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强水土资源的风险管理对频频 发生的土地污染、水质恶化等生态安全问题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以中国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为例, 通过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熵权法以及构建DPSIR指标体系对区域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2003—2016年黑龙江省水土资源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可划分为2003—2008年(Ⅱ级危险)、2009—2012年(Ⅲ级敏感)、2013—2016年(Ⅱ级危险)3个相对稳定阶段。 这一变化趋势主要是由于工、农业万元产值耗水量等指标状态逐年改善及农业用水比例过高与生态用水比例不稳定。状态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对水土资源生态安全影响最为显著,响应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安全值增长最显著。生态用水比例、农业用水比例、地下水开采强度等指标安全等级的降低阻碍地区水土资源生态安全建设, 工、农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与农林水支出比例等指标安全等级的提升促进地区水土资源生态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2.
基于世界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的环境指标P-S-R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从张掖市甘州区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农业生态环境状态和农业生态环境响应3方面入手,构建了一个涵盖指标层、因素层、项目层及目标层的4层次绿洲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利用多层次、多目标决策和模糊优选理论,建立张掖市甘州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的模糊优选模型,得出2001-2010年张掖市甘州区的农业生态安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10年来,张掖市甘州区农业生态安全决策优属度较小,农业生态安全总体水平较低,生态环境处于不断的恶化当中,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该研究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介绍了全省各地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以及石漠化防治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分析该省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自然、经济、机制制约和群众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保护既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的全球性问题。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有机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两者结合具有相得益彰的环境保护价值,可有效地解决以往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农村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几年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宿迁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宿迁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宿迁市即将进行“生态宿迁”建设.文中在揭示“生态宿迁”建设的必要性之后,提出了“生态宿迁”建设的总体构想.通过对生态示范区工作的总结,阐述了“生态宿迁”建设的主要任务:生态工程、生态经济、生态意识和生态人居.在对“生态宿迁”建设的工作组织实施提出意见后,明确提出“生态宿迁”近期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态监测目标与监测指标体系选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扼要地阐述了农业生态监测的最终目标一农业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并对其定义、内涵(环境质量和生态完善性、动植物生产的高质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可行性)、可持续农业的一般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初步探讨了农业生态可持续性监测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以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以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研究区内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于以苕溪为主的山地丘陵区,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农业发达的平原区,较高风险区及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沿湖经济发达区。  相似文献   

8.
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与改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我国农村水、空气、噪声、垃圾污染加重,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仅此,对如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着城市环境建设与生态良性循环的维护。简述了南京经济区域的环境状况,揭示了该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了环境目标的可达性,提出了加强区域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天祝藏族自治县所处特殊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认真分析了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探析了天祝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法制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生态移民,加快小城镇建设等保障措施,以确保天祝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面向未来实现环境监测新飞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南京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生态城市建设中,环境监测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大力发展生态监测、自动监测、信息化建设为主导,以改革管理体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铺垫,围绕环境管理总体目标开展环境标准指标体系研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南京积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兴起建设生态工业园的高潮,但是生态工业园经济可持续性依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本文试图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以食物链的原理分析生态工业园所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对如何克服这种不确定因素进行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生态足迹是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方法,也是一种用来度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压力和影响的新途径.扬州市生态足迹计算的结果显示,2010年为2.823 hm2/人,是本地区生态承载力的5.39倍.扬州市生态赤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主要通过资源输入进行弥补.经济发展的生态转型和城镇建设的低碳化是抑制生态足迹过快增长的关键,实施区域生态保护有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自下而上与发展的问题,结合玉门市手实际,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以发展经济为目标,提出玉门必须走“局长生态型农村经济”之路,才是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途径。工着重提出,发展“以农户为单位稼午休型生态农业”更适应玉门农业生态特点和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研究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的两者发展特征与关系,对于采取经济环境一体化的综合决策、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利用1991—2010年江苏省社会经济、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主要社会经济与环境指标发展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91—2010年间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由此带来的资源能源与环境压力亦持续增加;同时,由于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减缓、控制了污染排放和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但仍面临环境承载能力薄弱、经济结构偏重、能源消费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影响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为此,提出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哈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森林覆盖率低,草场退化严重,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重开发、轻保护,资源开发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保证地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哈密地委、行署提出了"生态立区"的发展战略.本文对哈密地区"生态立区"的内涵及实现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将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中,防范由此导致的饮用水水源富营养化现象,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以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流域十堰段为例,基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区的识别,通过情景分析探讨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方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结果表明:将农业面源污染极高风险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氮、磷流失削减率可分别达35.9%和26.33%,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生态系统连通性,且人口生态压力指数较小(0.23),可统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展。研究结果有望为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丘陵山区提供一种红线优化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设区市级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普遍较弱、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巨大的双重背景下,编制设区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调查了江苏省部分设区市环境监测监控规划的基础上,总结了规划编制在监测监控网络建设、监测监控能力建设、质量管理、大数据应用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主要内容,针对规划中普遍存在的组织架构不清晰、特色发展定位不明确、环境监测监控融合发展谋划不足、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不够等关键问题,提出应理顺组织架构、明确特色发展定位、加强环境监测监控一体化发展谋划、加强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的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80—2020年间4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DEM数据和SPOT-5高分影像数据,从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等方面对中原城市群“三生”功能识别及时空演化展开分析。结果表明,40年来农业生产用地、牧草和其他生态用地面积大幅减少,城镇和乡村生活用地、工矿生产用地增长较快。城镇和乡村生活用地及农业生产用地的空间分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较大。研究区内159个区县“三生”空间演化存在显著差异,以农业生产用地转生活用地、生态用地转农业生产用地两种转移类型最为显著。此外,农业生产用地转生态用地及生活用地转农业生产用地占比也较高。  相似文献   

20.
白银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银市是我国主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之一.由于当地水资源缺乏,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导致白银市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文章主要分析了白银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特征,以此为依据,从城市生态经济与复合生态系统角度,探讨了运用生态工程的方法来改变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功能状况,以达到重金属污染危害最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