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白洋淀的纤毛虫及与水质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白洋淀纤毛虫的种类组成、优势种进行了初步调查,同时对水质进行理化监测,共鉴定出纤毛虫48种。根据Marsson引出的污水生物体系法分析,白洋淀纤毛虫主要由耐有机污染的种群组成。说明白洋淀主要受有机污染。纤毛虫的种类数与水体中TN、TP、BOD5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冯建社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27-129
对白洋淀纤毛虫的种类组成、优势种进行了初步调查,同时对水质进行理化监测,共鉴定出纤毛虫48种。白洋淀纤毛虫主要由耐有机污染的种群组成,说明白洋淀主要受有机污染。并跟据Marsson引出的污水生物体系法对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纤毛虫的种类数与水体中TN、TP、BOD5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白洋淀9个监测站点水质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白洋淀1998—2016年水体污物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在空间上,南污染带所在的水域属于白洋淀的水质良好区。西污染为各污染带中水质最差区域,其中安新桥为严重污染水质。北污染带中大张庄和王家寨属于中度污染。在时间上,留通各污染物浓度呈现波动式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每年6—9月各项污染物浓度较大,溶解氧达到最低。安新桥主要污染物浓度年际波动较大且呈明显增加,年内COD超标严重,有10个月浓度均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其余污染物浓度在非汛期高于汛期。圈头受各入淀河流影响较小,污染物浓度年际间波动不大,大部分污染物浓度呈现雨季高于旱季。栆林庄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与上游安新桥相比各项污染浓度均有所减小,年内NH3-N波动较大,11、12月浓度相差3倍以上。可以看出,白洋淀重新蓄水后水体污染情况仍较为严重,污染物以府河入淀口为中心向东部和南部扩散,形成以安心桥为代表的局部集中污染。各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并不明显,总体呈逐年增大趋势,淀外污染源治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白洋淀总磷污染状况,调查了白洋淀总磷的来源,并提出了白洋淀总磷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子铭  杨丽虎  宋献方 《环境科学》2023,44(7):3820-3834
为查清雄安建设初期白洋淀水质状况,基于白洋淀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的6个代表性监测点的水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 Pearson相关分析、综合污染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白洋淀水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降雨和不同空间尺度下土地利用结构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洋淀水质在春季最好,夏季最差.入淀区南刘庄处营养物质污染最重,受府河影响较大;生活区采蒲台处有机物污染最重.(2)五点综合污染指数呈现:南刘庄>烧车淀>光淀张庄>采蒲台>圈头,主要超标污染物为TN,污染指数1.55已达到重度污染水平.白洋淀水质较雄安新区建设前明显好转.(3)1.5 km缓冲区内建设用地和耕地对浊度、 NH+4-N和TP影响最大.芦苇湿地作为截流吸收污染物的“汇”的同时,在800 m缓冲区内也是污染物的“源”,释放氮营养盐.(4)雨季各指标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低于非雨季,是由于雨季上游水库泄水的稀释作用,减弱了降雨径流中污染物对白洋淀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白洋淀污染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游多种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下,白洋淀的污染呈现了富营养化和沼泽化等多种表象。文章以白洋淀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白洋淀水质监测数据概括为5个主成分,即:富营养化特征指标、有机物污染指标、藻类生物量指标、生物生长环境指标、水体酸碱度指标。经分析得出:富营养化污染最严重,有机污染次之。文章进一步分析讨论了各主成分的内涵和湖泊的污染净化机理,为白洋淀水体污染的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洋淀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作为海河流域重要湖泊湿地,白洋淀的水环境直接影响着流域生态健康和环境安全.综合运用灰色聚类法、综合污染指数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探讨白洋淀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在时间序列上,白洋淀水质1973~2007年年际变化总体呈现出恶化趋势,劣于Ⅲ类水水质,由20世纪70年代的14.3%上升到2000年以后的83%,水质恶化严重;2006年内水质变化综合污染指数春(52.9)夏(11.4)冬(9.81)秋(8.88),且TP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达到14.86,BOD5综合污染指数最低为7.67.空间分布上,以南刘庄为核心的西北部区域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白洋淀东北部区域的烧车淀、王家寨、光淀张庄、枣林庄和圈头;采蒲台和端村的东南和西南区域污染最轻.通过对自然和社会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白洋淀水质的关键自然因子是入淀水量,从1973~2007年,历年入淀水量远达不到淀区最小需水量.社会因子包括产业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因子,产业因子有保定市第一产业、安新县第二产业和保定市第三产业,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708和0.624;产业结构因子有安新县工业和安新县渔业和保定市农业的发展,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0.734和0.661.此外,安新县和保定市人口增长与水质的相关系数也分别达到0.731和0.690.建议:①控制入淀水质、淀区面源和内源污染;②空间上分区管理,可分为污染控制区、综合改善区和生态恢复区;③加强生态的监测和预警,完善白洋淀流域环境公共政策和产业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8.
