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米质气候资源的地域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稻米品质受着气候条件的明显影响。在我国不同地域,米质气候资源各不相同,对米质的影响也各具特色,总的趋势是,北方优于南方;西部优于东部;晚茬口水稻优于旱茬口;在地形复杂地区,米质气候资源还具有垂直地带性结构。我国丰富的米质气候资源为各种类型优质米的生产创造出优越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MSG数据估算裸土热惯量及地表热通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提出了利用搭载在欧洲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上(MSG)的SEVIRI传感器数据估算裸土区热惯量及地表热通量的方法。首先,文章根据Jiang(2006)提出的方法,结合MSG-SEVIRI可见光及热红外数据,获得了间隔15分钟的地表温度数据;其次,利用日出与日落间的时间段及相应的地表温度和平均夜晚净辐射,估算了热惯量。在热惯量估算过程中,考虑到在整个夜晚,只能够获取两条大气廓线,所以作者用两种方法估算了平均净辐射。一种是以18时和24时的平均净辐射作为整个夜晚的净辐射;另一种是假定夜晚净辐射是时间的线性函数,通过这个函数关系得到各个时刻的净辐射,进一步得到不同时段的平均净辐射。基于两种估算夜晚净辐射的方法,文中分别计算了固定时间段及变化时间段的热惯量。最后,结合地表温度的余旋周期函数和前面所估算的热惯量,估算了地表热通量。通过三个试验点的两天数据对此方法的验证表明,变化时间段方法估算的热惯量比固定时间段方法估算的热惯量更为稳定,同时,这3个位置的地表热通量较高,最高达到了300W/m2。图2表5参12  相似文献   

3.
酸沉降对材料破坏的损伤函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估算酸沉降破坏材料造成的经济损失,必须首先建立材料损伤函数式.为此本研究在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室内模拟环境材料暴露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变动两种主要因素的材料暴露试验;结合室内和现场材料暴露试验的结果建立了5种有代表性材料的二元损伤函数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秦岭-淮河过渡区稻米品质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岭-淮河地区是我国由典型亚热带向暖温带转变的过渡区,气候类型多样。与此相应,稻米品质亦随时间、空间之不同出现了较大变化并显示出一定规律。对这些规律的揭示将有助于气候资源优势向稻米品质优势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成都市2016~2019年6~8月O3浓度的逐时监测数据以及该时段同时次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构建了O3污染潜势3维(紫外辐射、相对湿度和气温)Copula联合概率分布模型,并开展了模型的适用性研究.首先,通过对SciPy库概率分布函数的优选,确定了不同O3浓度等级条件下紫外辐射、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最优边缘概率分布函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a=0.05的K-S检验);其次,计算了3种Copula联合概率分布函数的均方根误差(RMSE值)、赤池信息准则(AIC值)、贝叶斯信息量(BIC值),并借助Anderson-Darling检验,发现非对称3维frank Copula联合概率分布函数(M3Copula)可以最佳地表征不同O3浓度等级条件下紫外辐射、相对湿度和气温的联合概率分布特征;最后,将不同O3浓度等级条件下M3Copula联合概率密度作为对应O3浓度等级的隶属度,O3污染潜势的分类结果对实际O3浓度等级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模拟的平均准确率为63%,其中优等级、良等级、轻度污染等级以及中度及以上污染等级的模拟准确率分别为82%、64%、48%和75%.  相似文献   

6.
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的推算方法及小地形的气候效应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提出了山区农业气候资源(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空间分布的推算方法。为适应计算机技术在山地气候研究中的开发应用,作者使推算模式函数化,便于用计算机绘制山区小网格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图。文中也提供了上述多项农业气候资源的小地形效应值。本文提出的推算方法在福建省沙溪流域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能有效地揭示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的宏观与微观变化,效果是令人满意的,精度也是高的。  相似文献   

7.
