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镉(cd)是环境中的一种普通元素,容易固定于土壤或某些生物体内,且随其排放逐渐增加。所以长时间接触低浓度镉对居民造成的危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调查,目前欧洲共同体从各种工业向环境中排放的镉约为5000吨/年,有相当普遍的地区超过自然本底。本刊曾发表过镉的生态毒理学的报告(见本刊Vol.15,№.2),本文则深入分析1978年以后发表的文献,并将重点放在环境中的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代谢与毒性作用方面。现将以上各点总结摘要如下。 1.摄取:镉主要通过食物和吸烟进入人体;住在镉排放源附近的儿童还可通过污染物而摄入镉。在欧州,人体每日经口平均摄  相似文献   

2.
吸烟与血镉     
镉为人体非必需元素,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吸烟是人体非职业性摄入镉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些研究表明吸烟与血镉有关,吸烟者的血镉含量显著高于不吸烟者(P<0.0025)。男性吸烟者血镉含量为0.06~0.61 μg/dl,平均0.25μg/dl,而不吸烟者血镉含量为0.06~0.12μg/dl,平均0.08μg/dl。以一支烟镉含量为1~2μg 计算,其中的10%可被吸收入体内,如每天吸20支烟的人估计每天吸入2~4μg 的镉。而在未受污染地区的居民,每天从空气中吸入的镉则不到0.5μg。也有资料介绍吸烟  相似文献   

3.
<正> 镉在自然界是一个很稀少的元素,但由于工业和商业生产方面对镉的使用量迅猛增长;空气、水和土壤环境的镉污染日趋严重;镉通过空气、水和食物链已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而镉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正引起人们日益普遍的关注。本文拟对镉在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食物以及人体组织中的分布和主要生物地球化学性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等,作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镉通常是以硫化镉的形式与锌、铅或铜矿共生,其融点很低(767℃)、蒸汽压高。在有色金属及铅、锌的冶炼以及用镉的加工作业过程中,镉即随废水、废气与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锅通过呼吸道、食物链和饮水等途径进入人体以后,即随血液到达全身。进入人体的锅除随粪尿排出一部分外,其余的部分即蓄积在肝、肾、脾  相似文献   

5.
镉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一种金属离子,对生物体的影响有累积的作用。镉从水体中向生物圈转移,进入食物链的过程是摄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环境监测中对镉的检测限控制较严。以往多采用双硫腙萃取光  相似文献   

6.
两种不同镉环境调查与人群健康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对环境、食品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通过对两处不同镉环境的土壤、饮用水、粮食、蔬菜等农作中Cd含量调查,计算出污染镉环境人群Cd摄入量为每人每日120μg,原生镉环境为370μg,因此而导致的剂量一反应明显不同,原生镉环境人群遭受的危害比污染镉环境严重。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海域有八大口门(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的河水入海。在研究珠江口海域水体中镉的存在形态及其迁移变化规律时,很有必要追根求源,了解各入海口门河水中镉形态的分布状况,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对弄清珠江口海域水体中镉的迁移转化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采集了七大口门的入海口及珠江口海域的水样进行分析研究。从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七大口门水体中镉的五种存在形态与珠江口海域水体中的镉形态具有相当明显的依存关系,从中可以看到七大口门镉的污染物分布状况及其进入珠江口海域后镉的环境化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污泥含有大量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但同时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尤其是镉,被植物吸收后,最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所以国外对镉在农田环境中的行为进行了许多研究:Bingham曾指出,当土壤含镉4-13ppm时,就会使对镉敏感的菠菜、莴苣和大豆等作物受到危害;而蕃茄和卷心菜则能忍受相当于170ppm的镉。关于作物对镉的吸收特点,伊藤秀文和preer的试验均指出,投镉与作物吸镉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土壤因素对吸附镉的作用,许多学者根据Langmuir吸附公式,观察到土壤镉吸附系数(K)与有机质含量之间,有着很好的关  相似文献   