应用国家标准《水质一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获得原生动物群落的特征参数,结合化学指标的监测得到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枯水期白洋淀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影响白洋淀水质的主要因子是NH3-N、COD、BOD。等。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府河入淀口南刘庄与圈头两个采样点污染最重.表明府河污水仍是白洋淀的重要污染源.同时淀内的人口大村圈头的内源性污染也已产生重要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多元分析方法在PFU法监测中应用能够使监测结果更加明确、简单。  相似文献   

9.
衡水湖水环境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通过对近几年衡水湖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表明衡水湖水质已超过地面水Ⅱ类标准,为有机型污染,有富营养化趋势。通过对水质污染原因分析,提出了衡水湖污染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观澜河宝安区河段近年水质状况分析,论述了水质污染的主要因子及污染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白洋淀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污染现状,于2016年3月在白洋淀采集15个水体样品,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54种VOCs的浓度,对其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进行讨论,并尝试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白洋淀水体VOCs污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白洋淀水体中共有14种VOCs被检测出来,其中二氯甲烷、苯、甲苯、乙苯、二甲苯、1,3,5-三甲基苯检出率为100%,二甲苯浓度最高,平均值为564.9 ng·L~(-1);三氯乙烯浓度最低,平均值仅为3.3 ng·L~(-1),检出率为13.3%.(2)白洋淀水体中VOCs总浓度在423.0~4 207.8 ng·L~(-1)之间,苯系物是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可能是上游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工业废水以及城市内机动车尾气的排放.(3)健康风险评价显示白洋淀水体中VOCs不会对人体产生致癌和非致癌风险;VOCs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白洋淀水体中VOCs处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2.
石门水库水质污染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石门水库多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基本掌握了石门水库水质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认为:石门水库2005年属Ⅲ类水质,近几年水库水质呈逐年转好趋势。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总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音河水库水质污染指标的分析,得出引起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总磷及有机物污染且它们主要来自面源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白洋淀浮游植物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建社 《环境科技》1999,12(2):27-29
1996年4月和8月对白洋淀重要水生生物-浮游樾的的种类组成及种数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用“污染指示种”、“指示群落”“马加利夫多样性指数”三种方法评价白洋淀水质污染物状况。结果表明:白洋淀属于β中污水体,浮游植物对水体污染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新的水质评价中选取4种主要污染指标,又根据当地水质现状功能需求,确定了水质污染基础水类标准,同时采用隶属度计算法及表示水质污染程度,对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了水质类别,水质污染程度及其污染指标本身明空变化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了太子河水南污染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以神定河口2009—201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神定河口水质状况及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通过计算各污染物的污染分担率来确定研究断面水质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神定河口水质处于中等及以上污染状态,断面主要污染物为NH_3-N、TP和石油类;TP和COD_(Mn)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石油类浓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NH_3-N、CODCr浓度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但从2012年起,NH_3-N、TP、石油类等水质污染指标的浓度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下降较快,污染程度降低,水质有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大辽河水质污染规律及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自动站监测数据,分析了大辽河入海口段水质污染变化规律及污染趋势,分析结果认为,大辽河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和有机污染物;水质冬春季污染较重,夏季污染较轻;涨潮时污染相对较轻,落潮时污染相对较重;氨氮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有机物污染逐年减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浑河沈阳段水质污染特征,找出水质污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泸州市龙溪河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实地取样分析等手段,对龙溪河水域流向、水质状况和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龙溪河干流常年为Ⅳ类水质,水质受到轻度污染,而支流水质污染严重;工业污染源是影响龙溪河水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农药化肥和散养型畜禽养殖业等农村污染。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水质污染成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河水质现状评价及污染趋势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121个水质监测断面,对黄河流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依据长系列的水质监测资料和污染源统计资料对水质污染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水资源,防治污染的对策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