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安全科学理论探索 轮南地区奥陶系天然裂缝的发育机理及其对流体活动的控制朱庆杰 姜耀俭等  1- 5 3 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郑贤斌 李自力  2 - 1 用ART2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鞠彦忠 阎贵平等  3- 1 事故的突变论袁大祥 严四海  3- 5 机器人精确轨迹控制方法的研究胡准庆 房海蓉等  3- 8 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的现状与展望罗海珠 梁运涛  3- 76 试论我国安全生产的运行机制毛海峰  4 - 11 关于安全意识的哲学研究徐向东  7- 1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朱晓宁 李文庆  7- 4 9 安全科学体系建…  相似文献   

2.
基于松滋A区油田工程灾害统计资料,开展陆相储层油田开发工程灾害特征和成因机理研究。以油田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工程灾害事件"套管损坏"为例,通过比较不同地下地质结构油区工程灾害发育特征的差异,从储层性质、矿物成分、沉积相等入手,分析地下地质结构与套管损坏、油层出砂等工程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理论角度分析灾害成因机理,探讨在油田开发注水情况下,地下地质结构对工程灾害的控制和影响;并从工程角度,提出预防和控制灾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复杂条件下地表碳通量对地下遗煤自燃的响应机制,通过长期监测阜新海州露天矿采空区上覆地表碳通量、土壤温度、地表裂缝、环境风速、土壤湿度等数据,并结合现场试验,研究遗煤燃烧与地表碳通量的相关性,分析地表裂缝、环境风速、土壤湿度等因素对地下煤自燃-地表碳通量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地下遗煤燃烧是触发地表碳通量异常响应的根本因素,碳通量与土壤温度分布呈正相关;裂缝是影响地表碳通量分布的主要因素,环境风速与地表碳通量基本呈正相关,地表碳通量一般不受土壤湿度影响,但受降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地面塌陷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面塌陷已成为南京市主要的地质灾害问题,从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发生破坏机理等方面,论述南京市发育的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工程塌陷的发育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等。总结发现南京市工程地面塌陷发生率逐年上升,危害范围呈现由郊区向城市中心扩展的趋势;过量开采地下水和地下矿产资源、疏排地下水、人工加载和扰动等是诱发地面塌陷主要的因素。基于南京地面塌陷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研究孔裂隙特征对煤层中甲烷的产出及运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得到高阶煤的孔裂隙特征信息,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仪对高阶煤样做低场核磁共振实验,测得煤样的T2图谱,进一步分析得到了煤样的核磁渗透率、核磁孔隙度、可动流体饱和度、束缚流体饱和度以及孔径分布等参数的实验结果,并测出煤样的工业分析参数。分析结果得出:原煤中孔隙体积与煤的挥发分含量呈正比的关系;高阶煤孔隙发育而裂隙不发育,并且在孔隙中微孔和小孔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中孔和大孔占有较少的比例;煤样渗透率与煤样内小孔和大孔所占的比例成正比,与煤样内微孔所占的比例成反比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开采引起的地表裂缝严重破坏矿区生态环境,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隐患。为了掌握高强度开采地表裂缝形成机理,以神东矿区地质采矿条件为基础,通过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得到了地表裂缝分布规律及变形参数,分析了矿山高强度开采产生的非连续变形发育分布特征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关系。研究表明:在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动态拉伸型地表裂缝随工作面推进而周期性地超前出现,超前距为15m,超前角为83°,裂缝密度1m左右,宽度1~3cm。台阶型裂缝总是出现在开采工作面边界的上下方、停采线上方和开切眼附近,裂缝落差20~40cm,间距8~11m,滞后距为4.2m,滞后角为86°。同时指出上覆厚风积沙松散层特性使地表裂缝具有一定的自动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7.
矿山排土场出现裂缝后会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稳定性,为了掌握排土场的安全状态和提出治理措施,就必须对排土场内部的裂缝分布进行了解.探地雷达作为一种物探设备与手段已经在公路和堤坝等裂缝探测工作中得到应用,将雷达探测技术引入到矿山排土场的裂缝探测中,从雷达探测机理和排土场裂缝物理特征上论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解释了使用雷达探测的具体方法与过程,并提出利用雷达正演模拟来对探测图像的反演分析进行辅助解释,以提高探测精度和可靠性.对平川铁矿排土场的内部裂缝进行了探测实证,发现探测结论与已掌握的裂缝信息数据是基本一致的,说明了雷达探测技术在排土场内部裂缝探测工作中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顺层岩质斜坡下覆岩层中进行采煤活动极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运用UDEC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近距离煤层群重复开采对其上覆顺层岩质斜坡变形破坏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重复开采导致斜坡的滑移范围扩大,坡面附近的下沉位移明显增加,且超过采高,同时坡肩附近的水平位移加剧,超过单层开采时的2倍;2)采动斜坡裂缝具有明显的动态阶段性发育特征,单层采动时坡面中下部临时性裂缝发育过程为“积累—产生—扩展—缩小闭合”,坡面上部及坡顶未贯通至滑面的裂缝发育过程为“积累—产生—扩展—稳定”;3)在重复采动影响下,部分临时性裂缝和未贯通裂缝均开始活化,其发育过程为“活化—扩展—稳定”,最终转化为永久性裂缝,同时坡体内出现离层,横向裂缝显著增多,坡表产生更多细小开口的裂缝群;4)重复采动不仅会导致新裂缝的产生,也会加剧横向裂缝的产生和扩展,使得坡体更加破碎,稳定性逐步降低。研究成果为采动顺层岩质斜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为采动顺层岩质斜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江西省上饶地区岩溶地区,其地下水主要存在于管道、裂缝及溶洞中。由于岩溶浅部被泥沙充填以及不均匀发育等,使地下水的勘查及开发工作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进而造成了当地严重缺乏饮用水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西南岩溶地区的地质及地下水特征,并探究寻找地下水的意义,最后提出在西南岩溶地区寻找地下水的方法技术,为将来开发地下水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我国江西省上饶地区岩溶地区具有世界上较大的碳酸盐岩连  相似文献   

