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炼钢厂在用氧过程中发生氧气管道燃烧爆炸事故不乏其例,究其原因主要是:与油脂或细微分散的可燃物质接触;高速气流与金属微粒碰撞产生静电火花放电;与可燃气体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并遇明火(火焰、电火花、灼热物体等);氧气管道的材质,结构或制作工艺不符合安全要求;环境温度过高、压力剧增或管道猛烈撞击,超过管道强度极限。根据氧气的特性及发生燃烧事故的机理,为了保证用氧的安全,必须从工艺、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管理上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据此,我厂在1986至1988年进行平炉用氧炼钢工程的施工、投  相似文献   

2.
氧气在管道中高速流动的状态下,由于剧烈冲刷或产生静电火花,一旦与沾有油污的管件接触,就会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严格清除氧气管道或部件的油污,是氧气厂安全生产重要的一环。 几年来,我厂在接触氧气的管道及部件的脱脂处理和检验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点滴经验,同时也杜绝了氧气着火爆炸事  相似文献   

3.
氧气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冶炼过程中吹以高纯度氧气,可以除去杂质,提高炉温,缩短冶炼时间,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但氧气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与其他可燃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易产生剧烈爆炸。一旦发生氧气管网爆炸,其后果不堪设想。例如,1980年4月24日某氧气厂φ400mm阀门发生了一次罕见的氧气着火爆炸事故,操作阀门的三名工人当场被炸死,阀门前后和相邻的氧气管道、设备被严重烧坏。  相似文献   

4.
氧气是一种极强的助燃剂,尤其是当氧气压力较高(≥1.6MPa)时,其助燃更为激烈。而且在此条件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也会降低,如:在氧气压力达到2.94MPa时,铁的着火点下降近100℃。所以输送中压和高压纯氧时管道系统必须十分安全可靠。国内外曾多次发生氧气管线的燃烧、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所以近年来对氧气管线的设计、施工、运行作了许多规定。在输氧管线上设置阻火设施是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的重要措施之一。最简单的阻火设施就是在氧气主管道上配置阻火管。1 阻火管的材质 制作阻火管的理想材质是铜或铜合金。铜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在尚未发生燃烧前,在氧气管道中的某些可燃物(如施工中未消除的杂物:焊条头、焊渣、毛刺或被氧气流冲刷剥落的铁屑、铁锈等。)因摩擦、碰撞而发热升温,当与铜质阻火管接触时,部分热量被导走而降温,避免发生燃烧。而当管道发生燃烧并烧至阻火管时,释放的热量除辐射、对流散失部分外,一部分热量通过热传导至铜管时被迅速导走,另一部分热量则由于铜的熔融而被带走。  相似文献   

5.
在氧气生产过程中,由于阀门的开关调试而引起的燃烧爆炸现象时有发生。例如鞍钢氧气厂,1980年4月24日,在一次开启管道阀门送氧时发生氧气阀门燃烧爆炸事故,当场烧死3人,其中1人被气浪抛起高达15m,抛出30余m;1988年1月7日,在氧气厂4~#1万m~3制氧机组配套的调压阀组进行调试的过程中,又一次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当场死亡4人,爆炸气浪还将远离150m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起氧气管道补偿器燃爆事故。通过对事故现场勘察分析、查阅管道安装技术资料、对管道材质取样进行化学分析、断口分析、理化分析及力学性能试验,找出了事故直接原因是管道安装质量存在问题,吹扫打靶不彻底留下安全隐患;间接原因是管道中的氧气流速瞬时增大,带动管内残留的杂质颗粒流动,与氧气管道补偿器内壁发生摩擦产生的火花燃爆了补偿器。建议在以后的氧气管道安装中加强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并优化炼钢用氧的操作工艺,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及高炉富氧等强化冶炼措施的采用,钢铁企业需氧量大幅度增加,尤其是管氧输送量的增多更为明显。管氧大多数采用纯氧、中压输送,因此氧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尤为重要。防止氧气管道燃爆事故的发生,应引起广大同行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我厂新安装两个月后的一根氧气管道燃爆事故进行分析,供同行在管氧管理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8.
(三)氧气管道的安全要求1.氧气管道及液氧管道要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5欧姆,防止雷电及摩擦引起的静电感应,引起事故。2.氧气管道以架空为宜。架空管道与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离是:有爆炸危险车间4米;铁路中心线3.8米;小于7千伏的架空电线外侧边缘1.5米,1~10千伏的3米,35~110千伏的4米;熔化金属地点和  相似文献   

