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环境》2016,(12)
正在邻避事件频发,甚至一部分声音反对将垃圾焚烧作为城市垃圾处理主要手段的背景下,11月5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是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主要路线,也是当前我国符合国情的的主要技术路线,2020年要实现50%的垃圾采用焚烧方式处理;要建设"邻利"型高标准清洁焚烧项目,2017年建立清洁焚烧标准和2020年全面达到清洁焚烧的要求……目前许多中国城市都面临垃圾不断增长、"垃圾围城"的问题,在人口聚集  相似文献   

2.
现代城市中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逐渐的实现了循环式的高效利用,利用垃圾焚烧发电逐渐成为非常主流的垃圾处理方式。在现代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设计中,它的设计效果是否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工程的运营和实施,垃圾焚烧发电的锅炉给水系统的装置中,热力系统的设计合理性特别重要。本文主要对当前城市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锅炉的给水系统设计的总结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及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是迅速提高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有效办法。根据青铜峡市地理、水文等环境条件,以及该市垃圾组成成分的特点,设计了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处理系统,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和废气收集系统,并对设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类似地区、条件下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7,(3)
<正>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正遭遇一个尴尬的环境治理难题:一方面,"垃圾围城"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却因"邻避效应"频频受阻。不仅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选址建设,也大多遭此厄运。"谁都知道环境基础设施要建,但谁都不希望建在自家附近!"这是"邻避心理"的核心思维。这种"邻避心理"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市民环境意识增强,体现着社会进步,也有利  相似文献   

5.
后处理设施给水系统是后处理设施重要的公用系统,对后处理设施的稳定、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给水系统的可靠性需要深入分析,应用GO法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给水系统的平均故障概率、最小割集、重要度等可靠性指标.结果表明,给水系统的可靠性比较高,符合单一故障准则,二阶最小割集对系统故障的贡献最大,应该采取措施予以消除.进一步深入对比分析GO法与故障树法,结果显示,对于给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GO法有建模容易且图形简洁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董玥  梅凤乔 《环境工程》2017,35(8):112-115
为解决"垃圾围城"困境,在充分考量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特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能力以及垃圾处理可行方案的前提下,提出以干湿分类为基础,并对干垃圾进行二次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于此分类体系,对既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优化调整进行了探讨,提出优化调整原则。最后,以郑州市为例,给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优化调整的具体方案,并证明了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以及对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优化调整,在提高垃圾资源化率和减少填埋量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对深圳市生活垃圾从源头产生到末端处理的全过程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介绍,内容包括规划方法、融资体制、运营管理、技术应用、模式设计、政策扶持、宣传引导等诸多方面,其中垃圾直收直运模式、以环境园为核心的垃圾处理体系和依托"水平台"的垃圾收费方式对土地稀缺的大型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固体废弃物清运及处理工程,从垃圾的来源,收集,清运到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以及垃圾渗析液的处理,通过分析,比较,设计出一套完整高效的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的"不想分类、懒得分类、分类标准难把握"等垃圾分类痛点问题以及打破市面上的智能垃圾分类装置难以实现垃圾精准分类导致的"垃圾投放‘分了类’,垃圾处理一锅烩"的尴尬局面。本文介绍了一款基于条码识别、二维码识别以及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垃圾精准分类系统,并探讨了基于智能垃圾精准分类系统的从业人员来源及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资源条件实现垃圾分类行业的创收,为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通过管理法制化,为有效处理生活垃圾提供约束力;全市一盘棋,政府动员引领全社会共同参与;基层细致管理,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科学规划布局,未雨绸缪化解"邻避效应"。通过全市运动,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经验,对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及减少因固体废物处理而引发的环境社会风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很难处理的废水,采用一种较长流程的处理工艺处理四川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水质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出水水质达到了垃圾渗滤液二级排放标准。介绍了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的组成、重要构筑物及其设计参数和工程调试运行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住区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延安市为示范点对黄土高原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与资源化进行了研究。在对目前延安市生活垃圾特点和处理与资源化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垃圾分类收集为关键 ,分别进行卫生填埋和焚烧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并对卫生填埋和焚烧工艺的重要部分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3.
当前,"垃圾围城"是每个发展中的城市都要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英国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宣传教育、分类回收等的系统整理和分析,建议中国在政府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形成分工明确的制度体系和责、权、利统一的管理体系;在实施层面,推广有效的垃圾回收处理技术,完善垃圾回收、处理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将垃圾处理作为一个产业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14.
城市垃圾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来源以及水质特点,结合国内外研究和应用实例,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方式及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比较了合并处理等三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式的优缺点,阐述了物化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建议渗滤液处理应综合考虑水质水量、经济技术及环境等因素,优先考虑场内建设渗滤液处理系统,对于难处理的渗滤液可以考虑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高效物化"联合工艺处理。  相似文献   

15.
正垃圾焚烧技术的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如何?破解邻避困境与垃圾围城的关键何在?本文是本刊社长兼总编贾峰受邀参加"我是科学家"演讲第四期、以《打开"邻避"之门,我们需要什么钥匙?》为题的演讲稿,回应了"邻避"事件中几个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邻避"是什么?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邻避"还是一个陌生的词。"邻避"实际上是音译,英文叫:NIMBY,是五个英文单词(Not In My Back Yard)首字母的缩写。有人结合这个发音用一个含义非常贴切的中文词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的实施,我国大部分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面临着技术升级改造问题.分析了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路线出发,探讨了垃圾渗滤液不同处理技术环节的发展方向,提出对现有技术的升级改造与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世界上成熟的生活垃圾处置方法有卫生填埋法、焚烧法、堆肥法、热解制能法等,与资源回收相结合,形成立体的综合垃圾处置系统.单一的垃圾处置方式已经证明不符合"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垃圾处置原则.对大庆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产生量、物理特征以及处理现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适合市情的措施与对策,以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相似文献   

18.
2022年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居民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场域,能否实现社区生活垃圾源头准确分类处理是影响生态环境友好“无废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故有必要推动社区环卫一体化,建立智慧、科学、精细、清洁的社区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基础设施体系。相关研究显示,随着垃圾分类政策法规文件逐步落实,各类生活垃圾占比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其中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占比逐渐提高,其他垃圾的占比逐渐降低,同时厨余垃圾纯净度的提升也为其焚烧发电之外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奠定了基础。分析典型居民社区特点及其内部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处理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的智能垃圾分类集成装备,与AI分类智慧大脑智能管理、调度、维护平台,提出了典型社区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基础设施体系配置原则,并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居民社区开展了布置案例分析。该研究结果可为推动京津冀及全国城市社区垃圾智能分类与清洁收集体系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要求从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19年7月1日开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始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中国是较早  相似文献   

20.
餐厨垃圾综合资源化处理技术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淼  刘阳  卢海威  李娟  肖娟 《环境工程》2012,(Z2):321-322,423
在目前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基础上,介绍了一种餐厨垃圾处理工艺,采用机械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收运系统、粉碎分选预处理、厌氧发酵生物处理、沼气热电联供、有机堆肥、废水处理、除臭系统多个环节,分离出油脂进行回收,垃圾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发电,沼渣进行堆肥,以期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解决"垃圾猪"、"地沟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