9.
<正> 镉是环境中十分有害的元素,又具有累积性,镉在环境中积累到一定水平后,就会引起作物减产,人畜患病(如痛痛病等),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弄清镉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转移代谢过程,作好镉的监测分析,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镉在环境中分布很广泛,其浓度常在10~(-11)~10~-1g/g之间,现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7471—87)灵敏度往往满足不了要求,还须用KCN、氯仿等有毒试剂,手续又较麻烦。因而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又简便可靠的分析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对近十年来镉的超灵敏光度分析方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0.
镉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介绍镉的理化特性、来源和用途,环境中镉污染,镉的代谢与毒性以及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说明了镉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镉的海洋环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从1935年在日本的神通川地区发现痛痛病至今,由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迅速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海洋环境问题上被列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到目前为止、环境科学各个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对镉进行的研究是如此广泛,除了海洋环境中的一系列问题外,还包括镉的土壤、大气、淡水以及一些矿物的地球化学分布;各种食物、蔬菜、水果、肉类的含镉量;人体的镉分布、摄取量以及镉对各种生物的毒性等等。  相似文献   

12.
食物是环境污物进入人体的主要环节,土壤是食物的主要污染源。重庆市的紫色水稻土污染已很普遍,有些元素在个别地方含量甚高。突出的有汞、砷、镉、铅、等,它们在土壤中的含量最高的分别达0.477、46.56、9.60、75.08 ppm。水稻植株的铅、镉含量亦高,分别为8.1,6.3 ppm。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是茎叶>谷壳>糙米。在三种紫色水稻土上所作的 Pb 对水稻的毒性水平试验.初步结果是:水稻三叶期抗铅毒能务极弱.分蘖期以前,Pb 处理浓度达到1350 ppm 时,植株生长开始受到抑制。受抑植株的茎叶含 Pb 量与植株长势密切相关,但植株吸收 Pb 并不完全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当 Pb 处理浓度高达2250 ppm 时,仍未达到毒害致死的程度。虽然如此,但因植株吸 Pb 量高,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畜体内所产生的危害性就更大,值得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郊区域农田中土壤镉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田土壤是镉生态循环的重要介质,所含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镉在土壤中以多种形态存在.可划分为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Fe及Mn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留态。不同存在形态镉的生物有效性各不相同,因而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水溶态镉,离子交换态镉具有很高的生物有效性。碳酸盐结合态镉在弱酸性条件下生物有效性较高,Fe及Mn氧化物结合态镉、有机结合态镉、残留态镉生物有效性很低。本研究采用连续提取法和原子吸收法对成都市某郊区基本农田的35份土壤样品中各形态镉进行了提取和测定。结果表明。成都市某郊区农田土壤的镉污染状况较为严重,37.14%的土壤含高生物有效性的水溶态镉或离子交换态镉。土壤中水溶态镉、离子交换态镉的存在与环境污染有密切联系。Fe及Mn氧化物结合态镉,有机结合态镉、残留态镉的存在受耕作因素和成土母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对镉的吸收累积规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从食用含镉大米引起骨痛病以来,世界各国对镉污染环境的问题极为重视,有关环境中镉的研究也日益增多。镉来自地壳矿藏中,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使它通过种种途径进入土壤,尔后又被植物吸收,再随食物进入人体和动物体,最后还会回到地壳中去。研究作物吸收和累积镉的规律,对调整这一循环过程保护人类免受危害,以及对作物污染  相似文献   

