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拟酸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广西南宁、柳州山地森林土壤(0~5cm)进行模拟酸雨(pH5.6~3.1)土柱淋溶试验,连续淋溶1280mm模拟酸雨,研究了酸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酸雨对土壤呼吸作用抑制的程度与土壤特性及雨水酸度有关。pH3.1的模拟酸雨使硝化作用受到显著抑制。pH3.7、pH3.1的模拟酸雨连续淋溶有机氨的矿化作用激活或抑制取决于土壤本身特性。对土壤酶活性产生激活、抑制或无影响,与土壤及酶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几年来酸雨对我国森林影响的主要调查和实验研究成果,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酸雨对木本植物的直接伤害,酸雨对森林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对森林土壤、土壤微生物、病虫害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由工业排放物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形成的酸雨,可能对水生和陆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淡水生物学家的有关酸雨对水生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数据(Hendry 等1976;Haines1981),但很少有人了解酸雨对微生物的影响;相比之下,酸雨对陆  相似文献   

4.
研究酸雨影响,用森林土壤为样品,以100cm模拟酸雨(pH3.2与4.1)采用连续的5cm/小时或每隔一小时5cm的强度处理,每周三次,共作七周试验.模拟酸雨的主要效果表现在表层土壤,包括pH与葡萄糖矿化率的降低和交换性Al与总酸度的提高.在较酸的土壤上,酸度的影响是向下伸展的.~(14)C-葡萄糖矿化作用以1.5—54微克/克土浓度进行试验,试验土壤(pH4.4—7.1)中葡萄糖矿化作用是在pH3.2的酸雨连续处理时受到抑制,抑制的程度决定于土壤和葡萄糖的起始浓度.在一种土壤上用pH3.2的模拟酸雨间隙处理七周,减低了三个葡萄糖浓度的矿化率.这些数据说明酸雨对微生物活性具有明著的抑制作用.酸雨不是一个新的环境问题,它现在正影响着北欧和美国东北部的广大地区.酸雨不仅影响到水生生物群的变化,而且还有害于陆生生态体系,其表现为加速土壤中Ca与Mg的淋失.Shriner(1976)指出pH3.2的模拟酸雨能损害植物,但雨水达到这样的pH是不普遍的.酸雨在陆生生态体系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上已有一些研究.Tamm等(1976)报导过H_2SO_4溶液能降低酸性土微生物呼出的CO_2数量.同时Grant(1979a.1979b)指出酸性土的异化活性已受到干SO_2沉积作用的抑制,当然这实际上是伴随着土壤pH降低的作用.本项研究打算采用不同起始pH值的酸雨,测定它们对土壤微生物异化活力的影响程度,包括指示有机碳矿化作用的葡萄糖氧化率,以及由酸雨引起的几种土壤特性的变化.本项研究是纽约地区阿迪龙达克流域酸雨综合性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模拟酸雨对水稻叶片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水稻叶片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酸度的酸雨对450nm处的峰强以及685nm和740nm处的峰强比值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且该影响随水稻生育期而变化,这揭示出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监测酸雨影响作物生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酸雨危害与我国酸雨的战略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酸雨的危害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一)酸雨对水体的污染及对水生生态的影响酸雨直接进入水体,使水体变酸,污染水系,还可将与土壤、植物等作用后的产物(如金属离子:铝、锰、铁)等带入水体,从而引起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长。湖泊水体酸化可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水生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分解,碎屑大量沉积,影响水生生物的营养与能量循环,从  相似文献   

7.
酸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过去积累了大量土壤酸化对土壤微生物带来种种变化的资料,都与化肥有关。由酸沉降作用引起类似的作用已更新了这个领域的兴趣,对此问题,Aleahder近来作了述评。通常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的微生物过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酸雨危害与次期性害虫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使用罩笼接虫、林中置木招引、模拟酸雨试验小区置木招引的研究方法,对马尾松次期性害虫进行了招引试验.结果表明,受酸雨危害和用酸水处理的试材与对照试材相比,均易遭小蠹、天牛、象虫等次期性害虫的入侵危害.试材平均每100cm~2表面积虫孔数分别高2.2—3,0.5—1.6,0.8—1.0个.  相似文献   

