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微电解法处理氯霉素硝基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酸性条件下 ,用铸铁屑和焦碳对炉渣吸附出水进行了微电解实验 ,通过正交实验 ,考查了 p H值、铁炭比和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根据微电解出水的性质和特点 ,采用电石渣和聚丙烯酰胺 (PAM)进行混凝沉降实验 ,并确定了最佳加药量。两级微电解和混凝实验的 CODcr去除率为 45 .9% ,硝基物的去除率为 92 .5 7%  相似文献   

2.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MBR出水开展试验研究,考察了初始p H值、H_2O_2投加量和Fe~(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最佳反应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和药剂成本。结果表明:在初始p H=4~5、Fe~(2+)投加量≥2.5 mmol/L、H_2O_2加量=33.6~62.5 mmol/g COD的条件下,Fenton氧化出水COD可下降至121 mg/L,B/C由0.016~0.019上升至0.288~0.331,Fenton氧化法药剂成本为1.14~5.67元/吨水。  相似文献   

3.
应用絮凝—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通过对比实验确定最佳药剂及其最佳用量。试验结果显示,除浊率达99%,脱色率达65%,COD去除率达70%以上,出水的各项指标达到GB8978—1996的排放要求,为高效、低耗处理生活污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运输车场含油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运用新型电解槽处理车场含油废水,出水达到了排放标准。在实验的基础上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电解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臭氧-移动床生物膜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河北省某制革园区综合废水,通过考察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对废水COD、UV254、色度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臭氧最佳投加量为20 mg/L,最佳接触时间为40 min。在臭氧最佳运行条件下,MBBR停留时间为15 h,臭氧-移动床生物膜组合工艺出水COD、氨氮、色度可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COD为41~50 mg/L、氨氮为0.5~0.7 mg/L、色度为10~20。  相似文献   

6.
高炉煤气洗涤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无机混凝剂与有机高分子混凝剂配合使用处理煤气洗涤废水的方法 ,对本溪钢铁公司五号高炉煤气洗涤废水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混凝剂筛选实验 ,确定以氯化铝钙和聚丙烯酰胺作为处理药剂 ;同时研究了影响混凝沉降的各种因素并进行了混凝沉降实验。综合考虑处理效果和药剂费用等各方面因素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经过一个多月的现场运行实践表明 ,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焦化厂二级生化出水CODcr、色度不达标问题,研究采用PAC和PFS对焦化厂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研究确定了各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和最适pH值,对比了各混凝剂在最佳混凝条件下的处理效果,以及在最佳投药量条件下最佳pH值。结果表明:PAC最佳投药量为6g/L,PFS最佳投药量为5.5g/L;在最佳投药量的条件下,对CODcr去除较好的是PAC,去除率为44.83%;对色度去除率两者相同,都为80%;二者最佳pH值均为7。  相似文献   