15.
致癌和非致癌环境健康风险的预期寿命损失评价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预期寿命损失法(loss of life expectancy,LLE)可以对致癌和非致癌物质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和比较,是一种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中国目前危害较大的6种典型致癌和非致癌污染物砷、DDTs、苯并芘、铅、汞、镉造成的人体的预期寿命损失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6种污染物的环境健康风险大小.结果表明,预期寿命损失法可以作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的一种方法,致癌物质砷、DDTs、苯并芘分别导致一个健康个体寿命损失3.6 d、2.2 d和12.1 d,非致癌物质铅、汞、镉分别导致一个健康个体寿命损失1.1 d、1.7 d和5.8 d;用预期寿命损失方法可以对致癌、非致癌风险在同一尺度上进行比较,在目标污染物现有相关研究基础上,6种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大小顺序为苯并芘>镉>砷>DDTs>汞>铅.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重金属元素在水-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规律,通过采集中山市某水稻田灌溉水、浅层地下水、土壤、水稻样品,重点分析了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3种重金属元素(镉、汞、砷)含量在该水稻田水-土-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该水稻田水-土-植物系统中,绝大部分镉、汞滞留在土壤中,只有少量向植物体、地下水中迁移;水稻根部镉、砷含量最高,水稻体吸收的大部分镉、砷被固定在根部;土壤中镉、汞、砷含量在垂向上(0~1.5m)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表现为镉在表层土壤(0~0.2m)中含量最高,往下部逐渐降低,汞在次表层土壤中(0.2~0.5m)含量最高,从上往下先增后减,砷在表层土壤中(0~0.2m)含量最低,往下部逐渐升高;该水稻田土壤中镉、汞主要来源于外源输入,砷外源输入较少。该研究对该地区资源、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废水中常见的重金属离子包括:汞、铅、锰、镉等,它们进入人体后,将对人体的肾脏、肝脏、神经系统等造成严重危害。去金属离子的传统方法有很多种,但多数效果不佳。近几年,生物吸附技术发展迅猛,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企业的废水处理。相比于传统的去金属离子方法生物吸附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主要结合了前人的研究和实验,介绍了生物吸附技术的含义及其发展,并对生物吸附技术目前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贵州牛角塘矿区镉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镉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元素,常伴生于铅锌等硫化物矿床中。在这类矿床的开采过程中,镉很容易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并造成污染。文章以贵州省都匀地区牛角塘独立镉矿床为例,研究了矿区内水体、土壤、红薯中镉的分布特征,并开展了淋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镉已对矿区环境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污染,镉对该区环境具有巨大的潜在压力。  相似文献   

19.
广西土壤镉含量状况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阐述广西土壤镉含量现状及其潜在风险,论文通过搜集和分析近20 a来公开发表的关于广西区土壤镉含量的文献,共筛选出目标文献60篇,涉及广西30多个地区,样品7 090个,总结了广西区土壤镉含量分布状况与超标情况,以期为相关研究、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广西区土壤镉含量范围、算术均值、几何均值分别为0.040~244.1、12.23、1.884 mg·kg-1,不同功能区的土壤镉含量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调查区域中背景土壤镉含量平均值为0.153 mg·kg-1;非矿区农用土壤和城市土壤镉含量的几何均值分别为0.467、0.320 mg·kg-1;工矿区土壤与矿区农用土壤镉含量的几何均值为7.147、6.643 mg·kg-1,分别是背景土壤镉含量平均值的46.71、43.42倍,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7.15、6.64;农田土壤大部分维持在中等污染水平,南丹、环江、金城江、大新等县区土壤受矿区污染影响较大。基于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及未调查的区域,建议对南丹、金城江、刁江、大环江、阳朔等区域采取治理措施,对百色德保县、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等铝矿主产区进行重点调查,以及矿区周边的农用土壤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20.
包头市居民吸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搞清包头市居民的吸烟情况。方法:按照流行病学调查表的要求,由卫生医师逐户、逐人询问调查对象吸烟情况、吸烟量和被动吸烟状况,以及与吸烟有关的年龄、性别和住址,将核实后的调查资料按统一设计程序,采用SAS统计软件包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处理。调查结果表明:市区居民吸烟率为38.34%,农牧区居民的吸烟率为50.68%,男性高于女性;吸烟量多在10支以上、25支以下,以农牧区每日吸烟量超过10支者所占比例最大(63.16%),且男性居民25岁组以后达到高峰一直维持到60岁组;女性居民的被动吸烟者和被动吸烟量较男性多。结论:居民的吸烟状况在性别、年龄、城乡和受教育情况等方面有不同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