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人工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结构退化、功能降低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合理的森林管理方案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以改善。本文以湖南省会同县磨哨林场为研究区,应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PnET-II和森林景观模型LANDIS-II,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研究未来100年低、中、高强度的采伐措施以及人工更新对森林面积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采伐强度增加,人工针叶林面积持续减少、森林AGB下降幅度加大;(2)人工更新措施能够使人工针叶林面积保持稳定,促进其AGB积累,有利于人工林更新与生长;(3)对人工林采取中等强度采伐且实施伐后人工更新的管理方案有利于我国南方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林地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2.
减少氮的负荷:全树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氮高沉降的地区,氮将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累积,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环境产生负作用。通过收集森林采伐残留物用作燃料,可明显减少氮沉降的影响。采伐残物对土壤有机氮库具有巨大的贡献,也影响到土壤的气候与过程,常导致土2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增强,皆伐地区氮素及流失增加。清除采伐残留物将绵伐地的氮素流失和阻止氮的累积。同样,与遗留在林地上的情况相比,如果清除采伐残留物,则氮的临界负荷值会更得更高。但是,大规模  相似文献   

3.
确定最优轮伐期的原则及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优轮伐期的确定是林学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探索在我国现阶段确定森林轮伐期所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五条,即:生产原则,经济原则,生态原则,社会原则以及系统原则。 讨论了简单情况下确定轮伐期的数学模型,即生产模型,经济模型,林租模型,净收益模型,土地期望价模型,土地租价模型以及推广了的模型。简单讨论了这些模型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森林分类经营思想为指导,根据青年林场的森林经营现状,合理划分森林经营类型,并确立各类型的采伐方式.  相似文献   

5.
据世界银行的调查,查明柬埔寨约95%的森林采伐都是非法的,并查明该国国内保护林的20%已遭到集中采伐的灾难。据报导,世界银行的东南亚、蒙古分局局长诺奇·奥康乔·伊韦拉分析,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进行采伐,柬埔寨的森林将在5年内消失。  相似文献   

6.
一切测量结果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度。合理的分析评定不确定度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评价检测质量非常重要的程序之一,也是环境监测实验室必须重视的问题。作为环境监测部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掌握相关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可信。文章通过测量水中的总氮含量为例,通过总氮测定过程,分析了影响总氮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给出了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并具体阐明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得出测量扩展不确定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金川县地处青藏高原向横断山脉深切峡谷过渡地带,在土地利用上具有明显的立体结构。森林采伐、土地开垦都在不断改变土地利用的状况。怎样合理利用土地,成为目前突出的问题。本文以1/2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量算面积及1984年以前的统计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及其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8.
木材剩余物是指森林采伐、造材、木材加工利用后的剩余物 ,包括枝丫、枝条、伐根、梢头 ,灌木、枯倒木、板皮、根部齐头、截头、锯末、木片、碎单板、木蕊等。据统计 ,我国每年平均采伐量约 40 0 0万立方米 ,而利用率只有 1 0 % ,因此 ,对木材剩余物的开发利用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相似文献   

9.
小康 《环境科学》1992,(4):91-91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1年9月8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1990年42万公顷热带森林被清伐,相比之下,1980年被伐的这类森林约为30万公顷。这种大规模森林砍伐的主要幕后动力是,清垦土地作农田和牧场,而不是伐木,虽然伐木是造成热带森林破坏的原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水文功能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长江上游森林林冠截留量与林分郁闭度呈正相关,当亚高山冷杉林的林分郁闭度为0.7时(5~7月),平均截留率为24%,当郁闭度在0.3时(5~7月),平均截留率降为9.5%;从枯落物持水量来看,箭竹冷杉林最大(6.0mm),藓类冷杉林最小(2.8mm),主要因为前者有较多的落叶伴生树种和灌木。岷江冷杉原始林的土壤最大持水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苔藓层最大持水量比皆伐后形成的其他森林类型要大2.3~17.2倍,从而具有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植被对径流的影响初步结论是,森林大流域的年径流量常常大于少林或无林流域的径流量;不同采伐强度径流量比较是皆伐迹地>择伐迹地>原始森林。与全国其他森林类型的蒸发散研究比较显示,长江上游森林的相对蒸散率较低,为30%~40%,这主要是由于海拔较高,降水量大所致。  相似文献   

