壤--蔬菜中的SO4^2-、NO3^-、Ca^2+和Hg有较大贡献。随着降尘量的增加,对应土壤中的全S、吸附态S和Hg含量也相应增加,表现出高度下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NO3表现为中度相关,Ca^2+表现为弱相关。降尘土促进酸寸对蔬菜的危害,主要表现多病害,且伴有虫害发生,蔬菜宜种度变窄,对酸沉降敏感的青菜、蕃茄等几乎绝种。钙质土对降尘和酸雨  相似文献   

20.
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对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在大尺度上寻找森林资源与降水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①建国以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②过去50年全国、林区、非林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干旱化趋势明显;③对建国后历次森林资源调查(清查)时段内降水差值(以百分数为单位)、森林覆盖率(以相邻两次变化百分数为单位)变化关系的分析表明,二者的统计关系并不显著,即:过去50年我国森林资源的变化对降水没有显著的影响;④森林影响降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该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进一步实验验证与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