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钼镍矿尾矿和冶炼废渣的污染及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钼镍矿是多金属伴生矿,在开采及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尾矿和冶炼矿渣,在其长期堆放过程中,受降水的淋溶作用产生淋溶液,进入矿山周围的土壤和水体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通过对钼镍矿渣进行物理化学分析,模拟不同p H值的酸雨对矿渣进行浸提,并以发光细菌为试验生物对矿渣浸出液进行生物毒性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钼镍原矿,冶炼废渣中的重金属含量虽有大幅度降低,但其中的Ni、Mo、Zn的残留量仍然较高,分别为2.44%、0.18%、0.36%;浸提剂p H值的变化对原矿、未自燃和自燃尾矿及冶炼废渣中重金属的浸出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浸出液的生物毒性大小次序为:原矿矿石冶炼废渣自燃尾矿未自燃尾矿。  相似文献   

2.
镍冶炼废渣给环境带来危害,其毒性浸出研究有利于对镍冶炼废渣危害的监测评估、治理及综合利用。以镍冶炼废渣为试验样品,通过采用多种固体废物浸出毒性的浸出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对废渣进行全量溶取,分析了镍冶炼废渣中Cu、Pb、Zn、As、Cr、Cd、Co、Hg、Ni主要离子的浸出行为。  相似文献   

3.
土法冶炼硫磺废渣浸出液中主要超标因子为p H值,采用生石灰与土法冶炼硫磺废渣进行中和,可将其浸出液由呈强酸性变成中性,废渣属性由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变为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试验结果表明,生石灰投加比例约为0.5%,浸出液p H值从3.0~4.8之间调整为6~9时,浸出液中的铁、锰、铜、砷等多种重金属浓度可明显下降,降幅可达90%左右。经中和后的废渣,其环境安全风险明显降低,从而可减少废渣处置场防渗处理工艺、工程投资,降低处置场运营管理难度及风险。  相似文献   

4.
锑矿采选固废与冶炼废渣的化学特性及重金属溶出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锑矿区采选固废和冶炼废渣的化学成分及在模拟酸雨不同pH值下的溶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矿废石、浮选尾矿渣、鼓风炉炉渣及鼓风炉燃烧残渣都含有Sb、V等重金属污染物,其中鼓风炉炉渣Sb含量最高,达1.22 g/kg,溶出率为0.355%;采矿废石中Sb的含量最低,为0.34 g/kg,溶出率最高达到10.391%,说明锑矿区废渣和冶炼固废中的重金属释放与固废的重金属含量不成正比。浸出实验表明,锑矿采矿废石浸出液Sb浓度达到3.55 mg/L,超过贵州省环境污染物Sb的排放标准(0.5 mg/L)7.11倍;锑矿鼓风炉燃烧残渣浸出液Sb浓度为3.11 mg/L,超过标准6.23倍。因此锑矿区露天堆放的固体废物,经酸雨淋溶浸泡产生的废液会污染周边水体,可能对周边生态和居民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5.
砷的微量分析方法在各种杂志书刊中都介绍得很多;在环境污染监测中常常要对高浓度的废渣进行监测,用微量分析方法测定就很困难,误差很大。我就南华砷矿冶炼废渣  相似文献   

