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蚬作为原产并广泛分布于我国及东南亚的双壳类淡水软体动物,是我国众多水域的底栖优势种。河蚬对水体污染物具有较强累积能力,已成功用于水体沉积物生物富集及生物毒性效应研究。但应用于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估(TIE)研究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标准指标测定方法和技术体系。为此,本研究在调查底栖生物在我国沉积物毒性研究的基础上,以河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我国生态分布等生物学背景,系统分析其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特征以及相关生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河蚬作为我国特色的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估(TIE)受试生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区河蚬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一种习见的大型底栖动物河蚬Corbicula flumunea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评价了河蚬对Zn、Cu、Pb、Cd和Cr的积累特性以及长江口区河蚬的生物质量现状.结果表明,河蚬体内Zn和Cu的含量显著高于Cd、Cr和Pb的含量,且Zn和Cu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据河蚬积累的重金属总量,本研究的6个样点中,九段沙上沙和横沙岛东滩的河蚬受重金属污染相对更为严重.与海洋贝类的生物质量标准相比,河蚬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基本上都还没有超过各自的第二和第三类评价标准,这说明当前长江口区河蚬的生物质量总体上尚较好.图3表4参19  相似文献   

3.
4.
水合欢对重金属Cd、Pb的耐受性及吸收富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作物能够吸收重金属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利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科学和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一种水生豆科作物水合欢(Neptunia olerace)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研究水合欢对不同浓度Cd (0、50、100、180 mg·kg-1)、Pb (0、500、1 000、1 800 mg·kg-1)的耐受能力及吸收与富集情况。结果表明,(1)在Cd胁迫下,水合欢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生物量和植株长度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蛋白、叶绿素以及根和茎中的MDA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叶片中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但根中CAT、茎中SOD和叶片中POD活性及叶中MDA含量均先降低后升高;(2)在Pb胁迫下,水合欢表现出很强的耐受性,水合欢生物量、植株长度、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MDA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但叶片中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根和茎中SOD、茎中CAT和叶片中POD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P<0.05);(3)Cd浓度为50、100、180 mg·kg-1时,水合欢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28、0.32和0.29,转运系数分别为0.05、0.06和0.08;Pb浓度为500、1 000、1 800 mg·kg-1时,水合欢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2、0.04和0.02,转运系数分别为0.04、0.08和0.05。水合欢对土壤中Cd、Pb的吸收均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的标准,但本研究发现水合欢地下部重金属含量远高于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且水合欢为直根系植物,根系较浅,容易回收,基于此,可考虑将其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进行间套作,这种生产方式既可固氮,又可利用其根系来原位缓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粮食等农产品生产所造成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5.
官厅水库-永定河沉积物中AVS-SEM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与同步提取的重金属(SEM)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控制缺氧性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的主要因素.本文设计了一套新型吹气, 吸收装置测定水体沉积物中的AVS, 提高了AVS的回收率及测定操作的稳定性. 并应用此装置测定了官厅水库, 永定河水体沉积物中AVS-SEM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鼠李糖脂对沉积物中Cd和Pb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 asaeruginosa)产生的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去除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鼠李糖脂对沉积物中的Cd和Pb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在鼠李糖脂溶液的pH值为10.0的条件下对重金属的去除效率最好,而且当鼠李糖脂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达到饱和时去除效率达到最大通过连续萃取对提取前和提取后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的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的重金属较容易去除通过4次连续的提取,使Cd和Pb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0.1%和36.5%.  相似文献   

7.
沉积物中酸挥发硫对上覆水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梁涛  林健枝 《环境化学》1998,17(3):212-217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装有新鲜河流沉积物和上覆水且可控制环境参数的模拟体系及参比体系,通过定时定量投放重金属溶液,研究了富含酸挥发硫的河流沉积物对上覆水中重金属(铜,镉,铅,锌)含量的影响,并观察了模拟体系更换为清洁上覆水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静态释放;随后考察了同一沉积物样品经酸化后对上覆水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能力的变化及在更换为清洁上覆水后沉积物的静态释放。研究结果表明:水相金属迅速转移到沉积物中,被其  相似文献   

8.
可可西里马兰冰川冰芯中Cd和Pb的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可可西里马兰冰川冰芯利用ElementICPMS测定了其中Cd和Pb的浓度.样品中Cd的浓度,除了四个样品未检出外,其余样品的浓度在0.399—14.735ng·l-1之间,平均值为4.6ng·l-1.Pb的浓度在8.9—51ng·l-1之间,平均值为20ng·l-1.Cd和Pb在深度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Cd和Pb的浓度基本上代表了该地区雪冰中的背景值.  相似文献   

