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力 《环境》2006,(8):58-59
从严重的水体污染到可以下水游泳,珠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曾经污染的珠江正在走向水变清的阶段。正如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在横渡珠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横渡很重要,说明政府治理珠江的决心。重游珠江很不容易,是很了不起的变化,标志着珠江的新生。如果说,横渡珠江只是一次检验阶段性成果的行动,那么这一成果离珠江“水变清”的目标还是有距离的,要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江段都可以游,需要加大珠江综合整治力度。巩固阶段性成果亦艰辛珠江综合整治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是,珠江治污形势仍相当严峻,经济快速发展对水环境压力还很大,人民…  相似文献   

2.
杨伟利 《环境》2006,(8):53
珠江横渡是一块“试金石”,能够很好地检验珠江广州河段的整治效果。其实,还有一群人,他们也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珠江泳者,因为热爱游泳、热爱珠江,这群人一年365日都没有离开过珠江。在滨江西路,在船锚雕塑旁边的江水里,他们就聚集在这里,或跳水激游,或带着宠物逡巡而行。珠江是一条航运通道,在没有安全防护和救生设备的情况下,广州市政府不提倡市民在江中游泳。当问及安全问题时,一位老伯告诉记者,他们也只是在近岸游一游,再加上从小在水边长大,应该不会有危险情况发生,记者在实地看到,这个地方是江流的岔道口,相对来说比较适宜游泳。因…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6,(8)
正7月21日,2016年广州横渡珠江活动如期举行。蓝天白云下,水波荡漾中,来自广州等7市政府负责人与群众游泳爱好者约2000人畅游了珠江。为大力宣传珠江保护,2006年广州恢复了中断近30年的珠江横渡活动。如今这一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1年,成为一项颇具影响力的大型群众性体育品牌活动,也成为广州环境保护宣传的一项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4.
宋惠莹 《环境》2007,(7):94-95
本文简要介绍了广州从2003年-2005年这三年来在综合整治珠江过程中的工作成效及亮点,并从中总结经验,为进一步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珠江综合整治工作的决定提供参考,加快推动珠江综合整治向"江水变清"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
黄慧诚 《环境》2003,(4):15-15
为研究部署2003年珠江整治工作,全面实现“一年初见成效”目标,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召开了珠江整治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会议要求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共护碧水     
韦倩 《环境》2002,(11):1
如果说,两年前召开的广东省水污染防治会议,吹响了全省向水污染宣战的号角,那么,不久前召开的全省综合整治珠江工作会议,则奏响了广东“为水而战”的强音。这是一次高规格的会议,除省委书记、省长亲自与会外,还有四位省委副书记、五位省委常委参加了会议。这充分表明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对综合整治珠江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提出,要在若干年内切实抓出成效,使珠江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广东省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则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八年江水变清。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以来,我市扎扎实实开展珠江综合整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经过各有关部门8年多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了珠江综合整治八年江水变清目标,我市水污染防治和水质保护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根据省珠江综合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考核评定,  相似文献   

8.
单力  伊水 《环境》2006,(5):52-53
4月17日下午,记者从广东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五”期间,广东省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局部地区有所改善.广东省环保局副局长陈光荣向与会的新闻媒体重点通报了广东省2005年及“十五”期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和珠江综合整治等四方面情况,并就电厂脱硫、小排量汽车解禁、广州和深圳饮用水源水质、中水回用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9.
韦倩 《环境》2001,(2):8-9
北有白云山,南有珠江水,古代广州便是个“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山水城市,但是,随着后来城区的不断扩大,市区人口的不断增加,“摊大饼”的发展方式使原来的山水有序排列变成了如今的“六脉不通海,青山包入城”的格局。其后果是,城区发展空间狭小,生存环境恶化。 1996年,曾连续6年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前十名的广州市,因环境质量差被挤出“十佳”行列,消息传出后,舆论一片哗然,当时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陈开枝大声疾呼:“广州该清醒了!”也就从这一年开始,广州市开始了后来被称为“改天换地”的环保工程。  相似文献   

10.
珠江广州河段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于2007年6月、7月和9月,采用玻璃挂片法对珠江广州河段9个断面处着生藻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同时测定了叶绿素a、总氮、总磷、溶解氧、pH等环境因子.本调查共观察到着生藻类35种,主要以丝状绿藻占据优势,其中毛枝藻是绝对优势种,其最高数量百分比达97.4%;而附着在绿藻藻体的一些硅藻,如异极藻、脆杆藻也是常见优势物种.着生藻类数量丰富,为3.16×104-3.06×106cells·cm-2;种类多样性较低,Shannon-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为0.15~2.68.从总氮和总磷含量来看,珠江广州河段水质为Ⅲ类至Ⅴ类之间.调查期间,2007年7月12日举行了"广州市万人游珠江活动",由于活动期间采取的一些截污治理措施,6月、7月水质特别是广州市区河段水质有所好转;但活动过后,营养盐特别是总磷浓度迅速上升,叶绿素a含量和着生藻类数量急剧增加.研究结果说明,珠江广州河段水质能够得以改善,但需要采取持续而有效的措施防止水质的进一步恶化,才能保证珠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