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2008年和2009年对杭州地区17个大中型水库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杭州地区大中型水库水质不容乐观,按照单因子指标评价法,只有3个水库符合Ⅱ类水体标准,2个水库符合Ⅲ类水体标准,2个水库为Ⅳ类水体,3个水库为Ⅴ类水体,其余7个水库均为劣Ⅴ类水体,定类指标均是总氮。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结果:丰水期2个水库处于贫营养状态,13个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2个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枯水期16个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1个水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总氮和总磷作为营养物质是这些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位于山区源头地区的水库水质最好,位于平原城乡附近的水库其次,位于城市下游及城区附近的水库水质最差 相似文献
2.
黑龙滩水库氮磷平衡与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黑龙滩水库氮磷的输入包括东风渠、水面降水、农田径流、网箱养鱼、旅游、周围居民及地下水输入等。T N每年输入 10 76 .95t,T P每年输入 5 2 1.2t。T N的输入 ,农田径流、东风渠和网箱养鱼是主要输入源 ,其中农田径流占T N输入的 5 5 .41% ,东风渠占到 32 .8%。T P输入 ,主要由农田径流控制 ,占到 93.48%。黑龙滩水库氮磷支出有干渠输出 ,水库渗漏 ,网箱养鱼以及大水面捕获鱼所带出的氮磷量。T N每年输出 182 .82t,T P每年输出 13.0 3t。每年水库随水输出的氮磷量不大。大约有 893.99t的氮 ,5 0 8.17t的磷存留水库中 ,它们大部分以颗粒吸附态的形式沉积于水库底部、少部分溶解态N·P存留于库水中。基于水库中不同点连续 17个月采样的水质数据 ,选择SD、CODCr、T N、T P和Ch·a等五个水质指标进行富营养评价 ,得出黑龙滩水库处于中营养水平 ,有产生富营养化的潜在危险。与以前所测数据相比 ,水库的富营养化的趋势在加重。管理者应加强控制农田径流污染的工作 ,才能预防水库富营养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在对长江流域27座大型水库营养状况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水库富营养化状况与水库类型、水库流域的位置和水库的功能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湖泊型水库富营养化程度高于河道型水库,以灌溉为主的水库富营养化程度高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调查的14座河道型水库和13座湖泊型水库中,分别有21.4%的河道型水库和69.2%的湖泊型水库达到富营养化水平;以发电为主的水库30%已达到富营养标准,而以灌溉为主的水库中达到富营养的占53.8%。另外,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与水文情势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水位或水滞留时间的调节,对营养物质、藻类组成和现存量进行调控,影响水库富营养化进程。最后,提出对水文情势的调控是控制水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浅谈国内外江河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现象,使得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湖泊,水库和河流,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肥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雨水冲刷和渗透,进入水体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多,以上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减少了水体由贫营养向富营养过渡所需要的时间,国内外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30%-40%的湖泊和水库遭受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影响,我国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呈发展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41%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77%,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也较严重,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水库个数和库容分别占所调查水库的30.8%和11.2%,总体而言,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程度和范围呈发展趋势,城市湖泊及邻近城镇的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湖泊和水库等相对静止的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重于河流,但河流富营养化问题也不容轻视,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水环境保护中的重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桓仁水库小流域水质污染程度,进行布点采样并进行实地监测,检测数据表明水库水质主要污染因子呈明显季节性变化。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桓仁水库小流域水质污染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桓仁水库小流域水质均超过国IV类水质标准,水库上游排放污染物经小流域进入水库是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武汉湖泊富营养化遥感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利用武汉东湖各子湖多年可靠的地面监测资料和1999年9月Landsat-7的TM各波段的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各子湖的营养状态指数与TMb5图像上的灰度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武汉各湖泊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同时基于地面监测资料,用日本学者相崎守弘提出的修正富营养化指数法对武汉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两种方法评价结果都显示,武汉大多数湖泊呈富营养化状态,一些湖泊已接近甚至达到极富营养化。在用两种方法同时评价的十个湖泊中,有四个湖泊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其余的六个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只相差一个级别。