6.
模拟酸雨对MoO3生产废渣的浸出毒性及生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理化分析、浸出毒性分析、生物毒性试验相结合研究了三氧化钼(MoO3)生产排放的废渣在不同模拟酸雨条件下的浸出毒性及生物毒性.结果表明,废渣浸出液中镍超标,属于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同时其浸出液具有极强的生物毒性,浸出液生物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pH=4.5>pH=5.0>pH:5.5>pH=6.0.pH=6.5>pH=6.8,生物毒性最低的浸出液(pH:6.8)24h、48h对隆线溞的半致死体积分数LC50分别为0.3775%、0.2184%.因此,三氧化钼生产排放的废渣在堆存和运输过程中要妥善处理,防止经雨水,尤其是酸雨淋溶浸泡;经浸泡后产生的废液会污染附近水体和土壤,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厂涉重金属采选行业企业尾矿库废水中重金属(镉、铅、砷、汞、锑)在直接受纳自然水体—平村河中时空分布特征,在尾矿库排放口—受纳水体上游—受纳水体下游布设5个监测断面,监测5种重金属(镉、铅、砷、汞、锑)含量,其含量在排放口—受纳水体上游—受纳水体下游呈阶梯式下降;不同水期镉、铅、锑丰水期含量大于枯水期,砷和汞则是丰水期含量小于枯水期;铅、砷、锑在受纳水体中存在超标现象,受纳水体附近居民取水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某地典型鼓风炉炼铅工艺产生的干渣及水粹渣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属性鉴别,并考察了不同浸出方式对浸出液中重金属浓度的影响。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对废渣中的Cd、As、Pb等典型重金属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照GB 5085. 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试验所选鼓风炉铅冶炼渣不存在浸出超标情况;3种提取方式的浸出液中重金属种类略有不同,但酸性条件对废渣中Zn、Pb、Cd、As等重金属的浸出影响最大,Cu更容易受弱酸性条件影响;形态分析数据显示Cd溶出风险最大,As、Pb溶出风险相对较小,干渣的潜在环境危害性要明显高于水淬渣。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采用硫酸铁和聚合硫酸铁分两段对含砷量为6.4g/L的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当pH=5、Fe/As(质量比)=3∶1、反应时间为3h时,采用硫酸铁进行初步除砷后废水中砷含量降至0.5mg/L以内,达到了废水排放标准的砷含量要求;当pH=5、按照0.44g/100mL加入聚合硫酸铁、反应时间为2h时,采用聚合硫酸铁进行深度除砷后废水中砷含量降至0.05mg/L以内,达到了饮用水标准的砷含量要求。另外,对初步除砷所得的含砷废渣进行焙烧,当焙烧温度为700℃、焙烧时间为3h时,所得废渣经毒性浸出试验检测,完全满足TCLP毒性浸出试验的要求,可安全处置。本试验找到了一种适合大规模处理高砷废水和含砷废渣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兴仁高砷煤矿区溪流水系环境中砷自然净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矿山环境中砷的自然净化能力及其净化机制,对兴仁典型高砷煤矿区溪流水系环境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和沉积物中砷含量从上游到下游均呈不断降低的变化趋势,水体显示较强的自净能力。上游水体中砷含量的降低主要是吸附沉淀作用,而溪流的简单稀释作用在下游也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中砷污染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砷的生态毒理效应主要取决于其存在形态。文章用阴离子交换柱对内蒙古杭锦后旗高砷地下水在现场进行分离,在室内用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检测。总砷浓度范围为80~1172μg/L,其中A(sⅢ)浓度百分含量为75.37%~92.39%,A(sⅤ)和颗粒态砷浓度百分含量分别为0.56%~13.87%、5.87%~20.65%。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是还原环境,且颗粒态砷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对于进一步研究砷的去除和砷的地球化学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湖南省岳阳县发生的饮用水源受砷化合物污染事件,阐述了砷的环境化学特性,分析了砷进入水环境中导致环境污染的环境化学过程和砷污染治理方法,为环境影响后评价及环境风险应急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施凤宁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Z1):167-169
提出了测定水样中As(Ⅲ)、As(Ⅴ)、总As的原子荧光法用邻苯二甲酸氢钾-NaOH缓冲溶液控制pH5.5时测定As(Ⅲ);用抗坏血酸、碘化钾及硫脲预还原As(Ⅴ)后测定样品中的总As;用差减法求出As(Ⅴ).该方法线性范围宽,检出限小,灵敏度、精密度较高、干扰小.  相似文献   

14.
以硫化砷渣为原料,用氯化铜酸性溶液浸出砷渣的全湿法进行实验,着重研究氯化铜浸出砷的过程中氯化铜用量、溶液p H和浸出时间对砷浸出率的影响,探讨用氯化亚锡还原砷盐酸溶液从硫化砷渣得到单质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石煤砷的赋存形态对砷迁移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砷石煤燃烧是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砷中毒流行的主要因素,煤燃烧的砷释放过程不仅与砷元素化学性质、砷含量有关,也与砷赋存形态有关。文章利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对陕南石煤砷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各赋存形态对石煤砷迁移和燃烧释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砷石煤砷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存在,其含量占煤砷含量的75%以上;石煤燃烧的砷释放率与煤中残渣态砷有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73,P<0.01;煤砷溶出率与可交换态砷和硫化物结合态砷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P<0.05)和0.796(P<0.05)。  相似文献   

