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炭黑生产尾气中可燃气态污染物CO、H2及CH4等的净化及其余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接燃烧法,不仅可将炭黑尾气中可燃气态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CO2和H2,O,并可回收利用燃烧热,使炭黑生产余热利用率提高40%以上。直接燃烧装置可采用低热值尾气余热锅炉,并配置发电机组,即炭黑尾气发电。经济技术评价表明,采用直接燃烧法和炭黑尾气发电,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2.
沧炼有关部门通过现场监测、调查 ,确定了几个影响厂区、生活区及周边的主要污染源。这些污染源是 :( 1 )碱渣处理装置尾气 ;( 2 )精制车间液态烃和汽油脱硫醇尾气 ;( 3 ) 650 0 t/ a、2 0 0 0 t/ a硫磺回收装置尾气 ;( 4)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烟气。 ( 5)瓦斯火炬。为此 ,该厂因地制宜地分别采取了以下不同的措施 :( 1 )因碱渣处理装置和精制车间液态烃及汽油脱硫醇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成分是有机硫 ,因此 ,就近将尾气引入了硫磺回收装置的尾气焚烧炉 ,进行焚烧处理 ,有机硫经充分燃烧转化后高空排放 ,消除了有机硫的污染。 ( 2 )因目前酸性…  相似文献   

3.
炭黑工业尾气净化及余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炭黑工业生产过程尾气中的可燃气态污染物CO、H2、及CH4等,采用直接燃烧法,是目前我国炭黑尾气净化和回收利用的最佳控制方法。直接燃烧法,不仅可将尾气中可燃气态污染物转变为CO2和H2O,且可回收利用其热量,余热利用率可提高40%以上。经济技术评价表明,采用直接燃烧法和炭黑尾气发电,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4.
针对苯和多环芳烃污染的焦化类污染场地,开展原位燃气热脱附试验.创新性地将燃烧和抽提结合,通过加入小抽提管设计形式,将有机污染气体二次回燃的处置效果和能源消耗达到最佳状态,在尾气、尾水模块化设计中采用了"二次燃烧+活性炭吸附"和"油水分离+活性炭"的组合工艺,既强化了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又降低了废气活性炭产生量.通过在1...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降低火化炉尾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分析了火化机污染物排放特点,通过试验研究了火化时长对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火化炉燃烧过程的影响因素较多,参数波动大且炉内燃烧稳定性差,由此导致尾气排放污染物浓度波动较大;对于常规的净化工艺,通过延长焚烧时间和优化炉膛燃烧条件,粉尘、SO2、HCl、Hg、黑度、二噁英可以达到《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801—2015)要求;当火化时长达到45 min以上,尾气污染物排放得到较好控制,SO2、NOX、CO含量可分别降至8、140、71 mg/m3。  相似文献   

6.
蒋利桥  赵黛青  何立波 《环境科技》2006,19(3):17-19,23
综合分析了含氧替代燃料的来源、成份和燃烧后尾气排放特性.着重阐述了含氧替代燃料应用中污染物排放特点:虽然含氧替代燃料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炭氢化合物和煤烟等常规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但醇和醛类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会明显增加,这些非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及环境影响在国内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对含氧替代燃料应用过程中非常规污染物的排放特性及抑制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废弃PCB板热拆解回收过程尾气治理方法,其特征是待处理尾气首先经过活性炭吸附装置,滤除尾气中的固体粉尘、重金属颗粒、部分无机非金属氧化物以及部分有机气体等;再将预处理后的尾气通入喷淋塔,使其与喷淋塔中的碱性净化液充分反应,去除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氧化物和部分有机气体;最后将喷淋塔顶部排出的尾气通入高温燃烧设备进行燃烧处理,最终排放出无污染的气体。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废弃PCB板热拆解回收过程的二次污染问题,同时部分利用了尾气中可燃气体成分。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泥掺煤混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敏  封羽涛  罗永浩 《环境工程》2018,36(3):133-137
采用20 k W多功能沉降炉管开展了城市污泥掺煤混烧试验,着重研究不同含水率、不同比例污泥掺混条件下,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和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污泥主要失重区间在180~520℃,存在两个失重阶段,是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的过程,污泥掺煤混烧可以改善燃料的着火性能和燃尽性能。污泥掺烧后尾气中NO_x排放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为350~450 mg/m~3;SO_2排放浓度随污泥掺混的比例增加呈线性增加;掺混10%污泥(含水率为30%)后,尾气二恶英的浓度约为单煤焚烧的2.4倍。各类污染物经过锅炉尾气净化系统处置均能达标排放,且本实验中污泥的最佳掺混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9.
