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广场     
《环境》2017,(4)
<正>关键词:地球一小时3月25日,"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24个时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但是,本是积极向上为环境保护出力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却一直备受争议。3月25日晚上9点,南京实时用电负荷不降反升,这一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北京日报:地球一小时"别成娱乐盛宴不可否认,"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开展,的确具有提醒人们重  相似文献   

2.
地球环境从不适于生物生存到适于生物生存,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从类人猿到现代入的发展演化过程,说明了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是在环境中并和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是环境孕育了人,也是环境决定着人,影响、制约着人。但是,人以其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理性思维能力而区别于一切生物。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地球环境的发展演化就  相似文献   

3.
<正> 1983年10月19日—11月11日,以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涂光炽教授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代表团,一行七人访问了美国。本文就这次访问中所了解到的有关美国海洋地球化学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薛游 《沿海环境》1999,(5):17-18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与往年相比,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更给人一种异常紧迫的感觉.事实上,这个主题的提出,与其说是一个口号,毋宁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拯救地球,刻不容缓!因此,许多关爱地球的人士发出呼吁:给我一个未来!但问题是,谁能给我们未来?  相似文献   

5.
UNEP简讯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世间万物,生命之网日前,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该主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同地球上各种生命间建立联系的需要。具体来讲,该主题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等各种方式来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可以从以下3个层面理解今年“六五”主题:①地球上各种生命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联系,这种联系像一张大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其他生物密切联系在一起;②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被应用于环境保护上来,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③世界各地的人们应…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环境署确定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莫使旱地变荒漠”。为呼应这一主题,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和行动,同时普及生态安全知识,进行环境警示教育,提高广大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和参与维护生态安全的积极性,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中,蓝色的地球象征着纯净、美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以绿叶的形态捧起地球寓意人类要对地球环境细致呵护,维护地球的生态安全。标识表达了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7.
前言     
<正> 今年二月一日,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立二十周年。我们和全所同志一道,热烈庆祝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并以这本特辑献给我们亲爱的读者,献给关心、支持和促进我国地球化学、矿物学事业以及一切希望了解这两门学科的朋友们。过去的二十年,是我国地球化学事业奋发向上的二十年,也是地球化学知识日益普及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忆一下,二十多年前,地球化学还主要是高等地质院校课堂上讨论的一个名词,一门课程,那么今天我们看到,她已经深入到地质找矿第一线、环境工程建设工地、科研单位的实验室,来到领导部门的会议室,成为一项生气勃勃的成千上万人的实践活动了。地球化学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是这样一门科学,它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  相似文献   

8.
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 2001年“ 6.5”世界环境日主题,即“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这一主题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等各种方式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有关人士对这个主题解释说,地球上各种生命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联系,这种联系像一张大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其它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应该用来保护环境,增强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世界各地的人们只有加强联系,才能有效地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物多样性,支持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系统。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相似文献   

9.
人、资源和环境,对人类来说,当然人最重要。虽然在人还没有出现以前的远古时代,地球上也有资源(森林、矿藏、水产等),也有环境(尽管是和今天大为不同的环境),却与人无涉。经过亿万年生物的进化、演变,在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本身  相似文献   

10.
地球之肾     
《环境》2010,(3)
<正>编者按:肾脏,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地球来说同样不可或缺,地球也有肾脏——它就是湿地。作为地球上一种珍贵稀有的生态资源,虽然湿地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还是  相似文献   

11.
过节俭生活     
人,本来就应当以节俭为美德,但如今人类的贪婪与奢侈竟然使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得更为贫瘠而满目疮痍…… 原来,我们每个人只要生活在地球上,便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远非您的双脚所占的方寸之地。随着生活方式、消费程度的不同,每个人对土地及其资源的耗用程度大相径庭。维持一个美国人的生存方式平均需要消耗10.3公顷的地球面积,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二十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土地才能供养一位美国人“大手大脚”的生活。香港人为6公顷/人,北京为3.8公顷/人,印度人最低,为0.8公顷/人。看来,一些所谓的先进国家,“高水平”的生活方式,是以…  相似文献   

