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对总大肠茵群的测定方法提出改进,并对改进方法——平板培养法和国家标准方法(多管发酵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平板培养法是非常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陈敏  方序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5):934-938
用富集培养和直接涂平板培养的方法,从含酚废水处理系统的悬浮污泥中分别分离了57株和55株苯酚降解菌.112株分离物经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共显示了15种差异明显的ERIC-PER指纹图谱,表明至少应有15种不同的菌株.其中直接涂平板法得到的分离物占有11种,富集培养法得到的分离物占4种.将直接涂平板得到的分离物,与来自不同种属苯酚降解菌的LmPH(the largest subunit of multi-component phenol hydroxylase)等位基因分子进行杂交显示,该11种分离物可分为3种以上不同的LmPH代谢类型;而富集培养获得的分离物巾只显示1种LmPH代谢类型.对显示不同ERIC-PCR指纹图的15个代表荫株的生长和苯酚降解效率进行研究发现,其中F-6菌株在苯酚浓度0.4~1.4g·L-1范围内,其苯酚降解效率达到了70%~100%.  相似文献   

3.
基于CTC-流式细胞仪活性细菌总数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怡雯  杨天  李丹  何苗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9):2511-2515
以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5-cyano-2,3-ditolyl tetrazolium chloride(CTC)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CTC-FCM)的方法,以选择性检测水环境中具有代谢活性的细菌总数.该方法的原理是细菌与具有氧化还原性的染料CTC发生反应,形成红色荧光物质,被流式细胞仪特异性识别进而可选择性检测活性菌.研究结果表明,CTC染色的最佳反应条件为:CTC浓度为2 mmol·L-1、37℃避光孵育3h.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03个·mL-1.通过比较培养法和CTC-FCM方法检测热灭活后的大肠杆菌,结果表明CTC-FCM方法可准确区分活性菌和灭活菌,且与培养法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465).应用CTC-FCM方法检测实际样品,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培养法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8121).本研究建立的CTC-FCM方法可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需求,且检测时间比平板培养法缩短20~40 h,可以用于环境水样中活性细菌总数检测.  相似文献   

4.
几种矿物材料对污染土壤中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试验方法,以膨润土、硅藻土、磷矿粉及其改性产物、高炉铁渣、钢渣作为改良材料,探讨了几种材料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存在的规律.同时,对欧共体标准物质局提出的三步提取法(简称BCR法)进行了适当改进,以改进的BCR法提取并分析各形态铜在土壤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除磷矿粉外,其他材料(膨润土、硅藻土)的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择优选择稳定性较高的空气霉菌总数测定方法。方法在不同采样点和采样时间下,同时用自然沉降法和撞击法进行空气霉菌采样,每组三个平行样品,平板计数结果经格鲁布斯检验,剔除离群值,再用平均值计算出每平方米的空气霉菌总数。对比两种采样方法平板计数结果的变异系数,以及采样时间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撞击法采集的平行样品变异系数小,并且在15 min的采样时间内,受采样时间的影响较小。结论撞击法测定空气霉菌总数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MTT-四氯化碳萃取吸光光度法测定活菌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噻唑蓝(MTT)-四氯化碳萃取比色法是一种快速测定活细胞的方法,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探索,建立了一种快速的测定细菌活性的方法。结果表明,MTT-四氯化碳萃取法可以有效地测定活菌数,并且与传统的平板稀释法和比浊法的测定结果一致,可以作为代替平板稀释法活菌计数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极地环境微生物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多样性,是亟待开发的资源宝库.随着人类影响范围的扩大,极地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石油 资源开采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而利用土著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为克服传统的基于富集驯化的稀释平板法分离 降解菌存在耗时长、筛选结果单一等缺点,建立了一种单细胞水平微流体筛选(Single-cell Level Isolation with Microfluidics,SLIM)技术.以北极沉积物为菌源,以联苯为底物,利用该技术成功筛选得到9株菌株,分属于4个菌属:StreptomycesMicrococcusDermacoccusAspergillus;通过 稀释平板法筛选得到3株菌株,分属于AcidovoraxChryseobacteriumNocardia.通过两种方法得到的菌株完全不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LIM技术筛选得到的菌株具有更加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通过对沉积物及各代富集驯化培养物的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发现,并非所有富集的菌属都能被稀释平板法分离,通过SLIM技术筛选得到的菌属在所有样品中的相对丰度都很低.本文建立的SLIM技术从单细胞水平实现了目标菌种的筛选,相比于稀释平板法,具有效率更高的优点,同时避免了菌种间竞争等造成的分离困难.本研究为极地环境中有机污染的生物修复及“微生物暗物质”资源的挖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被长期受石油污染的特定环境中取样,经富集培养和平板法筛选得到9株乳化性能较好的菌株.采用排油圈法对这9株菌进行表成活性测定,其中菌株SF-6表面活性最强,通过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其所产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初步鉴定为鼠李糖脂.  相似文献   

