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质勘探施工前期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把地质勘探列入高危的非煤矿山行业。地质勘探施工作业流动性大,环境条件恶劣,安全生产因素复杂多变。加强对地质勘探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可以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在地质勘探施工项目开工前做好相关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事前管理,可  相似文献   

2.
地质勘探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华北某地质勘探系统24年的生产性工亡事故,结合系统安全理论,从事故发生的总体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条件因素等方面分析事故的趋势、特点及规律。发现:24年来我国地质勘探事故的总体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并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每年4-9月份是我国地质勘探事故的高发时期;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地质勘探事故发生的主要条件因素。根据事故的统计分析结果,指出我国地质勘探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预防和减少地质勘探行业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地勘单位属地化以后,企业化改革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尝试,地勘行业逐渐向城市建设地质勘探、旅游开发地质勘探等民用商业化地勘方向拓展,地质行业从业人数稳步上升。地质勘探活动的增加,地勘一线作业人员将更多的暴露在风险威胁的面前。本文就阐述地勘行业特点,分析事故风险的基础上,提出要趋利避害,构建地勘行业劳动防护用品标准化体系至关重要。地勘行业劳动防护标准化体系包括对应的监管体系、技术体系、组织体系和标准体系,为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力求最优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正>地质勘探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地质勘探属高风险行业,其安全生产风险要高于建筑施工企业,它具有高度流动、分散,作业条件、环境艰苦等特点。在地勘行业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安全基础建设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何仲秋 《安全》2011,(8):42-45
地质勘探行业职工流动性大、缺乏安全意识是整个行业的软肋。为此,福建省121地质大队(以下简称为"121队")从狠抓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入手,强力推进钻探班组安全培训标准化建设,深知"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和技术工作,是组织现代化生  相似文献   

6.
对华北某地质勘探系统28年间生产性工亡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车辆伤害、触电和物体打击属于地质勘探系统的高发事故.结合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理论,对车辆伤害和触电两类高发事故进行系统分析,找出两类事故的影响因素,事故模式和因素的影响程度.根据因素的影响程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措施,以降低影响因素发生概率,预防和减少地质勘探系统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地质勘探作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产业,既服务于其他行业,也制约着其他行业的发展。地勘单位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升级及有效的体系运行,可以使安全生产基础得到全面夯实,单位员工的作业行为得到规范,安全生产中危险因素得到较全面地识别,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隐患得到整治,  相似文献   

8.
正柠条塔矿业公司(简称柠条塔公司)成立于2005年5月18日,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下属的一家现代化、特大型、千万吨国有股份制企业。公司自联合试运转以来,深入领会安全生产要义,积极培育安全文化氛围,坚持把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历经6年的发展,逐步构建了具备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并在现场、岗位、流程等诸多方面释放出生机  相似文献   

9.
由冶金部、煤炭部、石油部、地质矿产部、核工业部、化工部、有色金属总公司、国家建材总局共同倡议成立的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地质勘探分科学会于1987年4月26~28日在武汉召开成立大会。会议讨论通过了学会章程(草案),确定了学会组织机构,选举了学会委员,同时召开了地质勘探分科学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一致推选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张文驹为学会名誉主任,并选举、通过了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和秘书名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该学会的成立将有力地促进地质勘探行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对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保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郭文光 《安全》2018,39(10)
地质勘探行业野外作业高度流动、分散,条件艰险,安全生产工作十分特殊,各种工程事故频发。本文通过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揭示系统内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规律,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地质勘查劳动防护和野外救生、特殊生活用品(用具)配备标准》是地质勘查行业的首个劳动防护领域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地质勘查劳动防护和野外救生、特殊生活用品(用具)配备标准》的制定,将对提高地质勘查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防护水平,降低职业危害,减少安全事故,促进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安全生产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文章从行业安全现状以及地质勘查事故风险等方面介绍《地质勘查劳动防护和野外救生、特殊生活用品(用具)配备标准》编制背景,并对标准编制方法与思路、内容划分、作业人员分类、重点内容等进行了讨论。针对该标准的讨论有助于标准的贯彻执行,对安全技术类标准的编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设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以预防企业的事故发生,而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根基,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具体体现。通过建立员工安全文化层次渐近模型,分析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5个层次,即安全的无意识、体制约束下的安全意识、自我的安全意识、自我的可控安全意识、超越自我的安全意识。从中得出,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相互协作的结果。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标志,它需要良好的氛围,并且体现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本质。因此,培养员工安全文化意识对解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及保证企业安全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和煤矿企业管理的要求入手,分析煤矿企业管理与建设企业文化的关系以及企业文化与安全文化的关系,论述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和特征,提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观点,强调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着力解决的4个难题,设计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认真推行的4个步骤。通过思路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人人要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4.
邹碧海  向阳  唐舒闻 《安全》2020,(4):59-62
为了清晰的阐述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利用集合的方法阐述了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的关系,同时利用数学公式表示了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之间的联系,得出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过不同时刻的安全氛围的累计,从而让安全文化的作用机理变得数据化、具体化,让企业以及相关部门能够更好的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从而推动企业、乃至世界的安全生产进程。此外,安全文化的建设维度相比安全氛围建设而言显得较少,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建设维度,从而完善安全文化维度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事野外地质勘探的职工常常处于大自然环境中。自然环境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是造成地质勘探职业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环境灾害中,又以气象灾害的危害最为突出。研究和预防气象灾害,是地质勘探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只研究人为职业伤害(一般工业安全卫生中的主要问题),而不研究环境灾害,特别是气象灾害所造成的事故和职业病,那是舍本求末。在地质勘探安全卫生领域中,研究气象灾害及其防护技术,既是保护野外作业职工安全和健康的需要,也是拓宽安全科学外延领域的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和资料研究,分析了中国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文化产业发育的相互关系,研究了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文化产业发育两者之间影响和关系,指出二者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影响我国安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因素,提出了我国安全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GIS支持下矿区岩溶陷落柱的综合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陷落柱是影响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在采掘笔者提出的工程设计之前,预先探测陷落柱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可避免经济损失并保证煤矿高效安全生产。为此,论述了一种在地面综合探测陷落柱的技术,即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 ation System , 简称GIS)支持下,对遥感图像、地质采矿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进行多因素复合分析,圈定陷落柱的可能分布区,进而实施物理勘探,确定陷落柱的具体分布参数。实践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省地质勘查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评定标准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考评经验,分析HSE、OSHAS等安全管理体系要素以及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新的安全标准化评估模型。最后结合某地勘单位的实例,验证新评估模型可行,为以后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标准化评估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建筑业安全文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笔者从安全文化和文化两个层次对安全文化的定义和理论模型进行探讨;剖析目前安全文化定义中存在的两个重要分歧,并给出了安全文化模型;在已构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业的实际,通过专家访谈和文献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建筑业安全文化在社会、企业、项目和员工个人等各个层面上的内容和行为表现,以便从实践角度帮助建筑业从业人员理解建筑业安全文化;此外,提出了建筑业安全文化研究中一些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