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防灾博览》2012,(3):44-47
2012年5月8日,我国首部防震减灾知识动画电影《今天·明天》在北京举行首映式。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刘玉辰,"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何永年,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司长孙福梁,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秘书长张辉,以及来自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教育部、科技部的有关领导共同出席了首映仪式。  相似文献   

2.
《防灾博览》2014,(2):8-8
正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于2014年4月8日在中国地震局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届理事会会长马培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出席会议并代表协会委托管理单位讲话,秘书长张辉代表第三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中国地震局副局长、第四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赵和平主持会议并向大会介绍了本次换届工作开展情况。协会常务理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地震局在京联合召开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回顾总结十年来的工作成效和经验,研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部署"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中宣部副部长申维辰、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多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在防震减灾宣传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基本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14,(5):8-8
2014年9月26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与广西自治区主席陈武在南宁签署中国地震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共同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15,(2):10-11
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唤起全民族的预防和忧患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的防灾减灾文化活动,需要全面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中国地震局、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暨2015防灾文化电影季新闻发布会于3月24目在北京举行。中国地震局  相似文献   

6.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心下,中国地震局成立了政策法规司,进一步强化了政策法规职能。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工作,包括政策研究、法制建设和标准计量等方面,是全局性、综合性工作.对推进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2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的要求,中国地震局办公室、震灾应急救援司、震害防御司,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搜救中心,北京市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联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总要求和各项工作任务。围绕防震减灾法贯彻实施情况,交流各地在开展防震减灾立法、执法和法律实施监督等方面的做法、经验,探讨如何进一步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加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于2011年7月5—6日,在辽宁省大连市联合召开了全国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2月27日下午,《海峡两岸地震监测合作协议》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在协议文本上签字,并互换文本。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以及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国际合作司)的相关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0.
徐平 《防灾博览》2005,(3):47-47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及中国地震局关于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有关工作要求,尝试着解决目前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中存在的手段落后、资料匮乏、形式陈旧的问题,辽宁省地震局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的指导下,组织了由地震科普专家以及平面美术、电脑动画、多媒体制作等专家组成的创作队伍,制作了《地震的奥秘》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多媒体查询学习软件系统。这套软件系统充分地考虑了社会公众的喜好与接受能力,将防震减灾知识从公众求知的角度划分了五个知识区域:  相似文献   

11.
<正>直击现场: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中在县城附近,地理位置为北纬33.2度、东经96.6度处,震源深度14公里。截至4月20日下午17时,地震已造成2064人遇难,175人失踪,12135人受伤,其中重伤1434人。另外,地震造成大量居民房屋倒塌,有10多万户灾民需要转移安置,有些村落超过99%的房屋倒塌。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害损失的严重性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1831年我国有地震历史记录以来,至今共记录到6级以上强震800多次,遍布于除浙江、贵州以外的所有省份.就浙江、贵州两省而言,也都发生过5~6级地震.  相似文献   

13.
肖莉 《防灾博览》2005,(1):15-15
地震如同刮风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当两个板块发生挤压时候,压力在板块岩石中聚集,使岩层变形,一旦一方岩石不能支撑,产生断层,岩石恢复原位,发生回跳,巨大的能量释放激发地震。地震的发生常伴生有火灾、海啸、泥石流、滑坡、环境污染、商业中断、信息丢失和社会功能瘫痪等次生灾害,地震海啸便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14.
申俊 《防灾博览》2021,(1):20-27
地震是突发性极强的自然现象,地震灾害具有成灾迅速、破坏性强、影响面大等特点,如何在震时做出科学正确的应急避险选择,既取决于平时的应急避险准备,更取决于震时果断正确的应急避险方式.地球上每年平均发生500多万次地震,是不是所有的地震都需要应急避险呢?显然不是.需要应急避险的是那些可能对人们造成伤害的地震.为此,需要了解地...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12秒,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城西北2公里处(北纬97°55′,东经24°55′)发生了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本次地震灾区主要涉及德宏州盈江县、陇川县及梁河县3个县的21个乡镇(农场)、119个行政村(居委会),地震造成25人死亡,314人受伤,房屋倒塌损坏50178间。  相似文献   

16.
权利 《防灾博览》2010,(5):62-65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因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最为严重。近十年来,每年我国因地震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000多亿元,受灾人口总数超过2亿多人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震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损害不断上升。然而,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却不能够弥补地震给人民带来的损害,发展明显滞后。汶川地震更暴露了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缺陷,本文对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地震对公路的危害及防震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清林  杨绪连 《灾害学》2004,19(Z1):57-60
分析了地震对公路、桥梁的危害,提出了对平原、山区公路和桥梁的防震原则.  相似文献   

19.
1992年9月的一天,北京长安街西部中央电视台彩电中心的演播大厅里灯火辉煌,著名电视主持人赵忠祥、杨澜正和剧组一块筹备录制《正大综艺》第13l期节目,这期节目是国家地震局(现中国地震局)为配合联合国国际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