9.
多功能细菌复合系NSC-7的菌种组成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SC-7是一组具有降解纤维素和林丹双重功能的细菌复合系.为系统了解复合系的菌种组成,在有氧条件下,利用传统的平板画线法分离到11株单菌,将11株单菌按体积比1∶1重新组合并不具备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利用单层和双层平板滤纸法检测NSC-7的分解能力,发现只有双层平板上的滤纸变黄且降解,说明复合系内纤维素降解的关键菌是厌氧或微好氧菌.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NSC-7构建克隆文库,获得了195个16S rDNA片断,经DGGE筛选获得25个代表克隆,其序列数据库比对结果中有60%的近缘种为已知菌,分别归属于Clostridium、Petrobacter、Bacteria、Paenibacillus、Proteobacterium 5个属,其余40%的近缘种为难培养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铁磷、铝磷的萃取率,在提取沉积物中无机磷的同时对有机磷进行形态分析,参照改进的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磷形态连续提取方法进行改进。最优化的改进方法对磷形态的提取顺序为:可交换态磷、自生钙磷(p H=5.0)、铁磷、铝磷、闭蓄磷、残渣磷。最优化的改进磷形态连续提取方法更有利于沉积物中铁磷、铝磷的萃取,而其对自生钙磷的萃取率和未改进的磷连续提取方法相近。最优化的改进磷形态连续提取方法对占有机磷比例最大的中活性有机磷的提取效果和改进的Bowman-Cole法相近,对活性有机磷和稳态有机磷的提取率和改进的Bowman-Cole法有一定差异。最优化的改进磷形态连续提取方法和改进前的方法测得的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在总磷中所占比例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腐烂竹子表面采集样品经初筛、复筛获得1株半纤维素高效降解菌。采用半纤维素平板水解圈法和胞外酶测定法进行菌株筛选,利用培养特征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并对产酶特性和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初步鉴定为类芽胞杆菌属细菌,命名为Paenibacillus sp.J-16,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麸皮(20 g/L)和豆粕(15 g/L),在初始pH值为6.5,装液量为50 mL,32℃条件下180 r/min培养60 h,酶活性达到192.6 U/mL。该菌株的获得为采用生物法降解半纤维素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蓝色凝胶平板筛选和发酵液排油活性测定的方法,从沈阳蜡化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表面活性剂菌株,并通过摇瓶发酵实验对该菌株产表面活性剂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产表面活性剂的最佳碳源为废油,氮源为尿素,初始pH值为7.0,接种量为5%,培养温度为35℃,培养72 h后发酵液排油圈直径可达6....  相似文献   

13.
以唐山市水源水和终端水为实验材料,对淡水藻类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探索,大致分为以下九种:培养基筛选法、稀释分离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毛细管分离法、小滴分离法、pH值分离法、温度分离法、抑制剂分离法。同时探索淡水藻类保藏方法。  相似文献   

