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以国内外7个典型海湾为例,分析了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陆源污染物排人及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是是近岸海域营养物质输入的主要来源。水体富营养化的不断加剧是赤潮频发的重要原因,而富营养化程度降低的海域发生赤潮的风险也会下降,营养盐比例的改变是浮游植物种类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X55 200401523 我国海域赤潮灾害的类型、分布与变化趋势/赵冬至(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03, 22(3).-7~11 环图X-14 根据赤潮灾害发生的空间位置、水动力、营养物质来源等因素,将赤潮灾害类型划分为河口型、海湾型、养殖型、沿岸流型、上升流型和外海型六类。对赤潮灾害记录分析表明,河口型赤潮的发现次数占总数的30%,海湾型赤潮占29%,养殖  相似文献   

3.
X55200703671深圳市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其东部水体赤潮发生的关系/江天久(暨南大学理工学院环境工程系)…∥应用生态学报/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7,18(5).-1102~1106环图Q-61探讨了深圳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深圳东部海域赤潮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市总氮(TN)、总磷(TP)净排放量以及排污中的N∶P与东部海域甲藻赤潮发生频率呈明显正相关;推算出东部甲藻赤潮爆发的TP、TN年排污阈值分别为3.917×103t和2.123×104t;而近岸排污与硅藻赤潮发生的相关性不明显.举例说明了深圳排污总量控制的具体方式.图3表2参22X552007036721985~2003…  相似文献   

4.
人类活动对浙江近海赤潮发生频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33年到2004年间的统计资料,以10 a为周期分析了浙江沿岸赤潮的发展变化历程,并进一步以1997~2004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研究了的浙江近海赤潮的发生频率和人类活动引起的营养物质输入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相关因子对赤潮发生频率影响的关联序为:海水养殖产量(0.03)>海水养殖面积(0.99)>工业废水(0.89)>生活污水(0.88)>生活COD(0.79)>总悬浮颗粒物(0.75)>工业COD(0.72)>降雨量(0.71)>粉尘(0.69)>烟尘(0.68).可见,赤潮发生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其中海洋养殖自身污染是赤潮发生频率的主要诱因,陆源污染和大气湿沉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X552(X)3(X) 217赤潮灾害的发展趋势、防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缪锦来(青岛海洋大学生命学院)…//安全与环境学报/北京理工大学一2(X)2,2(3)一40一43 环图X一142 近年来,中国沿海有害赤潮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爆发频率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新赤潮藻种不断出现,赤潮对沿海经济的危害程度日益增加,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赤潮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全球性海洋灾害,如何科学地进行赤潮研究和减灾,有效地进行赤潮防治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的赤潮灾害发生概况,对未来一年赤潮灾害的发生趋势作了预测,并着重强调了当…  相似文献   

6.
营养物质和环境因素对三种微藻生长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发生机理的研究是当今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日、美等国家对赤潮生物的生理和生态、赤潮与营养盐的关系、赤潮预报、影响估测及对策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我国曾就近海出现的赤潮作过调查,做了赤潮生物的鉴定、赤潮机理和危害的初步探讨。(3·4·7·8) 本文研究了常微量营养物质、温度、盐度、浊度等因素对三种微藻(包括赤潮生物)生长的效应,以及营养物质和主要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7.
topendil云um咖nqUec~)赤潮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海水温度急升和盐度的骤降是赤潮发生的刺激因素;由风引起赤潮生物细胞的物理聚集是赤潮发生的重要条件;五角多甲藻对各种营养盐都有明显的需求,而对无机氮的需求则以吸收N03一N为主;赤潮初期拟菱型藻可伴随其迅速繁殖,而到后期则存在明显竞争作用,拟菱型藻细胞的繁殖受到了抑制。图4参22x55以刃双犯8砧我国海域内船舶溢油发生次数概率的特点/肖井坤…(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一2(X刀,21(l)一21-254·环图X一14 根据我国海域内船舶溢油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8.
入匀)、200101494长江口海区一次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的多元分析/黄秀清…(国家海洋局东海监测中心)//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一2000,19(4).一1一5环图X一14 就长江口海区一次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赤潮发生过程(1990年6月9日一15日)的环境因子与赤潮生物量数据,运用SAS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赤潮发展与维持期的环境因子呈相似性;赤潮消亡时,水域环境因子向正常水平恢复。相关、变量聚类及主成分分析3种方法求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影响本次赤潮形成的重要因子是气压、水温、盐度、pH、N几一N、PO.’-一P与F…  相似文献   