11.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法对水中锰测定不确定度进行分析,确定锰测量不确定度最主要来源是工作曲线。通过合理选择不确定度分量,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优化评定过程,达到对不确定度合理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锰的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法对水中锰测定不确定度进行分析,确定锰测量不确定度最主要来源是工作曲线.通过合理选择不确定度分量,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优化评定过程,达到时不确定度合理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测量不确定度(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不确定度一词指可疑程度,广义而言,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正确性的可疑程度。标准溶液作为一种标准物质,有许多优点,比如使用方便、溶液均匀、量值准确等。在环境监测分析中经常要使用标准溶液,在配制过程产生不确定度,而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因此,对自配标准溶液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显得尤为重要。配制标准溶液时的合成不确定度与称量的溶质质量、物质的纯度、配制体积、环境温度的不确定度等有关,充分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上,得出其扩展不确定度。并以亚硝酸盐标准溶液为例,全面分析了影响标准溶液不确定度的因素,给出了不确定度评定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探讨非农就业对集体林区不同规模林农营林轮伐期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明确不同规模经营主体今后的用材林营林目标和林业在山区未来的经营发展模式,同时为林业规模化经营的合理性提供客观依据。基于劳动力转移新经济学理论,通过对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450户林农的调查,收集杉木营林的地块投入产出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Faustmann模型计算规模户与普通户的理论最优轮伐期,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集体林区不同规模林农采伐轮伐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普通户和规模户的理论最优轮伐期趋同;非农就业的劳动力流失效应造成普通户营林的预期主伐时间显著短于理论最优轮伐期,而规模户非农就业带来的收入效应造成其采伐决策接近于理论最优轮伐期。在农村非农就业不断增加背景下,南方集体林区规模化经营的方式有利于接近最优采伐决策,更适合于培育大径材,增加林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通过硝酸银滴定法对水中总氰化物测定不确定度的分析,确定其不确定度来源主要为方法加标回收率和重复测定。通过合理选择分量,达到对不确定度合理评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数据是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成果,而数据质量是进行实验室成果检验的唯一要求。标准溶液是分析检测实验室最基本的量值溯源载体。标准溶液配置质量的判定工作是检测实验室最重要的质控工作之一。本文以a-六六六标准溶液配制为例,对标准溶液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充分估计分析a-六六六标准储备液(母液)及标准工作溶液在配制、稀释过程不确定度的来源,评定了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及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对储备液100 mg/L、工作液10 mg/L、使用液1 mg/L的配置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考虑了影响配置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天平称量准确度、标准物质纯度、容量瓶及移液管体积。通过评定结果可以看出,天平称量的准确性是决定标准溶液配置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是移液管体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环境署历年来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提高能源利用率1975年人类居住1984年沙漠化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1986年环境与和平伐森林1987年...  相似文献   

18.
应用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选用基本方法对大兴安岭(黑龙江省管辖范围内)森林植被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其结果由于林木采伐等人为活动对其干扰,使得森林景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导致原始林斑块数量增多,森林在景观中的面积减少,森林的斑块形状趋于不规则,森林内部生境的面积减少。而森林的斑块被隔离,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景观破碎程度逐期加大。  相似文献   

19.
森林采伐更新效益综合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以用材林为主的森林采伐更新效益综合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论述了采伐更新的特点,提出了综合评价的三个主要方面,四条基本原则以及基本方法与指标体系。最后对采伐更新的生产效益、生态与社会效益评价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陆地生态系统从碳源到碳汇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及林产品有可能截留碳,但至今为止,土地管理的全球趋势表明,陆地系统一直向大气系统释放碳。在1850-1980年期阐,有100Pg以上的碳向大气释放:在20世纪80年代,土地利用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森林的采伐)每年引起的碳净释放为1.6Pg约占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25%以及增强的辐射强迫的15%,把陆地碳的释放转化为面的贮存的管理活动包括:1停止森林的采伐;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现有森林的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