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现今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局部具挤压性质,具有规模大、活动性强、地震频度高、强度大且往复迁移等特点。鲜水河断裂带发生的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尤其是1973年炉霍7.9级地震。在基于前人资料之上,结合现场调查,对炉霍7.9级地震诱发滑坡的类型、规模、分布规律、运动特征,地震滑坡与地层岩性、地形坡度的敏感性以及滑坡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今后该地区地震滑坡灾害的防治减灾提供必要的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玉树7.1级地震学校建筑震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地震,造成了大量学校建筑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通过对玉树地震学校建筑震害的调研,进行了不同类别建筑结构震害指数与破坏机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震害指数由低到高的结构依次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实心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空心砖混结构和土木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要严格按照强柱弱梁的抗震概念进行设计,加强填充墙与框架柱的连接;实心砖混结构、空心砖混结构应设置构造柱、圈梁、预制楼板拉结筋,增强房屋抗倒塌能力;空心砖混结构还要在砌块内腔配置足量的钢筋,提高砂浆强度;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应从建筑材料、构造措施等方面予以加强。要研究适合当地特色的新型结构抗震体系,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2010年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4:53分,位于西印度群岛的海地共和国发生7.3级地震,由于震中距离首都太子港较近,仅16公里,而且震源深度很浅,距离地表约10公里,再加上海地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许多家庭没有能力建造能承受该级别地震的房屋建筑,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1月12日的地震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发生的。海地总理19日称,强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0万!  相似文献   

5.
“5.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析——以青川、平武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了山体大面积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堰塞湖等,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在对平武、青川县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等地面调查的基础上,以多源遥感数据为信息源,结合3S技术,解译了次生地质灾害及潜在地质灾害体,并进一步探讨了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对灾后重建、高山峡谷地震多发区的防灾及灾害遥感机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海玉树7.1级地震震害特点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震害现场调查资料,对其震害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阐述了震区环境及其地质构造背景,对断层效应及场地效应等也进行了分析,并归纳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地震报告死亡人数与震后时间关系的角度来定义救灾效率;研究了近20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震级大、伤亡严重、破坏性极大的34个地震。采用多元素分析法,探讨了地震救灾效率与死亡人数、地震震级、烈度、人均GDP、人口密度以及最大救灾效率发生的时刻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死亡人数是影响救灾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加,救灾效率会越低;震级以及最大救灾效率发生时刻与救灾效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震区的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对救灾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比较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发现玉树地震的人均救灾效率较汶川地震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8.
恭城-栗木断裂带活动特征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广西24条深大断裂之一,恭城-栗木断裂带的现有研究状况与其重要地位极不相称.以断层岩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变形结构、变形环境与古应力场等方面人手探讨了断裂带的活动特征,并分析了其与地震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成生之间的联系.研究认为:(1)断裂带属脆性一脆韧性变形域,具有多期次的活动历史,新近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有自东西方向向西北方向逆时针旋转的作用轨迹;(2)断裂带的变形结构及活动特征与区域地震的发震及其迁移规律相协调.遵循区域地震发震的折返规律,该断裂可能再次活动并成为控震断裂;(3)断裂带对沿线岩溶作用过程和岩溶塌陷的发育具有时空控制作用,其伴生的岩溶塌陷不仅具有高发概率和高危害性,而且具有可循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郯庐断裂带鲁苏沂沭段由几条平行的深大断裂构成.地震波传播通过郯庐断裂带会产生多次的反射与折射,适当的条件下会产生断层隔震效应.本文报告了江苏地区在汶川地震中的人员反应,根据弹性波传播理论分析了江苏境内的汶川地震记录.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在嘉山以北为郯庐断裂带鲁苏沂沭段,几条平行的深大断裂有隔震效应,汶川与嘉山南侧的...  相似文献   

