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红树林     
马丁 《沿海环境》1999,(4):26-27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它生长在沿海浪小水急、坡度平缓、土质细软的海湾或河口的淤泥潮间地带,故也有人称它为海岸盐生沼泽植被.红树林大致分布在地球的南北回归线之间,其中马来半岛及岛屿的种类最丰富,生长最茂盛.中国的红树林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香港和台湾有天然分布.红树林中生长的木本植物叫做红树植物,一般都未包括群落周围的草本植物或藤本植物.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分布于广西合浦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的生境条件(淤泥质、泥沙质、沙质)对其形态因子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境条件对互花米草的形态因子和生物量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三种生境中,以淤泥质中生长的互花米草的单位面积株数和生物量最高;比较单株的形态因子,则以泥沙质中的互花米草长势最佳,并与淤泥质、沙质相差显著;在淤泥质与沙质中,除地下生物量外,其它形态因子与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的生境中互花米草生物量的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透气性及养分含量可能是影响互花米草形态因子和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现有面积约1.5万hm  相似文献   

4.
将大连市围填海资源区划分为原生湿地(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人工湿地(养殖池塘、水库、盐田)的基础上,评估了大连市围填海资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结合通过遥感影像所提取的2000年、2010年大连市不同类型岸线长度和面积数据,构建基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围填海资源潜力评估模型并对大连市围填海资源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连市围填海资源区潜力值,人工湿地原生湿地,原生湿地围填海资源潜力为:砂质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岩石性海岸;人工湿地围填海资源潜力为:养殖池塘近岸水库盐田。  相似文献   

5.
<正>广西自治区北部湾沿岸海域现有连片分布、面积大于0.1公顷的红树林斑块863个,总面积8374.9公顷。在沿海14个海湾中,红树林主要分布于茅尾海、铁山港、大风江、珍珠港、廉州湾、防城港东湾和丹兜海,其他港湾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现有面积约1.5万hm^2,包括26种真红树,11种半红树。中国红树林湿地直接经济价值不高,而防浪护岩、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生态环境功能显,属于特别容易被价值低估的海岩生态关键区。1960年代以来的毁林转海造田或盐田,毁林围塘养殖,毁林围海搞城市建设等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使红树林面积剧减,环境恶化,红树林湿地资源濒危,急需加强管理和保护。现已建成各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8个,还需要吸收科学家积极参与,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以尽快扭转退化趋势,实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雷州市海岸主线有二百四十三公里,其中适宜种植红树林的滩涂有三千九百二十五公项,现有红树林面积二千五百九十一公顷,解放以来,该市十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生物气候、地形、底质类型、海温等环境因子和红树林分布数据建立了福建省红树林分布模型,基于最大熵方法分析了福建省沿岸红树林潜在适生区的空间分布.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对福建省红树林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估,识别了影响红树林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及其适生值区间,并通过空间叠加分析获取了福建省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优先区与空缺区域.结果表明,影响福建省红树林适生区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海表温度、气温和降水等,福建省红树林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沙埕港-三沙湾-兴化湾沿岸、泉州湾-厦门湾-九龙江口沿岸、漳江口-东山湾沿岸等地,其中最优适生区面积约为91km2.全省共识别出8处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优先区域,现存红树林保护率约为64.4%,保护修复空缺主要出现在沙埕港、三沙湾、罗源湾、福清湾等处,研究结论可为未来福建省红树林保护和修复行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厦门海岸线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厦门地区海岸影像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海岸类型的地貌特点,采用不同的海岸线遥感解译方法提取出1987年、1997年和2007年的海岸线,并进行岸线变迁原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海岸、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及红土海岸的海岸线解译标志明显,提取效果较好,基本能够实现计算机自动提取;淤泥质海岸在遥感图像上呈现复杂的边缘,无理想的线性特征自动提取技术,是海岸线提取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海岸建筑后退线设置是保护海岸带区域生态环境,保障海岸区域建筑安全及维护海岸景观的重要规划手段。本文以龙海市海岸带为研究对象,考虑海岸侵蚀、海洋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确定龙海市不同岸线类海岸建筑后退线的距离,为海岸带空间规划提供基础依据。结果确定龙海市不同岸线类型的海岸建筑后退线的距离分别为砂质岸线240 m、淤泥质岸线240 m、基岩岸线30 m、生物岸线220 m、人工岸线30 m。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辽东湾北部和东、西两侧滨海地区108个地下水井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1)辽东湾海水入侵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辽东湾北部淤泥质海岸,其分布特点是严重海水入侵区、轻度海水入侵区由岸向陆呈带状分布;东西两侧以砂砾质海岸为主,局部地区海水入侵较重,大部分地区海水入侵较轻;(2)辽东湾地下水化学类型可分为五种类型,其分布特点是由岸向陆呈带状分布,规律明显,反映了海水入侵分布特征。氯化物型一般分布在微咸水至咸水区,重碳酸盐氯化物型或氯化物重碳酸盐型、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型或氯化物重碳酸盐硫酸盐型分布在微咸水向淡水过渡区,硫酸盐重碳酸盐型或重碳酸盐硫酸盐型、重碳酸盐型主要分布在淡水区。  相似文献   