10.
对回燃这一特殊火现象的发生机理及研究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地下商业街发生火灾时烟气温度高、人员疏散困难等特性,对地下商业街火灾回燃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指出可以通过控制送风风量和流速、降低可燃组分和控制点火源的措施来抑制回燃的发生,为进一步研究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回燃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灾害是危及人身、财产、工程或环境安全的事件,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大家族.分析我国常见地质灾害的种类及特征,探讨岩溶地貌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点,指出我国目前矿山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潜在灾害隐患突出,且煤炭矿山重于非煤矿山,金属矿山重于非金属矿山;灾害类型与矿山规模、开采方式、矿产类型及所处地域相关等特点,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工程灾害监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其水害成因、涌水规律,并找到合适的水害防治手段,采用工业分析、煤岩组分、元素分析等微观实验手段,分析柳塔煤矿各煤层煤体的含水分布及微观影响因素并结合矿井煤系地层赋存特征、区域降水特征、井下涌水统计数据,对柳塔煤矿煤层的涌水来源、涌水构成、涌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瓦斯赋存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柳塔煤矿富水性较差,且水分随深度逐渐增加;采动形成的大量裂隙使得原有的隔水层产生裂隙,形成了涌水通道;矿井的涌水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应加强顶板水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复杂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突水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岩溶山区施工的隧道工程,由于岩溶发育分布的复杂性造成对施工掌子面前方的岩溶分布状况难以准确判定,导致施工过程中岩溶突水突泥灾害发生,影响施工安全。笔者以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为例,应用岩溶水文地质基本理论,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循环条件以及区域地壳运动等岩溶形成发展的控制性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隧址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途径;研讨了地层岩性分布规律和区域夷平面分布状况;分析了断层和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分布规律,从而对隧址区的岩溶分布规律有了深入认识,进一步考虑隧道高程和线路走向,评价了齐岳山隧道可能发生岩溶突水突泥等施工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明确了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超前探测和防灾的重点区段。  相似文献   

14.
用突变理论分析矿山冒落型地震机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矿山冒落型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研究其成因机理 ,对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矿山冒落型地震的特征 ,应用突变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 ,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力学模型 ,提出由地下开采引起采空区顶板突然破坏和冒落—释放能量—诱发地震的观点 ,并结合现场实例进行分析 ,得到顶板冒落和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表达式 ,这为研究矿山冒落型地震成因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我国堰塞湖形成机理,基于堰塞湖实际案例,依据灾害链式演变规律,构建我国堰塞湖灾害链模型;以灾害链模型中各因素为节点,各因素间作用关系为边,构建我国堰塞湖灾害链演化网络模型,利用Gephi软件实现灾害链演化网络可视化和拓扑参数计算,最终确定堰塞湖防治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持续降雨作用于山地地貌,导致山体滑坡,该类堰塞湖致因在我国较为普遍,通过加大特定地区雨量与地质环境监测力度,可有效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pgis技术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处于特殊的地质构造部位,地质灾害分布广、类型多、频度高、强度大,特别是临近汛期,集中降雨诱发多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在对汛期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研究中,发现基于Map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是重要的防灾措施之一。根据区域地质灾害的空间属性特征和同期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河南省西部山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地质灾害发育规律,讨论了气象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入并优化"α~β"建模理论方法,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判据,并且基于Mapgis技术开发出河南省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通过2004年汛期的初步测试,证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功能。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区震后山地灾害地质因素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与山地灾害关系密切的地质环境条件入手,选择了岩性和断裂带大指标,以龙门山区为典型区,根据灾害发生学原理,建立敏感性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岩性、断裂带等对山地灾害的敏感性,并根据敏感性指标对研究区进行了敏感性区分。结果表明:岩性对山地灾害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次硬岩硬岩软岩层极软岩层;断裂带对山地灾害的敏感度主要集中在距离断裂带0~2 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为从网络媒体文本中快速、准确提取灾害三元组信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研究灾害三元组信息抽取应用及其算法优化。通过双向编码器表示(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应用于地质灾害三元组信息提取的实例中,针对模型由于底层多头注意力(MHA)机制会导致“低秩瓶颈”问题,对此,通过增大模型key-size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显著提升从新闻报道等文本中提取地质灾害种类、发生地点、发生时间等关键信息的容错率及精准率;可得到对地质等灾害空间分布情况和趋势的分析,进而为预案编制、应急资源优化配置、区域监测预警等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分析和决策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