小凌河污水灌溉对水稻作物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小凌河水灌溉水稻的清水不地比清沙漠为分析污灌给水稻作物带来的生长发育,产量及稻米品质等方面的生态效应,初步了解米质品质下降的不利因素,并提出审慎考虑污灌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牧区牧草气候资源评价模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分析确定能够反映中国北方牧区牧草与气候资源条件的7个气候因子,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牧草气候资源评价模型,选取中国北方5省(区)168个气象站点资料进行计算,分别从资源总体状况、资源效能、资源利用角度对中国北方5省(区)牧草生态气候资源分布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代表我国北方牧区最主要气候资源分布类型的三种典型区域的气候资源特点,为畜牧业发展及草地生态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估算了中国1997—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碳排放强度数据,并利用全局Moran's Ⅰ指数、局域Moran's Ⅰ指数以及莫兰散点图从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两个角度考察了我国区域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集聚效应:我国省域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碳排放强度水平相似区域倾向于相邻分布;另外,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即"低-低"集聚不断增加,"高-高"集聚逐渐减少.2辐射效应:内蒙古、宁夏和山西等省对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正向辐射效应,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对周边地区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负向辐射效应.最后,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2年安徽省各县市区的畜禽养殖统计数据及耕地面积,估算了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并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安徽省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养分污染潜势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安徽省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养分污染潜势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安徽省的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分布很不均匀,最大值为217.08kg/hm~2,最小值24.27kg/hm~2,平均值为81.99kg/hm~2。绝大部分县市区都未超过170kg/hm~2的限量标准,但太湖县、歙县、砀山县和宁国市分别达到了217.08、212.76、197.82和192.95kg/hm~2。从空间特征看,安徽省各县市区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养分污染潜势评价结果差异较大,大部分区域都属于一般等级以下,污染潜势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东南部及西部的山地丘陵区,主要包括宁国市、歙县和太湖县,污染潜势较高的区域有长丰县、休宁县、绩溪县、黄山市市辖区、金寨县、岳西县、明光县及潜山县的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11.
作物光温生产力模型及南方水稻适宜生长期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发展了一个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兼具实用性和理论性的水稻生长模拟模型。它是在水肥适宜的条件下,以光、温因子模拟作物生长过程。其空间尺度是叶面水平的,时间尺度是逐时的,并且具有模拟冠层瞬时光合作用的能力。该模型由发育阶段、冠层光分布、冠层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增长等子模型组成。使用地理分期播种资料进行了检验,该模型可以解释在不同气候区域水稻干物质积累随生育期和播种期变化的925%~958%。使用常规气象资料,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南京、长沙、广州和贵阳等地杂交水稻的气候生态适应性。模拟结果表明,贵阳气温低、生育期长,其中稻生育期内温度适中、光照较强,干物质生产力高。广州气温高,中稻、早稻生育期短,产量较低,因受低温的影响小,是晚稻的高产区。南京和长沙以在生长中后期能避开盛夏高温并能正常抽穗扬花的适播晚稻干物质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凉山州某地太阳能热发电站拟选场址的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方法利用环境气象因素监测设备监测太阳直接辐射、总辐射和温湿度等环境气象因素,采用经验公式估算凉山州某地全年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量,并利用实测值进行验证。结果某地在秋冬之交,直接辐射强度的平均值为5.7k W·h/(m~2·d),总辐射强度的平均值为5.1 k W·h/(m~2·d)。结论某地为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地区,全年太阳直接辐射量大于5000 MJ/m~2,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6000 MJ/m~2,2月、3月、4月和5月为太阳能热发电最佳经济运行的月份。在秋冬之交,有利因素为70%以上的天数直接辐射强度都大于经济性运行的直接辐射强度指标,利于太阳能热发电,是潜在的太阳能热发电站候选地区;不利因素为多云天气和阴天占总天数的百分比接近50%,会极大地影响太阳能热发电的发电量和发电效率。  相似文献   

13.
几百年的人地关系研究历史证明,许多思想家和地理学家往往都以粮食这一特殊物质入手,并以粮食为诊断因素来反映人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80年代中期兴起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研究,乃是这一传统研究思路的延续。因而,在我国深入开展这一项研究的过程中,有必要在吸收国外研究方法和经验的同时,注意总结历史的教训。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其目的并不在于获取土地资源到底能养活多少人这一精确的人口数据,而在于揭示人口、粮食、土地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地域差异。②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人类对土地的反作用以及科学技术的影响是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发生阶段性跃迁的主要因素,在进行长周期预测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③在引进国外方法和模式时,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精度、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区域性质以及研究条件等加以科学订正。