9.
X55 200502767 烷基糖苷对赤潮生物的抑制与灭杀作用的实验/ 龚良玉…(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05,24(1). -1-4 环图X-14 以赤潮生物具齿原甲藻0201-01(Prorocen- trum dentatum 0201-01)和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为材料,研究了烷基糖苷对不同起始密度藻细胞的抑制和灭杀作用。结果表明;烷基糖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这两种赤潮生物的生长有  相似文献   

10.
X55 9403264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要素的结构分析/王寿松(中山大学数学系)…l/海洋与湖沼/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一1994,25(2)一146一151环情P一8 根据1990~1992年期间对大鹏湾所发生的夜光藻赤潮的大量研究资料,从气象、海况、化学、生物等4方面筛选出大鹅湾夜光藻赤潮发生环境的22种基本要素,并利用演绎结构模拟(I SM)方法,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关系,推导出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要素的整体关联结构图,从6个先后层次_L直观地反映出赤潮发生的全过程,为建立赤潮发生机理的动态数学模型打下基础,且可为研制赤潮预测预报系统提…  相似文献   

11.
X55 200501500 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及其对养殖生物的影响/ 曹西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4,25(5).-148-152 环图X-5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DTMA)对东海原甲藻的去除效果及其对日本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作用,并利用该表面活性剂对天然粘土进行了有机改性。实验发现,HDTMA对东海原甲藻有较强的灭杀效果,添加粘土能显著降低HDTMA对对虾幼体的毒性效应。室内模拟实验表明,有机改性土用量为0.03g/L时对东海原甲藻的去除率为100%;对赤潮异弯藻有效抑制时的有机改性土用量为0.09g/L。同时结果显示,在有效去除东海原甲藻和赤潮异弯藻的剂量下,有机改性土对水体中的对虾幼体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存活宰为100%。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于2003年4 -5月在我国东海海域赤潮多发区进行了船基围  相似文献   

12.
国外赤潮调查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富含氮、磷等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入海洋,使某些水体交换差的河口、海湾区营养盐含量过高,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统称为赤潮。现已查明,世界上有150多种浮游生物能形成赤潮,多数为甲藻。赤潮除对渔业危害很大外,还可危及人类健康。因此,世界上普遍重视赤潮的研究,在发生的海域进行大量调查,并对其发生机制、防治、预测预报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概况简述如下。 一、国外赤潮发生与危害概况近20年来,世界各地发生赤潮的事件剧增。如美国的佛罗里达沿岸,1916—1948年间只  相似文献   

13.
X552(X) 302111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910场Sa Scherffel)赤潮成因分析/徐宁…(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X)3,23(l)一113一118环图X一9 对l99’7年冬季和1999年夏季发生于广东省饶平拓林湾海域的棕囊藻赤潮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棕囊藻赤潮的爆发是海洋环境变化和棕囊藻自身特性共同决定的,长期集约化养殖引起一拓林湾海域的N、P、Fe、腼浓度较高,特别是Fe浓度明显高于广东沿海的其它海区,为赤潮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棕囊藻增殖过程中对DIN(可溶性无机氮)的需求量较高,特别…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域赤潮灾害的类型、分布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根据赤潮灾害发生的空间位置、水动力、营养物质来源等因素。将赤潮灾害类型划分为河口型、海湾型、养殖型、沿岸流型、上升流型和外海型六类。对赤潮灾害记录分析表明,河口型赤潮的发现次数占总数的30%,海湾型赤潮占29%,养殖型赤潮占27%,沿岸流型和上升流型均各占6%,外海型赤潮最少,只占2%。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赤潮灾害发生的主要区域,除海湾型赤潮的发现次数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各类型成因的赤潮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赤潮及其危害 由于海洋浮游生物个别物种的暴发性繁殖,海水中的生物个体达到了很高的浓度,致使局部海区水色异常,据物种和浓度的不同,或红或赤,或褐或碧,这种现象,叫做赤潮。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往往是细胞中含有橙色或红色色素的甲藻。水温、日照、盐度、降雨和江河径流等水文和气象要素都是赤潮的影响因子,特别是海岸上升流(Coastal upwelling)因对浮游生物的集中起运送的作用,对温度、盐度和营养物质的分布起混合作  相似文献   

