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最近在《1992年世界发展势态》一书中提出,为了使各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使人类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环境革命”。他指出:“如果这场环境革命获得成功,它将和农业革命及工业革命一样,被看作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社会和经济变革”。  相似文献   

2.
一、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是《中国21世纪议程》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类住区发展的目标是通过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制定并实施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动员所有的社会团体和全体民众参与,规划建设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优美、居住条仲舒适的人类住区。 为实现人类住区发展的目标,《中国21世纪议程》规划了6个重点方案领域。  相似文献   

3.
浅谈森林生态平衡与人口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森林生态平衡现已遭到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活动,影响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最主要的一条是由人口剧增造成的。保护森林生态平衡就要控制人口数量,以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 (一)历史回顾 森林生态平衡是指森林中各种生物群落之内或之间在长期不断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与其周围环境达到一个协调和相对稳定的状态。历史上自从有了人类,这种平衡就逐渐地被破坏以至于失去了协调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革命是人类在发展理念和发展范式方面一场深刻变革,是人类认识到对自然的开发存在极限,通过主动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永续共生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塑。可持续革命与可持续发展在本质意义上相一致,前者侧重于行动,而后者侧重于理念。可持续革命已经开始,但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并随着可持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以及人类的主动转型而加速孕育能量。可持续革命有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目标逐渐从追求GDP增长转向追求人的福祉全面提升;二是发展模式由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转向绿色、低碳和循环;三是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首要动力,创新生态将进行系统性变革;四是世界各国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加强,通过全球行动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五是人类逐渐建立理性而富有远见的新认知,人类素质大幅提升。展望未来,可持续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但其五个特征发展路径的差异性以及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复杂性决定了这一进程将充满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坚持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5.
加强可持续发展宣传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邓楠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共同的贡献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说,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也是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和...  相似文献   

6.
人类健康风险的定量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研究.将人类健康风险解析环境污染、食物安全、疾病流行和医疗保障四个方面。在建立一套评价人类健康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40个样本国家进行评估。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40个国家分为四类,在对每一类国家的人类健康风险特点进行对比发现,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中国的人类健康风险相对较高。通过分析人类健康风险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得出,人均GNI 1000,3000美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国家要高度重视改善人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拓展径流敏感性分析方法,进行季尺度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影响的定量评价。以径流变化二阶泰勒展开式中的混合偏导项作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耦合作用的度量,从而分离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及两者间耦合作用对径流影响的程度,并采用包含融雪模块的ABCD模型,计算土壤蓄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变化量。以拉萨河为研究实例,结果表明:近60年来,气候变化是导致拉萨河枯季径流增加的主导因素,其次是人类活动和耦合作用项;气候变化导致枯季径流增加,人类活动及耦合作用项引起枯季径流不同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以来权利观念的主导下,自然资源被沦为人类占有、控制的财产,因而导致了现代环境危机的爆发,进而催生了可持续发展观念。把自然资源视为财产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并且这一错误认识得到人们常识和法律文本的"支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纠正这种错误认识,进而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新的法律路径。文章主要运用理论分析与价值判断的方法,证明可持续发展观念要求为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而对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进行限制,强调自然资源的生态完好性。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下,自然资源实际上就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和摇篮,而不是人类的财产。这一结论应该是人们处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基础性前提,同时也是我们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视野下有关自然资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人类承载力"K值"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承载力“K值”表示地球能承载人口的极限值。“K值”的影响因素的繁多以及相互间的联系使得“K值”确切数值的计算成为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通过分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人类承载力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从开放生态系统的性质讨论人类承载力的宏观影响因素。从而得出人类承载力受渐变和突变因素的结合控制。以此揭开承载和调控人类种群的机理并预测“K值”的可能发展趋势,达到避免计算“K值”确切数值而又能提出人口增长对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地球生命体系提供给人类社会的生物物种极其丰富复杂,但人类在利用资源时却表现得十分单一,尤其日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种对资源利用的单一性偏向已经严重地带来了资源浪费,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安全,这是文化霸权的一种表现。其实,在人类文明中,不同民族都有利用不同资源的智慧或知识,如果这些智慧与知识得到尊重和启用,不仅可以对地球资源的均衡利用,而且也能对地球生态系统进行精心维护,使人类能够在对地球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中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对缓解当今人类面临的资源危机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生物多样的含义和价值,以及人类原有的发展模式对生物多样性的严重破坏,进一步指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自然基础和基本目标,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论依据和实现手段,最后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医药面临的问题 (一)时代需要新药 由于人们发现和研制了新药,使许多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得以控制。但是,人类生活在充满各种生物和化学物质的环境中,新的疾病还会不断出现、流行,如艾滋病、老年病、肿瘤等疾病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需要持续地研究开发新的、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文明带来严峻挑战,需要人类社会采取共同措施和行动积极应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最能体现人类共同命运的领域,深度参与并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也是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方面。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以共同价值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各国力量携手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良好载体和国际平台。文章通过分析可知,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之间,呈现出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三位一体"特征;人与自然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是前提条件,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要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和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整合各国力量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社会基础;生态文明包容各国文明,凝聚价值共识,成为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全球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既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价值基础,也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撑;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生动实践。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国际平台,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案例。  相似文献   

