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SBR法处理生活污水时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发生与控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低溶解氧条件下,有机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和突然降温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低溶解氧条件下,当有机负荷为0 20kg·(kg·d)-1和0 26kg·(kg·d)-1时,活性污泥中虽然有丝状菌存在,但并没有发生污泥膨胀.有机负荷达到0 57kg·(kg·d)-1时,菌胶团过量生长,发生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提高溶解氧,降低有机负荷可使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正常.突然降温,也会导致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恢复温度后,膨胀现象可得到控制.非丝状菌污泥膨胀除了没有丝状菌过量增殖外,还具有污泥有粘性,泥水混合液难过滤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ABR的启动与颗粒污泥形成特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阐述了ABR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和颗粒污泥培养技术特征 .试验得出低负荷是ABR反应器成功启动的关键 .水流特性、适宜菌群、水力负荷、适宜碱度等是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条件 .有机负荷为 0 85kg(COD) (m3 ·d)到 1 5 0kg(COD) (m3 ·d) ,水力负荷是 0 198m2 / (m3 ·h) ,出水碱度控制在CaCO3 5 0 0mg L以上 ,运行 6 0d左右能实现稳定的启动 ,并培养出颗粒污泥 .ABR各隔室条件不同 ,形成污泥形状不同 ,但不同颗粒污泥基本都有丝状菌、杆菌为核心菌连接成网络 ,吸附基质及其它惰性物质组成 ,颗粒污泥内丰富的空穴为物质迁移和微生物降解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CANON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与负荷提高策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缩短工程应用中CANON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时间及提高总氮去除负荷,利用SBR反应器,研究了CANON颗粒污泥工艺启动规律与负荷提高策略.试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1℃,pH 7~8,根据反应器内污泥形态及脱氮效果,调整沉淀时间及曝气量.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55 d后,实现了絮体和颗粒污泥共生系统向颗粒污泥系统的转变;117 d时,总氮去除负荷达到0.32 kg·(m~3·d)~(-1),并能稳定维持,CANON颗粒污泥工艺启动成功.通过采取不断提高曝气量的方式,运行77 d后,总氮去除负荷能平均维持在1.35 kg·(m~3·d)~(-1),实现了工艺负荷的提高.试验中发现总氮去除负荷和DO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简单地通过观察DO浓度掌握脱氮效能,维持工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采用兼氧—AB工艺处理屠宰废水(400—2000m^3/d)的工艺流程、工艺特性,运行中的微生物学机理与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兼氯污泥以产酸菌为主,容积负荷0.5kgCOD/M^3·d,COD去除31.2%,BOD5/COD从0.65上升到0.73,A级污泥由原核生物组成,有较多的游离细菌,常有丝状菌,污泥负荷较高(4.78kgBOD5/kgMLSS·d),COD去除53.4%;B级污泥以分枝菌胶团为主,原生动物(钟虫,累枝虫),多且活跃,污泥负荷较低(0.73kgBOD5/kgMLSS·d),COD去除54.7%。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GB8978—88》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UASCB-S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厌氧污泥复合床 (UASCB) 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 (SMBR)串联工艺 ,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性能及影响因素 ,并与单纯的SMBR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在进液COD浓度平均为 2 50 0mg/L ,NH+ 4-N平均浓度为 360mg/L ,厌氧反应器COD的负荷为 7~2 0kgCOD/m3·d ,SMBR负荷为 1~ 5kgCOD/m3·d,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为 1 4~ 2 8h时 ,该串联工艺COD去除率达到 92 %以上 ,NH+ 4-N的去除率在 80 %以上  相似文献   

