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桂林市公路护坡植被类型以及植物种类进行了较全面调查,运用"百分初选法"对桂林市公路边坡生态绿化植被进行了优选,结果选出优秀边坡生态绿化植物13种,其中乔木树种5种,灌木种类2种,草本植物5种,藤本植物3种;良好边坡生态绿化植物31种,包括乔木树种9种,灌木种类15种,草本植物6种,藤本植物3种;结合筛选结果和护坡现状,对护坡植被选择与配置提出一些建议:以桂林市区为中界,对桂林市区以北和以南分别提出了4种配置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并可加速植被恢复演替的自然进行。2.在尾矿砂复土前铺设一层农膜,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水保肥作用,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3,在尾矿库复土后种植杜仲、花生、早稻,可按照一般的栽种技术和田间管理,投入较少,生态经济效益较好。4.未复土尾砂库上种植先锋草本植物,可以搭配种植先锋灌木植物如沙棘、胡枝子、黄檀等。5.尾砂库废弃土地生态恢复,可按银杏一花生、柿子一油菜等传统农业种植模式进行开发利用。表5参3X53 9903495La3+、Yb3+在土壤和矿物中的吸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高效江…(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1999,19(…  相似文献   

3.
大连小窑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9年在大连小窑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监测数据,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湾内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了地理空间表达,结果表明:调查研究海域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该海域的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的生态风险因子为Cd和Hg。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省发展生态经济的意义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韧 《福建环境》2002,19(2):7-9
该文分析了生态经济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前景,以及福建省地理,环境、生态和经济产业布局等特点。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意义。着重处理的几个关系。力争突破的几个关口等。  相似文献   

5.
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风险,土壤生态修复是矿山环境治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选择江西龙南足洞稀土矿区,在实验基础上开展矿山土壤生态修复。通过往矿区土壤中添加天然修复材料熟石灰、沸石、凹凸棒土和有机肥(0.5∶5∶5∶1∶0.2),改良原始土壤。改良后的土壤装入生态袋中,筑成稳固的生态护坡。护坡上按比例播种草、灌木种子,马道上种植经济林木。栽种植物能够在修复的土壤中成活,长势良好。离子型稀土矿山土壤生态修复成功实现了矿区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并有望产生经济效益,是一种有效的矿山治理途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植被演替不同阶段植物系数的变化与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4年长期定位试验资料,利用植物系数、蒸散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等指标,研究了黄土高原植被群落不同演替阶段(草本群落→灌木群落→早期森林群落→顶级群落)的耗水特性与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实际蒸散量主要受降水控制,群落间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含水量是早期森林群落明显高于其它群落,草本群落明显高于灌木群落(P<0.05);植物系数是灌木群落>草本群落>乔木群落,而顶级群落大于早期森林群落;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是早期森林和顶级群落明显高于草本和灌木群落(P<0.05)。因此,进行植被建设不但要考虑植物系数还要考虑土壤水分对不同植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公路边坡灌木生态绿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云南、河北、安徽、宁夏等地公路边坡的绿化设计、施工及管护经验的研究,总结了公路边坡灌木生态绿化的方法和优点,并对推广本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区是中国南北地理生态过渡带东延余脉,山地系统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和敏感易变性,识别山地生境质量的空间特征对揭示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时空驱动机制及差异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基于PLUS-InVEST以及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大别山区2000~2020年生境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并对2030年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2000~2020年,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50%~54%)和林地(42%~45%)为主,荒地(2%~4%)面积占比最低,大别山区耕地变化最大,面积减少2 311.45 km2,林地和建设用地次之,面积分别增加1 431.37 km2和924.52 km2,灌木和荒地的变化较小,面积分别减少7.72 km2和19.10 km2;大别山区的生境质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中东部生境质量较高,北部和南部生境质量较差;2000~2010年生境质量均值从0.594上升到0.608,到2020年下降到0.603,生境质量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影响大别山区生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地形起伏度、土地利用强度和海拔,NDVI的影响随着时间逐渐增强.2030年生境质量的预测结果显示,4种发展情景下,区域内整体生境质量仍然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在生态保护情景下,依旧呈现降低的趋势,只是降低的速率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大别山区未来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规划提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利用PSR框架模型,以河南省太行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和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为研究区域,从生态压力、现状和响应三方面计算了研究区域内71个县、区的生态格局综合指数,结果表明28个县区生态格局评价结果为良好级别及以上,32个县区处于生态格局较差水平以下,11个县区生态格局指数级别在中等级别。整个生态区生态格局西部山区整体状况较好,东部丘陵平原地带尤其市辖区大部分生态格局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三S”技术在鸭绿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制辽宁鸭绿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应用GPS(遥感)技术对流域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用RS(地理定位系统)对流城内水源地、监测断面、排污口、支流与干流汇合点和生态示区做地理定位,用G1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水污染控制信息系统。为编制规划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及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分析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入手,从"印度模式"得到启示,研究了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及有效利用途径,以达到实现"节粮型"畜牧业合理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豫西地区降水资源对旱地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降水资源是旱地粮食作物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揭示了豫西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需水规律和水分盈亏规律,提出运用地理风险决策、实行适水种植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低丘红壤区伏秋旱的成因、特征及抗旱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全面分析了低丘红壤区伏秋旱的成因、特征和抗旱措施。结果表明,降水量超前于潜在蒸发量变化及红壤调控、供水力弱、有效水少,供需矛盾突出是伏秋旱的主因。其特征是频率和强度加大、干热同步、表土干旱。关键对策是建立开源节流为主体、降耗增效为两翼的抗旱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含铬废渣的综合利用途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铬渣的综合治理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铬渣的污染方式和解毒机理出发,分析了铬渣的综合处理方法,并针对我国菱美矿资源丰富的特点,提出用铬渣与轻烧氧化镁合成有实用价值的高级镁质耐火材料,该工艺具有处理铬渣能力大,解毒效果好、工艺操作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1:50万土地资源图的分类系统原则、依据、标准或指标体系,以及制图方法、颜色设计等制图理论和技术问题,对编制各类土地资源图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区王家寨峰丛洼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测定了小流域内不同植被的土壤水分年变化,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峰丛坡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且与同属小流域内的非喀斯特土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年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主要受降雨和蒸散过程的影响,但变化幅度存在差异,次生林和灌木灌丛变化幅度大于非喀斯特土山和稀疏灌草丛。雨后连续晴天各植被土壤水分变化幅度呈相同格局。观测期内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划分为4个阶段:冬季平稳低墒期、春季及夏初蓄水期、夏季及秋初消耗期及秋季及冬初回升期。各植被土壤剖面水分存在差异,次生林、灌木灌丛坡面土壤剖面含水量从表层到深层表现为降低型,稀疏灌草丛、非喀斯特土山则为增加型。同一坡面不同坡位间土壤水分差异不显著,反映了喀斯特地区复杂多变的小生境和其独特的二元结构水文系统。  相似文献   

