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社会经济“易灾性”综合评价实践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金晓冬  罗云 《灾害学》1993,8(4):1-5
本文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结合某一城市,对其社会经济“易灾性”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其结果可为灾害损失预测,防灾费用投放规划,防灾工程评价等防灾决策领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唐山市地质灾害综合防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生在城市的自然灾害往往表现出相互联系综合成灾的特点,综合防灾是城市防灾减灾的关键。根据唐山市的实际资料,分析了该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和综合成灾特点以及控制综合成灾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唐山市综合成灾的模式和过程。针对各种致灾因子间关联关系的复杂性,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综合成灾危险性评价模型,依据唐山市的实际资料和综合成灾过程分析结果,确定了模型因子和关联系数矩阵。应用所建的综合成灾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图件,预测了唐山市地质灾害综合成灾危险性的分布。分析了计算结果,并对唐山市的地质灾害综合防灾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综合承灾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灾害对城市的作用方式和城市的受灾反应都是不同的,但其不同点系存在于某些特定方面,而从宏观和本质上来看,城市对灾害的反应是有很大共性的,找出并掌握这些共性,也就抓住了城市综合灾害管理的核心和实质.鉴于以往在城市灾害研究中涉及的定义、研究内容和范围的不明确,首先进行了分析比较,给出了明确的划分,并提出用"承灾能力"来"统摄"全局,按照面对灾害作用下的逻辑和时间顺序,通过对城市功能的分析,提出由防灾能力、抗灾能力、救灾能力和恢复能力作为城市承灾能力的组成部分,并按照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三大功能分别设置了各种能力的评价指标.通过数据搜集和分析,先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区间数的模糊可变识别方法得出了全国省会城市和包括4个直辖市在内的共29个城市2003年的城市承灾能力对比结果.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大城市的综合承灾能力普遍较弱,亟待加强防灾减灾建设.  相似文献   

4.
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三维模式--阶段矩阵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考虑防灾减灾措施下,构建了城市灾害风险综合评估的框架体系,包括11种城市灾害所对应的风险系统评估后的综合评估,每个系统的评估是在考虑防灾减灾措施下采用信息扩散技术进行的信息处理和评估.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由阶段、灾害风险种类和级别组成的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三维模式--阶段矩阵模式.它是由3个阶段、6个环节及每个环节的矩阵模式组成.据此,简述了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过程是灾前预防矩阵管理、灾前准备矩阵管理、灾中应急矩阵管理、灾中救援矩阵管理、灾后恢复矩阵管理和灾后重建矩阵管理不断循环和完善的过程.最后,用一个虚拟实例说明了阶段矩阵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各类灾害风险交织叠加,防灾减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对“十四五”期间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韧性是一种应对风险的科学理念,运用韧性理念指导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有助于发挥规划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对韧性概念理念与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该文将“城市安全五维体系”运用于防灾减灾领域并对防灾减灾工作内容进行了重构,通过五维体系视角回顾上两版国家层面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总结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趋势,系统梳理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背景,基于韧性理念提出了“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建议。  相似文献   

6.
淮南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城市经济带来的损失日益增大。以淮南市为例,探索了编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技术方法。规划在现状调研、灾害风险评估和用地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对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通道、避难场所、应急物资保障等城市应急设施进行了规划布局;对防洪、抗震、消防、人防、地质灾害、突发水环境事故等防灾专项规划提出了指引;另外,规划也提出了防灾基本对策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7.
应急物流园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相互功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燕 《灾害学》2010,25(3):135-138
以分析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局限性入手,认为部门负责制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实用性较低,应急保障系统的危机意识淡薄。而建设应急物流园可以弥补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缺陷,实现综合防灾减灾由虚体向实体转化,增强综合防灾系统应对非传统灾害的能力。应急物流园的建设完善了城市减灾防灾系统的信息平台与物资储备功能,开拓了综合防灾减灾的社会化功能,弥补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诸多不足。应急物流园的应该建设依托中心城市的物流园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生产分布格局和综合运输体系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城市灾害的一般属性,着重分析了宝鸡市几种主要城市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防灾减灾对策;同时结合宝鸡"全国发展与综合减灾示范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指出了加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汕头市地震、风、洪潮、火等多种灾害的危险性、成灾模式和损失估计的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可视化的计算机综合防灾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本文针对基于GIS的城市综合防灾系统的建立,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实施框架,便于课题组各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和统一。  相似文献   