16.
链状亚历山大藻(东海株)对磷营养物质的需求与吸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江口临近海域富营养化特征,设计实验研究了链状亚历山大藻(东海株ACDH)生长的最适N/P、对PO4-P的吸收能力,以及对有机磷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分析了ACDH藻株对P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吸收策略.结果表明,ACDH藻株生长的最适N/P在9~11,其生长需要相对较多的P.ACDH藻株对PO4-P的最大吸收速率(Vm)和半饱和常数(Ks)分别为0.23 pmol/cell·h和0.92 μmol/L,能够吸收较低浓度的PO4-P,但与该海域典型赤潮藻种中肋骨条藻相比,对低浓度PO4-P的竞争不占优势.ACDH藻株在PO4-P限制下具有强烈的碱性磷酸酶表达,有可能通过碱性磷酸酶利用有机磷营养物质,这在其赤潮的形成中应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春季东海赤潮高发区尿素的断面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年3月31日至5月27日对东海赤潮高发区ZA断面的6次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断面赤潮暴发前后尿素的断面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月31日至4月20日硅藻赤潮暴发期间,尿素的浓度范围为0.06~3.27μmol/L,陆源输入为硅藻赤潮期间影响尿素浓度的主要因素;4月28日至5月27日甲藻赤潮暴发期间,尿素的浓度范围为0.12~3.46μmol/L,浮游植物的吸收利用是影响甲藻赤潮期间尿素浓度的主导因素。调查期间,该断面尿素浓度高值区整体呈现由近岸向远岸,再向近岸转移的分布趋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断面尿素浓度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根据甲藻赤潮暴发期间,ZA断面尿素浓度低于硅藻赤潮暴发期间,且低值区与叶绿素浓度高值区相对应这一尿素浓度分布特征和浓度水平,推测甲藻对尿素的有效吸收利用是维持东海赤潮高发区甲藻赤潮暴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赤潮生物毒素及其对鱼类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70年代以来,海洋污染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次数也随之增加,特别是日本和美国。赤潮的发生,对水产资源危害极大。1971-1973年日本发生一次赤潮,使养殖的(鱼师)和对虾大量死亡(1)。1968年英国沿岸玉筋鱼和裸玉筋鱼因摄入原膝沟藻(protoganyculax ta-mermensis)引起大量死亡(2)。美国佛罗里达沿岸赤潮期间,赤潮生物毒素杀死大量的鲶、鲻和鳗等(3)。White(4)曾报道,1976年和1979年加拿大芬迪湾的大西洋鲱鱼(Clu-  相似文献   

19.
X32探讨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预报赤潮/林祖享…(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一2(X)2,2l(3)一1一4环图x一14 对大亚湾澳头水域1997一2(X)1年赤潮监测咨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可以以潮汐、风向、天气状X322(X)3《X)759济南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研究/杜世勇(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一么刃2,巧(4)一20一23环图X一6 在大规模大气环境参数综合野外测试资料的基础上,为在济南市开展大气污染业务预报新近开发了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该系统由污染源模型(SM)、下垫面参数化模型(xDM)、诊…  相似文献   

20.
X55 200402152 有机改性膨润土去除赤潮生物的初步研究/邓岳松…(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应用生态学报/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4,15(1).- 116-118 图Q-61 制备了有机膨润土并考察其对中胁骨条藻的去除效果,对中胁骨条藻去除效果是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改性的铁柱撑膨润土>溴化四甲基胺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