14.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及固定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和涂布平板法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筛选,得到六种微生物菌种,对六种菌落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对分离筛选出的菌株作简单的固定化研究,以海藻酸钠(浓度2%、CaC l2浓度为4%~5%)为包埋载体时最易操作,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王世梅  周立祥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0):1418-1420
用2%的水琼脂作底层平板,上面涂布异养菌(酵母1130)菌液,再倒入分离硫杆菌的固体培养基作上层平板,涂布一定稀释度的含硫杆菌的菌悬液,30℃下倒置培养.结果显示,氧化硫硫杆菌菌落在双层平板上检出的时间比单层平板提早5d,检出率提高3.6倍,氧化亚铁硫杆菌菌落在双层平板上,检出率提高2.1倍.琼脂经高压灭菌后产生较高浓度的对化能自养菌有毒的水溶性有机物可能是影响单层平板检出率的重要原因,而双层平板下层的异养菌因能消耗上层的水溶性有机物从而可大幅度提高硫杆菌的检出效率.  相似文献   

16.
复合菌系BYND-8的种群组成及其对沼气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1组在中温下(30℃)高效分解木质纤维素的复合菌系的菌群组成.研究复合菌系预处理秸秆对沼气发酵的影响,利用平板分离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研究了中温木质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BYND-8的菌种组成多样性,通过添加该复合系菌液到以牛粪为原料的沼气发酵体系,研究了添加秸秆降解液对沼气产量的影响.利用平板法分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预测有限尺寸加筋平板结构宽频范围内的隔声特性,指导飞行器结构声学设计。方法基于混合FE-SEA方法,对单向加筋平板结构开展宽频隔声预计。同时,在标准声学试验室对其进行隔声测试,并将FE-SEA法预计结果与测试结果、SEA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SEA法相比,混合FE-SEA方法在50 Hz~10 kHz频带内的预计结果与试验结果更为吻合,其更适用于宽频隔声预计;在400 Hz~10 kHz的中高频段内,FE-SEA方法预计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同;在50 Hz~400 Hz的低频段内,FE-SEA方法预计结果略高于试验结果,且随频率降低,偏差会逐渐增大。结论进行加筋板结构声学设计时,为了获得精确的宽频隔声预计结果,可首先选用FE-SEA方法。FE-SEA方法预计结果在中高频段可直接使用,在低频段仅能作为参考,使用时应当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8.
标准法——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主要缺点是:测定时间长;使用了汞盐,二次污染较严重;对测定含氯离子浓度较高,COD值较低的试样,准确度较差.本文提出了改进意见.提出了彻底消除氯离子干扰的方法,克服了标准法的主要缺点.改进方法精密度比标准法较好.  相似文献   

19.
该试验筛选能够利用廉价的乳品废水作为部分替代碳源的高效耐碱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群。试验采用常规筛选方法,用盐碱地土壤平板划线。从平板上挑取粘性大的菌落接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摇振荡培养72 h后用高岭土悬浊液测定微生物产生絮凝剂的絮凝活性。最终选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群。将培养基中的商业碳源变换为其他不同类型的商业碳源以及不同浓度的乳品废水,用控制变量法优化其它他产絮条件,最终得出复合菌群的最佳产絮条件:乳品废水的浓度为900 mg/L、最佳乙醇添加比为2%、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阳离子为Na_2SO_4、最佳初始p H值为11、最佳培养温度为30℃、最佳摇床速度为160 r/min,以及最佳接种量为2%。在最佳产絮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可达94.68%。  相似文献   

20.
唐伟  张远  刘缨  王书平  刘志培  丁森 《环境工程》2019,37(10):126-132
通过富集培养、梯度稀释涂平板、平板划线分离等方法,从北运河底泥中筛选出6株具有异养硝化作用的细菌。其中,1株细菌HNM-4在初始ρ(NH_3-N)为140 mg/L,丁二酸钠为碳源,C/N为6的异养硝化培养基中培养48 h时,对NH3-N去除率为75. 67%。经16S rDNA测序鉴定,菌株HNM-4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单因素实验表明:HNM-4发挥异养硝化作用的最适环境条件为初始ρ(NH_3-N)为140 mg/L,碳源为丁二酸钠,C/N为9~18,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7~8,盐度为0~0. 5%。在反硝化培养基中培养48 h时,HNM-4对NO_3~--N和TN去除率分别为100%和12. 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