12.
绿色之恋     
2001年4月 22日,这一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的盛大节日——“地球日”,也是第五届“地球奖”(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联合主办的我国环保领域的最高民间奖项)的颁奖日。 首都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四楼报告厅内,“地球奖”颁奖仪式正在隆重举行。热烈的掌声中,一位体态端庄、举止优雅的女教师从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手中接过造型别致、寓意深远的“地球奖”奖杯。她就是本届“地球奖”获得者中唯一一位师范学校的普通教师,也是唯一一位来自江苏的获奖者——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地理教师姚亚萍。 …  相似文献   

13.
环境是什么     
假如失去阳光空气,失去碧水蓝天,人类将会怎样?地球万物将会怎样? 人可以暂时忍受一日无三餐,草木可以忍受一岁一枯荣,但不能离开阳光空气,不能没有碧水蓝天、 这,就是环境。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是先有环境才有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环境是母亲,人类是儿子。在地球环境涵养万物的过程中,人类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骄子。迄今为止,没有谁能比人对地球产生这样大的影响,但无论能力有多大,其所作所为均依赖于环境。一旦碧水蓝天、阳光空气和森林土地这些环境要素被耗尽,人活下去就要成问题。 环境是一种品位、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是体现人们生活质量好坏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生活于愚昧、贫困、落后之中,生存即成为第一需要,享受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希望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我们能够从地球深处不断地攫取财富和资源。但我们攫取的力量、改造的能力能与这颗伟大的行星抗衡吗?我们真的已经把握了地球命脉的搏动吗?与沉默少言的地球相比,人类仍是脆弱无知的。人类如今是有了本事了。遥想亘古,我们的远祖藏在山洞里,躲避着洪水猛兽的袭击、守着一堆炭火瑟瑟发抖时,是多么的可怜、多么的无奈。而如今,当我们这一代人喝令高山低头、河水让路,从炸碎的深山中掏出宝藏、从千米地下抽取石油,把火箭射向苍穹;在大气层中爆出蘑菇云时,我们显得多么有智慧,多么有力量。…  相似文献   

15.
1911年11月1日,英国探险家斯克特率领南极探险队一行5人从罗斯岛出发,踏上了人类首次征服南极的征程。 1952年11月1日,美国第一颗氢弹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埃卢盖拉布小岛首次爆炸试验成功。 1993年11月1日,美国地质勘测署的科学家提出了新的证据,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球大气中氧含量的下降,而并非小行星或陨星撞击地球产生的冲力。  相似文献   

16.
陈丽园 《环境》2010,(3):6-8
肾脏,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地球来说同样不可或缺,地球也有肾脏——它就是湿地。作为地球上一种珍贵稀有的生态资源,虽然湿地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但事实上,它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它在蓄水、净水等方面可以对地球生态的调节发挥巨大作用。所以保护“地球之肾”,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一、新的地球观 旧的地球观认为地球是从太阳分离出来的灼热火球冷却而形成的,这种观点到现在已完全无人问津了,施密特等人的新的地球成因说认为地球是由宇宙尘聚集而成的。这种学说目前已完全确立了。 现今人们所说的新的地球观,不如说是关于地壳和上地幔运动的新见解。基于地幔对流的大陆漂移说、洋底扩张说以及板块构造说等主要以地球物理学资料为依据的新的地球地壳观风行世界,最近出版了许多书刊论述这些学说,所以在这里没有必要专门详细介绍了。  相似文献   

18.
<正> 1984年3月27—28日,在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召开了地壳与地幔地球化学作用实验研究工作者的例行学术讨论会。出席这届会议的专家约300人,他们代表了39个科研部门:苏联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影响人体健康的超地球环境因素杨梅林近年来,环境医学与环境气象学专家们,对是否存在地球大气环境外的超地球因素(又称超地球效应),以及这些因素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进行了深人探讨。专家们证实了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而产生的24个节气,如小雪、大雪、冬至、秋分…...  相似文献   

20.
1999年9月15日,中国环境报主办的《地球村》周刊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澳州科学及工业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指出,根据研究发现,由于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每天有8000人死亡。研究也发现,每年有大约280万人死于室内的空气污染,另外有2万人死于室外的空气污染。这则消息让人警醒,也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生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