16.
水稻铁膜对砷(As)的固定及其体内As的转运深刻影响着糙米中As的累积.施硅(Si)能够抑制水稻对As的累积,然而,施Si如何调控铁膜对As的固定和水稻各部位的As向糙米的转运,相关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清楚.以As超标土壤中的水稻铁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不同Si处理水平的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施Si对水稻根表铁膜固定As和各组织器官中As向糙米转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Si2(0.66 g·kg-1)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根系CAT(1.81倍)、SOD(7.98倍)和POD(1.25倍)酶活性,增加了铁膜中的DCB-Fe含量(44.35%),提高了铁膜的表面粗糙度(108.91%),导致铁膜的DCB-As含量明显升高(88.32%);而且,Si2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根中As的累积率,降低了根和叶对As的转运能力,最终导致糙米中As含量的显著降低(53.12%).施Si增强水稻根表铁膜对As固定的原因可归结于Si促进铁膜的形成和增大铁膜的表面粗糙度,而施Si抑制根和叶中As向糙米的转运则可能与Si竞争水稻体内As的转运蛋白,促进As-巯基络合物形成以及增强As液泡区隔化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不同pH条件下Fe(Ⅲ)-A(sⅤ)体系和Fe(Ⅲ)-As(Ⅲ)体系各Fe形态、As形态、以及体系ORP的变化,考察不同pH条件下As还原对砷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35左右范围内,Fe(Ⅲ)-A(sⅤ)体系和Fe(Ⅲ)-A(sⅢ)体系中的Fe(Ⅲ)均发生部分絮凝沉淀,在水样pH为65左右范围内,Fe(Ⅲ)-A(sⅤ)体系和Fe(Ⅲ)-A(sⅢ)体系中的Fe(Ⅲ)均发生部分絮凝沉淀,在水样pH为610范围内,Fe(Ⅲ)-As(Ⅲ)体系中Fe(Ⅲ)的絮凝沉淀较Fe(Ⅲ)-As(Ⅴ)体系明显。Fe(Ⅲ)-As(Ⅴ)体系与Fe(Ⅲ)-A(sⅢ)体系中As总随pH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Fe(Ⅲ)-A(sⅢ)体系As总的浓度水平要比Fe(Ⅲ)-A(sⅤ)体系的浓度水平要高。结果表明:同等pH环境条件下,如果A(sⅤ)被还原成A(sⅢ),则Fe(Ⅲ)-As体系中就会出现As的释放,且不同pH条件下对应的As总的差值即可反映出当A(sⅤ)还原成A(sⅢ)时Fe(Ⅲ)-As体系中所释放的砷的量。  相似文献   

18.
山西运城盆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典型的高砷高氟地下水污染区。在对运城盆地七级镇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地下水和钻孔沉积物开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中砷的物质来源以及控制高砷地下水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硅酸盐、碳酸盐矿物以及少量铁氧化物和黄铁矿等,沉积物中砷的赋存形态主要为碳酸盐结合态/吸附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是地下水中砷富集的主要物源;研究区地下水中有机物含量较低,微生物活动较弱,属于典型的氧化性弱碱性高砷地下水,在此环境中沉积物中微量黄铁矿的氧化性溶解成为地下水中砷的主要物源,此外由于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的风化和水解作用使地下水中富集大量HCO~-_3,故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多为HCO_3-Na型,而地下水的弱碱性环境和较高浓度的HCO~-_3会通过竞争性吸附导致沉积物中吸附态砷的溶解或解吸附,促进了地下水中砷的富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的砷,做了方法的探讨性实验,包括标准曲线的线性程度,最低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各项指标都能满足测定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砷煤燃烧影响下室内外空气砷含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空气总悬浮物采样器和安德森颗粒物分级采样器,对陕西南部燃煤型砷中毒地区的室内外空气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化学分析,探讨了室内外空气ρ(总砷)与煤w(砷)的关系,以及空气ρ(总砷)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室内外空气ρ(总砷)均与煤w(砷)呈显著正相关,烤火间空气ρ(总砷)与煤w(砷)的相关系数(R)为0.80(P<0.01);室外空气ρ(总砷)平均值与当地煤w(砷)平均值的相关系数(R)为0.97(P<0.01);烤火间空气ρ(总砷)高峰主要出现在向煤炉添煤3 h后的旺火期,且旺火期的室内空气ρ(总砷)与空气ρ(粉尘)呈显著正相关(R0.74,P<0.05).与土木结构相比,砖混结构房屋有助于减少燃煤释放到空气中的砷在不同房间之间的扩散;室内不同房间之间、室外不同地点之间以及室内外的空气ρ(总砷)差异主要表现在颗粒物粒径小于2.1 μm的部分;天气状况对室内空气ρ(总砷)随颗粒物粒径的分布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