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劳动安全管理部门对事故隐患的分类,认定与治理办法林东(山东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济南250001)事故都是由隐患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因此,及时发现、认定和督促整改事故隐患,是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也是各级劳动安全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仅从劳动...  相似文献   

2.
尽快规范事故隐患的评价、认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标 《安全》2004,25(1):37-37
事故隐患险于虎,隐患一旦形成事故,势必造成财产损失,重的造成人员伤亡.认识和掌握事故隐患的本质、成因及其运动规律,加强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整治、早消除,是安全生产工作中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专业事故隐患评价认定,由于经济薄弱、安全投入不及时、不到位,使一些地方对事故隐患整治工作不重视,不到位.有些人甚至认为,对事故隐患的评价认定如喊"狼来了",事故并没有象预测的那样发生或事故发生后果没预测的那么严重,产生对安全监管、安全认定、评估部门的不信任、轻视,安全生产工作松懈、麻痹,不认真.事故隐患得不到有效治理和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3.
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家认定的 ,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 ,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目前由国家认定的特种设备主要有电梯、各类起重机和厂内机动车辆等。国家将特种设备纳入劳动安全专项监察范围 ,在各级劳动部门成立了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验机构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是针对国内特种设备本身存在事故隐患及安装、维修、操作、指挥不当造成的事故占有较大的比例 ,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所采取的重要措施。这也是政府监督部门对安全生产管理由过去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和定性管理…  相似文献   

4.
事故隐患是存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工作中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事故隐患是事故产生的前置条件,消除事故隐患则是控制和压降事故发生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遵循这一原理,安全管理部门总是把事故隐患的排查、鉴别、整改作为  相似文献   

5.
安全检查: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自身所进行的对企业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情况、安全生产状况、劳动纪律、劳动条件、事故隐患等检查。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有助于预防事故发生和职业病的出现,通过安全检查,可以识别和记录风险,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控制风险。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运行控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日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全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再检查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和各类企业认真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再检查活动,争取在2007年12月底前将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全部整改完毕,彻底清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确区分事故隐患、危险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辨识隐患与危险源,从而进行隐患治理与危险源监控,防范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在分析典型事故案例的基础上,分别从煤炭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地方政府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管等方面研究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突出的问题。指出瓦斯异常涌出是目前最难根治的事故隐患;基建或技改矿井和转制矿井最容易发生瓦斯事故;即将关闭的矿井和衰老的矿井普遍存在瓦斯事故隐患;长期所谓的“明星矿井”工作不踏实,瓦斯事故隐患严重;屡次发生重大事故但不吸取教训的矿井,往往长期存在瓦斯事故隐患。笔者认为,我国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重点工作主要是深入开展瓦斯异常涌出规律和相关治理措施的研究;取缔非法开采和违法生产活动;认真抓好煤矿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强化生产技术管理,防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相似文献   

9.
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令第16号)中对事故隐患的定义:"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地下管线隐患也属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范畴,但与传统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相比,其相同点主要在于隐患一旦引发事故,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不同则有两点:一是分布  相似文献   

10.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是突出预防为主,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沈静涛 《安全》2020,(2):55-60
事故隐患管理是安全管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但目前隐患的分级标准尚处于主观判断阶段,无可行的分级方法。为了进一步明确事故隐患的分类方法,本文基于轨迹交叉理论,分析了事故发生发展的机理过程,将事故隐患分为直接因素导致的事故隐患和间接因素导致的事故隐患,进一步明确了事故隐患的定义。根据事故隐患的定义建立了“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两个事故隐患等级评判因素。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和LEC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两个评判因素的大小,再次运用事故树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判,建立一种事故隐患等级定量划分方法,最终达到对事故隐患定量分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科学有效地提升小微企业事故隐患(AP)排查治理效果,以河北省28个农村社区为例,结合MMEM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揭示了农村社区小微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其分布特征,进而建立了小微企业事故隐患分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中存在未进行安全培训、未设置机器设备防护罩、未及时更新设备以及未配备消防设备四类典型的事故隐患,所建立的小微企业事故隐患分类框架是促进农村社区事故风险管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大幅度减少职工在劳动中的伤亡和职业危害,沈阳市总工会在全市工矿企业中设立了劳动安全卫生群众监督岗,并以此为重点开展了“百岗万哨”群众监督活动。“百岗万哨”群众监督活动的内容是,在全市工矿企业中选择100个事故隐患或职业危害点,设立群众监督岗,配备劳动保护监督员实施一对一监督,督促整改和治理工作;在全市工矿企业12万个班组中,选择1万个事故隐患较多,职业危害较重的岗位设立安全监督哨,组织工人哨兵上岗活动,监督隐患治理,防止事故发生,减少劳动中的职业危害。沈阳市设立群众监督岗(哨)的重点部位有五个:一是…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环形加热炉系统的事故类型研究分类与汇总,以及火灾爆炸事故和CO中毒事故的定性定量分析,使现场操作维修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能够准确地抓住环形加热炉系统事故隐患的关键所在,进而更加科学合理地控制好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特种设备事故隐患识别、预防不科学的问题,本文结合系统科学与事故致因理论等理论方法进行了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分类分级管理的研究,并结合协调理论,提出特种设备安全系统工程的概念,建立了特种设备事故隐患风险管控模型。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管理办法的技术路线和具体工作步骤,较为科学地对特种设备事故隐患进行识别和分类,为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的隐患管控能力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也可作为险性事故或无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17.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针对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此次排查活动规模大、范围广,目的是通过开展隐息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露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行车作业系统事故频率较高,后果较严重。本文结合本公司行车作业系统的事故,分析该系统事故隐患,从而提出隐患治理措施。旨在使企业加强行车作业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该系统隐患的跟踪控制、治理,预防、控制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9.
《吉林劳动保护》2014,(9):14-14
<正>隐患是事故的源头,预防事故必须从消除隐患入手。新安法的一大亮点,就是强化了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事故源头防控。新安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这是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了企业排查治理隐患的主体责任。同时,新安法还规定,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企业监督  相似文献   

20.
信息反馈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安全信息的反馈处理也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 企业的安全技术科应是企业的安全信息处理中心,根据《事故发生规律模型》和《防范措施系统》的基本理论,不断发现和消除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采取防范措施,使安全信息反馈循环不已,安全工作也就不断地向前推进。安全信息反馈可以用下图表示: 图中,安全信息反馈过程的“对比”、“鉴别”和“外界信息”的内容如下: 1.对比:将劳动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与事故教训和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先进技术、先进经验等进行对比,从中找出事故隐患和差距,采取相应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