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慧宇 《绿叶》2013,(1):87-92
现代社会,公共空间愈益扩大.仅“重私德”而“轻公德”,显然无法应对环境问题。”美丽中国”由图景变成现实,各级政府要从公共的角度出发来处理公共领域的事务i民众也要走出小圈子,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许纪霖 《绿叶》2008,(7):34-39
文化是一个"魂","魂"一定要依附于某一个"体"上,这个"体"就是社会。社会的衰落会使文化成为一个孤魂,只能在观念的形态里飘荡,无法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层面。恰恰在中国,只有市民没有市民社会,最缺乏公共生活以及与之相呼应的节日的文化礼仪。学院化、精英化之下,小传统的衣钵传人士绅离社会渐趋遥远,观念有余,身体力行难为。广大乡村的中、小学教师等基层知识分子,在社区重建、社会重建、小传统传承中,能否扮演重要角色,社会期待着。  相似文献   

3.
周榕 《绿叶》2010,(Z1):166-172
中国本土城市文化的核心观念,是把城市视为管制单位和载道宣教的空间工具,而非享受社会化城市生活的场所。今天的中国城市仍然沿袭了这个文化传统,非但没有通过城市化进程有效地建立起积极的城市社会生活,反而通过掠夺式的开发,把社会矛盾以空间结构的固化方式变得更为尖锐与持存。未来中国城市要良性发展,政府必须进行大规模公共投入,改善公共服务、丰富公共产品,让城市社会充分自由地成长发育,变畸形的、被房地产裹胁的城市化,为自主性的、健康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4.
周榕 《绿叶》2010,(1):166-172
中国本土城市文化的核心观念.是把城市视为管制单位和载道宣教的空间工具.而非享受社会化城市生活的场所。今天的中国城市仍然沿袭了这个文化传统,非但没有通过城市化进程有效地建立起积极的城市社会生活.反而通过掠夺式的开发.把社会矛盾以空间结构的固化方式变得更为尖锐与持存。未来中国城市要良性发展.政府必须进行大规模公共投入,改善公共服务.丰富公共产品.让城市社会充分自由地成长发育.变畸形的、被房地产裹胁的城市化.为自主性的、健康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缺乏公共精神传统和关注自然细节的传统,城市和农村都具有很强的"一次性"心理,社会催化绿色生活的内生能力较弱。这些原因导致中国推行绿色生活面临很大的困难。为此,各个领域应共同推进、互相支持,消化绿色生活所需的成本。保留着稳定态和定居态的城镇、乡村,可能会成为中国绿色生活的释放点。  相似文献   

6.
夏光 《绿叶》2011,(10):7-14
在中国转向绿色发展和加强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环境保护担负新的重要使命:重建社会道德,重塑中国人性,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民族信仰。如何实现环境保护的这项使命?第一,要确立环境保护在执政理念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形成环境友好型的执政观、政绩观。第二,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在经济领域形成"保护环境引以为荣"的道德风气。第三,要推进环境教育创新,培育现代环境公益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利益相关,匹夫有责"的社会主流风气。  相似文献   

7.
张敏 《绿叶》2011,(7):74-78
社会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多面体结构。对于治国者而言,关键是要在多个维度之间寻求平衡,偏向于任何一方都会导致社会结构失衡。历史上,当西方社会从"重商主义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时,由于过于强化市场经济自发秩序中的"经济人",不可避免地衍生出诸如生态恶化、贫富差距、政治腐化、社会同质化等社会危机。当前,中国社会同样面临这样的转型问题。在德鲁克看来,要避免转型社会的治理难题,在工业社会中实现多元化,必须使社会成为一个自由的功能性社会。  相似文献   

8.
要加强公权力的制约,使权力恢复"源于权利,对权利负责"的公共本质。地方环保部门"跟踪"副省长并为排污企业通风报信,是公权力的错位,是对权力的践踏。  相似文献   

