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羽 《沿海环境》2000,(11):6-8
广西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采矿业不仅造就了不少富甲一方的矿老板,而且大大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矿业已经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但是矿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诚然,水体污染、植被破坏、滑坡塌方等突发性灾难令人胆颤心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矿山开采而导致的生态恶化,对人们自身生存的潜在威胁将更为深远.痛心!满目疮痍今还在 地处桂东南地区的贺州、岑溪、藤县、苍梧、容县、玉林、陆川等地的矿区,由于常年大规模的无序开采钛矿、花岗岩、大理石等矿藏,使得这一地区本就严…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开采量大,然而,在矿产资源开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矿山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有效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是提升矿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研究在了解生态补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补偿体系,明确了补偿的主体、客体和主要形式,并提出治理责任机制、多渠道融资机制等保障机制,期望为环境管理部门推进矿山生态补偿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疆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但资源优势并未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问题严重。文章分析探讨了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分析新疆现行的能源矿产资源补偿机制、其补偿作用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新疆建立能源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和条件,提出建立和完善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益补偿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由于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造成了山体滑坡、崩塌、地裂缝、地表植被破坏、地表沓被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启动绿色矿业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增加环保契约等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对策,其目的是积极推进西藏矿业开发中的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安徽矿区生态破坏现状及生态恢复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储量大,矿种多.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增长,安徽省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的现状,提出了恢复与建设的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6.
广西从保证能源安全,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满足低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要,将风电项目作为新能源项目重点推进.广西陆上风电场大部分位于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等敏感区,通过分析目前风电规划、建设在选址、生态环境破坏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广西陆上风电场开发建设、环境管理提出相关建议.建议对广西风能资源开发所取得环境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评估,指导推进广西陆上风电场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7.
鞍山是我国老工业基地,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58种,铁矿、菱镁矿、滑石矿、玉石矿等矿产资源每年总生产能力为4200万吨,产量位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文献综述及实践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开发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矿区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为了消除这种负外部性,必须给予相应的补偿。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理论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国内外实践进行总结。分析发现:现有研究在内容上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生态补偿契约设计问题、补偿资金分摊问题、差异化补偿标准问题、不同补偿模式交易成本测度及临界点问题等。这些问题是未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术问题。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起步较晚,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包括制度建设和监管体系等。相比较而言,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在法律体系建设、不同矿区分类补偿、进入和退出机制、资金保障制度、监管机制构建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可以从几方面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包括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保证金制度、健全生态补偿税费制度、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华东地区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较高,对环境要求也高.但是华东地区资源丰富,涉及的矿种多,数量大,矿产资源开发普遍,由此造成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本文详细分析了华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如土地资源破坏和占用、水资源破坏、水土污染和矿山地质灾害等,指出区内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资源损毁、环境污染以及地质灾害的规模,分析引发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成渝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对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区,根据成渝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特点,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结合研究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态脆弱区分区等数据,采用空间图层叠加法,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未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主要生态屏障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平价方法,并针对矿产资源开发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减缓措施与对策,目的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生活与生产的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西河池地区是全国有名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全地区总面积3.35万平方公里,人口374方,居住着壮、汉、瑶、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河池又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锡、锑储量居全国第一,锌、铅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河池地区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矿业开发和利用也给河池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河池地委、行署领导毅然作出了“鱼和熊掌”都要兼得的大胆决策,并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治贫与治污并举,在扶贫开发中保护环境,又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中发展经济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资源保证,但长期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我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论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问题,对现行生态补偿措施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建立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的基本思路,对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五莲县位于山东东南部,总人口51万,总面积15Km^2。境内丘陵起伏,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5%以上,属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全县共有宜林山滩105万亩,耕地73.5万亩,水域面积3.4万亩,适宜发展林果、畜牧和淡水养殖业。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铜、花岗石等26种矿藏。五莲山、九仙山属省级风景名胜和省级森林公园。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五莲县生态示范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刘欣 《环境保护》2013,(19):41-42
结合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实践,阐述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我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产生根源。提出了制定和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的诚信建设体系与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机制,以及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体系正在逐步构建和完善,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导致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损害评估尚未有专门的技术规定。本文梳理了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主要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重点剖析了鉴定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未来从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加强属地统筹,合理组建评估团队,科学选择生态恢复方案等方面完善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矿产资源的开发,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开发,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一矛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揭示陕西省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定量分析了陕西省生态承载能力及可利用空间.经过计算,2014年全省人均生态足迹1.340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9286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0.3569 hm2.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承载整体还有盈余,但草地、茶园和化石燃料用地均出现生态赤字,最后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萝北县矿产资源丰富,矿山开采遍布北部山区,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本文分析了环境破坏的原因,提出了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矿产资源的开发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威胁到人体健康.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自治区矿山废弃物的排放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调研,为矿区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醒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3,27(3):79-80,83
淮南市是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由于煤炭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城市总体发展和经济增长。针对该市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提出了矿产资源型城市如何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的具体措施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