12.
渤海是我国典型的内海,它由三个海湾和一个中心海区构成。由滦河口至黄河口连线为其东界,面积为15,914平方公里,约占全渤海面积的20%,是渤海的第二大海湾,平均水深12.5米。其沿岸几乎全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构成典型的淤泥质海岸。流入该湾的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蓟运河、滦河等。 由于湾内(特别是河口区)的高生物量致使海域成为多种经济鱼虾生长发育的良好场所。历年来,渤海湾都是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产区之一。但十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是海洋底栖生物的栖息产卵地和生物基因库,是阻挡陆源污染物入海的生物防线。塑料污染可对海洋生物造成机械伤害、毒理作用,威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通过野外踏勘和海上作业,在海南岛清澜港红树林海岸采集大塑料垃圾和海水、沉积物、底栖生物样品,采用目视鉴别和体视显微镜、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鉴定分析研究区资源环境的塑料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大塑料垃圾主要来自于塑料袋和泡沫等生活与渔业垃圾;微塑料有碎片、纤维、线状、薄膜、颗粒和球形六种形态,多为大塑料经日晒和海水动力作用形成的碎片,人造纤维占比最高,为37.91%。研究可为红树林海岸塑料污染管控与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红树林海岸资源环境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最新调查资料为依据,在表述辽东淤泥质海岸基本轮廓的基础上,讨论了潮滩生物、土地、潮汐能等资源特征及开发潜力,并提出以潮滩横向分带性为理论依据的人工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5.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的一种木本水生植物,分布很广,遍及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地区。红树林在水中生长蔓延,不仅可以保护海岸,还能使海洋野生生物增产。然而,日益增长的石油污染,严重影响了红树林的正常长生。本文介绍在遭受油污染的红树林区投放分散剂消除油污影响的实际效果。文中介绍的研究方法及其结论,均可供研究此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孟加拉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支点国家,海岸带广泛分布有红树林,其西南部的松达班地区尤其典型。本研究基于1990、1996、2000、2005、2010和2016年6个时期Landsat TM/OLI中等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基于SVM方法的孟加拉国海岸带红树林遥感监测,并应用8 m空间分辨率的GF1-PMS1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结果检验,给出了6个时期孟加拉国海岸带红树林空间分布状况,分析了红树林30 a间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近30 a孟加拉国海岸带红树林面积整体上呈现缓慢减少的趋势,1990年面积为468218.932 hm2,至2016年红树林面积共减少17077.898 hm2;2)海岸带红树林空间上呈东部和西部减少,中部增加的态势,近30 a间东部吉大港专区红树林面积减少了45.7%,西部库尔纳专区红树林减少了2632.007 hm2,但仅占总面积的0.64%,中部巴里萨尔专区红树林面积增加3108.604 hm2;3)东部吉大港专区红树林面积减少区域主要位于诺阿卡利附近沿岸和佐拉尔甘杰沿岸,主要减少的原因是虾养殖池的建立;西部库尔纳专区红树林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松达班地区河口、沿岸附近,主要减少的原因是虾养殖池的建立和人类活动将红树林转换为其他类用地;中部巴里萨尔专区红树林面积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戈拉吉博群岛周边,主要增加的原因是人工种植红树林和红树林的自然增长。  相似文献   

17.
红树林及其土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红树林及红树林潮滩盐土广泛分布在世界低纬度海岸地区,是热带、亚热带的一种特殊自然资源,在生产和科研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地植物学或土壤学科方面作过不少调查研究和报道。由于红树林及其土壤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特殊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彼此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尤其在红树植物生态、生理特征和土壤基本特性等方面。本文是在近几年广东省海涂土壤资源调查基础上进行一些探讨,为保护、发展我省红树林资源,及合理利用其土壤资源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辽东湾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进行监测和评价,发现辽东湾土壤盐渍化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辽东湾北部淤泥质海岸,且与海水入侵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而辽东湾东、西两侧砂质海岸几乎没有土壤盐渍化现象;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全盐量和Na+离子与电导率的关系模型,今后电导率法可作为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监测的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红树林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广东、海南等地代表性红树林湿地为对象,研究红树林湿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沉积物有机碳、总硫、总氮和总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影响,结果表明:1)广东和海南红树林区总氮和总磷变化相似,均为:沉积物〉农田〉鱼塘〉光滩,广西大冠沙稍有不同,光滩的氮磷含量最低;有机碳和总硫含量各地稍有差异,但是红树林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总硫...  相似文献   

20.
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C、N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爱军  陈坚  李东义  卓志强 《环境科学》2007,28(10):2361-2368
在泉州湾不同类型海岸湿地采集了6根短柱状样,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并计算了中值粒径,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了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IC)和总氮(TN)含量.结果显示,泉州湾海岸湿地的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介于9.2~18.5 μm之间;水头光滩湿地沉积物TIC含量约为0.137%,高于附近互花米草湿地的含量(0.014%~0.038%),TIC主要集中在粗颗粒部分.沉积物TOC、TN含量分别介于0.939%~2.057%和0.163%~0.260%之间,互花米草对C、N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红树林对C、N的富集能力很弱;周边的排污活动使水头地区的TOC含量明显高于洛阳江河口地区.沉积物TOC、TN含量与中值粒径之间的相关性很弱,TOC与TN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互花米草湿地TN含量与C/N、互花米草湿地和光滩湿地的TOC与C/N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这些初步说明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的TOC主要来源于周边污染物的排放及植被自身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