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松江污水厂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系统,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建模试验研究,在对实际运行数据剔除异常数据后,将样本数据随机分成训练样本、检验样本和测试样本.用试凑法确定合理的神经网络隐层节点数,用检验样本实时监控训练过程从而避免\"过训练\"现象,用多次改变网络初始连接权值求得全局极小点,从而建立了泛化能力较好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活性污泥系统数学模型.利用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情况的仿真与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示例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技术能较好地应用于活性污泥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有很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对松江污水厂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系统进行建模试验研究,在对实际运行数据按机理准则和范围准则剔除异常数据后,将样本数据随机分成训练样本、检验样本和测试样本。用试凑法确定合理的神经网络隐层节点数,以避免采用过大或过小的网络结构,在训练过程中用检验样本实时监控从而避免“过训练”现象的影响,较好地解决神经网络方法建模的两大难题,从而建立可靠、有效的活性污泥系统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建立的网络模型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建模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技术能较好地应用于活性污泥系统的建模,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通过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实验数据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了ABR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的BPNN模型,通过测试对比,找出了较优训练函数为traingda,较优训练次数为1 900.利用分割连接权值法(PCW)对影响出水SO42-和COD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进水COD、SO42-、pH、COD/SO42-和HRT对出水SO42-和COD均产生一定影响,其中进水pH对出水SO42-和COD的影响最大,相对重要性(RI)指数分别为30.79%和23.44%;并通过样本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对SO42-和COD去除率的限制因子仿真模型,为预测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过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7.
超声处理对活性污泥系统污泥减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活性污泥系统采用超声波处理剩余污泥以考察污泥减量效果及其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声能密度0.25~0.50 W/mL范围内,经过1~30 min的超声波处理,系统表观产率显著下降,剩余污泥的产量可以减少20%~50%左右.同时发现,污泥的沉降性能指标SVI有所下降,而污泥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活性污泥系统的出水水质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厌氧活性污泥的颗粒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颗粒污泥的一些最新研究作了综述。描述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态、组成和结构;介绍了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讨论了污泥颗粒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摇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和活性污泥法组合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摇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简称摇动床)技术具有的容积负荷高与污泥产量低的优点,在普通活性污泥池的前部填充高性能丙烯酸树脂纤维(Biofringe)填料,研究了摇动床和活性污泥法组合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组合技术具有很强的有机物去除能力,当进水COD平均质量浓度由1500mg/L上升到2514mg/L时,出水COD的平均去除率基本保持在96%以上;整个运行阶段的出水COD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当进水NH4+-N浓度增加时,NH4+-N的去除率由99.7%降低到76.5%,但是在试验运行的整个阶段,摇动床和活性污泥法组合技术系统都表现出较强的硝化能力;活性污泥池中最高的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质量浓度为10625mg/L,最高MLSS约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4倍;运行结束后的污泥产率为0.186,污泥产率仅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用污泥生物指数评价活性污泥的运转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生物指数(SBI)由对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微型动物群落结构的分析得出,用于评价活性污泥的运转效能.SBI为0~10的生物指数,分为4个质量等级,为一客观的指数.此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微型动物的日常检验,就能对活性污泥的运行状况给出一量化且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超声与碱耦合作用破解剩余污泥的效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声与碱耦合方法破解污泥,可破坏污泥絮体结构,使污泥胞内外物质进入水相.本试验采用超声与碱耦合方法破解剩余污泥,研究污泥破解过程前后SCOD、pH值以及氨氮的变化.经超声与碱耦合预处理后,污泥上清液SCOD有大幅度提高.当加碱调节污泥pH为12,超声破解30 min后,污泥溶液SCOD溶出率从3.96%增加到27.88%.加碱后污泥经超声破解,其pH值有所下降,污泥溶液氨氮值会有所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污泥温度随破解时间的延长而明显提高,这有利于后续污泥厌氧消化. 相似文献
15.
以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泥中红斑顠体虫的生长情况以及红斑顠体虫对污泥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斑顠体虫的培养温度应该保持在20℃以上.在低污泥负荷(F/M) (<0.4 mg/(mg·d))下,红斑顠体虫均能大量出现.(2)当温度大于20℃、红斑顠体虫处于生长期的活性污泥浓度(MLSS)>3.0 g/L时,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