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降低飞行中人因事件的发生比例,保障飞行安全,面向进近过程中飞机发动机火警处置任务,开展模拟飞行试验,探究飞行特情中飞行员视觉注意分配情况;记录被试在4个兴趣区域(AOI)的5项视觉注意分配指标,同时,记录试验中被试的决策行为和飞行绩效指标;结果显示,火警发生前后,飞行员被试在主飞行显示器(PFD,即AOI 2)上的5个视觉注意分配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AOI;在火警前阶段,被试在主火警灯(即AOI 1)的注视点数(FC)、注视时间(FT)、FC占比(PFC)、FT占比(PFT)和平均注视时间(AFD)值显著低于导航显示器(ND,即AOI 3)和发动机显示和机组警告系统(EICAS,即AOI 4),而在火警阶段,AOI 1的FC、FT、PFC和PFT显著高于AOI 4;机长组被试在PFD上的FC、FT、PFC和PFT显著低于副驾驶组;机长组更多选择落地后执行火警记忆项目。研究结果表明:飞行特情中,飞行员的视觉注意分配仍服从驾驶—导航—交流—系统管理任务优先规则;主火警灯故障会对飞行员的注意分配造成干扰;飞行经验可以改善飞行员的视觉注意分配。  相似文献   

2.
常士基     
常士基同志1963年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毕业后,先后从事教学、飞机维修管理、航空器维修和适航管理等工作。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75年调民航总局后,先后担任助理员、副处长、副总工程师等职,现任民航总局适航中心总工程师。他在飞机结构损坏修理、无损检测、飞机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故障分析和预防、航空器适航审查、飞行事故调查和安全评估等方面有较深研究。积极支持和参与解决国产运七飞机使用中的问题,并在机载设备定延寿、可靠性信息网、运七飞机维修大纲研制等工作中,解决了很多关键技术问题,并积极组织成果推广,在提高…  相似文献   

3.
总结和掌握民用直升机事故致因的规律,以及各致因与致命事故的关联性,从而提出预防民用直升机事故的有效措施。运用人因因素分析分类系统(HFACS)对2006-2011年美国安全运输委员会数据库记录的717例民用直升机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导致民用直升机事故的致因主要有技术差错、物理环境、违规、决策差错和知觉差错,导致事故的百分比分别为63.04%、46.16%、37.23%、22.17%和19.24%。物理环境包含的"不适宜的飞行天气"与致死事故的关联性是非致死事故的近5倍,"不安全行为"所属的违规也达到2倍多。增加民用直升机驾驶员的训练,提高驾驶熟练度,有助于降低飞行事故的发生。降低和预防飞行员的违规行为,在飞行前获得正确的天气指令以及飞行中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有助于降低民用直升机致命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驾驶员在一边驾驶车辆一边接打手机。对于这种行为许多人见怪不怪,一些驾驶员也习以为常。其实,驾驶车辆时接打手机是一种严重的违章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三)款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飞行任务中航线飞行员的脑力负荷特征,开展了2种经验水平(机长、副驾驶)×3种任务阶段(进近阶段、火警阶段、着陆阶段)的混合双因素设计试验,记录HR、HRV、EDA和眼动指标作为因变量,建立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并分析数据。结果显示,与副驾驶组相比,机长组HR均值、SCL、SCR和平均瞳孔直径更小,IBI均值和PNN20更大;被试在不同任务阶段的脑力负荷生理特征亦存在差异。研究表明,航线飞行员的脑力负荷特征受到经验水平的影响,机长在全部任务阶段中脑力负荷均低于副驾驶;不同任务阶段的脑力负荷特征存在差异,由进近阶段到着陆阶段,航线飞行员的脑力负荷表现出逐级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循证训练、提高训练效率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提升飞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安信 《劳动保护》1997,(4):43-43,45
在被国际上认为是“民航灾年”的1996年,我国民航却成功地实现了第二个运输飞行安全年。这一年民航总局党委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落实民航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旗帜鲜明地把安全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经过民航15万员工的辛勤工作,连续29个月累计安全飞行235万小时,保证了30个月的空防安全,实现了第二个运输飞行安全年。从1994年“7·20”重大飞行事故至今,中国民航已连续29个月保证了运输飞行安全,这是民航自1982年以来,间隔时间最长的…  相似文献   