8.
采用MAP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的氨氮,通过对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运行条件为pH值为10.0,反应时间为60min,Mg:N:P摩尔比为1.2:1.0:1.2,此时氨氮的去除率为73.1%,出水磷的浓度为56.3mg/L.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的后置化学除磷试验研究,分析了药剂种类、二沉池出水磷浓度和浊度对化学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的化学除磷效果略优于聚合氯化铝。随着进水磷浓度的升高,投加Fe/去除P的摩尔比会明显降低,这可能与化学除磷沉淀物的吸附和络合作用有关。二沉池出水浊度对后置化学除磷具有竞争性影响,较高的出水浊度将增大药剂消耗量。因此,污水处理厂采用化学加药后除磷工艺时,应根据二沉池出水总磷和浊度范围进行最佳投药量试验,并采取自动控制措施根据出水水质调节加药量,确保出水总磷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0.
以高浓度铜镍废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絮凝和加载絮凝工艺,探究了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投加量、回流污泥量对出水效果、污泥的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工艺比传统工艺处理效果更好,更节省药剂投加量,对药剂投加量的波动变化适应性更强;PAC的投加量对同种工艺下污泥CST值的影响明显,传统和加载絮凝两种工艺中,不同PAC投加量对应的CST差值最大分别达到9.4 s和8.6 s;不同APAM投加量下,加载工艺产生的污泥CST值总体比传统工艺的小8~9 s,表明加载工艺的污泥脱水性能普遍优于传统工艺;药剂投加量相同时,加载絮凝工艺得到污泥的沉降性能比传统工艺更好;结合出水效果、污泥脱水性能、污泥沉降性能和处理成本,确定采用加载工艺处理铜镍废水,其最佳工艺条件为:PAC=20 mg/L,APAM=4 mg/L,污泥回流量=100 mL。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地下回灌深度处理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城市污水地下回灌为回用目的,研究了不同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并着重研究了去除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臭氧氧化和粉末活性炭预处理后再经土壤渗滤回灌,可大大改善水质,水中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可降至3mg/L以下,通过静态吸附实验选出了适于处理二级出水的粒状活性炭,并运用ADSA软件对有机物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进行分析.将活性炭的动态实验同混凝、过滤结合起来,研究不同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筛选出了适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地下回灌的预处理工艺,其出水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低达3~4.5mg/L以下.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强化生物除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解决北京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含量较高的实际问题,通过在生物处理工艺(A2O)后端添加化学除磷强化单元的方法,依次开展了实验室试验和现场的生产性试验.实验室试验以好氧池出水为试验用水,对不同浓度梯度的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三氯化铁(FeCl3)等除磷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分别对其除磷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中,PAC除磷效果最好,当其投加量为60mg/L,投加系数β为4.15时,出水总磷含量可小于0.5mg/L,而且药剂投加成本较低,仅为0.078元/t.现场生产性试验选取好氧池出水端为药剂投加点,对PAC的除磷效果进行现场验证.经试验测定,当PAC投加量为60mg/L,投加系数β为4.22时,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含量远低于0.5mg/L,符合排放要求.考虑到进水量和负荷的波动,在保证出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为保证药剂的有效利用,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前端生物除磷效率及反馈投加药剂的方法,以有效减少药剂的投加量及化学污泥的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制药废水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混凝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药废水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由于组成复杂、难去除、具有多异质性和分散性,是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主要去除对象和关键限制因子.本论文以发酵制药废水二级出水的DOM为研究对象,采用投加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去除DOM,考察混凝剂投加量和混凝pH值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分子量分级、亲疏水性分级以及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方法等对DOM进行了系统表征和分析,进一步阐述混凝过程DOM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PAC投加量为250 mg·L~(-1)、pH=7时,混凝沉淀30 min对DOC、UV_(254)、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13.05%±0.29%、23.65%±0.75%、12.66%±1.34%、63.67%±0.89%;混凝对分子量10 kDa的组分和疏水中性(HON)组分去除效果分别为50.33%±0.98%、21.56%±0.42%,而对分子量1 kDa组分去除率较低为2.26%±0.12%;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将制药废水二级出水分为2个类腐殖质组分(C1、C3)和1个类蛋白组分(C2),混凝对类腐殖酸组分(C1)最大荧光强度去除率(F_(max))最高为46.22%,而亲水性的小分子和蛋白类物质混凝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Combined flocculants with low ecological risk are urgently required in water supply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China. A novel flocculant was thus develop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ecological risk( noted as CAS).The experiments to exam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performance of the new product showed that there was favourable performance in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in contrast to commercial flocculants in treating kaolin suspensions, municipal effluent and domestic wastewater. Flocculation performance included the turbidity removal rate, sediment character and a decrease in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The sediment time of flocculation is short and the removal rate of turbidity treated by CAS is high compared with PAC(polyaluminum-chloride), PAM (polyacrylamide) and the combined addition of PAC and PAM.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required to affect flocculation processes is dependent on kaolin concentration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wastewater within the range examined. It also showed that CAS is effective to treat wastewater with high turbidity.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投加粉末活性炭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向间歇曝气的膜生物反应器内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新工艺,进行了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将此研究结果与未投加粉末活性炭时的研究结果相比较,表明该工艺不仅可以取得更优的出水水质,而且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膜阻力,维持高膜通量。  相似文献   

16.
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处理混合化工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对混合化工废水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对进水中COD、难降解COD、BOD5、NH3-N和TP等参数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2.8%、52.8%、95.8%、88.8%和94.2%,实际出水水质有了很明显提高。PAC与活性污泥法耦合处理废水,PAC在产生吸附作用的同时,具有与生物协同的降解作用。通过改变PAC的投加方式和投加量试验,出于经济方面考虑,在保证出水水质指标达标的前提下,确定2~3天为一个比较合理的PAC投加周期。  相似文献   

17.
酱油废水混凝处理的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田禹  郑蕾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2):275-280
将酱油废水混凝沉淀过程中产生的物化污泥 ,回流至混凝反应的前段 ,加以重复利用 .试验表明 ,回流污泥与PAC、石灰混合后适用于高浓度的老抽酱油废水的混凝预处理 .污泥回用量为 5 0mL·L-1,PAC与石灰的投药量为 4 8mL·L-1,3 6g·L-1,比没有污泥回流时的 8 0mL·L-1,6 0g·L-1,减少了 4 0 % ,预处理过程中的沉淀污泥总产量下降 2 8 4 % .在此条件下 ,COD和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4 4 2 %和 93 2 % .结合透射电镜图片的机理分析表明 :石灰中的CaO可与废水中的糖类等物质反应生成沉淀 ,在回流污泥吸附卷扫与PAC电性中和的共同作用下 ,色度和COD得到明显去除 .  相似文献   

18.
选用FeSO4和PAC(聚合氯化铝)两种絮凝剂,对浆染废水进行烧杯混凝试验,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实际工程处理效果。结果表明,FeS04和PAC对浆染废水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可达74.2%、68.1%和92.4%、87.8%。实际运行结果也显示,FeSO4和PAC均可作为浆染废水混凝预处理絮凝剂,其中FeSO4的混凝效果优于PAC,处理后出水pH和COD值满足厌氧酸化池微生物生长需要和负荷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城市污水地下水回灌为回用目的 ,研究不同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及对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研究结果表明 ,原水若未经深度处理 ,直接由土壤含水层处理的出水不能满足推荐的回灌水水质要求 .对原水分别采用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氧化、粉末活性炭和粒状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单元及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效果的对比 ,最终选用由混凝沉淀 ,砂滤 ,粒状活性炭过滤与土壤含水层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经该工艺处理后 ,出水中的 DOC可降至 3mg/L以下 ,且活性炭柱的产水床体积可达 350 0 B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