作者从人地关系研究出发,以滨海县和苏州市2个不同类型地区为实例,采用机助多要素图叠置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长江中游地区50 个气象台站自1960 年以来的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1960-2009 及1960-1984、1985-2009 年3 个不同时间段,分温度生长期、早稻生长期、晚稻生长期分别分析了热量、光照、降水等农业的变化特征,并讨论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1960-2009年,该地区温度生长期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增速分别为0.08 ℃/10 a、0.09 ℃/10 a、0.07 ℃/10 a,≥10 ℃活动积温的平均增速为66.3 ℃/10 a,日照时数的平均减速为31.7 h/10 a,降水量的平均增速为3.7 mm/10 a。表现为温度上升、积温增加、温度生长期延长、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微弱增加的变化特征。温度升高、积温增加可能导致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病虫害加重,日照时数减少可能影响叶片光合及产量。早稻生长期的平均气温、≥10 ℃活动积温的增速分别为0.20 ℃/10 a、48.9 ℃/10 a,晚稻生长期分别为0.09 ℃/10 a、14.6 ℃/10 a,早稻和晚稻生长期间日照时数的下降速率分别为18.6 h/10 a、42.7 h/10 a,降水量的增加速率分别为1.9 mm/10 a、8.7 mm/10 a,表现为升温速率早稻大于晚稻,日照时数下降速率晚稻大于早稻,降水量增加速率晚稻大于早稻。早稻期间升温和积温增加明显可能有利于早稻提前播种、选用生育期稍长的品种、提高产量潜力和产量,晚稻期间升温不明显且日照时数下降则可能不利于群体光合和产量形成,影响其产量潜力和产量。区域中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等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其热量、日照、降水同步增加,其他地区则表现为热量、降水增加,但日照时数下降,要充分发挥其基础条件好与气候资源丰富且同步增加等优势,发展高效规模化生产,增强稻谷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稻米垩白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国13个点、19个品种、多播期试验基础上,本文对稻米垩白形成的气象生态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15d内的温度状况是影响稻米垩白形成的主导因子。为了明确不同气象垩白大小(即气象条件引起稻米垩白面积的变化量)形成所要求的齐穗后 15d内的均温值,通过线性规划模型对3种稻米垩白大小情况给予了确定。并对我国稻区不同稻作制度下水稻气象垩白的分异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北向南,稻米气象垩白随水稻齐穗后15d内均温的变化由小到大,≤5%的稻区为四川盆地以北、淮河以北及云贵高原地区,5-10%的稻区为四川盆地、滇南以及淮南至沿江江南地区,10-20%(只为双季稻的早稻)的稻区为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6.
蒸发力是气候学上的一个重要特征量。在水利工程设计、灌溉定额的制定、农林牧的合理布局需要以蒸发力资料为依据。彭曼公式具有较可靠的物理基础和计算精度较高的优点,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某些学者在运用该公式时,未考虑海拔高度对蒸发力的影响,因此在高海拔地区应用彭曼公式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本文应用高度订正后的彭曼公式:计算了黄土高原地区的蒸发力。 森林减弱了近地层风速,降低了该地区的蒸发力,农田水分状况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7.
北京动物园水体水华发生的生态学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 0 1年 7~ 10月间通过对北京动物园水体的水质监测 ,从生态学角度探讨各环境因子对水华过程的影响。同时 ,通过建立浮游植物生态模型 ,模拟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变化。水质监测结果揭示 ,水体中叶绿素浓度与总磷浓度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浮游植物生态模型的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基本符合。浮游藻类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主要受水温、光照和总磷浓度的影响 ,而总磷浓度和光照的影响大于温度的影响。夏季藻类增长对光照的影响比其它季节更为敏感。浮游动物的捕食作用在藻类的衰减率中占有的比例明显小于其它因子 ,浮游动物对藻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四川单季稻产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1981—2012年25个四川气象台站气象观测数据和单季稻生产数据,建立单季稻产量变化和各气候要素变化的一元线性和逐步回归方程,探讨四川单季稻产量对单个气候要素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为科学开展适应行动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四川单季稻产量随气温上升1 ℃、日较差升高1 ℃、降水量下降100 mm、辐射量下降100 MJ/m2发生了相应反应,部分地区的单季稻产量表现为脆弱,气温升高导致单季稻产量脆弱的地区最多,日较差次之,太阳辐射和降水量偏少;单季稻产量对抽穗至成熟期的气温升高和辐射下降最敏感,而对移栽至分蘖期的日较差升高最敏感。受到6种气候要素变化的综合影响,各站点单季稻产量对气候变化均表现为敏感,其中50%的地区表现为脆弱;单季稻产量对移栽至分蘖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的气候变化表现最敏感。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期内气候变化对单季稻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抓住水稻关键生育期有利的气候资源,有效地保障四川水稻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几百年的人地关系研究历史证明,许多思想家和地理学家往往都以粮食这一特殊物质入手,并以粮食为诊断因素来反映人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80年代中期兴起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研究,乃是这一传统研究思路的延续。因而,在我国深入开展这一项研究的过程中,有必要在吸收国外研究方法和经验的同时,注意总结历史的教训。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其目的并不在于获取土地资源到底能养活多少人这一精确的人口数据,而在于揭示人口、粮食、土地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地域差异。②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人类对土地的反作用以及科学技术的影响是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发生阶段性跃迁的主要因素,在进行长周期预测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③在引进国外方法和模式时,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精度、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区域性质以及研究条件等加以科学订正。作者从人地关系研究出发,以滨海县和苏州市2个不同类型地区为实例,采用机助多要素图叠置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