有机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以自由态、挥发态、溶解态和残留态等四种形态存在 ,其中残留态的部分是最难以去除的 ,残留量的多少是关系治理费用及治理时间长短的最关键因素。本文以柴油为代表 ,对地下水饱和区中有机物的残留进行了试验模拟 ,与非饱和区的残余饱和度进行了比较 ,揭示了饱和区中有机污染物残余的特点 ,并深入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 ,砂性介质中 ,地下水饱和区中有机污染物的残余饱和度显著大于非饱和区中的残余饱和度 ,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特性 ,通过降低地下水位使饱和区中部分残留态污染物转化为自由态 ,提高去除效率 ;与非饱和区中多孔介质粒径越小 ,残留量越大的特性相反 ,饱和区中测得的残余柴油饱和度随介质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水位变动速度的试验结果表明 ,水位变动速度对粘性大于水的柴油的残余饱和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0.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选择离子检测(SIR)技术。结合超声波回流提取和柱层析化学分组预分离的前处理方法.了解燃油助动车与柴油车尾气冷凝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在2类尾气冷凝颗粒物中分别检出234种与144种有机化合物及同分异构体。均含有已知是人类致癌物的4~6环多环芳烃,柴油车尾气中苯并[a]芘含量为11—27μg/g。燃油助动车比柴油车燃烧效率更差.其尾气颗粒物对人体慢性毒性效应可能更严重。实验结果警示人们应尽快改进发动机机械性能.尤其是先天结构不甚合理的二冲程单缸发动机的燃油助动车.研究开发环保型机动车.严格控制并净化尾气有害物排放。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和SIM/SCAN同时扫描的方式对比分析了机动车使用的汽油和柴油的主要成分及主要有机污染物的组成种类及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燃油中检测出多种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中多为中国优先控制的空气有害物质;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系物类和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柴油中主要含有烷烃类和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2.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emission standards and fuel standards in Beijing have been upgraded twice, and the vehicle structure has been improved by accelerating the elimination of 2.95 million old vehicles. Through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olicies, the emissions of carbon monoxide (CO),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nitrogen oxides (NOx), and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in 2019 were 147.9, 25.3, 43.4, and 0.91 kton in Beijing, respectively. The emission factor method was adopt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missions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air pollutants from combustion engine vehicles and to improve pollution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ir quality improvement goals and the statu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 Beijing, different vehicle pollution control scenarios were established, and emissions reductions were proj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missions of four air pollutants (CO, VOCs, NOx, and PM2.5) from vehicles in Beijing de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68% in 2019, compared to their levels in 2009. The contribution of NOx emissions from diesel vehicles increased from 35% in 2009 to 56% in 2019, which indicated that clean and energy-saving diesel vehicle fleets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Electric vehicle adoption could be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duce pollutant emissions. With the further upgrading of vehicle structure and the adop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total emissions of the four vehicle pollutants can be reduced by 20%-41% by the end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相似文献   

13.
重型柴油公交车实际道路颗粒物排放的理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重型柴油公交车实际道路颗粒物排放的理化特征,采用车载排放测试方法,选取了2辆国Ⅲ和4辆国Ⅳ柴油公交车,对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因子、粒径分布及颗粒物中的组分(包括碳组分、离子、元素和有机组分)排放特征进行了实测分析.结果表明:测试车辆的颗粒数量主要集中在100 nm以下粒径段,颗粒质量排放总体呈倒U型分布,粒径峰值位于300 nm左右.OC和EC分别占尾气颗粒物总质量的36.10%±8.94%和27.97%±10.00%,离子和元素组分分别占7.75%±1.01%和22.71%±3.09%.柴油质量对柴油车尾气颗粒物成分具有较大影响,燃用国Ⅲ柴油的车辆尾气中富含S、Ca、Mg、Na等元素组分,其主要来自燃油中的硫分和杂质.在可检出的弱极性可溶有机物中,正构烷烃和脂肪酸的含量较为丰富,分别占颗粒物总质量的1.95%和5.13%,此外还有一定量的藿烷和PAHs(多环芳烃).其中,正构烷烃组分主要分布于C19~C29,正构烷酸主要集中在C12、C14、C16和C18等偶数碳组分.国Ⅲ和国Ⅳ柴油公交车的PAHs排放因子分别为198.2、62.5 μg/km,以3环和4环PAHs为主,菲、荧蒽、芘、惹烯、苯并荧蒽、、苯并[123-cd]芘和苯并苝是较为主要的PAHs组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采用定比例稀释方法,颗粒物中组分的测试结果可能与其实际排放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14.