6.
室温低氨氮基质条件下单级自养脱氮工艺的启动和稳定运行是该工艺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在气升式反应器中接种久置的PN/A(partial nitritation and ANAMMOX)颗粒污泥,控制温度在(23±2)℃,pH在7. 7~8. 0,以氨氮浓度为70 mg·L~(-1)的人工无机配水为基质,考察单级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实现室温启动效能.通过逐级缩短HRT(1. 1 h→0. 9 h→0. 7 h→0. 5 h)提升氮负荷[1. 53 kg·(m~3·d)~(-1)→1. 87 kg·(m~3·d)~(-1)→2. 40 kg·(m~3·d)~(-1)→3. 36kg·(m~3·d)~(-1)],逐步恢复AOB、AMX菌活性以及微生物协同效能.经过95 d运行调控,反应器成功启动,NH_4~+-N和TN去除率达85%和69%.根据各阶段污泥性能,严格控制溶解氧,有效抑制NOB.污泥适应环境后,颗粒粒径随负荷提升逐渐增大,最终平均粒径达1. 30 mm.成熟的自养颗粒污泥轮廓光滑清晰,扫描电镜显示,颗粒污泥内部形成空腔,表面有孔隙,污泥形态以球菌为主,并有少量杆菌及短杆菌. EPS主要成分为蛋白质(81. 48%),泥水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120L)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系统总氮去除负荷提高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该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的最大总氮去除负荷为1.1kg/(m3·d),影响反应器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游离氨浓度、溶解氧浓度、絮体污泥和颗粒污泥相对比例等.在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保持AOB和Anammox活性的相互匹配是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大量淘洗絮体污泥会造成氨氧化活性降低和溶解氧升高,从而引起总氮去除负荷下降.限制反应器负荷增加的主要因素有:(1)污泥随出水流失,体系污泥浓度保持恒定;(2)受溶解氧影响AOB和Anammox活性不能同时提高;(3)传质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试验中发现总氮去除负荷和曝气量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反应器负荷波动时通过调整曝气量来调控反应状态,有利于一体化工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谭潇  黄靓  杨平  涂弈州 《环境科学》2017,38(8):3422-3428
高盐废水通常含有高COD浓度,难以处理,引用具有耐盐性能的生物反应器处理高盐废水成为必要.使用模拟高盐废水在3.267 kg·(m~3·d)~(-1)的COD容积负荷下,将Cl~-浓度逐步从0提升至10 000 mg·L~(-1),研究盐度对膨胀颗粒污泥床(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EGSB)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Cl~-浓度小于7 500 mg·L~(-1)时,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较低;Cl~-浓度为7 500 mg·L~(-1)时,反应器的COD去除率能保持在98.1%左右,容积产气率能够基本保持在1.3 m~3·(m~3·d)~(-1)以上,大粒径的厌氧颗粒污泥仍然占据体系的主体;当Cl~-浓度为10 000 mg·L~(-1)时,反应器中的厌氧颗粒污泥受到严重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0和5 000 mg·L~(-1)两个Cl~-浓度下的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度影响了微生物的种群分布,在5 000 mg·L~(-1)的Cl~-浓度下,主要的优势菌属由Cl~-浓度为0时的Methanoregula与Longilinea变为Methanobacterium、Methanospirillum、Methanothrix和Paludibacter.  相似文献   

9.
采用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成功启动了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混合发酵平行系统,重点探究了不同污泥停留时间(SRT)缩减幅度对于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幅度地缩减SRT( 8. 3 d)提升反应器运行负荷,不利于反应器的稳定运行;随着反应器运行负荷的增加,SRT缩减幅度应逐渐降低(5~0. 9 d),能够取得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系统的高负荷稳定运行.经过282 d的运行,CSTR混合发酵系统能够在SRT为9. 1 d,进料负荷(以COD计)为(12. 9±1. 5) g·(L·d)~(-1)的条件下稳定运行,相应的甲烷产量为3. 94~4. 25 L·(L·d)~(-1),甲烷产率(以COD计)为288~302 m L·g-1,p H和挥发性脂肪酸(VFA,以COD计)分别稳定在7. 80~7. 83和0. 32~0. 39 g·L-1.此外,还探究了高负荷条件下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污泥特性,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系统甲烷转化途径以乙酸转化途径为主,具有较高的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的产甲烷活性和辅酶F420的质量摩尔浓度.  相似文献   