7.
包冬冬  李靖 《劳动保护》2015,(3):35-37,9
<正>2014年12月19日,时隔4年,伊春空难终于尘埃落定。伊春空难机长齐全军被认定为涉重大飞行事故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涉事飞行员被判刑,这在飞行事故中尚属首例。但是对机长的审判,是否真的能让航空系统吸取教训?2010年8月24日21时38分08秒,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航空")的机型为ERJ-190的飞机,在执行哈尔滨到伊春的定期客运航班任务时,于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机场30号跑道着陆时  相似文献   

8.
自由飞行能够提高空域容量从而缓解空域拥挤问题,在保障自由飞行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小飞机的安全间距,需要研究自由飞行条件下飞机的安全评估问题。分析了所需CNS性能、防撞系统、风的因素等自由飞行下航空器定位误差的影响因素,考虑到航空器定位误差在短时间内具有累积性,提出采用INS、GPS数据融合算法对定位误差进行周期性修正。给出修正后的航空器定位误差分布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并将其运用到自由飞行下碰撞风险评估中。结果表明,碰撞风险随安全间距增加呈下降趋势,以1.5×10-8次/飞行小时的目标安全水平为例,对航空器定位误差修正的最小安全间距为8 600 m,不对航空器定位误差进行修正的最小安全间距为9 100 m。  相似文献   

9.
驾驶中使用手机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为揭示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探索影响驾驶安全的理论机制,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结合近10 a来相关研究,综述了与驾驶安全密切相关的驾驶分心问题,主要包括:驾驶员分心的定义及其分类;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如反应时(RT)、行车速度、路线保持和跟车距离;手机使用对驾驶员分心影响的理论机制,如信息加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TPB)。分析表明,使用手机会导致驾驶员的反应时延长15%~40%,驾驶路线发生明显偏移,对于行车速度减缓和跟车距离延长的假设需结合驾驶员主客观数据进行比较做进一步验证;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会增加驾驶员的认知负荷,TPB能够对使用手机行为进行有效的解释和预测,但对该理论中基于信念测量的研究还很少;除手机操作任务,影响驾驶员分心的其他操作任务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高速公路驾驶疲劳预警系统,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基于脑电(EEG)数据功率谱分析方法,探索驾驶员主动疲劳与脑电指标(θ+α)/β的关系,首先,开展模拟驾驶试验,采集21名被试驾驶状态的脑电信号,分析α(8~13Hz),β(13~30Hz),θ(0.5~4Hz)这3个频段的脑电波,计算脑电合并指标(θ+α)/β;然后,运用瑞典行业疲劳问卷(SOFI),比较驾驶员执行驾驶任务前后的疲劳状态,分析心理测量和脑电测量结果的回归拟合效度。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复杂驾驶任务中,驾驶员脑电合并指标(θ+α)/β呈现下降趋势,同时,(θ+α)/β与驾驶员主观疲劳程度有显著的正向拟合关系,拟合解释率达50%;脑电指标(θ+α)/β可实时预测驾驶员主动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1.
驻厦某部驾驶员张荣雄,人长得文静,车技却非同一般。手握方向盘13年来,始终把安全行车记心头,苦练驾驶技能,严守行车纪律,出色完成各项运输保障任务,累计安全行车近16万公里。他7次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被喻为“安全行车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航空器在自由飞行空域中安全飞行,需要建立自由飞行下的碰撞风险计算模型,评估其碰撞风险。借鉴非自由飞行下的Event碰撞风险评估模型构想,根据自由飞行的特点,将碰撞模版由长方体改为球体。在自由飞行环境下,碰撞风险由航空器航向关系及航空器间距共同确定,并考虑通信、导航、监视(CNS)技术因素对航空器定位误差的影响;分析航向解脱和高度解脱2种冲突解脱方式,建立碰撞风险模型;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依据碰撞风险计算结果确定最小安全间距。算例结果表明,目标安全水平(TSL)为1.5×10~(-8)(次/飞行小时)时,航空器间最小安全间距为10 096 m,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民航飞行安全工作会议上,民航局要求民航系统的全体职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这次会议确定了 1992年民用航空飞行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指导思想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抓“安全、正点和服务工作”的指示,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圆满完成各项飞行任务,使安全形势有一个明显的进步、工作目标是运输飞行杜绝严重飞行事故,通用航空飞行事故万时率有所下降,全局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不超过3。…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中国民航飞行员工作压力状况,进一步探索民航飞行员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基于工作压力和不安全行为的相关测量理论构建量表,对中国民航6家航空公司的飞行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取131个有效样本数据。在信效度分析基础上,基于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民航飞行员工作压力及其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航飞行员工作压力较高,显著高于一般职群工作压力。其中,因工作感兴趣及投入程度这一维度导致的工作压力最大。飞行员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且工作压力的3个维度(人际关系、物理条件、工作兴趣)与不安全行为的2个维度(安全遵守行为、安全参与行为)均显著相关。工作压力对飞行员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压力的3个维度对不安全行为均有显著预测力,其中物理条件压力的预测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正一、无人机概念一般人通常认为航空器就是飞机,飞机也就是航空器,其实不然。航空器包括人造的各种能在空气中飞翔的飞行物体。飞机仅仅是航空器中的一种。目前我们见到的航空器除了飞机之外还有气球、飞艇、直升机、滑翔机等。无人机也面临同样的认知问题。在一般人眼里,无人机就是无人驾驶的飞机,其实也不然。人们现在普遍把固定翼、多旋翼和其他类型的无  相似文献   