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因子测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调查我国重型柴油车排放污染物的基本水平,确定CO、HC、NOx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利用满足国Ⅲ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分别采用PEMS(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车载排放测试系统,由便携式SEMTECH-DS型气态污染物排放测量设备和DMM颗粒物排放测量设备组成)及满足法规排放测量要求的重型车整车底盘测功机方法,研究了不同负载(0%、50%、100%及120%)和2种测试工况对重型车排放因子测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过载(120%负载)下NOx和颗粒物等排放因子均比零负载下高出近90%;在平均车速较低、怠速时间长的VECC工况下,气态污染物、颗粒物的排放因子比平均车速高、怠速时间短的C-WTVC工况高出30%左右;PEMS系统和重型车底盘测功机系统所测气态污染物排放因子的相关性较好,但DMM颗粒物排放测试设备与重型车整车底盘测功机所测的颗粒物排放因子相差可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济南市主城区道路环境黑碳(BC)污染的时空规律,并评估机动车等对BC排放的影响,该研究利用车载平台和微型黑碳仪在济南市主城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道路BC走航观测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①济南市主城区道路环境BC小时平均浓度为7.29 μg/m3,且昼夜呈双峰特征,双峰分别出现在04:00—08:00和18:00—22:00,该时段处于道路柴油车行驶及人群出行时段. ②源自化石燃料燃烧的BC占比为82.55%,来自生物质燃烧的BC占比为17.45%. ③BC道路环境浓度呈主干道(7.27 μg/m3)>次干道(6.56 μg/m3)的特征,柴油车占比较大的北园高架上的BC平均浓度(7.18 μg/m3)高于汽油车占比较大的经十路(5.64 μg/m3). ④BC浓度峰值多出现在清晨/深夜交叉路口附近,距十字路口5~10 m时观测的BC浓度最高,表明BC浓度除了受车流量影响外,还受到路况、车型、车速、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显示,相比汽油车,济南市道路环境BC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受重型柴油车车辆数、出行时间和行驶路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取5辆典型国六重型柴油车,进行基于C-WTVC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测试,分析了包括7种苯系物以及14种醛酮类物质的比排放量.结果表明,甲苯、苯、苯乙烯是国六重型柴油车苯系物排放的主体物质,占总量的60%~86%;而甲醛、乙醛、苯甲醛是醛酮污染物的主要物质,占总量的72%~87%.在同时包含市区、市郊和高速综合工况的试验车会产生较高的苯系物和醛酮类物质的排放,苯、苯乙烯在综合工况下的比排放量分别为处于市郊工况车型的1.25倍、1.45倍,市区占比为40%的货车具有最高的甲醛比排放量20.84mg/(kW×h),有超甲醇车甲醛排放限值的风险;在市郊工况下车型的甲苯、乙醛排放平均分别为其余车型的1.65倍、2.1倍.测试车辆的臭氧潜势均值达到(249.53±10) mgO3/(kW×h).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机动车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估算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的环境影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机动车排放是其重要源之一.通过资料调研,获得各车型年均行驶里程以及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与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VOC)排放的质量分数,梳理各车型保有量,利用COPERT Ⅳ模型计算NMVOC排放因子,建立了2005年中国分车型、分省域的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苯,1,3-丁二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机动车排放总量分别为31.65×104,7.45×104,13.26×104,5.11×104和1.65×104 t,其主要来源于摩托车、汽油小客车和重型柴油货车;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和河南六省排放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协同控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7~2012年为一个时间序列,通过详细调查上海市机动车道路交通等基础资料对机动车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利用协同控制坐标系评价方法,设计单一措施、结构性措施和综合性措施等3种机动车污染减排控制情景.结果表明:2007~2012年,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年排放量呈递减趋势,其中摩托车(MC)、小型汽油客车(LDGV)、重型柴油货车(HDDT)和大型柴油客车(HDDV)是机动车污染物主要的排放源,其排放量总和占到机动车污染物总量的90%以上.按当前上海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2018年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增长7%,温室气体增长比例为15%~108%,其中二氧化碳(CO2)增长比例达到45%以上.在各控制情景下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减排效果有明显差异.在单一措施控制情景下,淘汰黄标车和提高排放标准对两类污染物的削减效果明显,削减比例均在20%以上;而结构性控制措施对这两类污染物的削减尤为明显,削减比例达到40%以上且正向协同效应突出.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assesses options and challenges of reducing black carbon emissions from diesel vehicles in Russia. Black carbon is a product of incomplete diesel combustion and is a component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s have adverse health impacts, causing cardiopulmonary disease and lung cancer; black carbon is also a large climate forcer. Black carbon emissions from Russian diesel sources affect not only the Russian territory but also contribute to overall pollu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current ecological standards for vehicles and fuel, evaluates policies for emission reductions from existing diesel vehicle fleet, and assesses Russia's attempts to encourage the use of natural gas as a vehicle fuel. Based on best practices of black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this paper provides a number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Russia.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颗粒物是柴油机排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微粒捕集器能够将排气中的颗粒物过滤,实现90%以上的净化效率,是国际应对未来机动车排放法规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分析近几年国际的研究成果,阐述了颗粒物的组成以及在微粒捕集器中的燃烧过程,并介绍了微粒捕集器的净化机理、材料技术和再生技术。国际研究表明:(1)颗粒物主要由固体碳、可溶性有机成分和硫酸盐三部分组成,在燃烧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物、官能团、高度结晶碳随着温度升高依次燃烧;(2)壁流式微粒捕集器通过扩散、拦截、重力和惯性四种形式将颗粒物拦截过滤;传统的堇青石、碳化硅材料各有优缺点,可能被新型钛酸铝材料取代;过滤体通过增加入口通道体积的方式增加对颗粒物和灰分的容纳能力;(3)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种类繁多,被动再生技术由于对燃油硫含量由较高要求,因此主要在国外采用;国内主要应采用主动再生技术,同时使用燃油添加剂进行辅助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