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本期开始,《世界环境》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开辟《自然空间》栏目。每期,大自然保护协会将分别就一个国外和国内的国家公园作深度报道,分析各自的起源与发展状况、特色、存在的问题等,以及各国国家公园经营的大致态势。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0,(Z2)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通过教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渗透环保教育,用音乐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没人愿意生活在久别蓝天、失去森林、空气污浊、喝不上清洁水的混沌世界里。但是怎样才能留住大自然的馈赠,把蓝天、清水和森林完好无损地留给后代子孙们呢?哪里有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法?谁有办法让希望变成现实?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一个由生态学家创建,如今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为我们提供了让希望变成现  相似文献   

4.
张夏妮 《环境》2023,(2):79-8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执着的萌芽     
自然与人类本就应当亲如母子,亲近自然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家对于环保早已不似过去那般冷漠,只是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距离大自然实在有些远。不久以前,在祖国南海之滨的一座大都会,响起了保护生态,关爱大自然的微弱声音……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07,(23):71-73
自然与人类本就应当亲如母子,亲近自然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家对于环保早已不似过去邢般冷漠,只是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距离大自然实在有些远.小久以前,往祖国南海之滨的一座大都会,响起了保护生态,关爱大自然的微弱声音……  相似文献   

7.
<正>大自然是人心灵的归属,与生俱来的荒野基因呼唤着我们回归自然。如何让脱离自然已久的城市人重归自然?如何把自然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自然笔记是用书写和绘画的方式,给大自然书写日记。在记录中感受大自然中的生命,在记录中把自我融入自然万物。有关大自然的一切:鸟鸣花落、草长莺飞、草丛里的昆虫,四季变化……时时处处皆自然,只要我们有  相似文献   

8.
浑河中、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浑河中、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变化态势进行了评述 ,分析了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认为水体环境污染、围河筑堤、乱捕、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不合理开发荒山等是造成水生生物减少的主要威胁 ,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SARS病毒来源,指出了由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和违背自然法则,造成烈性传染病的传播,提出人类必须珍重和保护大自然,遵循生态道德观念,建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浑河(抚顺段)水生生物多样性及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浑河中、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变化态势进行了评述,分析了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认为水体环境污染、围河筑堤、乱捕、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不合理开发荒山等是造成水生生物减少的主要威胁,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浑河中、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浑河中、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变化态势进行了评述,分析了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认为水体环境污染、围河筑堤、乱捕、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不合理开发荒山等是造成水生生物减少的主要威胁,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百鸟园     
鸟类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人类的朋友。鸟类以其轻盈秀丽的体态、绚丽多彩的羽毛和婉转动听的歌喉,为自然界增添了生机和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鸟类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对科研、教育、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文明发展史深刻揭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4.
<正>新近出版的《生命地图:缤纷还是崩溃—全球生态保护地图集》一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告诉了读者关于自然生命的困境。该图集是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自然保护丛书中的第3本。它汇集了全世界数百位著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心血,为读者提供了数百幅精美图片,作者们用通俗流畅的文字,深入浅出地传播了生态  相似文献   

15.
金鉴明等人所著的《自然保护概论》是一部较为系统统全面的自然保护的佳著,它不仅向读者论述了自然保护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而且在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自然保护的经验之后,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应走的道路,向人们展示了我国自然保护工作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世界环境》2008,(1):31-31
为体现2008北京“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奥运精神,国家林业局,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共同主办的“自然中国.和谐家园——我眼中的自然保护区”摄影大赛12月20日在北京隆重揭幕。  相似文献   

17.
古建筑与其周围环境是一个整体,必须同时予以保护.我国古代的匠师们善于结合地形、地貌与环境,巧妙地布置各种建筑组群与个体,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景观,使古建筑犹如生于自然、融于自然.山西悬空寺、四川境内长江北岸的石宝寨、庐山脚下白鹿洞书院都是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典范.在古建筑中往往保存了许多艺术珍品,如彩画、壁画、雕塑、石刻、碑文等,是研究古代历史和艺术的重要资料.保护古建筑与其环境是对历史的尊重,古建筑也只有在相应的环境的烘托下,才令人神往.一旦环境被毁,古建筑也就黯然失色.近年来,由于缺乏对保护古建筑与其环境的重视和研究,破坏古建筑或其环境的现象层出不穷.有的乱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寄托,持续时间最长、具有最强大力量的,就是自然。与西方不同,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中国的士大夫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后,往往就逃往大自然,从自然中寻求温存和安慰,因此大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其极重要的位置,这些文人骚客的作品中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而且还描绘了当时秀美的大好河山和生态环 境,正是因为自然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潜移默化的 作用,中华民族养成了热 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优良 传统。 沿着历史发展的顺 序,以典型的人物为代表, 学术界基本上形成了这样 的共识:以发…  相似文献   

19.
封育保护是促进退化草地自然恢复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研究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措施以来浑善达克沙地沙质草场的围封效果,我们特对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地段的围封草场进行了调查,并取得了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法律体系研究该项成果较详细地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立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英、美、德、日、瑞典和前苏联等国家的自然保护立法特点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比较,研究总结了国际自然保护立法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的法律体系。该体系由97项法律、法规、规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