14.
人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是人的最基本权利。自1976年第一次人居大会以来,全球人居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目前尚有10多亿人没有足够的住房,其中1亿多人无家可归。发展中国家的人居问题尤为严峻。在人类迈进下世纪之前,如何实现“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两大目标,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问题,也是这次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的根本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一、从社会持续发展和需要看中学人口教育 (一)中学人口教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人口战略的希望工程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明确阐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新思想。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指人类社会既要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基础的发展。其实质是要协调好人口、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后代开创一个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即将告别本世纪,准备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一个巨大的挑战出现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道路上,这就是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失衡对生态系统所构成的威胁。今天,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法国思想家卢梭200年前的观察:“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由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工业的膨胀,绿地的开垦,人类的活动正在威胁着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稳定:每年向大气中排放50多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于1996年6月3日~14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了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简称“人居Ⅱ”大会),170多个国家、50多个联合国系统有关机构、2000多个国际与政府组织及区域组织的代表,共150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一、大会背景 1976年5月31日~6月11日,联合国在加拿在温哥华召开了第一届人类住区大会,通过了《温哥华人类住区宣言》,反映了各国对极其严重的人类住区问题的关注。1978年联合国成立了人类住区委员会,负责推动人类住区发展工作。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成立以来,通过技  相似文献   

18.
在近两个世纪中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人类不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而且也形成了以人类中心论为背景的工业文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这一文明还只限于关心人类自身的发展 ,忽视人与自然的合谐 ,而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资源浪费、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沙化、森林植被的大面积毁灭、各种有毒有害废物的污染以及资源匮乏等 ,致使人类生存发展空间面临严重压力。更为值得注意的是 ,迄今为止 ,人们仍习惯于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公益事业 ,因而造成一边是工业发展 ,一边是环境污…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或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被明确提出来 ,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观念 ,有它积极意义的一面 ,它使人类能够全面反思人类进入文明史以来 ,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历程 ,总结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在面对今后的发展道路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时 ,能够表现出必要的冷静和理智。可持续发展是来源于西方的词汇 ,它的英语表达由两个词组成 ,即Sustainable和Development。在英语中 ,Sustainable是capableofbeingsustainedormaintaine…  相似文献   

20.
传统环境法义务观存在三方面不足:义务的规定具有极强的政策性和宣示性;强调事先预防和事后治理的模式,缺乏事中控制:义务的架构缺失一种对自然的回馈机制.环境回馈义务是指人类对环境负有的回报和补偿责任,具体表现为涵养水源、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等积极地对环境进行投入的行为.环境回馈义务是一种积极义务,它要求必须对环境为一种积极的投入.环境回馈义务是一种生态法域的义务,它旨在构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维护生态系统整体的善,丰富和发展了环境保护义务的内容,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内在价值的尊重.环境回馈义务的有效履行有利于实践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类对自然回馈是保持生态平衡的要求.实现人类对自然索取与回馈的平衡是符合生态经济发展规律的.生态整体主义的伦理观要求人对自然尊重和回馈.环境回馈义务也是生态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