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其修订说明中水质评价建议选用的参数,采用污染指数法建立河流水质评价的数学模型,并以河流水质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与标准类别的综合特征值比较,确立断面水质类别。  相似文献   

2.
四种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省部分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资料为基础,对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水质指数法四种水质评价法的水质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了各评价方法的特点.经过分析,四种水质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特点各有不同,单因子评价法能确保水体安全,综合污染指数法能判断水体污染状况,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于科学研究,不宜用于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水质指数法与单因子评价法结果一致,能在不同水体不同时期进行对比,,既能判定水质类别,又能找出最大污染因子,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河流的水环境综合整治中,水质评价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既是水环境整治的起始环节,又是水环境整治的末端环节。文章简要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和步骤,应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河上游的最大的支流洮河2014年的3个监测断面和16个污染因子进行了水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洮河干流水质,调研的3个取样断面中,九甸峡水质监测站和李家村水质监测站断面所属水域年综合水质类别为Ⅴ类,红旗水质监测站断面所属水域年综合水质类别为劣Ⅴ类。通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洮河干流水质进行评价,洮河干流九甸峡水库水质监测站、李家村水质监测站和红旗水质监测站3个监测断面所属综合水质类别均为Ⅰ类水,这3个断面所属水域的综合水质类别均达到3个断面既定水环境功能区目标限定的目标类别Ⅲ、Ⅱ、Ⅲ类。与单因子评价法相比,模糊综合评判法考虑了各个水质监测值的程度和污染因子的权重,能更全面、合理地反映水质污染程度的真实情况,进一步解决了水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指出洮河干流水质改善过程中,总氮污染应是未来一段时间洮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的重点。除此之外,为防止洮河干流水环境质量状况恶化,应提高沿岸截污力度和点源排放达标率,不断发展环境友好的农业、牧业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层面与政策层面的结合,削减入河污染排放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以2008年-2015年茂名市4条主要干支流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为监测对象,对同一条河流不同断面及同一时段不同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河流综合水质的污染情况及功能区达标情况,并对鉴江、罗江、袂花江和小东江的综合水质随时间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鉴江上游与下游单元对干流的污染贡献最大,中游单元的污染程度最小,由中游至下游污染程度逐渐加重,即鉴江的污染主要来自下游;支流中小东江污染程度最高,袂花江与罗江的水体相对较好.2008年-2015年期间鉴江、罗江、袂花江、小东江的年综合水质变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恶化,其综合水质曲线呈波浪式并在一个水质类别之间上下浮动,综合水质均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双台子河流域综合水质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双台子河2011年枯、丰、平水期的22个水文监测断面数据,并借助主成份分析法,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和超标断面。分别采用综合标识指数、单因子、模糊评判、灰色关联四种评价法,选取DO、COD、NH3-N、TP、TN、BOD 6个评价因子,对河流水污染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以Bartlett球度检验,主成份因子负荷值较高的NH3-N、TP、BOD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91.97%,主要污染因子;超标断面的污染因子判别应考虑周边污染源的类型和河流上游的排放物浓度。模糊评判、灰色关联评价结果中均没有劣V类,两者的水质类别累积频率均在V类到达100%;考虑到单因子法在同一水质类别中不能判定多项因子共同对水体的综合影响,本文采用标识指数法为最佳评价方法。从枯、丰、平水期的劣V类和V类断面比重分析,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从劣V类和V类数量与分布来看,盘锦市辖区控制单元的污染程度,比大洼县和盘山县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6.
依据南充市小流域荆溪河近3a监测数据及调研资料,研究了该河流4个监测断面水质主要污染指标月测值、春季均值和年均值变化。从单因子评价来看,荆溪河水体污染较严重,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常规指标在4个监测断面中均为污染高风险指标,尤其在春季平水期浓度几乎达到峰值,多扶镇断面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从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看,王河湾电站、泥巴桥、恒大绿洲西侧、多扶镇监测断面水质依次较差,恒大绿洲和多扶镇断面水质逐年好转,超标指标数量减少,水质类别提升。分析了水质污染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汶河水质状况评价和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水质评价和污染源分析对河流污染治理和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19年6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大汶河干流和主要支流21个监测断面16项水质指标的检测数据,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大汶河流域水质状况和污染来源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大汶河流域水体整体水质较差,以Ⅴ类水为主,21个断面枯水期Ⅴ类水质断面占比为66.7%,丰水期Ⅴ类水质断面占比为81%;枯水期大汶河水质明显优于丰水期,且从大汶河上游至下游其水质污染程度逐渐加重;大汶河流域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为TN、NH~+_4-N、Hg和Se等,属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类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流域耕地面源性污染和冶金、化工、纺织等工业企业工业废水的排放。该研究结果可为大汶河流域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于望  陈慈美 《福建环境》1995,12(1):9-10,19
1993年5月对厦门市主要河流作了水质现状调查监测,监测数据显示,河流以有机物污染为主。以水质综合质量指数方法和超标分类评价法对河流水质作了现状评价。选用有机污染有关指标为评价因子,以河流功能标准为评价标准,根据水质综合质量指数值和超标因子数目,将水质划分为3级。  相似文献   

