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了恢复和重建淮北矿区生态系统,提出了矿区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模式,使淮北矿区“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的传统生产转型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最终使整个淮北矿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增长,矿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了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仲为耘 《环境科技》1997,10(1):42-42,46
海安宾为农业县,现有耕地6.38万公顷。农作物以三麦、水稻、玉米为主;工业主要有机械、化工、纺织、造纸、食品等。境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可供养殖的水面达4800公顷。已利用4300公顷。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大部分乡镇生活饮用水和工业从水多采用地下水资源。在水环境质量上氮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并呈恶化的趋势,直接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制约着工业的发展。1全县水环境氮污染状况全县境内主要河流有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通榆河、拼茶河、北凌河等。上述各河流既是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主…  相似文献   

3.
环绕着渤海及部分黄海沿岸,由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和北京、天津二市形成了环渤海综合经济圈,称为环渤海地域。环渤海地域交通发达,大中城市密集,工业基础雄厚,有广阔的腹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北方内陆“三北”地区的结合部,通往亚太地区和走向世界的出海口,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环渤海地域的自然资源条件环渤海地域自然资源丰富,为发展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l.l土地资源环渤海地域耕地面积17428.6千公顷,南北跨度大,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4.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14,(3):71-71
全国湿地10年减少339万公顷 1月13日国家林业局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近十年来受基建占用威胁的湿地面积增长了近10倍,多达129.28万公顷。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介绍,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667.47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87.08%。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7.62万公顷,减少率为9.33%。张永利表示,造成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除了气候变化等一些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占用和改变湿地用途是主要原因。这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围垦和基建占用仍然是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两个最关键因素。两次调查结果的数字对比显示,近十年来受基建占用威胁的湿地面积增长了近10倍,上一次调查的结果是12.76万公顷,这次的调查结果是129.28万公顷。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引入产业多样化指数和产业专业化指数,综合探讨陕甘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效率、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得到2011—2020年陕甘宁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综合得分及分布、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以及三省区各自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绩效。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陕甘宁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具有显著的时间和空间差异。(2)研究期内陕甘宁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仍以东西方向为主导。(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是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揭示了研究区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发展演变态势及驱动因素,可为其持续优化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淮北矿业集团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淮北选煤厂(以下简称"淮北选煤厂"),由原淮北选煤厂和石台选煤厂于2005年6月合并重组而成,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现拥有固定资产(净值)1.7亿元.年生产总值19.68亿元,在职员工  相似文献   

7.
随着淮北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粉煤灰的产生量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本文根据淮北市多年利用粉煤灰的经验及粉煤灰的性质,结合新技术、新工艺的利用,对粉煤灰综合利用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淮北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恢复和重建淮北矿区生态系统,本文按照矿区各塌陷地的不同特征,提出了矿区生态总体规划,该规划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环保产业、生态旅游业和工业污染防治业建设等,规划后最终使整个淮北矿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增长,矿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了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资源枯竭型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淮北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城市增长边界是对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重要技术和政策之一,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选取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淮北市城市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以城市扩张内部动力为基础,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概率角度出发,引入8种空间变量因素建立逻辑回归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其次,辅助近期建设规划,再综合考虑淮北市自然和行政边界线等合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结果表明:1)在生态适宜性高、中、低三种水平下,用地规模逐步上升,分别为:127.90、203.77和590.00 km2;2)依据元胞自动机模拟得到城市扩展用地有效面积为203.45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2.07%;3)最终得到研究区城市增长边界面积为259.43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8.15%。研究既明确了区域生态资源的保护范围,又综合考虑了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空间,而且有利于有序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精明增长双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1 淮北矿区生态环境现状 淮北市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之交,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年产原煤23.345Mt,已建成总装机容量950MW的大型坑口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200MW的淮北发电二厂业已开工兴建,一期工程将于2000年发电。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淮北煤矿区纵横跨度各约100km,分布面积9600km~2,其中含煤面积6912km~2,已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恢复和重建淮北矿区生态系统,本文按照矿区各塌陷地的不同特征,提出了矿区生态保护总体规划,该规划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环保产业、生态旅游业和工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等,规划后最终使整个淮北矿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矿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05,(2):26-26
转基因食品的现状 以转基因农作物为例,我国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基因修饰农作物全球每年播种面积超过2500万公顷。在我国,有6种转基因植物已被批准商品化,进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有柿子椒和西红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持续稳步的增长,淮北市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以水污染问题最为突出。淮北市许多地表水均受到较严重的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其中的有害成分可以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而淮北市是安徽省唯一依赖地下水生存的城市,淮北市饮用水环境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解决12.1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合理的保护利用现在的耕地资源。针对我国人口年增1600万,耕地减少600万亩,人需粮食逐年增长的实际,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相当之对策,保持2000年实行5000亿kg粮食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5.
淮北矿务局岱河煤矿,地处安徽淮北市相山东麓,1965年底投产,设计年产原煤60万吨,后经挖潜改造部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吨,1988年产量巳突破160万吨。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该矿在狠抓煤炭生产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强了企业环境的综合治理,在创建新颖矿山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曾多次被评为市、局环境保护先进集体,1987年荣获“全国环境优美工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通过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中各方面变化的分析总结,提出以基础、经济、社会、生态4个要素为框架建立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路,并根据2005-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测量各个资源枯竭城市在自身转型和区域发展地位提升两方面的发展状态。之后对城市的转型效果进行分类分析,发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总体态势较好,但城市转型效果在空间上以及不同类别城市间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城市没有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废钢铁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产生和增加的。现在全世界一年产生的废钢铁达3.2一3.4亿吨,而且每年以们00万吨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00年,废钢铁的年生成量将达到4亿吨。我国近几年废钢铁的年产生量也有4000万吨左右,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4300万吨。这么多废钢铁,能否充分利用,对人们生存环境和资源利用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正逐渐认识到,废钢铁是一种资源财富,只要将其进行回收起来,经过加工处理,即可变成良好的炼钢原料。充分利用废钢铁资源具有很好的环保和节能效益。废钢铁的回收、加工利用,世界…  相似文献   

18.
1.沙区治理开发现状榆林地区沙区总面积为2.44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6.7%。据史料记载,榆林沙区在秦汉时期还是“沃野千里,仓稼殷富,水草丰美,群羊塞道”的农牧区。公元413年,大夏王朝曾在今靖边县城北白城子建都统万城,当时这里还是“临广泽而带清流”。后因历代滥伐和战争破坏,致使林草退化,土地沙化。据调查,在1950年前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流沙已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吞没农田牧场14万公顷,沙区仅存的11万公顷农田也处于沙丘包围之中,26万公顷牧场沙化、盐渍化。沙区6个城镇和421个村庄遭受风沙侵袭掩埋,每年输入…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但同时也面临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失衡等困境。因此,推进其转型发展是新时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本文以19个资源衰退型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其旅游转型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驱动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是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的单变量必要条件;(2)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存在经济发展驱动型、环境—文化驱动型、环境—能源—文化驱动型及环境—经济—文化驱动型4种类型;(3)阻碍旅游转型发展的因素类型共有环境—经济抑制型、环境—经济—文化抑制型、文化禀赋抑制型及经济—文化抑制型4种。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丰富资源型城市的学术研究,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城市旅游转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吕春玲  祖刚 《环境科技》2006,19(2):25-27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淮北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城市,既面临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又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多重压力。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之举,是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的治本之策。就淮北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