16.
一架直升机从王家墩机场起飞 ,任务是 :将宜都一名重症患者运到武汉抢救 ,费用 2万元。执行此次飞行的号称“中国首家民营航空公司”的武汉直升机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这家企业飞了 3年 ,才飞出这惊人的一幕。这一幕发生在 2 0 0 2年 1月 15日。报批得到支持武汉直升机通用航空有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高速公路驾驶疲劳预警系统,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基于脑电(EEG)数据功率谱分析方法,探索驾驶员主动疲劳与脑电指标(θ+α)/β的关系,首先,开展模拟驾驶试验,采集21名被试驾驶状态的脑电信号,分析α(8~13 Hz),β(13~30 Hz),θ(0. 5~4 Hz)这3个频段的脑电波,计算脑电合并指标(θ+α)/β;然后,运用瑞典行业疲劳问卷(SOFI),比较驾驶员执行驾驶任务前后的疲劳状态,分析心理测量和脑电测量结果的回归拟合效度。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复杂驾驶任务中,驾驶员脑电合并指标(θ+α)/β呈现下降趋势,同时,(θ+α)/β与驾驶员主观疲劳程度有显著的正向拟合关系,拟合解释率达50%;脑电指标(θ+α)/β可实时预测驾驶员主动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8.
2010年8月24日21时38分,河南航空有限公司E190机型B3130号飞机执行哈尔滨至伊春VD8387定期客运航班任务时,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机场近着陆过程中失事,造成机上44人死亡、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亿891万元.这是继2004年“11·24”包头空难,2002年“4· 15”釜山空难,2002年“5·7”大连空难之后的又一次航空大难.此前,中国民航安全飞行纪录已保持了2102天.戛然而止的安全飞行记录和惨痛的事故后果,震惊了全国.  相似文献   

19.
他手握方向盘11年,凭着思想红、技术精,安全意识强,先后执行大小任务无数,安全行车累计达6万多公里,3次“红旗车驾驶员”的荣耀与他结缘,他就是驻厦某部驾驶员周宝春。  相似文献   

20.
李维乔  屈娜 《安全》2018,39(10)
在我国目前的高铁运营中,单司机制决定了高铁驾驶员在高铁列车安全运营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本文基于高铁驾驶过程中高铁驾驶员驾驶高铁的习惯程度对高铁驾驶员注意力集中情况和驾驶操作速度的不同影响,研究了如何通过调整驾驶过程中的"规则"来改变高铁驾驶员对驾驶高铁的习惯程度,从而使高铁驾驶员注意力集中情况和驾驶操作速度更好地保持在安全限度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