9.
胡敏酸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文宏  陈俊  王琼 《环境化学》2007,26(2):224-227
采用连续提取法分析沉积物添加胡敏酸后,其中重金属(Cd,Cu,Zn,Pb和Ni)的形态分布状况.结果显示:随着胡敏酸的加入,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含量都不同程度的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加,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含量有所提高.Pb和Ni有机质结合态的增加与胡敏酸的浓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五种重金属中对Zn的影响最为显著,对Cd的影响最小.表明胡敏酸能促进重金属由非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化,即能钝化沉积物重金属,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洋涌河、茅洲河和东宝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及评价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根据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的特点,应用沉积学原理,对深圳三条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研究,采用Lars Hakanson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按当地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计算,三条河流都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多数河段属于强的生态危害,少数河段属于中等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1.
李振平  张秦安 《生态环境》2007,16(3):744-747
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对生态系统潜在危害的影响,已经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但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还很少。首次以桂林水系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酸化-吹气-吸收装置,用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测定沉积物中AVS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SEM和间隙水中Cu、Pb、Zn、Cd、Ni含量,用原子荧光法测定Hg、As含量。以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an cathayensis)为受试物种,通过沉积物加标和长期暴露实验,分析田螺生长发育情况和体内重金属积累浓度。结果表明:[SEM]/[AVS]>1时,间隙水中七种元素总浓度大于3.0000μmol·L-1,重金属对田螺表现出毒性作用,且田螺的死亡率和体内重金属积累浓度随该比值的增大而增大;当[SEM]/[AVS]<1时,重金属对田螺无明显影响。[SEM]/[AVS]是判定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有效判据。该研究填补了桂林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数据的空白,为判定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所研究水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是桃花江,漓江次之,青狮潭水库污染最轻。  相似文献   

12.
利用BCR化学连续提取法和EDTA铵盐单一提取法,考察了微生物作用和不同环境条件(灭菌,未灭菌,好氧,厌氧,添加还原药剂Na2SO3)对饮用水源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和不同环境条件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特别是对Cd和Pb的含量及各形态(F1、F2和F3)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微生物对有机质的矿化作用以及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还原作用分别是影响沉积物中Cd和Pb形态分布变化以及上覆水体中铁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沉积物中Cd和Zn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各形态(F1、F2和F3)含量占总量的比例[(F1+F2+F3)/T]均高于灭菌条件下;以EDTA单一提取法表征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态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差异十分显著,Cd和Pb的生物可给态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最高值分别可达24.96%和39.56%,而Zn和Cr的B/T值均小于5%.沉积物中重金属的[(F1+F2+F3)/T]比值(y)和B/T比值(x)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为y=0.96x+0.1388(R2=0.8704);重金属的潜在环境效应程度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变化趋势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沉积物-水界面,随着重金属各形态的潜在环境效应的增强,重金属通过沉积物-水界面由沉积物向上覆水体扩散的程度也随之加剧,对水源水库的水质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3.
孝妇河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及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孝妇河流域淄博段的水体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采集了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重金属Cu、Cr、Pb和Ni的总量及其化学形态,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存其在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孝妇河沉积物中Cu、Cr、Pb和Ni的总体含量分别为18.6—42.3mg·kg-1,13.6—31.6mg·kg-1,11.1—30.4mg·kg-1,17.6—29.4mg·kg-1;且均主要以结晶态存在,其次为可氧化态,可还原态及酸溶态所占的比例较低;其中,Cu的酸溶态所占比例为0—12.8%,迁移性最强,发生复溶的可能性最大.潜在生态生风险指数法分析表明,孝妇河表层沉积物受Cu、Ni污染程度达到中度,存在生态风险相对较大,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广州城市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选取广州城市水体中的4 个污染沉积物样品,采用连续提取法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 Pb 、 Zn 、 Cu 、 Ni 、 Cr 、 Mn) 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主要以残渣态、有机结合态和氧化铁结合态存在,其中 Pb 、 Ni、 Mn 以残渣态和氧化铁结合为主, Zn 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 Cu 以有机态和氧化铁结合态为主, Cr 以氧化铁结合态为主。沉积物中固相组分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无定型氧化锰> > 碳酸盐> 氧化铁> 有机质,而富集量则是后两者大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ce of Cd in substrate (wheat straw) strongly depressed the growth and mineralization of substrate by Agrocybe perfecta. Pleurolus ostreatoroseus was only slightly depressed and Pleurotus sp. CCB 068 increased degradation by the two highest Cd concentration. Mineralization rate of fungal substrate were increased by indigenous soil flora. However increase in Cd concentrations added to the soil depressed mineralisation of organic matter. Cadmium also affected the fruitbody yield and only Pleurotus sp. was able to fructify in high Cd concentrations. Transloc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d in fruitbodi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d concentrations in substrate.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artitioning of metals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Dan River drainage basin, the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for the South to 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China, to determine their bioavailability and associated levels of risk.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99 sites along the Dan River,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each element fraction was determined using sequential extraction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The residual fraction was the major phase for most metals sampled. Among the non-residual fractions, greater proportions of Zn, Mn and Cd were transported in in the available phase, whereas Ba, Sb, Pb and As were mainly found in the reducible phase. The oxidisable phase was important for the transport of Ni, Co, Cr and Cu in sediments. This analysis of sediments from the Dan River basin indicates a very high risk of pollution from Cd, Co, Mn, Sb and Zn. Combined with the sediments with extremely high concentrations, the Dan, Laoguan and Yinhua rivers, which have been affected by ore-mining activities, pose a very high risk to the surrounding areas and should be the subject of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现场样方调查以及室内蟹箱模拟试验,研究了蟹类的掘穴、取食等活动对河口潮滩沉积物中Cu、Pb、Fe、Mn、Zn、Cr等重金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蟹类活动可以显著地增加潮滩沉积物用以交换的表面积,改变周围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和粒度特征,使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显著增加,为在沉积物-水界面发生的重金属交换过程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来源.蟹类活动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垂向分布的影响与沉积物类型密切相关.图6表1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