10.
接种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启动硝化工艺的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文如  沈耀良  丁玲玲  丁敏 《环境科学》2013,34(6):2302-2308
中温(28~30℃)条件下,以自配无机氨氮废水为研究对象,在柱形SBR反应器中接种好氧颗粒污泥,通过逐步提升进水NH4+-N浓度(100~1 000 mg·L-1)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8~4 h),快速启动硝化颗粒污泥工艺.系统运行约30 d时,进水NH4+-N负荷达3.9 kg·(m3.d)-1,NH4+-N平均去除率在95%以上;后续高负荷运行阶段,氨氧化速率达5.0 kg·(m3.d)-1左右;反应器中出现亚硝酸盐持续积累的现象,25~70 d期间,NO2--N积累速率达2~4.5 kg·(m3.d)-1;尽管进水组分发生变化(COD/N),且进水负荷波动频繁,但整个运行过程中污泥始终保持良好的颗粒结构,SVI为30~40 mL·g-1,36 d时粒径大于0.21 mm的颗粒污泥约占污泥的93%(质量分数);颗粒污泥由接种时的浅黄色逐渐变为棕黄色,部分变为棕色.结果表明,以好氧颗粒污泥接种是快速启动硝化工艺和形成硝化颗粒污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泥特性及真空抽滤浓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玮  王伟  尹可清 《环境科学》2008,29(4):1109-1113
对某城市6座污水处理厂污泥做真空抽滤浓缩,并对污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污泥中每g固体(TS)相当于1 g化学需氧量(COD);每g挥发性固体(VS)相当于1.5 g COD,其线性回归R2分别为0.931 4和0.922 8.污泥中携带的COD占污水去除COD总量的60%.污泥有机物组成表现为高蛋白质低脂肪特征.调查发现传统重力浓缩污泥浓度普遍低于3.3%,浓缩效率低.在真空度-34.7 kPa下的真空抽滤实验表明,浓缩速率受污泥种类、浓度、PAM分子量以及添加量的影响.其中,污泥种类对浓缩速率影响较大,初沉污泥干固体抽滤速率为31 ks/(m2·h),剩余污泥速度低于15 kg,(m2·h),重力浓缩污泥的抽滤浓缩速度达到43 kg/(m2·h).抽滤液悬浮固体浓度普遍低于1.5 g/L.  相似文献   

12.
Pressurized biochemical process derived from traditional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i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e pressurized process is that the oxygen transfer barrier can be overcome by increasing the dissolved oxygen level. In this study, high concentration pesticide wastewater was treated by pressurized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moval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increased steadily with the increase of operating pressure, aeration time, and sludge concentration. When the operation pressure was 0.30 MPa and the aeration time was 6 hr, 85.0%–92.5% COD, corresponding to an effluent COD of 230–370 mg/L, was removed from an influent COD of 2500–5000 mg/L. The obtained outlet COD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than 350–450 mg/L for the identical process operated under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addition, pressurized biochemical process could produce a higher COD volumetric loading rate at 5.8–7.6 kg COD/(m3·day), compared with 2.0–2.8 kg COD/(m3·day) using the same equipment at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COD concentration followed a modified Monod model with Vmax 2.31 day-1 and KS 487 mg/L.  相似文献   