17.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及潜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山前平原地区水资源转化和开发利用历史、现状与未来的趋势,可以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3个阶段:地表水开发利用阶段、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阶段和可用水资源的经济利用阶段。3个阶段前后衔接,相互交叉,较客观地反映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层次随社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的规律和过程。其中节水实际上在整个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都要贯彻,但第三阶段的经济用水内涵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特别是在灌溉农业上,包含摆脱传统观念和进行变革,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根据调查和计算,干旱地区现净用的水量仅160×10m3,只占水资源总量的18%,还处在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阶段;如完成第一阶段,可用水量能增加91%,完成第二阶段,则可增加216%,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8.
资源科学研究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资源科学研究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方重要基石。人类-资源关系的演进经历了自然崇拜时期、人本位与技术革命时期和现代协调发展时期三个阶段。真正的资源科学研究缘起于20世纪初期,作为资源科学研究三大支柱的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和资源经济学发展较快。近二、三十年来的资源科学研究表明,战略化、管理化和数量化是现代资源科学研究的三大趋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价格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开发利用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资源利用的价格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建设与发展中十分重要。在我国,卡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资源利用价格问题研究的基础,但需要吸收其它成功的尤其是西方的理论与实践之处。对于资源价格问题,不仅需要研究其市场因素,而且要研究其非市场因素;同时,在资源价格机制研究中,政府功能的问题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项目研究方法概论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土地资源能否生产足够的食物供养未来人口的问题益发受到关注,作为回答这一问题的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受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委托主持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项目。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分解为5个基本层次,确定2000年和2025年为研究的时间尺度,并探讨了无具体时间尺度的理想承载力。该项研究以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划分的9个土地潜力区为基础,以资源—资源生态—资源经济科学原理为指导,以综合、协调、持续性原则为特色,力图从PRED(资源、环境、人口、发展)的相互关系出发,回答我国土地资源在不同时期可以供养多少人口,提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可能性与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