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存在差异,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1)遥感方法反映了是图像所在时段的某一个区域上的平均值,营养化指数法反映的是若干个采样站的年平均值;(2)TM图像的获取时间比地面监测的时间晚;(3)遥感影像可能受到云、泥沙等悬浮物、高等水生植物以及湖泊水深等的影响。遥感评价结果与地面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利用遥感进行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监测价是可行的,有效的,利用该方法可进行大范围的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评价。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主要大中型水库富营养状况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在城市供水、工业用水、水产养殖、农业灌溉、水利防汛以及景观旅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日益严重,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通过在2010年的3、6、7、10月对湖北省30座主要大中型水库进行布点采样,对水体的水质状况分别进行了调查、监测,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湖库标准进行水质类别分析,采用湖库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湖泊富营养化评价, 并运用因子聚类分析方法对这些水库进行了类型划分。结果表明:30座大、中型水库有14座水库水质类别为Ⅱ类~Ⅲ类, 占467%; 有8座水库水质类别为IV类,占267%;有8座水库水质类别为Ⅴ类或劣Ⅴ类,占267%;除白云湖水库为轻富营养化外,其余29座水库均属中营养状态;氨氮、磷作为营养物质是这些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溶解氧对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影响,总氮、水温和有机物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较大影响;30座水库聚类分为城市工业废水污染源型、生活污水污染源型、农业非点源污染源型和养殖轻污染型4种水库类型。针对水库的污染类型,分别提出了减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天目湖2001~2002年环境调查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1年6月~2002年5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溧阳市环保局对天目湖进行了为期一年每月一次的生态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探讨了天目湖有关理化参数、水质指标的分布变化规律、水环境现状、富营养化评价及其演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温跃层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增强-稳定-减弱-消失的周期变化;近年来天目湖水质下降极为明显,已经不能完全达到Ⅱ类水标准;全湖透明度在0.5~2.4 m之间变化,年平均透明度为1.45 m;总氮在2001年至2002年周年平均值为0.54mg/L,总磷的平均值是0.03mg/L;年平均藻类个数为5 026万个/L,平均生物量为15.36 mg/L。湖泊达到中富营养化程度,随着渔业生产和游客的逐年增加,还有进一步加速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浮桥河水库总磷含量、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上、中、下游水体的总磷含量分别为 0 .0 72mg/L、0 .0 6 6mg/L和 0 .0 4 4mg/L ;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分别为9.2 8mg/L、6 .51mg/L和 3.37mg/L。夏季和秋季上游部分区域伴有大面积的“水华” ,优势种类主要为微囊藻。浮游植物水柱日生产量分别为 2 .80 gO2 /m2 .d、2 .78gO2 /m2 .d和 2 .36 gO2 /m2 .d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分别为 2 .52mg/L、1.2 5mg/L和 1.2 2mg/L。浮桥河水库有富营养化的趋势且上游已经富营养化。导致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外源营养物输入量的增加、大库鲢鳙放养比例失调、上游滤食性网箱放养结构的不合理和食鱼性鱼类的过度捕捞。建议在保持现有鳙放养量的前提下增大大库鲢的放养量和网箱内鲢鱼种的放养量、减少食鱼性鱼类的捕捞量、减少外源营养物的输入以控制水库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0.
浮桥河水库的营养状况与水质调控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浮桥河水库总磷含量、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上、中、下游水体的总磷含量分别为0.072 mg/L、0.066 mg/L 和0.044 mg/L;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分别为9.28 mg/L、6.51 mg/L和3.37 mg/L.夏季和秋季上游部分区域伴有大面积的“水华”,优势种类主要为微囊藻.浮游植物水柱日生产量分别为2.80 g O-2/m+2.d、 2. 78 g O-2/m+2.d 和2.36 g O-2/m+2.d;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分别为2.52 mg/L、1.25 mg/ L和1 .22 mg /L.浮桥河水库有富营养化的趋势且上游已经富营养化.导致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外源营养物输入量的增加、大库鲢鳙放养比例失调、上游滤食性网箱放养结构的不合理和食鱼性鱼类的过度捕捞.建议在保持现有鳙放养量的前提下增大大库鲢的放养量和网箱内鲢鱼种的放养量、减少食鱼性鱼类的捕捞量、减少外源营养物的输入以控制水库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香溪河库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0年3月在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获取了无扰动沉积物柱状样,在香溪河口的长江干流(长江右岸)获取了表层沉积物样,现场进行了环境因子测量和室内粒度分析、矿物分析、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沉积物矿物以绿泥石、伊利石和石英为主,占到全部矿物的65%左右。柱状沉积物pH值随深度增加呈现变小的趋势,Eh值也有随深度减少的趋势,反映了环境还原性加强。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随粒径变细、绿泥石和伊利石含量增加而增加,而随石英、白云石含量增加而降低;且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与pH值密切相关,当pH值下降时部分重金属容易重新释放出来而进入环境中。库湾下游具有较中上游高得多的重金属含量,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无污染到轻度污染,且轻度污染出现于下游至干流。三峡水库蓄水前香溪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顺序大致为Zn>Pb>Cu>As>Cd,而蓄水后香溪河及干流沉积物均表现为Cu含量高于Pb。 相似文献
12.