9.
从微生物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对微生物传感技术分类的介绍,分析了微生物传感技术在检测农药残留、酸雨及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的监测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和Zn复合污染对蚕豆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酸雨和Zn复合污染下,蚕豆株高和叶绿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蚕豆叶和根中的MDA含量上升,SOD活性下降,POD活性则是先升后降.MDA含量和SOD活性变化能较好地反映蚕豆受酸雨和Zn污染的状况.同时,酸雨和Zn的复合污染比其中任何一种单一污染对蚕豆造成的伤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市五年来酸雨化学特性和发展趋势,指出了酸雨的主要来源和控制酸雨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由于酸雨带来的恶果,近年来,煤炭脱硫问题已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煤炭脱硫的微生物学方法,较之化学和物理方法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已经发展了许多新的菌种与处理方法。本文概述了在煤炭脱硫中所采用的微生物工艺及菌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水稻生长期间喷淋酸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筠  王苹 《环境科学》1987,(3):25-27
酸雨对于城市建筑物、森林、渔业和包括农作物在内的各种植物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而南方又是酸雨较多的地区,研究酸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于1984年5月至10月期间进行了酸雨对水稻生长影响的模拟试验,探讨酸雨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酸雨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厦门市是我国酸雨控制区之一。文章利用1992~2005年厦门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来分析厦门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等级的降水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率有明显影响,相对于夏、秋二季,冬、春二季的降水酸度更酸,酸雨出现率更高。(2)K指数、850~700hPa层的冷暖平流对酸雨污染没有明显影响。(3)酸雨出现率随着1500m高空风速的增大而增多,风向变化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机率的影响不大。(4)逆温对酸雨污染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在黄豆(Glycne max)的一个生长周期内,模拟酸雨与Cd复合污染对土壤基本性质的影响,模拟酸雨作用下土壤-植物系统中Cd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模拟酸雨与Cd复合污染对黄豆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植物系统中这种复合污染的短期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短期内模拟酸雨和Cd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都有致害作用,但Cd污染的效应大于模拟酸雨的效应,模拟酸雨与Cd复合污染环境效应大于这2种污染物的单因素效应,且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pH值为3.5的模拟酸雨和20 mg·kg-1Cd的处理组合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危害最严重.尽管在短期内,协同作用仅在土壤交换态Cd含量、黄豆茎和根中的Cd含量这3项指标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这种复合污染的化学机制和环境效应值得关注,这2种污染物长时期共同作用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pH分别为3.5、4.5、5.6)和Pb(0~2000 mg·kg-1)复合污染对芥菜型油菜紫叶芥的生理特性和Pb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雨和Pb复合污染下,紫叶芥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叶和根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Pb含量和酸雨强度的增加是先升后降,脯氨酸含量随着Pb含量和酸雨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芥菜型油菜以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系统和提高脯氨酸含量来应对酸雨和重金属胁迫,芥菜型油菜对酸雨和Pb的复合污染有很强的耐受能力.芥菜型油菜根和地上部分Pb含量随Pb处理含量水平的增大而增加,其中,根对Pb的富集能力大于地上部分,酸雨能够促进芥菜型油菜对Pb的吸收.因此,在酸雨地区可以选用芥菜型油菜作为Pb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酸雨对混凝土建筑物和文物损坏机理的宏观分析,水泥中加入少量石膏,可延缓凝结时间,但当加入量大,将引起水泥膨胀,以致溃裂,探讨了酸雨对混凝土建筑物与文物损坏的微观分析,特别是酸雨等生成各种硫酸盐,通过从化学反应原理上分析了酸雨中二氧化硫与混凝土中钙离子反应生成石膏机理,从石膏特性上探讨了酸雨对混凝土建筑物和文物侵蚀机制,并由此提出了酸雨条件下保护混凝土建筑物和文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酸雨环境对轻质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酸雨是在大气环境发生变化后引起的环境污染之一,其特征是分布范围广、作用时间长。轻质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基基础材料,在建设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探讨酸雨环境对轻质土工程性质的影响,对于掌握轻质土的基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局地污染源对大连地区酸雨形成的影响,在市区及县级市布设监测点对酸雨进行监测,并获取酸雨点位附近局地污染源的酸性污染物排放量,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分析局地源对大连地区酸雨点位分布和频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距离大污染源较近的点位受局地源影响较明显,但市区酸雨频率高低与局地源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说明大连地区酸雨的形成除了受本地源的影响外,还应存在其它更复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酸雨对毛竹入侵阔叶林缓冲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扩张形成的竹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T1(pH=4.0)、T2(pH=2.5)两个模拟酸雨梯度,并以pH=5.5为对照(CK),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试技术分析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随着酸雨强度增加,竹阔混交林土壤w(TN)(TN为总氮)、w(OC)(OC为有机碳)、C/N和w(AN)(AN为碱解氮)显著升高,而pH、w(DOC)(DOC为可溶性有机碳)、w(MBC)(MBC微生物量碳)和w(MBN)(MBN为微生物量氮)显著下降(P < 0.05).②与CK相比,模拟酸雨处理(T1、T2)显著降低了细菌群落的OTUs数量、Chao1指数和Ace指数(P < 0.05).③竹阔混交林土壤细菌包括34门96纲247目401科698属,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为3种处理下共有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1%).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在CK处理下最高,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在T2处理下最高.与CK相比,Arthrobacter属和Elsterales属相对丰度变化显著,可作为酸雨胁迫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指示种.主坐标(PCoA)分析和相似性检验结果显示,模拟酸雨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④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酸雨处理的竹阔混交林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pH、w(TN)密切相关(P < 0.05).研究显示,不同模拟酸雨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明显差异,主要可能受到土壤pH、w(TN)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