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是一门法律性、科学性、技术性、专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 法律性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是综合性案件。当事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承担事故责任的,都要承担交通事故的损害后果的,一是财产损失、二是人体伤害的12个不等项目的赔偿。即使机动车一方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没有责任,也应承担相应的的,无过错赔偿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福州市2002年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月份分布、事故形态及事故与道路类型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与大多数城市相比,福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月份分布变化比较小;发生在路段上的交通事故比例较高,达到了83.1%;由人因造成的交通事故比例也比较高,达96.96%。针对福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与规律,本同时提出了改善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勤事故工伤认定规定的“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或事故伤害”的正确法律解释是准确适用法律的前提。根据现实生活和具体情形,从有利于保障工伤事故受害者的利益出发,“上下班途中”应界定为在合理时间内经过合理路线。通勤事故类型或范围是车辆交通事故、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客运轮渡交通事故、火车交通事故。“非本人主要贡任,判断应以公安等法定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司法部门的事故认定书、调查报告等对事故责任定性的证明材料为形式标准,以证明文书所载明的责任类型为实质标准。通勤行为违法是否影响工伤认定,应以《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与排除之规定为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公路网已贯穿全国城市和农村,与之也带来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各种重特大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其中相当一部分重特大交通事故是运输危险品车辆造成的,该类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极易发生爆炸、燃烧、中毒、污染等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周边环境的恶性事件,其后果是严重而危险的,所以加强对运输危险品车辆管理也成为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1.机动车驾驶员超速行驶,临危措施不当.疏忽大意、违章占道等违章行为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6.
自2004年开始,福州市把抓好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整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重中之重。两年来,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黄序和副市长13次组织市交巡警、建设、安监、交通、公路等部门及各县(市、区)分管领导研究确定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整治地段和措施,共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整治“黑点”49个,有效遏制了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7.
谈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及驾驶疲劳的预防张国,李以学交通事故不但给企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也给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果。1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研究、分析交通事故的规律,发现有以下三种异常现象:1:1平坦路段的交通事故率高1992年度呼盟范围内发生的328赵交通...  相似文献   

8.
调解成功率近百分百 2006年,浙江省宁波市开始探索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引入人民渊解的办法。当年8月,鄞州区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择牌成立,从而开创了全国在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引入人民调解机制的先河,它打破了交通事故纠纷主要通过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判决未解决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交警部门举办全省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折射出参赛队伍的业务素质。笔者试图通过对竞赛和竞赛效果评价,提示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能竞赛能够有效提高事故处理民警的“证据意识”。一.场景设置选择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作为竞赛项目,是交通事故现场储存着交通事故发生和发展的原始信息,保留着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犯罪嫌疑人)过错(犯罪)行为的证据,而交通事故“证据”以  相似文献   

10.
对普通群众来说,交通事故处理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由于对事故处理程序的不了解,不少群众在遭遇交通事故时,总是质疑事故处理结果怎么还没有出来,民警是否拿了对方的“好处”,不信任感常常伴随着事故当事人。为缓解这个矛盾,让群众体会到交通事故处理快捷、公平、公开、公正,让各方当事人放心,同时强化对民警处理交通事故中的时效、程序、证据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法律责任分为行政、民事和刑事三种,交通事故责任亦然。对“交通事故责任不等于民事赔偿责任”之说,笔者不能苟同。交通事故责任不同于行政、刑事责任,没有人提出异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4条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查明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以及违法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依法对当事人各方的交通事故责任进行认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109国道宁夏石中段交通事故特性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搜集了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109国道宁夏石中段2001—2003年间的道路交通事故资料,分析其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肇事驾驶员等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早晚交通高峰小时过后是交通事故高发时段,交通事故月分布规律受季节影响较大,路段交通事故形态中以尾随相撞类事故居多,发生于路段的交通事故数高于交叉口处的交通事故数,驾龄小于4年和年龄18~25岁的驾驶员最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进而提出加强交通管理,增设减速震动线等交通安全设施降低主线车速,加强易发交通事故的驾驶员人群的后期培训和教育等防控措施。以期有助于缓解我国二级公路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增强交通事故预防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浅谈思维方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华北石油地质局井下作业大队孟文房每次交通事故中受害者的不幸是极其相似的,而每次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又各有不同。人们常常认为,只要将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清楚,事故就可以预防。可实际上,每年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都呈...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月6日,福建省高速公路莆田路段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一次死亡29人特大交通事故。这起特大交通事故创下了诸多的福建省交通事故之最:一次死亡人数最多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对“意外事故”定性争议最多的交通事故,涉及民事法律关系最多的交通事故,索赔数额最高的交通事故。“1.6”特大交通事故还创下了交通事故涉及的法律关系之最:交通事故民事侵权、交通运输合同违约、汽车产品质量缺陷、汽车部件配置不当、违反运输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等。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交通事故认定书”纳为证据,交通事故认定的救济渠道因此被阻隔,导致交通事故实践中,当事人合法权益主张的困难,与和谐社会构建原旨冲突颇多,因此,有必要设立时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7.
交警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认定,以交通事故认定书为结论。鉴于交通事故认定书在民事诉讼中起着证据的作用,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并不是行政行为,因而具有不可诉性。笔者就此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痕迹物证勘验是交通事故调查取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是指交通事故现场提取到的能证明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的物品、物质和痕迹。痕迹物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具体物品,包括在事故车辆、人体、现场、遗留的固定物、附着物、散落物或各种痕迹,比较容易查明,不像其他证据那样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和其他复杂情况的影响,因此,可以用来审查其他证据的真伪。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公害之一。笔者利用国内外有关交通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特征进行研究,为改善交通安全状况提供理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分析国外不同国家和我国交通事故年时间分布规律的波峰曲线,得出我国交通事故逐年上升的势头有望得到遏制,使人们对战胜交通事故灾害充满信心。分析交通事故小时时间分布曲线,得出交通事故高峰小时出现在交通量高峰小时之后,两者不重合,死亡高峰时段(危险时段)多发生在夜晚等结论。该结论对采取针对不同时间内降低交通事故的教育、管理、工程等安全对策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交通肇事逃逸定义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但有少数机动车驾驶人无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不积极抢救现场,给受害当事人造成极大的生理及经济负担,笔者综合分析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对肇事逃逸犯罪的心理及预防对策作初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