10.
大跨度悬索桥几何非线性主要来自3个方面:缆索垂度效应、梁柱效应、大位移引起的几何形状变化。鉴于地震波高频成分振幅大,低频成分振幅小的特点,很难对地震作用下大跨度悬索桥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做出定性判断。目前大跨度桥梁的几何非线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斜拉桥,且不同的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以逐级加大振幅的Ⅳ类场地多条地震波为激励,通过对称与非对称的2座典型大跨度悬索桥的几何非线性影响对比分析,探讨了几何非线性对大跨度悬索桥重要地震响应量的影响程度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计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芦山地震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的又一次强烈地震。两次地震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但由于地震震级、持续时间以及地质环境条件等的差异,两次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类型和特征既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对比分析两次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环境背景条件、分布发育规律以及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和特征等,充分把握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及演化趋势,以期为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的科学预测和及时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鹏  杨柯  雷杰  杨龙伟 《灾害学》2023,(2):121-126
省道S217是2022年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中灾毁最为严重的公路,沿线灾害链生效应明显。通过实地踏勘,收集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公路沿线崩塌群、滑坡、泥石流次生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特征,并从灾害链的角度对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进行剖析,归纳出地震—震裂山体—崩塌(滑坡)、地震—崩塌(滑坡)—堰塞湖—水流(冲刷)—泥石流、地震—滑坡—崩塌等灾害链模型,且通过对灾害链成灾机理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部分灾害链已趋于稳定,但仍有部分灾害正在发展、或将形成隐患。为此,针对灾害链的孕灾环和激发环,建议通过监测、控制、消除激发环和改变新孕灾环的方式实现断链,提出了相应的断链措施,为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雅砻江流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砻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形变化急剧,山高坡陡,谷深流急,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生态环境脆弱.加之,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使得流域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日趋严重.通过对雅砻江流域地质灾害的考察和最新地质灾害信息的分析,归纳了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对流域内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特别是对崩滑灾害体结构和基岩斜坡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对水在地质灾害中的作用引入了岩土层水理性质的分析;论述了影响灾害发生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了雅砻江流域的地质灾害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地震救援行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救援行动的概念和响应过程出发,在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地震救援行动的方面和因素,以及它们对救援行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地震救援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爆炸荷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作用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爆炸荷载与地震作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认为就建筑结构整体而言,两者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应当区别对待;但对具体结构构件来说,二者的要求接近一致。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抵抗爆炸荷载作用的问题,可以在其满足抗震要求的基础上,加以优化,实现“多灾害设计”。  相似文献   

16.
《防灾博览》2014,(6):10-10
2014年12月1日,“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科学考察”项目验收会在北京召开。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本次科考超额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实现了既定目标。查明了芦山地震发震构造,对此次地震与汶川地震关系给出了定量分析结果,并对附近地区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危险性做出预测。本次科考在科学上取得了新认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震后灾害链生机制及其对汶川地震城镇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8级大地震对地表产生强烈扰动,导致次生山地灾害极度发育,影响到震后灾害的活动特征及其相应的减灾对策。震后松散固体物质急剧增加、流域微地貌变化明显(沟道堵塞严重)、水文变化利于侵蚀和洪峰,使得灾害群发链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8月中旬灾区各地因强降雨而大规模爆发泥石流堵塞河道,洪水冲毁掩埋重建城镇,给地震重灾区造成巨大损失。从以汶川县映秀镇为例,在阐述灾害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震后灾害链的形成条件、成灾过程以及对城镇重建居民点的危害特点,进而提出灾害防治措施,为灾后城镇建设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38年的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结合历史地震及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存在着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落,其中,郯城—泗洪段断层面的现今活动习性处于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强震的段落;九江段于2005年发生了5.7级地震,积累多年的能量已经释放,闭锁状态已被打开,现处于震后震源断层面应力调整阶段,出现了低b值、高应力的状态,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再复发中强以上地震;潍坊—莒县段、定远段、合肥—庐江段、宿松段的现今活动则处于低应力水平状态,较短时期内复发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分层弹性地基中单桩基础按Winkler(温克尔)地基土模型,通过特性分析,建立了合理的力学模型,经过动力分析,给出了桩基础横向自振特性及在常轴力与横向地震载荷作用下强迫反应的解析解,文中的解析公式为具有常轴力和横向地震载荷作用的无限层弹性地基中桩基础的动力反应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防灾博览》2013,(2):6-9,1,2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中距离雅安市约35千米,距成都市约110千米,震源深度约13千米。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省(区、市)普遍有震感。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Ⅺ度,地震造成部分山体滑坡、大量房屋倒塌使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截至24日14时30分,地震已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截至2013年4月24日10时,共发生余震4045次,3级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