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环境报消息冰川消融是冰的融化和蒸发引起的冰川消耗现象,是冰川物质消耗的主要方式,其数量取决于冰川所在纬度(温度)和冰面污染程度。冰川消融的方式有冰面消融、冰内消融和冰下消融,以冰面消融为主。我国是世界上山地冰川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和高山地区,那里也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此外,  相似文献   

2.
人民网消息作为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污染物,大气中的CO2的浓度已经升高至科学家们所说的"令人担忧的新界点"。据美联社报道,根据北极监测站今年春季的测算结果,北极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已经超过400×10-6(即百万分之400)。这个数字令人吃惊,因为它正在以加速度上升。几年前这一数字突破350×10-6大关时,许多科学家认为那是大气中CO处于安全水平的最上限,而现在全球水平已达到395×10-6。虽然截至目前只有北极地区达到400×10-6的水平,但世  相似文献   

3.
根据卫星遥感数据的分辨率、采集频次、获取方式等特点,将MODIS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到渤海海冰遥感监测中。通过海冰在可见光和红外光波段的光谱存在特定差异的特性,对海冰发生面积进行提取。同时对渤海海冰进行了遥感监测,并完整地监测到海冰从发生到极盛再到消退的全过程。同时,在海冰发生最为严重的时段,对辽东湾海域进行了密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MODIS卫星遥感数据在海冰监测中有着及时、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精河县气象站近56年观测的降水、气温、日照总量数据,分析了近56年来精河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如下结论:①精河流域的降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气温也呈明显上升的总趋势,年、代际有较大起伏;年日照总量呈下降趋势,表明阴雨天增多,反应了新疆气候逐步向暖湿气候转型.②精河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性振荡特征比较明显;气温年际变化的周期性振荡特征不太明显;日照总量周期性震荡比较明显.③精河流域全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总量的相关程度并不高,随气温升高降水增加,降水升高日照总量降低.④气候的暖湿转型减少了研究区内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孤立绿洲民丰县气温、降水2个气象要素的相关资料得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气温呈上升趋势,而夏秋两季降水量随温度上升而上升。从气象要素的历史变化和季节分布特征看,塔里木盆地的孤立绿洲整体环境状况仍处于比较差的阶段。此分析结论对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具有实际意义,并且能够为研究干旱区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洛阳市大气污染特征与相关气象要素24小时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洛阳市环境空气监测资料的统计,归纳出洛阳市区日内24小时环境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并结合同步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找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特征。引入气温日较差这一便于观测、预报的气象要素表征空气污染物垂直扩散特征,为今后进行污染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两阶段算法,引入水温作为中间桥梁,第一阶段利用多变异位自适应遗传算法解析气温与水温数学关系,第二阶段根据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通过水温对水质进行预测,进而设计气温-水温-水质组成的水质预测算法GA-GABP,并将该算法应用于秦皇岛石河水库的水质监测模拟。结果表明,整个过程算法寻优速率快,网络学习时间短,其最终拟合、预测效果理想,能够对水质预警作出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疆是我国降水最少、产水能力最低的地区,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本文基于实测降水、径流数据,依据全国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形成的新疆降水、径流等值线图,形成干旱分布图,并构建年尺度面降水、径流系列。采用干旱分布图和系列数据,按不同空间尺度量化分析了研究区干旱状态和演变规律。新疆多年平均降水深为157.7 mm,单位面积产水量48.5 mm, 80%以上的面积属干旱、半干旱区,南疆较北疆干旱、山区相对湿润、平原干旱。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呈现不同程度湿化趋势,但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气候形态并未发生改变。近30 a的相对丰水期,由于经济社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加之高温导致的径流年际波动加剧,使新疆面临更为严峻的干旱形势。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每年以1ppm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性的气温上升和气候变化。人们担心其发展会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氟虽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但过多过少均对人的健康有害。由于氟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有许多地区,特别是盐碱地区的水中氟含量超过了维持人们健康所需的标准。除氟已成为环境研究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近十年来水中氟的分离与富集的研究状况。根据目前所采用的分离方法加以归类总结。以求能对人们在实际应用中有所裨益。在研究工作方面,我们以羟基磷石灰为主要原料,与多孔基体制备成颗粒状的除氟剂,CaPOHI型和CaPOHI型柱填料。并研究用于选择性地分离富集水中的氟。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型号的除氟剂除氟效果都很好,具有交换速度快交换容量较大,容易再生使用等优点,因此有一定的推广应用的价值。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以氢氧化物为共沉淀吸附剂,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为起泡剂,共沉淀泡沫浮选水中的氟离子,发现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锆可做氟的共沉淀吸附剂。该法具有分离速度快,富集效率高等优点。若用于工业废水的治理上,将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气颗粒物监测中的滤膜样品,从采集到分析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可谓是来之不易。尤其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进行的长期例行监测的滤膜样品,由于它记录着这一城市、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大气质量变化状况,是宝贵的历史资料。特别是由于颗粒物表面吸附和富集有许多种对人体有直接危害的物质,如:有机物中的致癌物质多环芳烃、金属元素、无机盐等,分析研究这些颗粒物的性质、来源、形成机制、迁移变化规律,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对控制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4—202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ArcGIS制图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从时空分布特征上揭示河南省PM2.5污染特征,并分析其气象成因。结果表明:河南省2014—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为40~100μg/m3,总体呈递减趋势。PM2.5浓度季节分布特征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河南省2019年和2020年PM2.5污染空间分布存在显著自相关,污染程度严重的地区主要是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冷热点分析发现,热点城市为濮阳、安阳、济源、郑州、新乡、焦作、鹤壁,冷点城市为信阳、驻马店、周口。PM2.5在年尺度上与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能见度显著相关,其中,与气温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424。当相对湿度处于90%以下时,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而在相对湿度超过90%之后,PM2.5浓度下降至70μg/m3...  相似文献   

