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河南省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区为例,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评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河岸塌岸、地面不均匀沉陷。在此基础上,结合规划建设用地分类,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进行了规划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出在城市总体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规划建设用地类别的变化将可能5I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变化,地质灾害危险性与规划建设用地适宜性并不总是“危险性大区——适宜性差”“危险性中等区——基本适宜”这样简单的对应关系,评估成果一般难以满足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矿山的开采为国家带来了很多资源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地质灾害,如何减少和避免灾害的发生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本文以云南省龙井沟铜矿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类似小型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力求为类似小型矿山的地质灾害评估提供一点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以伊川火电厂为例,调查分析了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针对该火电厂建设项目中的电厂工程、灰库工程、水库工程、铁路专用线工程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和综合分区评估,发现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地质灾害危险性明显受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筑类型的影响。认为电厂工程、灰库工程的库中区和库尾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灰库工程的坝址区、水库工程和铁路专用线工程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  相似文献   

4.
在对新疆孔吾拉齐水库工程项目评估区主要环境地质条件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水库工程项目评估区范围内各种类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现状评估,并对水库蓄水后库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预测评估。结果表明:评估区内主要发育有崩塌和泥石流沟两种类型地质灾害;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进行综合分区,可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I)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两个区;该水库建设用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适宜,并针对水库建设项目可能加剧的地质灾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杨柳煤矿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针对采空塌陷对煤矿工业广场、铁路专用线、进场公路工程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有效地保护建设项目的安全运行、减少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从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乌鲁木齐八道湾地区某煤矿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手段对该煤矿采空区塌陷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估,评估结果为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采用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法和解析法进行预测评估,评估结果为很有可能继续塌陷;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性分区评估,将研究区划分为采空塌陷危险性大区、中...  相似文献   

7.
石林锁龙公路地质灾害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是一个线状区域,文章分析了石林~锁龙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作用,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和治理措施,且进行了危险性综合分区,完整叙述了线状区域地质灾害评估的步骤。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的孕育与发生给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但致灾因子复杂多样,空间差异显著。因而,要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属于空间型的评判问题,可以采用空间分析的最新技术手段-GIS进行评价研究。文章以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哈密市双井子有色金属26号铁矿为研究区,通过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6大灾种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危险度分析,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计算与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区各潜在灾种因子叠加分析,最终编制出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区图。该图描述了在现有自然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下的潜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研究成果为全面反映灾情,确定减灾目标,优化防御措施,进行科学地减灾决策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紧密结合遥感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从资源损毁、矿山地质灾害遥感监测、矿山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估与预警等方面提出了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方法,为矿山地质环境监管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成玉祥  张骏  段玉贵 《地球与环境》2005,33(Z1):343-34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为工程建设与规划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成为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研究了目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所经地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变,存在多种地质灾害隐患。本文通过沿线的实地地质调查和勘察,对该工程项目进行了地质灾害预测和评价,预测该项目可能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黄土湿陷等地质灾害,并分析了致灾原因,同时根据各处地质灾害的成因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避让、治理、防护等防治措施,以避免灾害的发生,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  相似文献   

12.
对榆林-济南输气管道经过的多种地貌和复杂地质灾害地区的黄土地质、山地、丘陵、水网密集区、采空区、活动断裂区的分布和性质进行了介绍;分析、评价这些地质灾害对管道的危害。针对不同地质灾害区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并流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量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江"地区是地质灾害强发区,又是资源富集区和环境重点保护区。为了实现对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定量或定量评价,根据该区"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发育机制-地形地貌的改造和演化过程中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机制,将促进地质灾害发育的各类影响因子总和-动力势与减缓地质灾害发育的各类影响因子总和-抗力势之间的差值作为地质灾害发育动力强度指数,并且用于量化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通过41个典型地质灾害点的调查分析对各类影响因子赋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求解出的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指数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线性方程,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量化评价模型。采用该线性模型简要计算了"三江"并流区典型区段的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指数,并通指数的大小为依据统一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避免了人为分级和分区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4.
保山市隆阳区地处云南省西部,境内有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等大型山脉和河流,地形起伏大,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气候条件多样,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强烈,这些都为地质灾害提供了很好的成灾条件。通过野外实地排查与核实发现,保山市隆阳区现状地质灾害发育,并且类型齐全。利用GIS与GPS技术将调查结果数字化到1∶10万地形、地质图上,可以看出保山市隆阳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总体上呈现出北部、东南部分布较多,中部、西部分布较少的特点。在现状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保山市隆阳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将整个保山市隆阳区划分为4个大区共11个亚区,结合成灾地质规律,对各个分区进行了详细评价,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诱发主导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PGIS的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矿业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占用破坏土地、破坏地貌景观、水土流失、水土污染、水均衡破坏以及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滑流矿山地质灾害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正方形网格单元。选取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因子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存在重大差异及可分层次的实际情况,采用质量指数评价模型作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全省圈定出28个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  相似文献   

16.
深圳地区地质环境特征与地质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深圳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气候条件等地质环境特征的调查分析,总结研究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深圳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工作、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创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和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勘察设计和管理水平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层次分析法在重庆某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重庆市某县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等特性,选取了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坡度、坡高、降雨量、结构面、人类工程活动等7个因素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建立了该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划分评价单元及利用危险性评价模型,将该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研究成果对相似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划分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岱山县衢山镇为研究区,以斜坡单元为评价单元,在重点分析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相关性的基础上,筛选影响地质灾害易发性的主要参评因子,构建评价模型,并完成指标因子的分析与量化,并借助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危险指数法确定易发性的综合评分,进而划定易发程度等级和修编易发程度分区.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可为海岛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  相似文献   

19.
基于AHP-信息量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唐川  冯毅 《地球与环境》2013,41(2):173-179
四川省通江县是遭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严重的地区,尤其是2011年9月17~18日,通江县发生了持续强降雨,据通江县气象局资料,两天降雨量达到362mm,造成大规模洪灾,并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本文利用ARCGIS平台,选择年降雨量、海拔、坡度、坡高、植被覆盖率、河流侵蚀及人类工程影响七个影响因子,采用AHP-信息量模型对通江县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合理可靠的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对通江县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对类似区域的危险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