9.
标识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质量评价已成为当前开展水环境规划管理,以及污染综合防治方面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本文在对河流水质现状评价系统的调研分析和对水质状况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与传统的综合指数水质评价法的对比,采用一种全新的水质标识指数法对上海市苏州河支流之一彭越满河1993-2003年10年间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综合指数评价法的应用进行的比较,水质标识指数法反映的河流水质信息更多、更客观,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以松花江肇源江段5个例行监测断面为例,对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和总磷9个水质指标进行研究。计算各断面的综合得分,根据得分越大污染越重的原则,得出该江段各断面的相对污染程度。主成分分析法较单因子评价法对同一类别的断面间比较相对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水质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钦江青年水闸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年~200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了污染最重的氨氮、溶解氧和石油类3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Pi)及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Pj)。通过分析得出,钦江青年水闸断面氨氮污染指数在2004年-2009年基本维持平缓,溶解氧和石油类污染指数在2001年-2006年期间上升幅度比较大,在2007年-2009年,逐步下降并且持续平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在2003年和2006年分别达到了5.440、4.940,断面水质属轻污染级别,2007年-2009年青年水闸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基本保持稳定(<4),河流水质的年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合理的水质评价因子,才能科学评价和全面反映河流水环境污染状况。以太湖流域河流为研究对象,探讨河流水质评价因子的筛选原则,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和筛选主要污染因子,综合考虑影响水质的各方面的因素以及太湖流域污染状况,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挥发酚、汞、铅指标作为太湖流域河流水质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单因子指数法对长沙市某河流的10个水质监测断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由于关注了权重较大的监测因子,比单因子指数法和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于评价水体水质更科学和合理。  相似文献   

14.
IPSO-BP神经网络在渭河天水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评价是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和实施水污染控制规划的重要基础,能为改善河流水资源污染程度,保护河流水资源提供方向性、原则性的方案和依据。文章通过改进的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获得最优权值和阈值后建立IPSO-BP神经网络水质评价模型,针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天水段地表水质,利用2003-2009年渭河天水段4个控制断面的监测数据,选取BOD5、DO、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5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污染现状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泛化能力强,评价更客观;7年间水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变化不大,水质类别主要为Ⅱ类和Ⅲ类,其中北道桥断面污染最为严重。研究旨在有效控制渭河流域天水段污染,为渭河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的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锦溪上游宏渡村段河流为例,在对常用的水质评价法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联合应用于水质评价,应用对应分析法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结合综合污染指数,能更好地反映整条河流的污染状况。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得出的主要污染因子和水质类别,为河流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单项污染指数法结果过于保护,该段河流主要污染因子秋季较为复杂,春、夏、冬3个季节和全年均为TN;结合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结果表明:河流每个季节均属于污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春季(1.59)>夏季(1.19)>冬季(1.12)>秋季(0.99),春季污染最为严重,应着重在春季治理河流,实行氮的总量控制,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6~2011年宝鸡主要河流嘉陵江、渭河及其主要支流金陵河、清姜河、石坝河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宝鸡主要河流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五条河流均能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要求指标;从五条河流各段面水质变化情况来看,上游的水质比下游的好,下游断面水质虽没有超过相应标准,但部分污染指标还是接近标准限值;从年际变化来看,2009年以来这五条河流的水质成逐年好转趋势,各条河流的特征污染指标主要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挥发酚。  相似文献   

17.
以新泰市柴汶河各监测断面2012—2014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该河流水质污染状况,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平均值法、超标率和分担率对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氟化物、粪大肠菌群及挥发酚等8项污染物质进行评价,得出该河流水质主要污染物质是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河流水质受污染状况随季节性和河流沿程变化明显: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中游下游上游;同时对造成该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水质综合评价物元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运用物元分析方法建立水质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灰色聚类方法确定各污染参数的权系数。该模型应用于某河流断面的水质综合评价,得到比较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3—2017年大鹏湾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评价法、综合质量指数法和富营养化评价法对大鹏湾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大鹏湾海域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均符合各功能区管理类别,但主要污染物无机氮仍然偏高。分析原因为深圳市大部分入海河流污染整治工作正在推进过程中,河流入海污染物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水体质量评价已成为当前开展水环境规划管理,以及污染综合防治方面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本文在对河流水质现状评价系统的调研分析和对水质状况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与传统的综合指数水质评价法的对比,采用一种全新的水质标识指数法对上海市苏州河支流之一彭越浦河1993~2003年10年间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综合指数评价法的应用进行的比较,水质标识指数法反映的河流水质信息更多、更客观,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