9.
应用一维不定常流理论,分析中低压情况下氧气阀门及管道燃烧爆炸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管道泄漏火球事故后果模拟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时,大约90%的气体产生燃烧并形成火球,遇火源即发生危害性非常大的火球爆炸事故。本文针对城市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综合考虑天然气泄漏后可能发生的火球燃烧和爆炸,利用爆炸冲击波和火球热辐射模型对天然气管道(完全破裂)在发生泄漏时发生火球爆炸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分钟内泄漏天然气云团超压爆炸的死亡半径和热辐射的火球半径分别高达39.44m和92.93m。因此,通过计算天然气泄漏火球事故爆炸和热辐射范围,对天然气火球爆炸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煤浆管道爆炸事故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化工厂水煤浆管线因误操作发生管道爆裂,造成人员死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事故发生过程,从化学、物理角度分析了事故发生的机理.研究表明,该起水煤浆管道爆炸事故是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共同作用的结果,回流的高温合成气和化学爆炸产生的高温使水煤浆产生物理变化,从而诱导和加剧了物理爆炸.物理爆炸产生的超压是管道破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罗海生 《劳动保护》2010,(8):106-107
近期广西相继发生2起氧气爆炸引起火灾的事故。通过对事故现场、氧气瓶爆炸燃烧等原因的分析,提出消防应急处置此类事故的措施及预防对策。氧气瓶是贮存和运输氧气的专用高压压力容器,它是由瓶体、瓶箍、瓶阀和瓶帽4部分组成。其瓶体外部有2个防震胶圈,瓶体为天蓝色,并用黑漆标明“氧气”两字,用以区别其他气瓶。在压力容器燃爆事故中,氧气瓶的燃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所以在制取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现仅就我厂1958~7982年中较大的氢气爆炸事故选择几例浅析如下。事故案例 1.1970年3月15日,某车间氧气站正在往氧气瓶内充氧时,发生严重爆炸事故。1人受重伤,4人受轻伤。设备和氧气管路  相似文献   

14.
氧气管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厂应用事故树分析法,详细地分析了氧气管网火灾伤害事故,对8种控制方案实施的难易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对我厂炼钢技术改造中新建氧气管道安全并网投运进行了控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氧气管网火灾伤害事故树分析按照氧气管网火灾伤害事故树分析(见附图),把系统的数学逻辑模型输入,求事故树最小割(径)集——MOCUS+程序,求得96组最小割集和8组最小径集,也就是8种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5.
压缩氧气在加压充瓶或在管道输送的过程中时常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据湖南地区不完全统计,仅1978年4月26日至5月21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连续出现3起。某厂从1960年7月28日至1970年3月15日的近10年中发生4起。笔者对湖南省9个单位发生此类燃爆事故进行过调查与分析,参阅国内26起此类燃爆事故分析资料,从中得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大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动力公司300m^3易燃易爆湿式氢气贮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的现场情况,首次给出了湿式氢气贮柜发生爆炸的可能原因和事故的技术分析过程,建立了相应的事故数学分析模型和爆炸燃烧方程,提供了湿式氢气贮柜发生爆炸事故的数学模拟计算方法,确定了300m^3湿式氢气贮柜发生爆炸事故原因,为我国类似企业开展湿式氢气贮柜火灾爆炸事故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总结了氧气钢瓶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的原因。针对2009年某市发生的一起氧气瓶内含油脂爆炸事故,系统分析了国内曾经发生的几次因油脂导致气瓶爆炸事故。油脂进入到氧气瓶内大都是由于误操作。油脂与高压纯氧接触会发生剧烈的自燃氧化放热,使瓶内的氧气迅速升温升压,超出气瓶承压极限导致爆炸破裂。分析比较发现由油脂导致的气瓶爆炸,其破坏程度不如混入可燃气体导致的气瓶爆炸剧烈,一般不是粉碎性爆炸。在正常的充氧过程中,氧气瓶温度会升高,采用变质量热力学中的方法,计算说明气瓶在充装过程中氧气温度的具体变化。充氧温度计算为充氧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如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地控制和预防。由现场压力表可知氧气瓶在充装至12MPa时发生爆炸,而氧气瓶最小爆炸压力为37.6MPa,油脂燃烧放热,计算可知致使钢瓶爆炸破裂所需要的最小油脂量,为66.4-79.6g。不同的充装压力下发生爆炸,所需要的最小油脂量不同,充装压力越高,爆炸所需要的最小油脂量越少。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起SHXF35-1.25/250-AQ型锅炉炉膛发生严重爆炸事故,通过对现场破损情况、燃烧控制系统、控制线路等分析着重阐述了锅炉爆炸事故的起因。分析认为,燃烧器前控制阀门机械故障和控制系统失效,导致鼓风吹扫过程中大量高炉煤气泄漏进入炉膛,当炉膛内燃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此时进行点火操作,高炉煤气遇明火瞬间发生炉膛爆炸事故。结合实际应用和工作经验,提出了燃高炉煤气锅炉安全使用的建议和相关措施,对安全管理具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燃烧的充分条件有以下四条: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对于无焰燃烧,前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自由基), 形成链式反应,使燃烧能够持续下去。燃烧按其形成的条件和瞬间发生的特点一般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四种类型。闪燃是物质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某电厂在向锅炉中输送一种粉体添加剂过程中,输送装置管道发生爆炸,管道被炸裂,添加剂粉尘散落地面并有燃烧现象。据添加剂生产单位介绍,他们曾委托有关科研部门时添加剂粉体进行过燃爆特性测试,结论是该添加剂粉体属于非爆炸性粉体。因此他们认为这次爆炸属于物理爆炸,即由于输送装置管道堵塞;压缩空气产生高压使管道爆炸。但电厂方面认为,输送管道的耐任指标要超过压缩空气的压力值,而且爆炸后散落的粉体发生燃烧,所以这是一起化学爆炸事故。因此双方发生争执,其焦点就是这种添加剂粉体是否为爆炸性粉尘,双方都同意对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