9.
PACE2016中国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就中国环境政府治理、环境市场治理、环境社会治理以及环境治理结构展开了深入研讨并达成以下共识:大国模式下的环境政府治理面临着突出的"污染避难所效应"、"公平与效率的两难"和"多层次治理体系"等问题;不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市场治理必然面临"要不要走环境治理市场化之路"的疑虑,相关研究表明市场手段作为有效的环境治理方式正在逐渐地打消此等疑虑;中国环境治理最主要的短板在于社会治理,提高公众参与度的主要挑战在于改变地方政府的态度,然而社会企业家是环境社会治理的希望;多元环境治理结构是中国环境治理的必然选择,政府引领、企业自觉、公众参与的制衡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关于落实我国绿色采购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采购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公共机构优化产业结构及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中国绿色采购制度的落实能发挥公共机构集中采购的规模效益,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并可引导社会绿色消费和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一些发达国家绿色采购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绿色采购的现状,对今后落实发展绿色采购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环境教育需求的产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2012年,党的"十八大"更是将环境保护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在国家层面奠定了追求绿色发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17,(1)
中国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公共自行车受到公众的普遍欢迎,如今已在我国许多城市"落地开花",成为一道绿色风景线。公共自行车的推广涉及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和市容管理等问题。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把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优化公共交通结构和完善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重要内容统筹考虑,一体规划。  相似文献   

13.
贠杰 《绿叶》2008,(4):97-102
在抗击"非典"等突发性重大危机时,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独特的制度优势:集中统一的决策系统,灵活、统一、高效的行政执行系统,"战斗堡垒"的基层党组织。同时,也暴露出我国条块分割的公共管理体制在应对危机时严重地不适应。立足中国国情,借鉴他国经验,从危机意识培育、危机能力训练、危机预案制定、危机管理法制化、危机设施储备上改善危机管理,是中国公共管理需要强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杨东平 《绿叶》2008,(1):91-95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就是引入了消费主义的文化。到底是倡导公交优先,还是倡导豪宅和宝马香车,在中国竟然成了一个公共问题。畸形消费文化带来的是:社会价值观的失衡,生态危机的出现。而期望用儒家文化靠读经诵孔来重建社会价值挽救生态危机,无异于痴人说梦。建设新的社会治理结构,走向公民社会,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美好乡村安徽“探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毋庸讳言,如果说城市是国家"脸面"的话,那么乡村就是国家的"毛细血管"。建设美丽中国,让农村美好起来,这是当然的要义,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是广大群众的新期盼。在安徽,从省到市,从县到乡,美好乡村建设急剧升温。山要绿起来,水要清起来,人要富起来,当前,江淮大地上的乡村容颜正在悄悄"变脸"。  相似文献   

16.
张厚美 《环境教育》2013,(Z1):69-73
建设美丽广元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在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广元提出"十二五"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奋斗  相似文献   

17.
基于群决策的ANP分析法,构建了中国"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两型社会"水平在2000—2013年存在多次波动,整体为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持续增长的资源和环境总量造成中国"两型社会"总体评价水平下降,资源和环境潜力指标在2005年后的快速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的效率指标增长较慢,导致中国"两型社会"水平相对下降。研究发现,由于资源环境的效率指标增长远低于潜力指标,中国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资源和环境投入转化效率存在滞后和低效率。此外,环境指标在2011年后的变化显示,环境问题已成为限制中国未来"两型社会"建设的阻碍。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04,(3)
"绿色中国"第三届论坛4月24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部门的官员,经济和社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环保NGO 代表,首都高校大学生环保志愿者以及有关国际机构的代表和友人聚集一堂,畅叙"绿色中国与科学发展观"。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首先发表题为《环保指标与官员政绩考核》的主题演讲,引起与会者共鸣。"环境政绩一定要与政府官员任免密切挂钩,尤其是各地各部门的主要管理者要成为环保考核的对象和环保责任的承担人",已经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做的是用正派、纯洁的方法,影响更多的人,最终让更多的美好思想,成功地转化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共识。政府是最大的公益组织和环保组织,政府的使命就是发展公共事务。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影响政府决策层,让公共意志凝聚为政府意志。  相似文献   

20.
张敏 《绿叶》2011,(5):19-23
从"重商主义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型,对国家治理最为重大的挑战是市场力量逐渐"脱嵌"于社会共同体。因而,需要扩张政府管制权力来平衡市场与社会,这也是未来中国整合中国食品行业碎片化管制权的应有之义。另外,中国国家转型的独特逻辑造成了大量的、地方性的食品"小作坊",这成为制约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对此,通过强化司法监督,实现司法的常规化权力运作,有助于化解治理僵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