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布莱尔执政起,英国就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布朗担任首相后,沿续了前任首相的做法,并于2008年10月将负责国内能源政策的事业及企业限制改革部和负责气候变化政策的环境、粮食与农村事务部合并,成立了能源和气候变化部,这一划时代的重组意味着英国在能源和气候变化政策上多头并举。2009年11月,英国制定了《2008年气候变化法》,  相似文献   

2.
环球     
英国敦促欧盟在2030年前减排50%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日前发表公报说,欧盟应将2030年的减排目标定为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0%,为2015年各方最终达成一份有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作出贡献。今年年初,欧盟委员会发布2030年气候变化和能源政策框架绿皮书,  相似文献   

3.
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9月9日向政府建议,大幅提高航空飞行税,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气候变化委员会当天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机构已向英国交通部、能源和气候变化部正式提交了相关建议。希望通过提高征收飞行税的方式,减少航班次。英国《泰晤士报》当天在头版发表文章说,如果发达国家都能采取这一措施,全球每年征收的航空飞行税将可增加数百亿英镑。飞机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6,(11)
正项目背景2013年9月26日至28日,朱小丹省长访问英国,与有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跨国公司等进行深入交流,就重点推进广东省与英国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全面合作取得广泛共识。2014年5月15日,时任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会见了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部长雷戈里·巴克一行,双方一致同意加强在低碳经济领域合作,积极在东莞搭建低碳产业园。  相似文献   

5.
英国副首相John Prescott最近宣布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对付气候变化的蓝图.英国计划到2010年削减其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水平少21%以上,削减量比京都议定书为英国制定的目标值多将近10%.如此多的削减量部分通过正在实施的政策达到,包括一项气候变化税、与使用能源多的行业就削减达成协议、和汽车制造商达到自愿减少发动机排放的协议以及要求电力部门承担责任让其到2010年有10%电力来自可更新能源.此外,英国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改进家庭内能源使用效率,允许企业界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的交易,鼓励企业从事一些项目如造林业,以使其抵消二氧化…  相似文献   

6.
《世界环境》2003,(1):89-92
英国将严格执行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08——2012年这段时间,从1990年的水平削减12.5%温室气体排放。目前.英国已制订了一系列综合政策和措施:1)气候变化税:帮助资助促进企业提高能源效益。2)炭信托基金:用1亿英镑的气候变化税来周转,促进采用有效的低炭技术。3)气候变化项目办公室:帮助企业对国外减排项目投资。4)温室气体贸易体系:世界第一个温室气体贸易体系,在5年中政府支持2.15亿英镑。6)新的能源效率标准:要求电力和燃气供应商帮助国内用户节约能源,减少燃料费。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这方面,我国一直希望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已与欧美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研发、技术转让和示范等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还参加了许多新的能源国际合作计划。金融风暴后,随着一些国际投资公司和银行面临危机,很有可能会波及到我国上述领域的一些合作项目,使节能减排面临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邹晶 《世界环境》2005,(2):58-60
生态系统是全球性的和相互依赖的。每个人以及所有国家中的人类活动都会对全世界的环境造成影响。通过C5项目,加拿大和中国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2月25日至27日,由加拿大环境部支持的中加气候变化区域适应能力国际研讨会在宁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召开,来自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中国外交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有关高校以及加拿大环境部、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澳大利亚温室气体办公室以及宁夏发改委、宁夏气象局以及媒体代表等近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及其管理中心年前正式启动揭牌。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建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是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领域的一项创举。基金将与各国政府机构以及国内企业开展多样化合作,通过项目建设、技术支持、信息管理与共享、人员培训等形式,加强科学技术、机构能力、公众意识等气候变化领域薄弱环节,并为国家节约奖励、能源审计、清洁发展机制等体制建设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0.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核电的国家,1953年就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个核电站,到1994年,英国的核电已经有14个电厂,31个反应堆,总装机达到1200多万千瓦。由于国内反核压力,英国停止建设核电站20多年。英国目前有8座核电站,发电量占英国用电量的20%,将在2030年前后到期退役。同时,英国的火电厂将在2025年前后全部关闭。为了替代目前老化的发电机组和降低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未来英国急需新建核电项目。而中国企业也将在英国重启核电计划的首个项目欣克利角核电站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与英国大使谈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与中国政府在科技、文化、经济、商贸等各领域都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两国均是世界环境大国,在环保领域很早就开展了技术交流和合作。1999年,英国外交部建立了环境项目基金及气候变化挑战基金,到目前止,环境基金支持在华环境项目已超过30个,总金额达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和能源项目 多数的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具有单一性。他们试图去研究某一项技术,并将其视为解决未来能源挑战的灵丹妙药。在那些受预算控制的学术研究领域尚且如此,更何况追求销售额和利润的商界。斯坦福大学“气候变化和能源项目”(GCEP)则与众不同。在此项目下,所有主要可再生能源技术都在同时进行着研究和试验。几家大型商业公司向GCEP提供资助,第一个十年的资助额达到了2.25亿美元。尽管如此,GCEP的学术研究并不会被他们的商业利益所左右。  相似文献   

13.
2001年,由英国环境、粮食和农村事务部(简称英国环境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简称中国科技部)共同商议,在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方面进行双边合作。2001年7月6日中英双方共同开展的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潜在影响评估项目的签字仪式在京举行。英国副首相克里斯托克和中国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出席了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4.
正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是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研中心)十二个重点学科之一。该学科始终致力于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在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大气环境管理等方面,为生态环境部重大决策出台和重要文件起草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政研中心相继开展相关研究数十项,出版中英文专著10余部,公开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1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国务院和生态环境部领导批示。  相似文献   

15.
简讯     
《环境工程》2012,(3):75+104
<正>中国将稳步推进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发展。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19日在北京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在未来五年,将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节能、积极发展低碳能源以及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等措施,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当天,中国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全球碳捕集和封存研究院在北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加大在该领域技术研发、政策研究、项目示范等合作,并将努力实现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在中国的商业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3):60-60
英国石油公司(BP)与中山大学日前合作启动了中山大学——BP液化天然气教育培训与研究中心。同时,为推广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BP公司将在广东科学中心建设一个大型的太阳能展示项目——太阳能风帆。为支持这些项目的开展,BP公司此次共投入了5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7.
日前,从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获悉,世界银行日前批准了三个新的中国贷款项目。以帮助中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电厂污染排放。 据介绍,这三笔贷款总额为4.41亿美元.占世界银行2008财年对中国贷款计划额度近三分之一。用于支持能效融资项目、山东烟气脱硫项目和第三辽宁中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相似文献   

18.
记者5月28日从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获悉,世界银行日前批准了三个新的中国贷款项目,以帮助中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电厂污染排放。据介绍,这三笔贷款总额为4.41亿美元,占世界银行2008财年对中国贷款计划额度近三分之一,用于支持能效融资项目、山东烟气脱硫项目和第三辽宁中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气候变化,许多国家都在关注利用碳捕获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减排,我国也积极与欧美国家进行CCS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合作。然而,该技术在碳捕获、运输与封存阶段存在一系列环境风险,尤其封存阶段环境风险难以预知和控制。为此建议:第一,高度重视潜在环境影响,加强CCS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第二,加强现在运行项目的环境监管,完善CCS项目的环境管理规定;第三,支持CCS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同时推进CCS技术试验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陈泽斌 《环境》2016,(4):62-63
正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曾经被人们所忽视的水运,因其具有低能耗和相对环保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绿色水运,更是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内涵的航运模式,越来越受到青睐。正因如此,"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被列为交通运输部"十二五"时期全国水路运输结构调整十大示范项目之首,推广LNG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