13.
人民网消息根据全球主要大湖温度变化趋势调查项目结果,在过去的25年内,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全球主要湖泊的温度也在升高。菲利普.施耐德(Philipp Schneider)和塞门.胡克(Simon Hook)是美国宇航局位于帕萨迪纳市的推进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他们利用1985年—2009年的卫星数据,对全球167个主要湖泊的表层温度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是一个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系统,具有生产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三大特征,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信息和生物群落特征具有一种自我调节能力,并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一旦有外力介入平衡的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就会被破坏,系统支荡调节达到新的平衡及崩溃,1998年洪灾实际是自然界失去平衡,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的一种形式,虽然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水土流失而引发的一系列破坏生态环境的造成  相似文献   

15.
人民网消息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国家海洋学中心日前在《全球变化生物学》发表研究称,即便是深海生态系统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冲击。到下个世纪,受海洋表面动植物减少的影响,北大西洋地区海底生物数量将减少38%,全球海底生物数量将减少超过5%。  相似文献   

16.
正ENN环境新闻网新闻每个人都需要清洁的空气才能够生存,然而这却不是一个国际公认的人权。而事实是,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都在呼吸有毒的空气,这意味着有35亿多人每天在把这些危险的空气吸进肺部。我们今天讨论的很多都集中在气候变化带来的长期后果,讨论也很重要,但事实是,我们不需要对未来的环境污染危害灾难再做什么预测了——那些危害已经存在我们面前了。环保指数(EPI)追踪许多重要环境问题的变化——包括改进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气象条件的太湖湖泛预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7年5月与2008年5月太湖水域产生的湖泛主要是由蓝藻水华引发的,但是蓝藻水华单纯地在湖湾或岸边浅水区大量堆积并不一定引发湖泛。研究发现,2007年5月与2008年5月的湖泛现象存在相同的触发机制:3d以上时间维持高温(平均气温大于20℃),微风(平均风速小于4m/s),风向基本一致(风向平均绝对偏差小于20°);其后,冷空气过境使得风速短时增大,风向调转180°左右,气温迅速降低,并且这种气象条件持续1d以上。在此研究基础上,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太湖湖泛预警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介绍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编制方法及应用建议,重点介绍了在编制过程中排放因子本地化研究成果,并得到以下结论:新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已形成常态化机制,相关工作流程已经基本完善;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将温室气体排放结果应用到政策研究和目标考核当中,通过网络化建设和本地排放因子研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编制水平.  相似文献   

19.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原则与方法上,都有别于一般的环境质量评价。这一方法的形式和发展是有一个长期实践过程的。 作者的这一思想体系,初步形成于七十年代中后期,曾以《关于地下水环境质量系数的初步探讨》为题,发表在《新疆环境保护》七九年第一期上;继而至八十年代初,其主导思想又有进一步发展,并以《地下水环境质量系数系统的探讨》为题,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质量评价专业委员会等单  相似文献   

20.
ESS系列环境土壤标样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土壤标准样品的研制 (一)样品的采集:这次土壤标准样品的制备仅从寒冷潮湿土壤较富有机质的东北辽宁、气候较干燥土壤含钙较高的华北地区和气温较高而潮湿的长江以南铁铝较高的湖南地区分别采集了栗钙土、棕壤、红壤、褐土等四种土类制备了ESS—1、ESS—2、ESS—3、ESS—4四个系列土壤标准样品,以适应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的需要。 (二)样品的制备:在采样点采集到的原始样品装入塑料袋中,再用聚乙烯编织袋包装运回室内,在洁净房间内铺放塑料布摊开样品进行自然风干。然后将大块土壤压散,拣出石砾、植物根茎等杂物,再进行反复堆锥均匀。烘干后存于塑料袋中以待研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