13.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人工合成模拟废水对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运行特性和膜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HRT为6h,溶氧浓度为4~6mg.L-1,COD的容积负荷为7.24kg·(m3·d)-1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可达96%以上.当NH3-N的容积负荷为0.17kg·(m3·d)-1时,NH3-N的去除率可达60%.COD/N比的变化,对好氧颗粒污泥MBR的COD及NH3-N去除率基本没有影响.稳定运行过程时,MBR中好氧颗粒污泥浓度(MLSS)基本维持在14~16mg·L-1.较高的污泥浓度和颗粒污泥内部缺氧和厌氧环境的存在,使MBR中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能同时存在.同时,比较了2种不同形态的活性污泥(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在MBR运行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颗粒污泥MBR膜通量的下降速度明显比絮状污泥MBR的下降速度慢很多,且通过空气反冲或用水清洗即可使通量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4.
厌氧升流式污泥层反应器在较高的COD容积负荷和水力负荷下稳定运行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固液分离,而固液分离的必要条件是污泥的沉降速度大于混合液在三相分离器的沉降区的最小断面上的向上流速。通过小型装置的试验表明,污泥的沉降速度与污泥的性状和浓度有关,使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能改善污泥沉降性、提高固液分离效果,使反应器能在相当高的COD容积负荷(20—30kgCOD/m~3·d)和水力负荷(0.8m~3/m~2·h)下稳定运行。本文叙述了厌氧升流式污泥层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过程,并简要地讨论了培养颗粒污泥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进水浓度对UASB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人工葡萄糖配水,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研究了进水浓度对UASB反应器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9000mg/L COD的高浓度进水能够培养出良好的颗粒污泥,颗粒直径1.0—2.5mm(大多为2.0mm),SVI 16.03 ml/g,沉降性能良好.颗粒化过程在二个多月的试验周期内基本完成。反应器容积负荷达30.8kg COD/m~3·d,COD去除率大于85%.而采用1000mg/L COD的低浓度进水,也能培养出颗粒污泥但过程较慢,颗粒直径较小,约0.5—1.5mm,反应器容积负荷最高为10.2kg COD/m~3·d,COD去除率约75%。本文还就处理实际废水时的操作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内循环式厌氧反应器启动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特性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研究了IC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方法和启动过程中颗粒污泥性质.结果表明,由于反应器成功滞留了大量活性高、沉降性能好的颗粒污泥,反应器初次启动可在20d内完成,二次启动15d内完成,反应器负荷可达12~15kg·(m3·d)-1,COD去除率85%以上;IC反应器启动结束后,其颗粒污泥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平均粒径由0.88mm增大到1.25mm,平均沉降速度由接种污泥的35.4m·h-1增加到105.17m·h-1,最大比产甲烷活性382.98 ml·(g·d)-1]几乎为初期的4倍,产甲烷优势菌由Methanothrix转变为产甲烷球菌和短杆菌.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抗药性细菌生长和分布特性及污泥负荷的影响,构建了不同处理负荷的活性污泥工艺,并以磺胺嘧啶抗性异养菌为例,阐述了污泥负荷对活性污泥系统中典型抗药细菌的生长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负荷增大有利于磺胺嘧啶抗性异养菌的生长繁殖,负荷提高后净比生长速率和细菌产量分别由0.32d-1和2.3×106CFU/d提高至0.33d-1和3.1×106CFU/d,活性污泥、出水和剩余污泥中抗药菌的浓度也均显著提高(P < 0.05),但对抗药细菌的相对丰度无显著改变.低污泥负荷下[0.24kg COD/(kg MLSS?d)]抗药细菌主要通过剩余污泥形式排放,排放量比(泥中排放量/水中排放量)为28.4;负荷提高至0.4kg COD/(kg MLSS?d)后,出水抗药细菌排放量显著提高,排放量比为1.1.处理相同水量,高污泥负荷下排放的抗药细菌总量明显降低,提高污泥负荷有利于活性污泥系统抗药性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厌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工艺处理冰淇淋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厌氧污泥复合床 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串联工艺 ,处理冰淇淋生产废水的工艺性能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 ,在进水CODCr 浓度平均为 3 0 0 0mg L ,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 7~ 2 0kg m3·d ,好氧反应器容积负荷 1~5kg m3·d ,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 13 1~ 2 8h的条件下 ,该串联工艺的CODCr总去除率大于 90 %  相似文献   

19.
乙酰螺旋霉素废水生物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相同体积 (6 2L)的升流厌氧污泥床和厌氧复合床处理乙酰螺旋霉素废水 ,当容积负荷为 6 0kg(COD) (m3 ·d)时 ,升流厌氧污泥床和厌氧复合床反应器对SS、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 6 7 4 %、85 1%、91 2 %和 75 6 %、91 7%、96 1%,结果表明厌氧复合床是高效实用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厌氧出水采用相同体积 (6 4L)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和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进行处理 ,当容积负荷为 1 6kg(COD) (m3 ·d)时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和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对SS、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 87 9%、85 1%、92 8%和 91 6 %、88 7%、95 4 %,结果表明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是高效实用的好氧生物反应器 .  相似文献   

20.
pH6.0酸性条件下产甲烷EGSB反应器的运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中性颗粒污泥接种,运行一个3.1L的EGSB反应器共345d,通过逐步降低pH值,获得了耐酸的产甲烷颗粒污泥并实现厌氧反应器在低pH、低碱度条件下的稳定运行.在pH 6.0,进水COD 3000mg/L,COD容积负荷5kg/(m3·d)时,反应器的COD平均去除率为95.0%,出水总碱度(以CaCO3计)仅为328.5mg/L,每g去除COD的沼气产量为372.2mL,沼气中甲烷含量约为57.6%;在进水COD 4 000mg/L,COD容积负荷7.5kg/(m3·d)时,COD平均去除率为90.9%,出水总碱度仅为404.8mg/L,每g去除COD的沼气产量为446.3mL,甲烷含量约为55.9%.EGSB反应器在pH6.0~6.1的范围内共运行112d,表明在低pH、低碱度下实现稳定的产甲烷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