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4,(8):4-4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意见》明确,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  相似文献   

3.
张浩 《绿叶》2012,(3):45-48
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技术缺乏竞争力、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先天优势不足;地区补贴政策各异,使新能源车企难以在异地推广产品,更多只能本地化营销。新能源汽车产业期待一个有序、健康的发展环境,这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标准、政策、法规,给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与引导,需要新能源车企苦练内功,需要配套产业链企业、消费者等各方力量的"合力"推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力高调喊话多年,但从当下火爆的汽车市场和舆情来看,包括纯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一直在扮演着“花瓶”“配角”的角色。从销售数据来看。今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仅突破2万辆大关。不过,成绩虽然尴尬,但在躲不过去的能源危机面前,新能源汽车前进的脚步不能歇更不能停。  相似文献   

5.
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政府和企业在实施和申请补贴过程中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特征,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号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三种均衡并用逆推归纳法对其进行验证,得出影响均衡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企业造假的成本与期望风险成本,影响因素还包括政府误判损失。结合此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提供理论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政府和企业在实施和申请补贴过程中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特征,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号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三种均衡并用逆推归纳法对其进行验证,得出影响均衡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企业造假的成本与期望风险成本,影响因素还包括政府误判损失。结合此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提供理论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李俊峰 《绿叶》2010,(8):9-14
要发展好新能源产业.政府其实不需要给市场和企业太多的东西,尤其不要认为政府比企业更聪明;认准新能源这条路,从宏观上提出大的发展目标.技术研发和创新上尽早安排,对企业行为给予预警.同时在环保指标等方面确立严格的要求,建立好市场规范,就够了。发展新能源.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心.我们的企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面做得已经很不错了,这既得益于政府的政策,也得益于企业的创新精神.贵在坚持。  相似文献   

8.
正7月13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13日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明确了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2014年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  相似文献   

9.
在文章中我们首先描述了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认为在整个汽车市场消费低迷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谓是大放异彩。新能源汽车具有众多优点,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但不可否认,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退坡,对其发展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针对新能源汽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从顶层设计、技术研发、引导预期、政策试错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路径主要是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工具可以快速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但也养成了新能源汽车企业依赖政策红利,而不是依靠技术创新获得发展的习惯。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激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持续地进行公平与有效率的技术创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外部激励路径转换的重点是在国家和企业层面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规划,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稳定和可预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赵坚 《绿叶》2012,(3):21-26
产业政策是否有效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从企业能力理论而言,有效的产业政策需要从促进企业能力构建和企业研发,鼓励产业内竞争两个方面来着手。同时,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产业政策的有效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产业成功并非都是产业政策的后果。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不能越位,代替市场选择产品类型、技术路线、组织模式,而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和保护企业能力的自我构建。  相似文献   

12.
策划人语:2009年至2010年,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井喷。带来了汽车行业的繁荣,也带来了交通拥堵,能源紧张、空气污染等诸多问题。主要使用电力作为驱动动力,能极大减少对石油能源的依赖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新能源汽车,由此受到了政府青睐。2009年至201 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连  相似文献   

13.
美国汽车业的衰落说明:在能够大规模地代替石油的新能源的开发前景还远不明朗的情况下,集中力量于新能源汽车技术,是反科学的,是不现实的。目前,节油技术才是全球汽车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汽车业应当放弃买技术和走捷径的幻想,勇于奋起直追,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14.
段颀 《绿叶》2012,(3):8-13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汽车市场中所占份额仍然微不足道。在这一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示范意义大于现实意义,二是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各种扶持政策和财政补贴,三是为数不多的新能源汽车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少数几个中心城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性理由主要是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而高能耗与重污染正是传统动力汽车显著的负外部性特征。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注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发展过程又注定是独特的。在考虑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问题时,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能源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能源战略,是我们始终无法回避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绿色视野》2009,(3):15-16
“尽管新能源车界暖风频吹,但目前市场正如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一样,遭受冷遇。”在安徽省汽车商会会长吕伟民看来,新能源汽车车市回暖尚待时日。  相似文献   

16.
魏后凯 《绿叶》2010,(8):20-24
新能源产业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是正常的,适度的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在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上,应区分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以民间投资为主体,但政府也应加强引导,规范民间投资行为,杜绝恶性圈地、盲目扩张,实现新能源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合理区域分工。在资源配置上.政府规划和市场配置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高效的市场配置为基础,以政府规划弥补市场配置的弊端.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建忠 《绿叶》2012,(3):27-33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时代到来了吗?对于一个后发国家来说回答这个问题似乎为时尚早。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其潜在的困境,这主要来源于私人激励,技术差距和重复建设三方面的挑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其独特的政策路径,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当鼓励更多的汽车企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适当采取较为严格的新能源汽车专利保护制度从而吸引技术引进,同时不宜采取过高的创新和消费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技术统计,我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在生产与使用环节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均超过普通内燃机车辆的排放量。国内尚未对新能源汽车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规制,导致了市场竞争恶化、新能源技术停滞、过度占用国家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剧等问题。在新能源汽车排放问题上,美国、欧盟、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都率先尝试规制并起到一定成效,中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对新能源汽车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法律规制,并探索和碳排放交易的衔接制度,服务于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保障与经济全球化战略。  相似文献   

19.
绿色技术推广是促进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本文将绿色技术依据其应对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为清洁、循环、低碳3类技术,并挑选了10类关键技术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绿色技术推广代表性领域的回顾分析,从政府、企业、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推广主体出发梳理出10类绿色技术推广的共性策略,并讨论了当前绿色技术推广的主要障碍。根据各类绿色技术的发展阶段和市场应用情况,就清洁技术的大气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和生态养殖技术,循环技术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低碳技术的工业节能、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筑技术,分别提出了未来进行技术推广可优先采用的推广策略和特色化举措。  相似文献   

20.
<正>从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给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惊艳表现。从2014年9月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正式启动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持续的财政支持,加上车牌(如北京的单独摇号或上海的免拍卖)和不限行等多个地方优惠措施,让迟迟未能启动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终于迎来了业内期待已久的井喷。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7.48万辆,比2013年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