清洁生产的回顾与展望——世界及中国推行清洁生产的进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促使清洁生产在新的世纪里持久深入地进行 ,有必要对其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总结 ,也非常有必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判断预测。本系列文章共包含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了世界范围内及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进展情况 ,第二部分归纳了国际上清洁生产的成功做法和发展趋势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未来几年内的清洁生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扩种龙眼荔枝的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与龙眼系亚热带水果,集中分布于闽粤两省,三峡库区上段河谷两侧也有零星分布,是该类水果分布的最北界。这类水果在训区栽培始于汉唐时代,并被列为贡品荔枝与龙眼系喜温性水果,库区栽培间冻害发生,成为限制扩大栽培的主要因素,故多分布于万县-重庆江段两海拔200m上下地段,水库蓄水后,原栽培区部分被淹没,但水体有增温作用,为扩大栽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研究了万县-重庆沿江两岸河谷地段与非河谷地段适宜载种范围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和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然灾害灾情受到灾害系统脆弱性和致灾因子风险性的共同作用,而脆弱性是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影响因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耦合的产物。同一致灾强度下,灾情随脆弱性的增强而加重,降低灾害脆弱性可减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灾害脆弱性的研究对防灾抗灾具有重要的意义。洪涝灾害是湖南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资料和经济统计数据,选取7项指标,应用数学模型来综合评估湖南省洪涝灾害的脆弱性.揭示洪涝灾害脆弱性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洪涝灾害脆弱性总体水平较高,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通过相关分析,表明这种分异规律与实际洪涝灾害情况具有一致性,说明本研究对该区防洪抗涝决策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最后针对影响洪涝灾害脆弱性的因素和成灾机制,提出一系列可持续的生态减灾工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方法原则为指导,针对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人口以及资源环境状况特征,建立了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IAHP)确定指标权重,以1990年为基准率,2000年为目标年,跨越十年的数据为支撑,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标准,对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纵向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0年来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状态,并分析了评价结果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成因分析及评估——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自然灾害灾情是灾害系统的脆弱性和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同一致灾强度下,灾情随脆弱性的增强而加重,降低灾害脆弱性可减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此灾害脆弱性的研究对防灾抗灾具有重要的意义。衡阳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洪涝灾害较重地区之一。灾害损失与衡阳市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密切相关,这种脆弱性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耦合的产的。分析了汛期降水和暴雨、植被和土壤、水利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洪涝灾害脆弱性形成中的作用。依据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资料和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和有关优化分析方法,对衡阳市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得出结论:西南部、东北部的洪涝灾害脆弱性高于西北部、东南部的脆弱性。这种规律性与该区洪涝灾害历史发生规律有一定的对应性,说明本研究对该区防洪抗涝决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非线性延迟的环境效应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非线性延迟的环境效应的概念、危害及其预测和防治对策。针对三峡库区的污染现状,与浙江千岛湖(新安江水库)建库40年后蓝藻水华暴发的环境状况比较,强调三峡水库局部水域可能存在人为富营养化污染引起的非线性延迟的环境效应,特别是水库蓄水后库区支流香溪河水域蓝藻水华暴发的风险性极大;根据三峡水库毗邻武陵山汞矿带高汞背景区,燃煤的硫和汞含量较高,以及库区酸沉降和汞污染状况较为严重的状况,提出库区存在汞甲基化和酸沉降引起的非线性环境效应。讨论了相应这些效应的控制对策和措施,并建议现在充分重视这些非线性环境效应,在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考虑这些影响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核算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于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得以体现,本文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价值核算方法与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在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对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水利建设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水资源持续发展目标的引导,基于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害防治和水环境保护过程的社会经济特点,提出了水利建设中国家与政府的三项职能;保障公共物品供给,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水利建设综合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