10.
张永领  游温娇 《灾害学》2014,(1):109-114
城市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较高的地区,评估城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对于提高城市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18个区县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构建了45个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了16个独立性强的重要指标作为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评价指标;采用TOPSIS方法对上海市18个区县的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进行了评价,揭示了上海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区域特征,为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区域综合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城镇与工程防灾专业标准体系框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单灾种的技术标准,强化标准的系统性,发展综合防灾技术标准和建立关键技术标准子体系等构建工程建设综合防灾标准体系的措施,为城乡综合防灾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决策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友海  张媛  王耀 《灾害学》2010,25(3):57-59
在对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综合灾害指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城市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利用综合灾害指数的计算来获得综合防灾规划的决策依据。在综合灾害指数的计算过程中,以给水工程综合防灾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10种灾害最终的评价权重;以地震灾害影响因素识别和地震灾害风险指标的计算为例给出潜在灾害的风险指标计算。最终以综合灾害指数为重要衡量标准,并结合生命线工程功能上的布局要求和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来进行生命线工程的综合防灾规划。本方法在烟台市开发区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金江军  潘懋  杨志双 《灾害学》2007,22(2):73-76
随着人们应对灾害从过去的“被动救灾”走向现在的“主动预防”,风险管理成为防灾减灾领域一个热门话题。从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以及防灾减灾能力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地裂缝风险评价内容,提出了城市地裂缝风险评价流程,探讨了城市地裂缝可接受风险水平。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城市地裂缝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市用地类型开展易损性评价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首次提出了城市地裂缝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构成城市综合承灾能力的防灾能力、抗灾能力、救灾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是相互联系的。城市综合承灾能力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利用灰关联熵方法,分析了某城市各种承灾能力的关联性大小,以及综合承灾能力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强度。但关联性强,却不能说明协调得就好。因此,又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分析了城市综合承灾能力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关系,发现城市综合承灾能力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滞后性。分析得出该滞后性存在的原因后,通过对序列进行时间平移,证实了对滞后性原因的判断,并提出了加快加强城市综合承灾能力建设的建议,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对农业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意义重大。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利用日均温、水稻生长发育期、产量和面积数据对水稻冷害风险中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及损失度三要素进行了多指标分析。结合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综合计算指标权重,应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东北水稻冷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冷害风险综合评估指标与典型冷害年水稻单产平均减产率在0.01水平下极显著相关,冷害综合风险等级区划与历史任意冷害发生频率分布大体一致。因此,对冷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及区划所做的研究具有合理性,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灾害发生发展全过程中对城市的功能影响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体系,以及对于城市综合灾害防御和防灾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存在不足,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基于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多层级指标的权重向量和判断矩阵,实现了多层次、多因素的评估需求。研究根据城市安全韧性影响的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评估指标的层级架构并计算其权重。运用相关研究成果针对某特大城市开展案例研究,并针对其薄弱环节提出提升措施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防灾博览》2009,(2):24-31
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既包括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也包括防灾减灾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减灾的综合防控能力建设,涉及到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综合防灾减灾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调动各种资源、运用多种手段来开展,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参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18.
以深圳市高层建筑为研究实例,介绍了香港大学的城市灾害损失评估及应急反应管理系统,并采用此系统内置的建筑易损性分析模块,结合泛珠三角地区灾害危险性概率模式,场地特征及高层建筑实地调查分析结果,从建筑安全性角度对深圳市的标志性建筑进行危险性分析,进而对深圳市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管理建设提出建议。作为应用实例,模拟一定概率条件下的灾难事件发生时的建筑物损坏情况,归纳出高层建筑的损坏模式,总结深圳市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隐患,提出目前防灾减灾急需实施的相应步骤:建议在一元化的城市灾害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下,整合各个灾种防灾减灾管理部门的资源,以科学分析软件为灾情模拟和决策预案制定的工具,使危机处理的理念由领导决策型转向科学分析型,加强城市应对面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经济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自然灾害综合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证测算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珠三角城市自然灾害应对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协调度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综合评价城市灾害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旅游景区灾害的防治关系着景区收入和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有效评估景区的防灾备灾、应急处置和救援救助等灾害综合管理能力,是目前我国灾害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秦岭华阳古镇景区为研究对象,以暴雨灾害为切入点,以防灾减灾能力科学评价为研究内容,构建了景区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评价三级指标体系;采用相似权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通过建立未确知测度模型,定量化评价了景区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如下结论:华阳古镇景区2011,2013,2014年的防灾减灾能力分别为较低、中等、较高,其暴雨防灾减灾能力逐年增强,计算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客观地反映景区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监测预警能力对景区防灾减灾能力的影响程度最大,景区在未来的防灾减灾管理中,应以监测预警作为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